最美庐南川藏线

2024-05-10 06:04叶民主
安徽文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庐江川藏线旅游

叶民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3年7月29日上午,在全省全域旅游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韩俊表示,从战略定位上来看,旅游业是支柱产业,是富民产业,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旅游业虽然增加不了多少GDP,但是可以创造就业、可以活跃市场,可以让老百姓的钱包更鼓、获得感更强。”韩俊说,“好山好水和厚重文化,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存在综合实力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业态创新融合不够、生态旅游发展不优等诸多短板。“短板就是潜力,后发也是优势。”韩俊说,要响鼓重槌地敲,真刀真枪地干,加快打造安徽旅游经济的升级版,奋力开创安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不但是著名的“温泉之乡”,而且山川秀美,拥有丰富的“美丽资源”。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甲、丙级民宿各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精品主题村2个,特色美食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3个,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旅游经济强县、长三角自驾游示范目的地、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荣誉称号。2022年12月21日,县长周天斌在庐江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县实现“全省争五强、全国冲百强”目标的攻坚之年。

近年来,庐江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农旅富民经济发展,超前意识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安徽全域旅游的新模式。2023年10月7日,庐江县入选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以“这么近,那么美——乡村旅游到庐江”为旅游品牌,建设了159个省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创建了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7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充分融合,让“农房变客房、创意变生意、农品变商品”,“长藤结瓜”式发展乡村农舍,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农舍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庐江全县已建成运营精品民宿24家,设计建设“一宅两门”家庭民宿100多家,签约400多家企业入驻庐江美丽乡村,已实现累计税收6000余万元。出台规范意见和扶持政策,建成矾山乔冲林场、金山竹影等精品民宿11家,罗河、矾山、龙桥、泥河民宿集群连成一体,乡村运营和“农舍总部经济”签约总部经济企业140家。十大旅游景区,阳家墩景区获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罗河镇鲍店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22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次856.4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

韩俊在全省全域旅游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旅游强省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号召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为加快构建“一区三圈四带”的发展格局,实施旅游新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以及旅游服务升级,做精产品、做出特色、做优服务、做好生态、做强产业,叫响“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品牌,建设“美丽中国”的安徽样板吹响了号角。

2023年国庆节,又喜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庐江大地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和祥和。庐江县政府大楼前,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盛世华诞、举国同庆这天,在一簇簇鲜花丛中闪着光,这一幕温馨而明亮!“共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庐江县委县政府吹响了“强、富、美”大美庐江的新号角。

金色的初秋,庐江像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温情脉脉地簇拥着引自长江之水的“新运河”,庐江从此真正有了“江”,庐江找到了血脉的根。庐江高铁、合铜高速、徽州大道像五彩斑斓的彩带,舞动着一路向南的人潮,在最美庐南川藏线打卡留影,庐江游子拥有了乡愁的魂。据县文旅局相关人员统计,中秋节与国庆节双节相遇,庐江县旅游市场活跃,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各大景区(点)人流持续增长,全县共接待游客约8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11%。1—6月,全县接待旅游人数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8亿元。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乡村旅游“421”行动,积极开展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旅游风景道、“后备箱”工程基地和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创建工作,庐江付出颇多,也收获颇丰。阳家墩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百花村获评安徽省“特色美食村”果树村,长冲村、鲍店村获评安徽省“精品主题村”。2023年3月,全国首场以“农舍经济”为主题的发展大会在庐江成功举办,大会以“农舍点靓乡村,产业赋能振兴”为主题,正式发布庐江民宿公用品牌“有庐乡宿”,实现了“一村一品”特色。2023年4月,庐江入选全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2023年5月,“庐江县发展‘农舍经济探索乡村振兴新路”的信息登上《安徽信息》,得到省委书记的批示和充分肯定。

2023年,全县围绕十大旅游景区建设,共打造重点项目81个,计划总投资9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40个,包括酒店民宿类项目43个,景区景点建设类项目21个,游乐体验性项目9个,基础设施配套类项目8个。庐南川藏线,于2023年1月动工建设“九曲十八景”。中秋国庆假期,为游客出游提供了更多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擦亮“乡村旅游到庐江”品牌。庐江县推陈出新,多个文旅项目开业运营,冶父山镇首个乡村品牌开放日活动在许山里村落举办,虎凹欢乐茶谷一期项目开业仪式举行当天,县委书记许华出席仪式并宣布正式开园。9月28日,冶父山镇“逍遥谷·高空乐园”开园,吸引游客纷纷打卡,高空水滑、蹦极、阿基米德取水區、蹦蹦云、天空之境等游玩项目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假日期间逍遥谷·高空乐园游客量达10.36万人次。金牛镇今夜塘西露营地日流水量近2万元,连续8天在抖音平台“吃喝玩乐榜·合肥市”中占据露营热销榜、露营好评榜、露营人气榜和露营收藏榜四大榜首;拥有“九曲十八景”的庐南川藏线,成为游客打卡地、媒体聚焦地,吸引游客约6.53万人次。10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图片报道:两节期间,带动当地农旅经济发展超过以往散点景区效益数倍。

庐南川藏线全长约120千米,途经罗河、矾山、龙桥、泥河等4镇14个村居,全线以红色文化、矿文体验、野奢度假、富硒康养、竹海观光、山地运动、自驾越野为主题,游客驾车穿行在云雾、溪流、山峰之间,尽享沿线“九曲十八景”的绮丽风光和景点的历史文化。

几年前,这条路的景色还名不见经传,当地人称其为“被遗忘的角落”。2023年,庐江县委县政府以“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公路,围绕“探寻最美川藏线,体验多彩庐南风”为主题,着力打造合肥南部川藏线,积极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为切实带动庐南川藏线沿线旅游经济发展,庐江县重点发展民宿、大锅灶、美食村、文旅项目等,把游客引进来、留下来,体验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真正让“农村路”变成“致富路”。如今,庐南川藏线全线完工,对自驾游爱好者来说,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每一弯都是一道风情,一路美景一路欢乐。

为建设和美罗河,全方位展示罗河镇当地厨艺和特色美食,2023年度“寻味罗河”雾隐·星河杯乡村厨艺大赛,在阳家墩景区雾隐·星河民宿举办。罗河镇13个村(社区)的16组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当地名菜响铃老鸡汤、羊肚菌土鸭汤、红烧猪蹄、店桥山粉鹅块、玉葱黄龙鳝等菜品色香味俱全,让中国徽菜大师、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汪建国和游客观众赞叹不已。李文青获得本届“寻味罗河”雾隐·星河杯乡村厨艺大赛一等奖,“罗河名厨”“罗河名菜”让前来的游客赞不绝口。罗河镇党委书记胡涛说:“‘食材在庐江、制作工艺在庐江、名称起源地在庐江的美食高质量发展,需将庐江美食、罗河美食的招牌打响,让前来庐南川藏线游玩的客人品尝到美食,记得住乡愁。”

罗河镇位于合肥市南大门,距庐江县城30千米,距合肥滨湖新区高速收费站90千米,与枞阳、桐城两县毗邻,总面积118.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1万人。交通便捷,合铜公路、合铜黄高速贯穿全境,罗昌河通航直达长江。庐南川藏线罗河段,炊烟人家、湖光山色、古迹众多。庐江县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汉遗存“遗爱井”,蜚声大江南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子碑陵,有“皖中小黄山”之称的黄山寨,观音洞、见子庙、莲屏庵、白云庵等景点连成一片,还有湖上垂钓、游艇、画舫等项目,是旅游休闲的乐园。

罗河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16年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从合肥市区一路向南到罗河镇浮山高速道口下车,最美庐南川藏线中的青山湖和黄山寨景区就在眼前。2023年9月7日下午,罗河镇党委书记胡涛在采访中说:“虽然庐南川藏线上罗河镇只选了两景,但我们千年古镇拥有‘矿业大镇‘送变电产业之乡‘生态旅游新地和‘红色文化基地4张名片,其中罗河铁矿储量达5亿吨,被载入中学地理教科书,闻名遐迩。庐南早期党组织建设和‘庐南罗家嘴暴动谱写了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

中共庐南地区早期组织陈列馆位于罗河镇郑湾村,陈列馆展陈面积约233平方米,展线长度约92米,展陈空间庄重、肃穆。展陈分为《革命热土红色庐南》《革命烽火风雷激荡》《革命精神光照千秋》三个部分,集中再现了中共庐南地区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弘扬了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土地革命时期,庐江数十名进步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庐南地区,先进思想和马列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共庐南地区党组织发展蓬勃,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开展各种革命活动。1929年5月,在中共安徽省临委负责人王步文的指导下,庐南地区成立中共七架桥区委。同年底,在七架桥区委指导下,庐南地区先后组建了罗昌河、沙溪、黄泥河3个区委。1930年6月,党领导和发动了驰名皖中的“庐南罗家嘴暴动”,同年7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庐江各地党组织派出代表,在黄泥河小学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庐江县委,开始统一领导庐江各地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

罗家嘴暴动旧址位于罗河镇罗咀村罗家嘴村民组。现存晚清时期民居4间,原为李氏老堂屋,坐北朝南,东西长13米,南北宽7.4米,高约5米。1930年6月14日,陈雪吾等人在此地策划了罗家嘴暴动。纪念馆房屋主体为瓦顶土坯墙结构,仿晚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为挖掘史实资料布展,罗家嘴暴动旧址秘密组织点李氏老屋已被修缮,院落面积约300平方米。罗河镇党委副书记卢佳佳对前来的采访组代表县文联主席张晓明介绍说,罗河镇把郑家湾、罗家嘴与青山湖和黄山寨作为一个整体宣传,优化红色旅游与景区线路,游客既能体验青山湖和黄山寨的自然风景,又接受了红色教育洗礼。

庐江阳家墩景区面积为3.5平方千米,由黄山寨康体休闲区、鲍店村田园综合体、青山湖生态观光区三部分组成。阳家墩村坐落在巍峨的黄山寨之麓,在秀丽的黄山水库之畔,是一个明珠式的村落。景区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灵魂,以自然景观及周边明珠式村落为载体,通过秀丽山景、美丽乡村和主题体验的聚集,打造了旅游+农业+差异化的生态旅游综合体。黄山寨地势险峻,石笋林立,竹木成荫,山花烂漫,驻足山巅,隐约可见长江,自古素有“江北小黄山”之称。东吴大都督周瑜曾登临此山,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在此结寨。在嶙峋的岩缝里,有石耳、猴頭菇、石头燕窝、珍稀动物山壁虎、蜥蜴等,更有野生核桃、山楂、枸杞子、龙爪兰等几十种珍贵中药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地登山赋诗,一代文豪欧阳修的族人繁衍生息的村落名人辈出,书画、戏剧(庐剧、花鼓唱)、灯艺文化、健武文化传承至今。现已形成6大主类10大亚类29种基本类型57种旅游资源单体,构成了多样化、特色化产品谱系,成为集旅游观光、科研探险、田园度假、农事体验、研学旅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黄山寨流传着很多人文故事,说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穰据守黄屯,曾有一支兵马在此安营扎寨,故得名“黄山寨”。黄山寨,一名黄山,又名石山,海拔406米,四面陡峭,悬崖嶙峋。连峰相属,一中峰特起,高耸云际,非晴霁数朝,罕见其巅。上有石牛、仙人洞诸胜迹,为邑东南群山之祖。黄山寨历史悠久,名人轶事迭出:左慈炼丹、周瑜点将、地藏讲法、黄巢结寨、白居易赋诗等。黄山寨岭峻峰奇,移步是景。漫山岩石,形态各异,诸如峨嵋岩、磨子岩、龟石、兔石、骆驼石、白虎石、金龟攀壁、神鼠过天桥、五女拜寿,以及老人峰、佛臂峰、天鹅峰、宝鼎峰、抱龙峰等。其半山腰有一口水井,名“龙王井”。此井水常年四季不涸不溢,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水位,水质清澈。峭壁上有一新月形的岩洞,洞深宽6米有余,洞口老鹰盘旋,故名“老鹰洞”。山之巅有一块狭窄的岩石,此石形似“鱼背”,故名“鲫鱼背”。三国时期,东吴第一任兵马大都督周瑜(庐江人)路过黄山寨,见此山灵奇峻拔,如一山寨横亘东西,凸兀云中,宛若天城,叹曰:“真乃‘天下第一寨也!”山巅处现仍保留有“周瑜点将台”“周瑜誓师石”和“小乔栈道”几处景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过境黄山寨,听闻石牛和石猪的故事,特意登山观赏,并即兴赋一首《石牛》诗:

一拳怪石老山边,头角峥嵘几万年。

毛长苍苔春雨夜,身埋芳草夕阳天。

终宵见月曾何喘,尽日和烟自在眠。

恨杀牧童骑不去,数声长笛思悠然。

山不在高,有诗则名。香山居士的诗句,随着《白氏长庆集》传世,黄山寨,史志留名。

青山湖面积2.093平方千米,蓄水量1360万立方米,为庐江县最大的水源保护地。青山湖三面为山所环抱,众山终年凝翠,山涧可闻泉溪潺潺,湖面则波澜不惊。移步于湖岸,柳丝婆娑成行,侧耳听山,鸟语啁啾入耳,俯视湖水,野鸭浮沉追逐,处处呈现出一派幽美恬静、妩媚诱人的山水田园风光。尤其是夏日雨过放晴,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游人到此,自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美化情感,健身益志。湖岸上种植着很多红叶李、红枫、白玉兰、樱花、桂花、樟树等名贵苗木,数不胜数;还有蓝莓、葡萄、黄桃等精品水果。或骑行或漫步在这湖光山色间,疏影横斜、柳烟弥漫,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站在黄山寨之巅向远处望去可看见大小五个湖泊,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地弹落在群山之间,村落之中。青山湖便像其中最大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黄山寨的千顷竹海、万亩松涛之中。

从青山湖和黄山寨景区一路向东,就会和“最美庐南川藏线”矾山段沿途最美十一景点撞个满怀。矾山镇位于合肥市南部,距县城27千米,地处合肥、芜湖、铜陵三市交界,全镇面积126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庐南川藏线矾山段全长60千米,以矾矿工业遗址公园为起点,寨基山为终点。在寨基山,你可以看一场浪漫的日出云海;在庐江县的第三高峰釜顶山,四时四景皆是绝美,名胜古迹众多;终年云雾缭绕的乔冲,山上有“金华寨”“洗马池”遗址;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化窿”、历史活化石“大照壁”、历史悠久的地理标志“砖桥”等刻有岁月痕迹的自然人文景观。

矾山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自唐中宗时因盛产明矾而得名成镇,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清朝爱国将领、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故里,现有刘秉璋陈列馆、卢氏宗祠、姚氏围楼、矾山老街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以及千年独轮车辙、古矾窑等采矾炼矾遗迹,传统钾明矾制作工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庐江矾矿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瓦洋河、失曹河、乔冲河、巴滩河纵横交错,碧波荡漾;釜顶山、双顶山、寨基山雄峻秀拔,景色旖旎。山场面积60平方千米为全市之最,优质毛竹十几平方千米以及蓝莓、绿梅、青梅、油茶、猕猴桃等特色果林六七平方千米,2019年石峡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2023年10月15日上午,庐江县“最美庐南川藏线”万人毅行活动在矾山镇举办。矾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杨婷说:“庐南十八景矾山段十一景,国庆期间到矾山镇双顶山的自驾游客多得超出想象,体验过六道拐的游客都惊呼仿佛跑了一趟川藏线,夜间的灯光景观更是令人迷恋,游客络绎不绝。”

双顶山坐落于矾山镇杨山、新中和乐华村之间,相传当年九华老爷从此经过,一脚踩到山脊,因不堪重负,山脊垮塌成为南北二峰。这里层峦叠嶂,沟壑深布,驻足谷底仰望,突兀险峻,自古有“十里不同天”之说。被誉为“矾山天路”“皖南318”的六道弯,山路蜿蜒曲折,让喜欢越野的自驾游客着实体验了一把刺激与心跳的碰撞。每到四月,满山的映山红朵朵鲜艳欲滴,一丛丛红的似火、一簇簇粉的如霞,从一座山峰蔓延到另一座山头,竞相绽放,色彩艳丽,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红色花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美女峰状若一美人侧脸,仰卧于万绿丛中,五官俊俏,秀发长披。据传,天宫王母娘娘的女儿下凡,到人间观光,不料被佳景陶醉,误了返回天庭的时间,永远酣睡在此,化成了山脉。相思巴滩位于庐江矾山镇东明村,巴滩河全长5.5千米,源头在关庙水库,与砖桥河一同汇入黄陂湖。过去有巴龙巴虎兄弟居住于小河两岸,在滩涂上劳作、休息,故名巴滩河。其中长约1千米的区域,河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枝条繁茂,多并蒂而生,故名相思林。时光照壁是一座高20米,长38米,宽7米的悬崖峭壁,是唐宋以来开采矿石留下的遗址,经千百年风吹雨淋,东壁上还遗留着古人开采矿石用的“生死桩”,松木桩根根可见,它是古人以松为钉,以麻为索,猿式拾绳采石的历史见证。竹溪乔冲原是乔冲林场,景区毛竹环绕,竹海此起彼伏纵横几十千米,自然风光秀美,素有“万亩竹海”“天然氧吧”之美誉。在这里可以品尝千年矾都、富硒小镇的舌尖盛宴,又可以登诸远峰,循踪名胜,更可体验野奢帐篷、林上餐厅、无边泳池、竹海乐园等一站式休闲度假项目,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岁月美好生活。釜顶闻钟位于庐江、无为、枞阳三县交界处,海拔486米,系庐江县境内的第二高峰。其形如覆釜,山内竹茂林丰,生态环境极佳,一年四季可见一团云雾笼罩着山顶,白茫茫一片,与天际相连,经久不散。乐华莓岭位于乐华村牛头山,种植基地面积达1.3平方千米,品种20多个,每年总产值上千万元,是安徽省内最大的“富硒”蓝莓产业化基地。每到冬季,蓝莓叶逐渐变红,千亩红叶染红山坡,蔚为大观,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摄影拍照。

矾山十一景建设过程中,每天穿梭着一位“非常忙碌”的人,他就是矾山镇文联副主席刘见龙。“我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挖掘者,工程战线巡逻兵,定位为文化志愿者最合适。”他对陪同采访的縣作协主席金志伟笑着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对庐江文化都有一种情结,都想为家乡文化建设做些事。”是的,“镇文联副主席”不过是一个无编无薪的名号,如果不是有一腔文化人的情怀,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里来雨里去,冻伤了手、磨破了脚、晒黑了脸、碰伤了腿,有时还会与施工单位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谁不会一走了之。“我在常州的建筑行业干了几十年,考了两个工程建筑业的证书,在工程建设行业也算是行家。”刘见龙说,在一个路基建设项目中,老板先前不听建议,导致后来因天气原因返工,这才知道他不是“门外汉”,经常请教他的意见和建议。一个景点一个文化,一个路段一个风景,起名要找典故,传说要寻出处,矾山的老八景和矾山的每一片山水,都刻在了刘见龙滚烫的心里。刘见龙四卷本文集《种梅文丛》100余万字,体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打工作家的游子之心。时过中秋,他两条黝黑的胳膊上热疮犹未消退,白斑点点,让人动容。采访中遇到了刘老师的家属,当问到对爱人这样“不顾小家爱大家”的行为她有什么想说的,刘主席爱人笑着说:“孩子们都大了,他们也都支持他、理解他,他从年轻起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认的理几条牛也拉不回来。”又说:“要是为了挣钱,我们在常州就不回来了。”是的,他的儿子在大学参军报国,女儿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参加白衣天使白求恩方阵通过了天安门城楼,向党和国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爱家就要爱国,爱国才能爱家。每个人找准位置,守好职责,就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这就是刘见龙主席的家国情怀、故乡情感和家风传承。离开矾山,望着那历经千年风雨的时光照壁纹路,忽觉它分明是刻着矾山历史文化的精神图腾,照耀着古老又充满青春的潜川大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庐南川藏线龙桥段全长约27千米,途经凌安、安定、黄屯社区、曹河、高山、盆形等6个村。庐南川藏线龙桥段以黄陂湖为起点,寨基山为终点,群山之上,长风浩荡,山林辽阔,满目绿意,沿线有国家千年古村落黄屯老街,有祖师洞、汪氏宗祠、茶马古道、三叠泉,有万顷竹海、千亩梅园、莫奈花园——福兴花海,还有着黄屯大饼、黄屯牛蹄等特色美食和黄屯龙灯、竹编、竹雕等非遗传承。龙桥段演绎着山水人文的秀丽。庐南川藏线的建成,不仅盘活了龙桥镇境内近万亩的农田和林地,还解决了山里交通闭塞的难题,打通了乡村振兴道路的最后一公里。庐南川藏线是一条产业振兴大道,也是一條文旅风景道,更是一条和美共富的康庄大道。

龙桥镇北与白湖镇相邻,东临无为县鹤毛乡,南与矾山镇接壤。总面积105.2平方千米,全镇人口5.83万人,山场面积3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5.9%,水面积1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9.5%。龙桥镇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已探明的矿藏就有铁、铜、铅、锌、银、硫、绢云母、高岭土等十余种。境内通航河道3条,最大通航能力为100吨的船舶。省道裴桂路、黄鹤路穿镇而过,西河、县河交汇贯通,直入巢湖通江达海,缺口港是庐江县最大的水运港口,年吞吐量超500万吨,规划兴建两座千吨级货运码头。

2023年3月26日,县委书记许华为到矾山镇和龙桥镇调研,他对陪同的相关负责人说,打通庐南四镇镇与镇防火通道,把庐南散点景区连成一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局面。这是许华为书记在庐江“工业强县、文旅富民、大美庐江”战略定位北部工业“合肥南部新城”建设后,对庐南描绘出的又一新蓝图。

庐南川藏线重要交通节点凌安村,为实现“人居环境美起来”和“居民生活旺起来”,在人居环境精品村庄整治中,突出党建引领和凝聚发展合力。精品村庄建设之前,镇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龙桥镇精品村庄工作部署会”“龙桥镇精品村庄工作推进会”,凌安、安定村两委分别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通过党员活动日、一线为民等活动深入发动群众,自发自愿参与精品村庄建设。据统计,两个村庄群众自发拆违、拆废、拆旧房屋累计30余处,共620余平方米;同时在凌安、安定两村党员骨干户的示范引领下,10余户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为精品村庄建设锦上添花。面对凌安村上院组和安定村刘大组范围广、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以“三大革命”为抓手,以道路、绿化、亮化、房前屋后治理、沟塘河渠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为重点任务。截至目前,累计调处两个村庄群众纠纷10余起,共计拆废拆旧20余户,累计清理沟渠池塘1.2千米,村庄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新建污水管网1.9千米,新建生态净化池5个。龙桥镇文旅办副主任汪利说:“精品村庄建设过程中,结合庐南川藏线沿线村庄本土特色文化,打造例如凌安汪氏宗祠文化一人巷、安定和美乡村特色文化景观,利用农户捐献的闲置农具、生活物件等作为小摆件,以及万亩竹海自然资源,就地取材打造观赏小节点,体现出农耕文化的魅力;建造完善庐南川藏线村庄主支道路、公厕、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形成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和谐局面,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外地游客也感受到庐江老百姓和美乡村生活的美好新画卷。”

庐南川藏线龙桥镇的风景名胜留有许多与三国有关的古迹和传说。寻曹洼相传是将士寻找曹操而衍生的地名,失曹河相传为曹操兵败走失的地方,梅林相传为曹操望梅止渴的出处,夹板村有两块巨石,名曰夹板石,据传是曹操举旗点兵的地方。美女峰宛若少女沐浴后仰卧于万绿丛中,仰视蓝天。美女峰东侧有虎啸崖,宛若一虎雄踞,人动虎也动,令人惊骇。其下是凤形地,有一古墓,为清光绪七年(1882)诰命世袭恩骑尉刘华夫妇合冢,古碑及三台拜完整,墓主系清朝刘秉璋后人。宰相舅父墓在黄屯社区双湖村民组境内,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清宰相张英葬其舅父舅母吴易齐夫妇于此,这里也有光绪时武功将军吴荫庄夫妇之墓,还有吴母孙太君之墓。青帘渔火是庐江八景之一,在连河村李院村民组。清澈的青帘河,渔船沿圩堤一字排开,船尾悬挂着一盏灯,灯光水影,相映成趣。岳山雨信为龙桥景观之一,岳山在邢疃村,山顶的白云古寺有一千多年历史。护林碑高1.6米,宽1米,是当时“江南安徽省庐州府庐江县正堂加二级随带一级纪禄六次”的李为下令制作的《李大父师禁碑》,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下发了护林禁伐状,288个字立起了这块护林碑。观音洞始建于唐朝,每逢佛教盛大节日,络绎不绝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心中的一份信仰,只为目睹禅寺的历史和沧桑。

庐南川藏线龙桥段围绕水乡、山色、竹海、云海、历史文化等主题,以老街、民宿、村落为基本点,形成山水相依、道路串联的乡村振兴产旅融合风景道。新建花山林场路、走马岗、送嫁湖、寨基山等6个停车场,建成金华、送嫁、走马、曹隐4个万亩竹海观景亭,建成道路指示牌3个,道路出口指示牌5个,公共信息牌5个,导览图2个,沿线相关指示牌20个,网红打卡点4处,墙绘5处。庐南川藏线沿线景观项目,目前已完工项目有3个,分别是“乡约凌安”大锅灶、凌安老上美食村、龙桥花海烧烤基地项目,为庐南川藏线配套烧烤、农家菜、土锅灶等特色美食;在建项目5个,分别是金山竹影民宿、凌安上冲民宿、寨基山露营民宿、送嫁湖微景区和川藏线村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黄屯的名称起源于东汉。东汉末年黄穰起事屯兵,故后人称此地为黄屯。据黄屯境内出土的“马氏碑”记载: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黄屯街道是东西向,明末清初形成半边街,时有人口1200多人。雍正八年(1730),一场大火将黄屯老街夷为平地,在原老街的南面沿黄屯河又新建了一条街道。正街南北走向,长约300米,紧傍黄屯河,呈弯曲形,店面近200间。正街形成后,在正街的南面又形成了竹木大市场,长约100米,黄屯人称上街头。2015年,黄屯老街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合肥市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之一。2021年黄屯龙灯、黄屯大饼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3月千年古村落黄屯老街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泥河镇位于庐江南郊,因坐落在黄泥河中游两岸而得名,全镇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9.77万。泥河古镇始建于明初,同治六年(1867),街民吴麟祥、王师楷首建镇中石拱通济桥,贯通河东、河西为一体。光绪初有南京、芜湖、宁国、旌德、太平等地商贾驻镇收购粮、茶、矾、竹、烟,集市随之兴起。民国二十二年(1933)有粮行、杂货、药、酒、烟等店铺15家,居民百余户。每逢农历月三、六、九日,四方客商云集,货山人海,自此泥河南乡集镇“赶集”的传统习俗传承至今。

泥河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这里是合肥市南部交通重要枢纽点,承载着省会合肥至皖中、皖南及长江三角洲都市城际圈的运输专线,京臺高速依镇延伸并设有高速出入口,合铜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境内京九铁路与江北港铁路纵横交织,水路顺黄泥河而下可达长江。

泥河镇载体成熟,产业发达。规划面积6平方千米的庐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泥河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是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泥河镇工业园位于泥河集镇西侧,总面积为3.7平方千米,东至合铜公路,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合铜黄高速出口处,北至庐枞公路。截至2022年底,园区内共有企业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涉及食品酿造企业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一个、市知名商标一个。目前主要企业有庐江和润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禾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安徽合信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庐江县新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恒强门窗装饰有限公司、庐江县志勤面业有限公司、安徽颜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玉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安徽巨龙桥梁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安徽海神黄酒集团、安徽江南醇酒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食品企业兴旺发达,海神黄酒为全国驰名商标。中国五矿和铜陵有色等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开发的泥河铁矿和沙溪铜矿等矿山开采及矿山机械制造业初显规模。

泥河镇人文荟萃、景观秀美。吴长庆等历史名人辈出,“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等风景引人入胜,“鼓架山”等古战场踪迹犹存,“三宫殿”和吴长庆故居等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层出不穷,“朱三卤鹅”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福泉神寺”“凤台松涛”等景点闻名遐迩,游人不绝。这里古迹甚多,遗踪犹存。“盔头畈”“柴埠渡”“放马滩”“鼓架山”“点将台”“关刀地”等系三国古战场遗址。

这里还是淮军名将吴长庆的故乡,泥河镇以名人故居为特色文旅主打品牌,将名人故居与周围环境及其他旅游形式相联系,实现以故居为核心的综合旅游开发,同时推动红色之旅将抗战时期中共庐南工委(庐江县委)所在地“白马咀革命遗址”与红色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

近年来,泥河镇坚持“特色项目推动乡镇发展、绿色生态振兴文旅之路”发展战略,围绕“绿色农业、优势工业、特色旅游、品质城镇、福祉民生”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持续推进矿业及优势工业的同时,以特色化、差异化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打造红色之旅、乡愁之旅、非遗之旅、美食之旅……在满足人们“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需求中,积极挖掘特色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境内天井村的万亩圩田地肥水美、粮丰草茂,是天然的鱼米之乡。黄陂湖水波浩渺,芦海荡漾,万亩水面为绿色水产养殖的理想之所;洋河、沙溪的三万亩山地是风景秀丽的林果基地;垄畈相间的泥河西南,则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前景广阔。

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健康、生态、绿色为发展理念,大力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合作社 2018 年投资 500万元打造了集龙虾垂钓、餐饮、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夹板石生态农庄”,“放马滩农副产品”直供店,融社区团购、网上订购于一体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18 年合作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020年入选首批“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2020年合作社“就这味稻”稻虾米取得绿色食品标识,2021 年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22 年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庐江县万亩香榧现代产业园,构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让乡村宜居宜业更宜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万亩香榧高效林基地、数据中心、观光工厂(木本油料、休闲食品以及香榧衍生品加工等)、森林康养等。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林地流转、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推进建设。

庐南川藏线在泥河镇内共设有两处节点,分别位于泥河高速道口和花泥路岔口。“过境线路为两条,通往龙桥镇的花泥路(主路)是庐南川藏线北入口,通往矾山的泥砖路(支路)是庐南川藏线的西入口。”泥河镇鲍明旭宣委介绍说,“庐南川藏线十八景泥河镇有一处,为洋河挂面村。”作为庐南川藏线“九曲十八景”之一的洋河挂面村,位于泥河镇洋河村方老组、石浩组,周边竹林、水系、果园等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民风古朴,有着悠久历史的麦香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皖中地区一道亮丽的美食名片。洋河挂面村为庐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河村地处泥河镇东南侧,与矾山镇相接,总人口5960人,面积约10.2平方千米。2020年洋河村以大汪院组为点,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建设打造市级中心村并获市级验收第一名。2021年获合肥市第二届“十佳净美乡村”和“森林村庄”荣誉称号。2022年泥河镇结合县级“原乡政府驻地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对洋河村整体环境进行再提升,此次整治涉及上庙、方老等8个自然村民组,惠及约2000人口、面积约67万平方米,并结合实地新建部分文旅娱乐设施,总投入1285万元。建成后,洋河村以本村特色手工挂面、竹编工艺、生态鱼塘及百亩桃园为基础,着力打造洋河生态游玩中心,吸引外出人口回乡就业,并推动泥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入县级全域旅游大局。百亩竹林、百亩黄桃已成为洋河村“春季赏花”的热点,形成集休闲、娱乐、采摘、垂钓和手工挂面销售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洋河挂面以前每户每年仅可制作挂面2000余斤,收入在2万元左右。现分三期投资6000万元用于挂面村建设,其中一期投入1500万元用于挂面生产车间及驿站建设,这样可将挂面生产周期延长到10个月,挂面年产量可达万余斤。庐南川藏线的开通,将带动特色产品的销售量和老百姓的创收。”洋河村李主任高兴地说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庐江县庐南川藏线的开通,打通了庐江老百姓的幸福路。

责任编辑 王子倩

猜你喜欢
庐江川藏线旅游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追梦皖南川藏线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庐江二中简介
“山水城市”营建策略探索——以安徽省庐江县城为例
骑共享单车 穿越四千里川藏线
诃护诗心 诃护精神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川藏线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运作情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