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及实践成果

2024-05-10 11:03王荣英赵兰刘欢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实事求是

王荣英 赵兰 刘欢

【摘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及改革中形成、确立、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发展历程|实践成果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

“实事求是”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的治学态度和学术风格,与党的思想路线并无关联[2]。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在革命时期形成并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丰富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进入新时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确立

实践是理论之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与各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思想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驳斥了党内有些人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早期萌芽。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基于对客观形势的清醒判断,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写了一系列作品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中国革命的出路与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中国革命新道路。教条主义不懂的调查研究,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给革命带来严重危害。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反对机械的执行上级决定,而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错误思想。并且强调到人民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能靠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中国同志,经过他们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指导革命胜利的正确方针和政策。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的初步形成。

为了揭露克服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毛泽东在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3]。提出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表达出来,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論所作的高度概括。”[4]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5]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到实事求是,中国的革命才能成功。此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出具体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理论水平,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在全党深入人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这个崭新的课题,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会吃亏,鉴于此,党中央决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了由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写了《论十大关系》,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区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不同性质的矛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出现了背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情况,给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挫折。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牢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提出解放思想。邓小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7]。党靠实事求是取得革命成功,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也离不开实事求是。

1989年后,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国内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将与时俱进融入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当中,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8]。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立足国情,就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习近平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9]。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新时代,持续深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践,回答道路之问、强国之问、强党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强调要发扬实干精神。习近平特别强调:“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他还多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强调要“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10]。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把实事求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性上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成果

实事求是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在这一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为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再向着强起来的目标前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路该怎么走?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表明“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毛泽东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提出“枪杠子里出政权”,把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的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才能完成反对“三座大山”的任务,才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二)“第二次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立足国情,科学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构成及主要矛盾,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平稳、成功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次伟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毛泽东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從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彭真等用了43天听取了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形成《论十大关系》,这是我国开始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开端。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方面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生产条件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国防尖端科技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理论准备、经验借鉴和物质基础。

(三)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富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从中国国情出发,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等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靠实事求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实事求是。”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加入世贸组织,把我国对外开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求真务的精神,抓机遇、谋发展、搞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的基础上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入了持续深化发展阶段,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取得了巨大成果,攻克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410-2411.

[2]郑佳明.刍议“实事求是”、湖湘文化与岳麓书院[N].湖南日报,2021-01-08(1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国道路的哲学研究 汤月娥.《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5-07-01.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党的思想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邸乘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9-05.

[7]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论视阈 唐志龙.《学习论坛》,2018-04-15.

[8]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9]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4(02).

[10]《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8、82页.

[11]《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版,第557页.

[12]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论视阈 唐志龙.《学习论坛》,2018-04-15.

(作者简介:王荣英,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刘欢,通讯作者,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王荣英,刘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赵兰,红河州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