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学习能力发展探究

2024-05-10 18:01张国珍
中国新通信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信息化幼儿

张国珍

摘要: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依赖语言和板书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视频等模式结合起来,使知识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提升。本文分析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及信息技术对促进幼儿艺术学习、语言学习、科学学习的作用,提出了几点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以期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幼儿教学中,为幼儿教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学习能力;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将对其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为主旨,充分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并结合信息技术对幼儿的教学与活动展开相对应的指导。期望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创新的同时加深了教学深度,为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价值

(一)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直观性

传统的幼儿教育是通过语言+板书来描述抽象的概念,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用图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使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例如,幼儿在学习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时,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幼儿掌握时针和分针的运行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现实中,因为钟表都很小,用于教学展示是很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用电脑制作一个大型的时钟模型,通过投影仪或电视屏幕展示给幼儿观看。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运转特点,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时钟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二)化被动为主动——增加幼儿参与度

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幼儿听,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传统的课堂往往由教师主导,幼儿的思考方向也受老师的引导,但是信息化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变化,它可以加强幼儿的独立性及与信息化学习之间的互动。在缺少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幼儿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自主思考进行学习,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进行教学,游戏界面鲜艳生动的图像与动静结合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情绪与学习主动性,借此幼儿自身的记忆力、思维力、意志力、知觉、情感等等能力都将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师借助信息化游戏“快乐学数学”,用简单益智的数字填空游戏让幼儿进行求解,在游戏中配合着音乐与画面,吸引幼儿沉醉其中,感受数学通关的乐趣。

(三)化单一为多元——提升思维创造性

传统的幼儿教育往往只有一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创造性。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图像、声音、视频等,激发幼儿的多元思维,提升幼儿的创造性。除了信息技术的形式较为多元外,信息化课件的内容也十分多元,例如将图像-音乐-动作相结合进行舞蹈教学,再例如将图像-数字-音乐-绘图结合起来教学数学。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思维层次。相较于传统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内容往往具有曲折性,让幼儿在思考时需要多转几个“弯”,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例如信息化游戏“宝宝数学岛”,此游戏就具有游戏的层次性与曲折性。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数字发音以及连线方式进行通关,幼儿要根据数字发音找到对应的需要连线的小动物,并且关卡还具有不同的数学思维提升的练习,例如整合(找出数字对应的小动物)、归类(连出小花)、逻辑(找出数字与小动物之间的联系),且游戏拥有多达数十个不同的关卡,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艺术教学领域存在许多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如果不借助能够延伸幼儿理解能力的学习工具,教师教学和幼儿学习都存在较高的难度。而信息技术可以将艺术作品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抽象变得易于理解,也能将最简单直白的知识拓展深度,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幼儿欣赏画作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的音乐进行播放,让幼儿想象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下,画面传达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在艺术学习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有效活动提升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将图、声、文、像融为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发展与求知欲发展,提升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同时,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结合有利于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使语言學习更轻松。传统的幼儿教学课堂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复述方式学习,而复述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导致幼儿对语言学习失去耐心。尤其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由于幼儿平时难以接触到英语口语语言环境,加剧了幼儿对英语语言学习的陌生感与抗拒心理。应用信息技术可增强趣味性,让语言知识的展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科学学习中的运用

科学学习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科学知识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幼儿能够树立积极主动、不畏困难、勇于尝试、创新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一节优秀的科学教学课应该充满童真与趣味并能够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够助力教师打造高质量科学课堂。首先,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虚拟实验、数据建模等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了教学维度,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幼儿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下观察、比较、思考、归纳,真正提升幼儿的科学意识。例如,教师在科普《蝴蝶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使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一节课的时间是无法完整地呈现蝴蝶的生长过程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例如电子白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幼儿亲自操作模拟蝴蝶的生长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蝴蝶从“卵-幼虫-蛹-成虫”的生长过程。

三、信息化背景下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新型课堂

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新型课堂,可以让教师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目前,幼儿新型信息化课堂除了多媒体教学之外,还有微课程、Mooc(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等。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新型幼儿教学课堂,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课程内容。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②设计课件。在设计课件时,需要注意课件的内容和形式。课件内容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同时也要注意课件的形式,如颜色、字体、图片等,要符合幼儿审美需求,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③進行教学。在进行新型信息化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在线直播、录制视频、线上互动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④进行互动。在进行互动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在线讨论、在线问答、在线测试等。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⑤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在线测试、作业评分、学习反馈等多元化的方式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新型幼儿教学课堂,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丰富幼儿的知识素养,更在于对幼儿优良品质的唤醒与塑造。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进行教学:

1.创设生活性情境,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些生活场景的短视频,让幼儿扮演视频中的角色进行想象对话,如在溪流边一起喝水的动物们、在春意盎然的公园里等场景,让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好奇心。

2.创设问题性情境,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呈现一些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够带入思考如“嘹亮的音乐响起——原来是运动会开始了!我作为一个志愿者负责给赛场的同学们分发饮料,现在我的小推车中有10盒饮料,小红过来拿走了2盒饮料,小明过来拿走了3盒饮料,那么我的手中还有几盒饮料呢?请说明我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用问题情境给幼儿出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本题中,一些幼儿去算“自己”还剩几盒饮料时是直接通过图像数数计算,而另一些幼儿是通过“10-2-3=5”进行计算,还有一些幼儿则是通过“10-(2+3)=5”进行计算。通过设置具有思维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趣味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因此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课件,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进行教学。趣味性教学设计一般广泛运用在新课导入环节。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认识球体》一课的内容时,为了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导入,例如播放一首《拍球歌》民谣,在歌词中唱道:“一个大球一个小球,圆形球、椭圆形球、光滑和不光滑的球,让我们来收集所有不同类型的球。拍球,一个蛋形橄榄球,拍球,刚缝好的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幼儿的学习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趣味的课堂中,不仅幼儿学的开心,而且趣味的内容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提升幼儿的记忆力,让学习和记忆变得更简单。

(四)拓展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

幼儿教学中,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师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法:①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方式,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以及教学工具和游戏等;②利用教育软件:可以使用各种教育软件,如幼儿启蒙软件、学习软件、游戏软件等,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③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电脑等,来展示教学资源,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④利用移动设备: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让幼儿随时随地学习;⑤利用社交媒体: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如微

信、QQ等,与家长和其他教育者交流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往往借助幼儿的做题、答题数据,这样的评价具有局限性,而且不能体现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可以助力教师从更全面的角度观察幼儿学习情况。例如,视频录像可以记录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动作协调、认知能力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再例如电子档案可以记录幼儿的学习成长历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成果等。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收集幼儿学习的全面动态,给予幼儿全方位的评价,从而助力幼儿学习能力提升。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向苹.“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角的巧妙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2,24(14):223-225.

[2]朱甜甜.幼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J].幸福家庭,2021(21):57-58.

[3]张海燕.合理引进信息化教学 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J].学苑教育,2021(12):81-82.

[4].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学习服务[J].福建教育,2020(20):4-5.

[5]何珊珊.信息化视角下的幼儿教学创新之路[J].学苑教育,2017(13):24.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信息化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