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024-05-11 14:06丁瑜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评价标准事业单位

摘 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的资金使用效率、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以及间接的内部管理、决策机制、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其绩效评估涉及收入能力、成本控制、负债管理、现金流量、资产管理等领域,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松散式资金管理模式、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事业单位需要从多方面考察不同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作用,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以利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關键词:事业单位 资金运作模式 财务绩效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078-02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对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实现提升财务绩效的目标,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其运营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支持,资金管理与绩效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事业单位应当构建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推动财务绩效水平稳步提升。

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资金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并且对财务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首先,从直接影响来看,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可以体现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效的资金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周转,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水平,深化社会公共服务。而且资金管控的严格也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规避财务风险,创造更高的财务绩效[1]。近年来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事业单位也需要积极开展各方面建设,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建设领域,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才能为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并对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其次,从间接影响来看,资金管理模式会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机制以及外部环境适应能力产生影响。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内部管理模式之间紧密相关,例如集中式的资金管理有助于增强内部控制,符合单位强化管控的内部治理要求;而分散式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符合单位对外部环境适应的发展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内部控制有所削弱。可见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会对内部运营、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财务绩效水平。

综合来看,资金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影响,都与自身的经营实际有关,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而且资金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事业单位应当立足长远发展,分析当前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虽然其运营具有公益性,但是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既关系到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也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密切相关。因此,财务绩效评估是衡量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财务绩效的评价,可以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劣。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并为今后财务管理发展、绩效水平提升指明方向。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涵盖收入能力、成本控制、负债管理等内容。

首先,收入能力指标。这是评价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评价组织的财务绩效会从盈利能力入手,具体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毛利率、净利润率等。但是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其运营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财政支持,与此同时有可能涉及一部分服务收入。所以在衡量财务绩效时,可对事业单位收入能力加以评估,了解事业单位的成本和收入水平。其次,负债管理指标,包括总负债、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等,以及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短期负债比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在负债管理方面的情况,以及负债对财务状况的影响[2]。最后,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还可从现金流量指标、资产管理指标等方面反映财务运营状况。

不同的事业单位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运营模式方面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评价指标。而且在实行财务绩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单一的指标,还需要关注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例如收入水平与成本支出是相互关联的,成本控制不力,总收入中就会有更大比例的成本投入,相应的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而负债管理效果好,但现金流量不稳定,也可能对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全面、综合地考虑各个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指标既要包括事业单位所有重要的财务活动,也要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以便于持续分析财务绩效的走势。同时绩效指标还应注意实时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能够体现事业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3]。

三、事业单位不同资金管理模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财务绩效息息相关,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财务绩效,反之不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也会对财务绩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从深层次分析不同资金管理模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明确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自身的适用性,进而发挥对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

首先,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当前我国财政制度改革正在走向深入,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在积极引导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管理。所以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在内部控制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该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资金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由高层管理者统一决策和管理,以利于集中利用大规模的资金进行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水平,并防止资金滥用和浪费。但是集中式管理的缺点是灵活性较差,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不足,例如部门在提供外部服务方面,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并实现服务收入,但集中式管理模式下可能难以及时保障部门的资金需求,由此也会影响到财务绩效。其次,分散式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该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或项目中,由各自负责人进行管理和决策,这与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业务构成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各部门或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管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正是基于对实际业务、项目的配合,分散式管理更利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但是其不足之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可能会导致资金的分散使用,增加财务风险,例如部门资金使用缺乏严格的集中管理,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同样会影响财务绩效[4]。最后,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能够优势互补。集中式与分散式的资金管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所以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将两者相结合,既保持了集中式管理的优势,又具有分散式管理的灵活性。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由高层管理者统一管理,部分资金由各部门或项目负责人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集中利用大规模的资金进行投资,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管理资金,及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因此更有助于提升财务绩效。

无论选择哪种资金管理模式,都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资金管理模式,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提升财务绩效[5]。

四、案例分析

為了更具体地探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了某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为案例进行分析,其资金管理模式的改革对财务绩效的作用尤为显著。该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属于一个特殊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为气象局提供后勤支持和行政服务,资金来源包括上级单位拨款和部分服务收入。原先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此后从提高财务绩效的角度实行改革,转为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

最初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资金滥用,不足之处在于资金管理的灵活性低,难以及时根据运营的实际需求调整资金使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所以财务绩效水平也受到影响[6]。针对财务绩效不理想的实际,服务中心开始引入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一部分资金由服务中心领导层统一管理,一部分资金下放至各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管理。这种改革使服务中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资金滥用,又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服务中心可以综合以往的财务数据,分析需要下放到部门的资金规模,避免过于松散的资金管理,其余资金仍保持集中管理。

通过查看改革前后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服务中心改革后的财务绩效明显提高。从经营收入来看,服务中心作为事业单位,虽然不追求盈利,但是存在服务收入来源,调整资金管理模式后,部门业务工作所产生的服务收入增加,经营成本降低,尤其是服务中心的总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速放缓明显。这一案例说明不同资金管理模式下,财务绩效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资金管理模式的改革与选择仍然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以利于践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总结

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与财务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资金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模式。因此,事业单位首先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从事公共服务的领域,制定系统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使绩效评价指标具备全面性、可比性、实时性和前瞻性,进而分析与之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模式,并在资金管理过程中持续开展财务绩效评价,确定现有资金管理模式的适用性,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推动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海玲.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模式探讨[J].财经界,2016(06):58,74.

[2] 王婷婷.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挑战与突破[J].中国市场,2017(15):363-364.

[3] 陈怡.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现存问题与应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0):15-16.

[4] 王智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03):55-58.

[5] 贺利峰.事业单位资金管控问题及几点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2):48-50.

[6] 刘盛洁,张帼俊.国有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改善措施探讨——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1):119-120.

[作者简介:丁瑜(1986—),女,汉族,福建福州人,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评价标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