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金钥匙”

2024-05-11 18:16李庭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金钥匙情境创设

李庭

[摘  要] 情境是开启学生数学学习智慧之“钥”. 情境具有一种真情美思的特质,具有一种活动性、生成性、创造性的特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创设”为载体,以“生活世界”为源泉,以“身心活动”为路径,以“素养生成”为目的. 情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生活世界;身心活动;素养生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认知性活动,更是一种情意性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用情境去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情境不仅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研究表明,知识只有被嵌入情境之中,才能转变为一种“学习实在”,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理解、接纳、领悟. 在情境中,学生能自由自在、全身心地倾情投入. 教师要将相关的数学知识嵌入情境之中,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情境具有一种真情美思的特质,具有一种活动性、生成性、创造性的特质. 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打磨情境、优化情境,让情境助推学生的数学认知、理解、建构、创造.

以“情境创设”为载体

情境是一个气场、一种氛围. 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话语来表达,情境是一种场域[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不仅仅是用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敲门砖,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 情境应当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善于创设情境,更要善于优化情境. 借助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从而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图画创设情境,可以借助相关的动作如角色扮演等创设情境,等等. 创设情境、优化情境,可以從学生的生活切入,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切入,可以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切入,可以从学生的实践操作切入,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切入,可以从数学文化切入,等等. 情境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元化的,能激发学生的炽热化的学习状态. 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从勾股定理的文化入手创设情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的古巴比伦泥板. 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泥板,在这块泥板上,有一些表格,在表格中写有一些整数. 其中在同一行的三个数据中,较小两个数据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据的平方. 不仅如此,古巴比伦人还为我们留下了各种精密复杂的运算表,比如“平方表”“立方表”“倒数表”“高次幂表”等. 通过创设这样的文化情境,学生感受、体验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其结晶. 由此,学生自然会生发这样的问题: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勾股定理的探索之中.

情境应当具有导学、启思、引探的功能. 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开放、自由,充满情趣和智慧. 数学知识,只有根植于情境,才是一种活性的数学知识,才能散发出一种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气息. 借助情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进入最佳状态,学生的想象渐入佳境.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情境的演变. 比如,从探索文化的情境过渡到探索方法的情境,引导学生欣赏、领略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多种多样. 在数学课堂上,情境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能帮助学生积累类似于“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的能量.

以“生活世界”为源泉

“生活世界”是一个鲜活的世界,是一个生态世界.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发展是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相关资源、素材等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生活化或者准生活化的情境,以生活世界作为情境创设的源泉,能让学生对情境产生一种亲近感. 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一种天然的召唤力,能诱发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展开深度思考、探究.

生活世界能让学生与数学建立一种认知、体验性的关联,能打通学生抽象的、理性的数学学习与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的数学学习之间的通道.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喜欢抽象性地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 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关联. 教师不妨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在教室中找座位的生活化情境. 在“找座位”的过程中,笔者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创建“坐标”的概念. 借助坐标,学生能有效描述伙伴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引导学生用坐标表示具体的座位;二是让学生通过坐标找到伙伴的位置;三是引导学生思考坐标(3,2)和(2,3)表示的位置是否相同,有怎样的特征.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示“同一行所有学生的坐标”“同一列所有学生的坐标”“对角线上所有学生的坐标”“全班学生的坐标”“横轴上的数比纵轴上的数多1的所有的学生的坐标”,等等. 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建构“坐标”的概念,并且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世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泉.  生活世界与数学世界有着天然的关联.  生活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2].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开掘生活世界的源头活水. 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创设情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积累直观经验. 生活化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观察力,激发学生生活化思考,引导学生生活化探究.

以“身心活动”为路径

“身心活动”是情境创设的载体. 活动是发展学生数学智慧的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活动不仅是学生的数学经验的建构方式,也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积累方式. 数学学习中的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想象活动. 以身心统一的具身性活动为载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数学观察、数学操作、数学推理、数学想象等;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重走数学知识的探索路子,等等. 这个过程也就是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公理化”“形式化”“数学化”的过程.

很多活动,或者是“生活味”缺失,或者是“数学味”缺失. 身心统一、和谐的数学活动,不仅仅具有生活性,更具有数学性,是一种兼有“生活”与“数学”双重属性的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力图丰富活动情境的挑战性、召唤性,利用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建构、创造. 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创设了如下两个生活化、具身性的活动情境:一是“折叠活动”,首先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白纸,任意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其次要求学生画出折出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底边上的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新折出一个底边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指定规格的等腰三角形. 在具身性的活动中,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想象,能初步感受、体验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这样的折叠活动,为学生后续展开画图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画图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有学生认为,可以循着折痕来画等腰三角形;有学生能根据折叠活动的经验,借助圆规和尺子自主探索“尺规作图”的方法. 这样的一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数学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对数学技能的自主探索,还能促进学生的高阶认知、高阶思维的发展.

活动化情境就是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生发、生成、生长的“原点”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动手实践、动脑思维和想象,并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不仅仅要探寻数学知识“是什么”“怎么样”,更要探寻数学知识“为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透性地认知数学知识. 美妙的数学情境、生动的数学活动,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灵动,能让学生的数学想象变得丰富,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智慧.

以“素养生成”为目的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而且要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淀学生的数学反思,促发学生的数学领悟. 情境化的数学教学,十分关注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在数学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乐趣、经验的获得. 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情境创设的核心.

活动有助于学生“启思”,有助于学生“运思”. 比如,在教学“最短路径”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不断质疑、创新.

问题1:一位将军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达B地(A地和B地位于河边L的两侧),将军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问题2:一位将军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达B地(A地和B地位于河边L的同侧),将军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问题3:现在要在一条河上造一座桥MN,在何处可使从A地到B地的路径最短(A地和B地位于河边的两侧)?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将具体的A地和B地看成两个点,将一条河看成一条直线. 通过这样的一种抽象,能将生活化、日常化问题转化为数学化问题. 借助这些问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拾级而上. 这样的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为目的的活动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激發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比较、联想、类比、推理、变换、转换等相关思维活动,进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应当是一种数学化学习的素养.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有三:抽象、推理和建模”. 抽象过程是一个提炼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过程;推理过程是一个遵循着逻辑性的严密论证的过程;建模过程是一个形成数学概念、观念的过程.

在上述“最短路径”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构轴对称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最基本的“两点在直线异侧的模型”“两点在直线同侧的模型”等. 通过抽象、推理、建模,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能从“纸面”回归到“地面”.

良好的情境是成功的一半. 多年的实践证明,情境是开启学生数学学习智慧之“钥”. 美妙的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热乎乎”的. 在丰富的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的不再只是抽象化的符号,还有充满意义,可感受的、可触摸的、有关联性的知识. 在情境化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认知活动,更具有一种情感的驱动、濡染功能. 情境化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激荡,能让学生的数学想象放飞,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审美的陶冶、数学文化的启迪、数学精神的丰盈和数学生命的润泽. 情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武丽虹.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困境及改进[J]. 教学与管理,2021(19):49-51.

[2]唐剑锋. 论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数学,2022(04):84-85.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金钥匙情境创设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唐冰的“金钥匙”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