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2024-05-11 18:44
农村百事通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部染病灰霉病

豌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也是重要的用地养地栽培作物,但在栽培过程中病害发生种类较多,如不及时防治,易造成豌豆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须及早落实防治措施。

一、锈病

1.危害症状

豌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叶片染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细小圆形赤褐色肿斑,肿斑破裂后散出暗褐色粉末。后期又在病部生出暗褐色隆起斑,隆起斑纵裂后露出黑色粉质物。茎部染病后,病症与叶片相似。

2.发病条件

多数豌豆产区都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发病,尤其是在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一般低洼积水、土质黏重、植株生长茂密、通透性差的地块发病重。另外,反季节栽培也可能加重病势。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发病较轻。

3.防治方法

(1)适时播种。南方地区应防止冬前发病,减少病原基数,生育后期可避开锈病盛发期。

(2)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

(3)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

(4)不种夏播豌豆或早豌豆,减少豌豆冬春菌源;冬播时用清水洗种也可减轻发病。

(5)发病初期,喷洒30%石硫合剂15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2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液。

二、黑斑病

1.危害症状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近地面的茎和荚。叶片染病初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斑,中间黑褐色至黑色,具2~3圈轮纹,其上生很多小黑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茎部染病,茎上产生条斑,病部呈黑褐色。荚染病初生不规则形紫斑点,病部具分泌物,褐色至黑褐色,干后呈疮痂状,侵入种子后会引起斑点。

2.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豆荚,单独脱粒留种,播种前用56℃温水浸种5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适时播种,不宜播种过早。提倡高畦栽培,适当密植,合理施肥,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药液要喷匀喷足。

三、白粉病

1.危害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染病初期,出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扩展后危害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会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和荚,致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病部现出小黑点。

2.发病条件

日暖夜凉、多露潮湿的环境适宜白粉病发生流行,但即使天气干旱,该病仍可严重发生。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细荚豌豆较大荚豌豆抗病。

3.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豌2号适于北京、浙江、湖北地区种植,晋硬1号、晋软1号适于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种植,绿珠豌豆、小青荚豌豆适于华北部分地区种植,无须豆尖1号豌豆适于西南、华南地区种植,杂交大荚豌豆适于华南地区种植。

(2)实行轮作。豌豆根系分泌物对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动及根系生长有影响,因此忌连作。

(3)选用无病种子。用种子质量0.3%的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的比例混合拌种,密闭48~72小时后播种,可推迟发病约1个月。

(4)抓好以肥水管理为重点的栽培防病措施。如合理密植、清沟排渍等。

四、灰霉病

1.危害症状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生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

2.发病条件

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灰霉病就容易流行。病菌寄主较多,危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3.防治方法

豌豆灰霉病浸染快且潛育期长,植株易产生抗药性,主要推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效较好。

(1)农业防治。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防病的效果。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2)发现病株即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4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河南   袁俊豪)

猜你喜欢
病部染病灰霉病
偶感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