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

2024-05-12 11:35晏藜
阅读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花萼杏坛疏影

晏藜

春分后,去华胥谷看杏花。谷里一年只逢这一回花期。从半山下到谷底,再回环着往上,漫山遍野都是杏花,越往高处就越盛些。茫茫的白色中,偶尔夹杂着几树猩红,映着苍原、青天与春水,实在好看。杏花花期极短,别看眼下开得热闹,几天之后,但凡碰上一场稍大些的风雨,只需一夕,眼前的绚烂立刻凋零。这些年几次因此错过杏花,无论因什么稍有延宕,反正等终于登上山坡时,谷中已然沉寂,只残留花萼与花蕊,印证着尚未走远的花期。是春天里最不愿接受的来不及。

杏花不似梅兰清冷,也不若桃李灼灼,在百花争春之中,原不算引人注目。但它却是继惊蛰的桃花之后,最早能探知到三春风暖的花树。惊蛰后,在街边见到一株白色杏花树含苞,明亮的白花瓣被聚拢在暗红花萼中。看那样子,只要再来口春风一催,立刻就会盛开。果然,次日再路过,就见朵朵白花摇曳在枝头。

杏花树大、根浅、花多,开时观之极盛。杏花有白、红、黄等诸般颜色,要说亮眼自然还是红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占尽风头。但在生活中,似乎还是白色杏花多见些。白色杏花气质温润,和其他明媚鲜妍的花木相比,看着还是平淡了些。单独一树并不引人注目,定要在苍茫山谷中蔚然成林,就像这终年沉寂的华胥谷,也只在这杏花开时,才裂开这一道旖旎的缝隙。

杏林浩荡,在谷中流连半日,人反被分散于花间。虽是花期,但每朵杏花开落的时间却未必全然相同,有敛蕊未放的,赤浓花萼裹住花芯,凝聚出纯红色泽;有白英初绽的,红色花芯被白瓣冲淡,中和成微微的红;还有开得极盛、眼看要落下的,则已将多余的颜色冲洗干净,只剩纯白。有几对父母带着孩子在林中围坐,面对这样烂漫的风光,孩子们哪里能闲得住,林子里到处都是他们奔跑欢腾、大笑大闹的身影。父母们则坐在不远处,望着孩子们在这杏林春光里释放勃勃生机。

相传孔子曾除地为坛,在坛边环植杏树,名之曰“杏坛”。《庄子·渔父》中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阳春三月,林木葱茏,杏花正好,孔子鼓琴而歌,弟子们在一旁专注读书,春光和煦。

元代一个文人曾留下一句散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毫无人为雕琢的痕迹,从此,“杏花春雨”便成了江南春色中最为典型的意象。梨花带雨楚楚动人,桃花带雨也浓艳有致,但它们都不比温润的杏花更适合那烟雨迷蒙的画面。“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平日里并不多见这样的浑然天成。若论花论果,杏花自然不算多么特别的花,但杏花却被赋予了诗意,能引着人们的思绪从眼前一直延伸至远方。

杏花开在春分到清明的朦胧春色中,外表清丽悦目,气质也平易近人,可任人远近观赏,乃至随意攀折。南宋陆游有句关于杏花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画面感很强,场景虽旧了,心情却仍能引起共鸣。春天一往无前的生机,在下雨时难免有一时半刻的停滞。雨水连绵的日子,人们身心被自然困住,于是不得不沉下心来,静心审视自己当下的处境,对比今朝与过去。诗中的游子羁旅在外,在春分时节的他乡听了一夜的雨,他叹息风尘,感怀人情之余,突然想起了明日街巷里卖花担上的杏花,心中又被拉回些微暖意,这或许是眼前唯一能确定的了,毕竟它从来触手可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后“疏影”“暗香”二词便一直被用来形容梅花,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可发现,杏花开时,朵朵间有缝隙,团团间有距离,是真正的疏影。月下也能闻见它恬淡自持的香气。杏花疏影里有过去,当年苏东坡任职徐州之时,春分节后遇友人来访,他便邀客吹洞箫饮酒于杏花树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词最后这一句一景,我喜欢了很久。我似乎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一夜,但说不上原因,就觉得杏花疏影与落落笛声,一直存在于记忆里。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杏花的平静中,隐藏着惊心的世情,每个人都觉得有足够的时间可供蹉跎,可到了最终,甚至都没能来得及看一眼杏花的盛放,它就已快速凋零。不过还好,今年没有来不及。尽管成年人的生活之中永远有比看一场杏花更重要的事,但到底成行。

(源自《桃花與蟹:四季里的风物中国》,心香一瓣荐稿)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花萼杏坛疏影
感而有怀
玫瑰茄转录组测序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杏坛学人风采
疏影横斜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皓玥CP 靳东 江疏影
根字练习(五十)
18个猕猴桃优良品种雌花形态多样性比较
杏坛学人风采
江疏影 美好的爱情,两人都该是完整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