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对视

2024-05-12 11:35孙道荣
阅读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凝视着眼科医生眼角膜

孙道荣

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严重的白内障而使视力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劝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可老母亲死活不肯答应,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老母亲固执己见。最后,還是眼科医生说,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再无法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事情,老人便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溘然长逝,安静地走完了一生。

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对视。

(源自《世间最温暖的归途》,林冬冬荐稿,有删节)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凝视着眼科医生眼角膜
送别
习惯
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耳眼科医生
彩屏
如何做好眼角膜的“守护神”
眼科医生给小朋友的信
何伟委员再度呼吁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瑞典人工眼角膜人体实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