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论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研究

2024-05-13 05:35潘碧雁苏榕凤张晓凤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评价体系燃料

潘碧雁 苏榕凤 张晓凤

[摘 要]UbD理论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不谋而合,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运用UbD理论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呈现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性评价融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期为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实践;逆向设计;评价体系;燃料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5-0056-0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跨学科实践”这一主题,并对课时进行了规定。该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建立应用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选取真实复杂的大任务来驱动,以具体任务为抓手,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全面育人价值。新课标更重视化学实验探究思路和方法的构建,以素养为导向,强调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发展正面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价值观,培育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形成安全意识和养成环保习惯[1]。跨学科实践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基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学科融合,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原则,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中提到的“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不谋而合。本文以“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为例,就如何结合逆向教学设计理念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阐述。

一、活动分析

(一)活动的意义

《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主题5”侧重于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本学习主题中设置了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选题,选题都基于真实情境与真实问题。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真正动手探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感悟化学价值。本文选取“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为活动主题,立足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形成合理选择和使用燃料的思路与方法,构建变化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及能量、可持续发展等大概念的理解,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

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学业压力大、时间紧,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无法深刻体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如何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本,设计一系列有效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活动的内容

下面将基于UbD理论设计“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教学案例。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资料收集,并预先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整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资料对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论进行整理、汇报。教师及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个性化点评。课后,学生小组合作撰写能源合理使用项目书,在下次课堂中进行主题汇报,经教师与同伴点评后再作修改。在项目活动的最后,教师提供相关的社会性主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感悟从化学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活动目标的确立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明确预期目标。在第一阶段,教师要思考如何从课标中提炼出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确定了活动目标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预期目标的设计(如表1)。

三、评价体系的构建

UbD理论指出,教师要根据所收集的评价证据来思考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安排,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根据学习内容去思考教学过程的设计[3]。因而,设计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十分重要。结合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本次实践活动第二阶段的设计——评估证据的确定如表2所示[4]。

为了更清晰地体现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基于对以上评价内容的参考,并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针对该实践活动的具体的评价流程图(如图1)。

本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指出了具体、可行的评价内容,加入了多元的评价主体,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旨在充分发挥评价的枢纽作用,紧紧把握学业要求中的目标,贯彻“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该评价体系还给出了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的进行;加入了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体现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更综合地评价学生素养的达成情况。

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将在课堂上进行,评价表采用匿名填写的形式,并在表中给出详细的评价标准,以确保收集到的评价结果较为真实、准确。表3是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而设计的评价标准[5]。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之后,接着进入第三阶段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UbD理念中的WHERETO要素[6](如图2)。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如表4所示。

教学活动以调查和讨论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和支持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活动和讨论过程中获得知识,在做中学,既能够学习知识,又能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活动设计中融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是化学,学习化学知识对解决真实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燃料的使用,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实践、创新等素养,又提升了学生调动多学科知识、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技术和工程方法设计方案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以“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为例,基于UbD理论开展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研究。笔者对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有以下几方面体会:首先,在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时,要对项目内涵进行剖析,分解出多个围绕项目价值的具体任务;其次,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问题的创设者对学生的活动起支持作用;最后,在课程评价方面,跨学科实践活动要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建立学生素养评价体系。

化学课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全面育人价值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更深入的研究中,教师需思考如何在活动中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频率,如何落实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在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评价主体,建立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家校评价体系。

[   参   考   文   獻   ]

[1]  钱扬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J].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21):13-20.

[2]  房喻,王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王春.基于UbD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9):46-50.

[4]  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  刘美辰,李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问题检视、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考试,2021(12):46-55,74.

[6]  倪胜军,付绍武,艾进达.逆向、整体、可操作:UbD理论视角下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为例[J].化学教学,2021(12):48-51,64.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评价体系燃料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导弹燃料知多少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