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风物吟

2024-05-13 13:08黄清水
躬耕 2024年4期
关键词:岱山制盐风味

黄清水

船是岱山的灵魂。船与大海不是博弈的对手,而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一唱一和,夫唱妇随,穿行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往返于各个陆地码头之間,卸货、装货,运载着生命所需,人生之趣。船只由此也像是一个使者,在开放的海域上,交往、访问、合作、旅游,山海之间,以船为传播介质,输送着人类文明的密码锁。或者,给船点睛,扬帆起航,给古老的船一个全新的灵魂,让其展望未来,眺望更远的深蓝。如今,我们再放眼去看这座海港,装卸和吞吐量的与日俱增,让岱山这座港湾在航运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无数船只经过、停靠补给或远行,再奔向各自的航向与航程,奔向新的未知的领域。鸣一声长笛,让古老的港湾再次焕发生命的新意。大海的魅力不仅引导着渔民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去开发,更多时候是教会渔民们怎么勇敢和拥有卓远的见识,怎么与海和平相处,怎么与海生死与共、荣辱共享,又怎么舍取,怎么与海浪和风暴抗争,怎么像一个真正的猛士去直面人生,或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般向更猛烈的暴风雨冲击。千百年来,大海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言行来告诫人类:大海有足够的胸怀容纳着万千的视觉和勇气。

这是大海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在岱山岛上,寻一处海礁,不用刻意去记住海礁的名字,在傍晚的时候,记住来时的路,从沙滩一步一步走回客栈,或者驱车从公路上去追逐落日,落日的脚步会让人心疼时间的流逝。这个时候,去看大海,海是一面平静的镜子,镜子里的自己无论被折叠了多少次,再次重新抻开的时候,还是完整的,没有褶皱的。落日还未落尽的时候,整个天地都是虚浮的,轻飘飘没有半点儿重量,天色这个时候也随即呈蓝紫色,越发深沉、深邃,仿佛有巨大的能量在其中变幻。如果再从东方去眺望,会看见一轮薄如纸的明月,很单薄地悬挂着。一降一升,瞬息间完成了一场交替仪式,而整个天地的色彩,由远及近铺展开来,循序渐进变色,置身其间,开始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或者感觉到心境从一团云雾中逐渐驱散开,逐渐开阔、明亮。

久处城市的压抑感瞬间消散,眼里看到的皆是柔情。这个时候的海水总是像丝绸一样,你用手去触摸海水的温度,会知道海水还赓续着太阳的余温,由指尖传达至掌心,之后穿进身体。目光所及,夜幕开始将一些海礁吞噬,或者说包裹起来,像母亲小心翼翼地将婴儿重新裹进襁褓里。

入夜了,舟山群岛只有海潮的声音。那些声音贯穿着大海的夜,贯穿着梦的呓语、青春的怅惘,仿佛一个人的呼吸,又或是脉搏颤动,将过去的时间和空间拉近,放大。此刻你会发现,张若虚是海的信使,他揉捏着春江花月夜,揉捏着生命初始的哲理和怅惘,将诗与大海推向艺术的高峰,或者,回归到个人的琐碎。我还看到抽屉里的一些照片正在褪色,那些懵懂的面孔曾经无数次地跳跃欢呼,而现在开始学会沉默寡言,仿佛一座孤岛,月亮的清波洒过去,孤岛颔首微笑。那时,院子里的一些花草早就不是当初新栽的样子,四时的转折跌宕,留下的芬芳也已不见,只有记忆残存着永不磨灭的朦胧美。而女儿咯咯的笑声中已经有了对一些事物的准确判断,甚或,现在看见的月与李白对饮时的月一样吗?我不甚明了。我只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被推着向前走去,就像此时,我的脚步会将我带回客栈,带回夜的怀抱,梦的温柔里。

那个时候再去读一首诗的缱绻与落幕,你会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要经历过一些属于自己的阅历,才会明白“情知一样青山色,才有斜阳景更佳。”

相机能够捕捉到山海的美,也能够定格刹那的繁华与荣枯,唯独无法复制出舌尖和肠胃之外的语言,更无法像神奇的纽带拴牢家族的亲情。而这些,在一口热腾腾的饭菜之间瓦解。我知道,家的味道,家乡的风味,总是能引起共鸣,口腔之间激荡着的水花,会让人永久地心生涟漪。

清晨的秀山岛,海鸟会在天未亮的时候出巢,驰骋大海,扑腾着双翼迎接海浪的洗礼。专属于岱山的美食记忆,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被记录在册,那个将黄鱼剖腹晒制的渔民,一定深知大海的时令,什么季节的黄鱼最为鲜美,他一定深谙于心。在岱山,干品、腌品、糟品、醉品琳琅满目,水产品的加工逐渐完善,形成了一条不可小觑的行业链。而在这些的背后,是万千靠海谋生的渔民,他们将大海馈赠给人类的风物制作成乡愁记忆,根植于基因深处,等待着某天不经意间,风味穿过我们的鼻息,经过我们的嘴唇,触碰到味蕾的刹那被激活。

在岱山,制作大黄鱼鲞的方式有多种,或腌渍之后让日光暴晒,阳光的无穷力量将大黄鱼多余的水分沥干,盐与腥味在融合的过程中互相渗透、交错,风味的成熟往往需要时间的推动。或者,将黄鱼摊开呈椭圆形,顺着尾部沿侧线切割一刀,取出鱼肚和鱼鳔,将鱼依次背叠放入桶中,均匀撒上盐粒,搬上石头压制,将水分和血液压净。十几天后,盐分完全渗透进鱼肉里,散发出咸鲜的风味。取出,用竹签将鱼眼刺破,串起,放到阳光下晒鱼背,第二天晒肉面,并把鱼尾弯至腹部,使其看起来有了圆润的弧度,继续晒干……三晒三潮之后,“烤老鲞”也就完成了。

储藏风味,也是储藏祖先的记忆。

在岱山,还有一种美食简单而让人垂涎。当青蟹的鲜与糯米的香融合,空气里弥漫着大海与稻田的气息,闭上眼,冥思,童年时与父母在海边嬉戏的模样,追逐,奔跑,捡拾海螺贝壳,用线串成一串手链,或者制作成风铃,挂在窗前,风吹来时,会感觉仿佛再次站在海边,还能享受大海带给人的平和与空旷。时光的风味,百转千回。母亲熟悉青蟹糯米饭的步骤,清楚知道家人的口味,咸淡适中,烹炒百遍,糯米裹上青蟹的膏,一粒粒更加饱满丰腴。锅中氤氲的香气开始跟随母亲的一生奔跑,以光的速度穿梭,漫游,我看见一碟香喷喷的青蟹糯米饭,正以一种难以言表的语言向我阐述母亲的一生。

或许有天我会读懂大海,也会读懂母亲。只是现在,我要学一颗海螺驻守岛礁,看日出日落,看阴晴圆缺,看四时变幻无常。朝霞在地平线倾洒,海风吹拂着海水,滩涂上遍布红树林,跳跳鱼将滩涂钻出密密麻麻的孔,仿佛借用无数的孔去看这个世界的另一番模样。或者像海子一样,歌咏大海,歌咏幸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也许,我们真正的乡愁,是回不去、到不了的远方,是童年里的某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节点,或是关于悔恨、遗憾所作的阐释。然而,当味蕾替我们唤醒回忆的同时,那些尘埃似的往事,再次浮现,仿佛大海上的一些泡沫、碎木屑,一些看似远去的印象,在退潮之后重新显现出原本的面容。

想象沉浸在盐的世界里,白茫茫一大片,盐山、盐池、盐田,日光层层叠叠铺展下来,盐的颗粒上泛起银色的光环,像棱镜一样使光束发生色散,折射着天与地的纯净,走入其中,像置身北国风光里,目之所及皆是白色的天地。白,让人更加透彻,更加豁达明理。

大海馈赠于人的不止远方和诗,还有盐。盐乃五味之首,任何的风味没有盐便失了七分味道。没有盐的摄入,人便虚浮无力,昏昏然不知所以,盐似乎拥有一种神力,将人的无限潜能一点点挖掘出来。

盐成就了舟山,也给舟山以更多的声名。当我们走进高亭盐场、双峰盐场、顺母盐场,除了慨叹之外,更多的是惋惜制盐业的式微,一些制盐人从盐场落幕,一些盐场凋敝衰败,盐田成为农田,传统的晒盐方式逐渐被工业化替代。这个古老的行业面临着被剔除出历史舞台的结局,或许多少年后,将不会有人再晒盐,也不会有人记得曾经的盐业经过几千年漫长沉寂而熠熠生辉。也或许,淘汰的只是制盐方式,并不是盐本身,只是当我们口耳相传的诀窍一败涂地的时候,更多的谚语只会存留在史册当中。

或许,我们无法体会到盐民的辛酸苦楚,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制盐的热爱与深情。或许像柳永所说的:“煮海之民何所營,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此刻,当我们走进岱西万亩盐场中国盐业博物馆,直观感受制盐工艺由生涩到娴熟,由低产量到精细高产,感受岱山盐的白、细。或者去看展馆内陈列着的制盐工具和照片,那些将毕生献于制盐的盐民,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而那些为生计所迫从事制盐的盐民,肩上有着万斤担子,有着敢作敢当的铮铮脊梁,这些人也是扛起岱山盐业的半壁江山,创造了一段史诗。

他们在盐田之间富有节奏地奔波、忙碌、创造,经过多重工序,制成一粒粒细腻绵柔的盐,制成千家万户的幸福与美满。盐,从盐民的手中获得重生,获得了有别于海水的生命,在人体里无限期地流淌、与血液融合,与四时风物、时令风味、山珍海味一同构成了新的版图,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着无穷的力量,激活着风味隐藏在时间深处的秘密。盐,这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将人生尽善尽美演绎,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在盐的世界里,没有富贵贫穷之别,没有贵贱之分。盐,在人世间世代传唱和吟咏,在大地上簇拥着、流动着对大海的另一种肯定与赞美,流动着海洋超脱的另一种写照。

岱山盐民有自己的智慧和创新力。根据《岱山县志》记载的制盐的三个阶段,从千年刮泥治卤的煮盐法,到板晒法,再到现代的滩晒法,仿佛一个人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的青涩,中年的厚实,老年的淳朴。海盐的风味始浓,口舌生津,而后美名始盛,远播重洋。

当那些盐民渐渐老去,当他们的手艺无法再将制盐业纵深延伸,无法再更深层次地探索,当他们坐在街头巷尾晒着和暖的阳光,聊着一些逸闻轶事,我们是否该向他们致敬。亦或静静坐在他们的身边,去感知他们身上经年的盐的味道,盐的初心,盐的执着,盐的梦想。或者往烹炒的菜肴里,撒进一点儿岱山的盐,让海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乡愁的味道,在口齿之间辗转,雕刻着记忆中留存的人事物,斟酌着时间、生命、人生和理想的光芒,品味着孤独与狂欢。在岱山,大海缤纷璀璨,坚守着更加自由、更加清澈、更加明亮的原则。

当我们结缘于一粒盐,我们是否就已经深谙时光的美学意义。在那个年代里,走过的路,一定在月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辉。万亩盐田所衍生出的咸涩滋味,可能现在还仍在餐桌上,它们浓缩成一个个故事,浓缩成一座城的脉络,一座城的脊梁。当我们重新去回望、去审视岱山这座仙岛时,你会发现归来的白帆中满载着幸福的笑容。

猜你喜欢
岱山制盐风味
岱山的海(外一首)
真空制盐两碱净化过程成垢离子的脱除及控制
国道岱山项目钢栈桥全部施工完成
《风味人间》:原生之味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颇有新锐派英国声风味FYNE AUDIO F300系列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中盐舞阳: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盐标杆企业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