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鼓励教育 实现全面育人

2024-05-13 13:08官晓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班干部初中生班级

官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已经从简单的班级管理转变为全面育人。在实践中,鼓励教育被越来越多的班主任看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探讨激励教育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旨在促进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作为初中班主任,深切理解学生就像一棵成长的小树,脆弱又稚嫩,任何风吹雨打都可能将他们摧毁,而只需要稍加一点鼓励,就可以让他们茁壮成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信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他们自信、自强、努力、积极的品质。通过鼓励教育,能够看到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变得开朗,他们开始敢于展示自己,勇敢地表达观点;也能够看到那些爱犯错的学生变得更加自省,他们开始从错误中学习,懂得反思,不断进步;贪玩的学生逐渐学会了自律,他们明白了玩乐与学习的平衡,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需要将全面育人落到实处,本文从经验者的角度探讨鼓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鼓励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价值

因为一句鼓励而获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每一次鼓励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每一次鼓励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邓亚萍热爱乒乓球,却因为身材矮小而屡次被拒绝,她的父亲却说:“你很优秀,你能够得到你想要的。”最终,邓亚萍凭借着自身努力成为著名的乒乓球国手。电影《八角笼中》的孩子们也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战胜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出路。电影《第一名》中的男孩因为先天性疾病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排挤,但校长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从羞愧、怯懦中走了出来,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种种事例都在表明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鼓励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帮助初中生增强自信心,促使其勇于面对麻烦

马斯洛著名的人类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方面,也就是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陷入自我懷疑和缺乏自信的状态。由于自身发展并不成熟,相比于物质需求,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需求,也就是肯定、尊重、赞美和关爱,有时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赏的表情,甚至是一句赞扬的话语,都会让他们树立自信。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学生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希望得到称赞和鼓励。相反,此时的教师更需要细心观察,把握住任何鼓励学生的机会。如果学生长时间得不到鼓励和赞扬,一味地接受挫折教育,那么他们将在自尊心受挫和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班主任和家长在这一阶段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麻烦。通过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培养毅力和坚韧性,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帮助初中生培养优秀品质,推动其综合发展

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品质和思想品德的塑造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学习的兴趣并不稳定,对爱好的甄选并不明确。鼓励教育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正向的反馈,帮助初中生发掘自身的才能,找到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并用真切的话语、热心的行动,引导初中生做正确的事、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因此,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独立思考、自我管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鼓励教育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公平化的鼓励教育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偏向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偏见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因此,班主任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公平化的鼓励教育,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给予其适当的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保持努力进取的态度;对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赞扬和奖励。

赞扬是一种重要的鼓励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那些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开拓自身专长,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个性化成长。

此外,班主任应该与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各科目上的表现,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同时,家校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俄国作家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的人。因此,班主任要从关注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情绪变化,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

首先,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成长。同时,班主任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应该将学生的行为和想法简单地归类或评价。

其次,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班主任应该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耐心聆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班主任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例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辅导;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二)改良管理方式,开展高效化的鼓励教育

在开学初期,班主任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班级的良好发展。首先,班主任可以安排班委组织全班制定班集体奋斗目标、建立行动计划和班级规范。通过集体讨论,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全班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努力方向。其次,班委定期召开例会,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些例会可以用来反馈班内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班委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進行汇总,并与班主任一起讨论如何改进班级工作和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最后,班主任可以培养班干部队伍,提高班干部的责任感和领导力。班干部是班级中的重要角色,负责协调班级的各项事务。通过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同时,班干部的存在能够激发全体同学关心班集体的意识,学生会更加关注班级的发展和班级活动,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

对班集体来说,班主任可以设立班级理事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同时,与家人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关爱和支持。班级理事会可以由五名负责任的学生组成,他们负责分析班级的自我教育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班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将班务工作交给班干部管理项目组,并进行细化,可以让班干部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采取“对抗式”的管理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这种模式通过设置竞争机制,让学生面对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班主任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改善管理环境,开展合理化的鼓励教育

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教室的布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合理布置教室,营造温馨、整洁、有序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专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在班级制度文化方面,班主任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行为规范、能力评定标尺、学习评定标尺等,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制度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促进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良性发展。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一起建立共同遵守的规范,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班级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级精神包括班级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班级目标是班级共同努力的方向,班级形象则是班级在校园和社会中所展现出的形象。班级凝聚力、班级舆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也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一起践行班级精神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班级成员间的团队合作,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向心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良好的行为表现会得到认可,而不当的行为将会受到批评。管理上的适度张弛意味着要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或给予激励,不应一味地放任学生的行为,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约束。同时,重视对班级环境的管理,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四)增加柔性教育,开展普惠化鼓励教育

处理学生犯错问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但同时要保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犯错的学生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改正,班主任应该具备耐心、包容和等待学生改变的品质,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犯错的学生。针对违反纪律情节较轻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轻度的惩罚形式,如让学生上讲台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这样的惩罚形式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造成较大伤害,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对于违反纪律情节较重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要求其用正楷字体写一份200字的违纪心理报告书,描述当时的违纪心理状态。这样的惩罚形式既能让学生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又能让其通过书写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行为改变。

任何情况下,班主任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适当的惩罚措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走上正轨,同时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塑造他们的品格。

三、结语

作为班主任,要重视鼓励教育的作用,通过鼓励教育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具体、及时的鼓励,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班主任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鼓励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班主任工作的全面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班干部初中生班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班级“四小怪”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竞选班干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