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

2024-05-13 12:13吕思雨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育劳动幼儿园

吕思雨

乌申斯基曾言:“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新时代背景下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劳动教育贯穿所有学段,为受教育者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人生百年,幼教为本,幼儿教师应积极落实时代教育任务,加强幼儿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构思多元化的劳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探討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探索,首先围绕常态化、实践性、自主性三个方面简述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其次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从积极体验、主题活动、自主迁移、深度学习四大视角出发,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提出几点实践策略;最后总结教育经验,简要指出劳动教育注意事项,开展全面、多样的劳动教育,让幼儿在新时代更好地成长。

一、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原则

(一)常态化教育原则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新时代背景,幼儿教师应秉承常态化的教育原则,将劳动教育贯穿幼儿教学活动与保教生活中,既要发挥领域课程的教育优势,又要利用生活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劳育活动,以生活为抓手、以课程为引领,予以幼儿丰富的劳动经验,提升其劳动素养。

(二)实践性教育原则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应当主要通过参加简单劳动活动和认识成人劳动两方面来进行,幼儿劳动内容应该源于生活中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在劳动教育计划中,实践性教育原则要求教师为幼儿预留充足的学习空间,不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并鼓励其将理论经验运用在实践项目中,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操作掌握丰富的劳动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自主性教育原则

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自主性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幼儿的劳动主体地位,在幼儿出现劳动行为或开发劳动项目时,不强制干涉或叫停幼儿操作,而是在各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幼儿自发、自主地完成劳动任务。在幼儿自主劳动过程中,其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幼儿自主探究和自主构思的过程中,其对劳动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正确劳动观念的建立与劳动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一)积极体验——围绕一日生活构建真实的劳动情境

3-6岁幼儿年龄较小,对生活情境、外界环境、社会景象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能激活幼儿的探究兴趣。受幼儿独特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园教育与其他学段教育有所不同,相较于智育学习,幼教活动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品质。基于此,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作为教育思路,以日常生活为教育渠道,为幼儿构建真实的劳动情境,抓住各个可实施劳动教育的环节,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可以分为多项活动,教师要根据每项活动的特点科学实施劳动教育。例如,在三餐环节,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正确用餐的方法与正确使用餐具的技能,让幼儿学会独立用餐、自主进食,以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将“整理用餐桌面”融入教育中,让幼儿学会擦桌子等基础劳动技能。在自助饮水环节,教师可指导幼儿学习自主接水,掌握正确使用饮水机的技能,并保证在接水的过程中不会被烫伤。在午睡环节,教师可以将午睡期间的一系列活动作为劳动教育的切入点,如让幼儿学会独立更换睡袍、学会自主整理衣物和鞋袜、学习自主整理床铺等,以生活劳动促使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落实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同时以多元化、日常性的学习活动,让幼儿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使其在积极参与和劳动尝试中加深对劳动工作及劳动概念的理解。幼儿教师要加强对一日生活中不同环节的开发,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科学构思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充分发挥劳育的价值,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基。

(二)主题活动——巧借文化教育,掌握全新劳动技巧

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在幼儿刚刚入园的小班阶段,劳动教育以自我服务能力为主,通过劳动项目让小班幼儿学会照顾自己。随着能力的提升,中、大班幼儿劳动教育实现自我服务向服务集体的转化。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基本路径,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以主题活动特点让幼儿掌握全新的劳动技巧,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稳步提升。

例如,在主题活动“冬至”中,教师围绕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构建学习活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冬至的传统习俗。本次主题活动具有“文化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以基于活动特点科学实施劳动教育,以实践性的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全新的劳动技能。比如,“冬至”节气有“吃饺子”的习俗,教师可以基于这一民间习俗为幼儿准备一些包饺子的材料。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幼儿并不了解包饺子的流程与技巧,对该项劳动认知不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探讨,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劳动想法。有的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示范说道:“饺子像耳朵一样,应该是半圆形的。”有的幼儿说道:“饺子里的馅应该都藏起来,要捏紧饺子边。”还有的幼儿说道:“应该把饺子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慢慢盖上再紧紧捏住。”针对包饺子的技巧,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随着幼儿讨论热情的激发,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独立包饺子,让幼儿基于观察到的学习经验掌握全新的劳动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是强化幼儿劳动意识的最佳途径。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冬至”主题活动为线索,结合文化教育特点,运用传统民间习俗包饺子实施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实践学习中掌握全新的劳动技能。水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幼儿对该项劳动技能较为陌生。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自由创作的空间,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流程,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包饺子技能,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劳动的魅力,进而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情感,促进其劳动素养的提升。

(三)自主迁移——激活主观意愿,自主开发劳动项目

幼儿良好劳动意识行为的诞生应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在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教师常常出现限制幼儿劳动行为的情况。具体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幼儿会无意识、自发地产生一些劳动行为,但是教师会以“活动要开始了”“不需要帮助”等理由叫停幼儿活动,导致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调整劳育思路,以激活幼儿主观意愿为主,为幼儿提供宽松自在、自主劳动的成长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开发劳动项目,满足幼儿对劳动的实际需求,给予幼儿充足的劳动机会。

例如,在一次午餐中,幼儿排好队领取自己的餐盘,此时意外情况发生:一名幼儿不小心将饭菜打翻,洒落一地。面对突发情况,幼儿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同伴发现后,将幼儿拉到一边,和教师一起询问其有没有受伤,还有几名幼儿去卫生间取了扫把、纸巾等,大家主动清理起散落在地上的饭菜。针对幼儿的行为,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行为干预,而是要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合作完成劳动任务,以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激活幼儿的主观意愿。教师还可以基于幼儿的劳动行为为其提供湿巾、抹布等其他劳动工具,引导幼儿掌握有效的劳动经验。

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能够激活幼儿参与劳动活动、实施劳动计划的欲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未干预幼儿的行为,所展现的“教育放手”无疑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的劳动空间,以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将清理技能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强化了幼儿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意识,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灵活调整教育思路,在幼儿产生劳动行为并主动开发劳动项目时,教师应以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回应幼儿,使其在自主劳动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四)深度学习——注重生活细节,多元活动强化能力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贯穿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多个学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劳育具有生活化、实践性、情境性等教育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劳育大多围绕实际生活展开,劳动项目在不同生活环节得以体现。基于劳育独特的教育模式,教师应带领幼儿展开深度学习,以“生活即教育”为劳育指导思想,加强对幼儿生活细节的关注,将劳动蕴藏于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达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应立足幼儿整日活动,将劳动教育蕴藏其中。例如,将劳动教育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相融合,以领域课程凸显劳育主旨。例如,在健康领域中设计“讲卫生的好宝宝”活动,以个人卫生为主题,让幼儿学会正确清洗衣物及个人物品的方法,巧妙实施劳动教育;在语言领域中借助绘本故事实施劳动教育,选择以劳动为主题的绘本,加深幼儿对劳动概念的理解;在社会领域中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幼儿了解社会中不同的劳动群体,树立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在科学领域中通过种植区活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在艺术领域通过绘画、唱歌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歌颂劳动者、赞美劳动人民。

其次,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是学前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教师要保证劳动教育具有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特点,将劳育知识与游戏项目相整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比如,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整理玩具及活动物品,向幼儿渗透维护公共环境、物品分类归纳等劳育知识,以游戏项目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再如,在每日更换衣物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更换“衣裤、手套、鞋子”等工作,强化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以生活细节落实劳动教育,运用多元活动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注意事项

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逐渐呈现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落实新时代教育任务,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做好劳育质量把控

教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组织者与计划者,更是幼儿劳动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良好劳动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教师应针对劳育教育做好质量把控。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劳动氛围,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劳动任务,以自主劳动加深幼儿的劳动认识;教师还要为幼儿预留充足的劳动时间,确保劳育教学深度,不得出现为达成劳育目标而让幼儿走马观花的教育问题,杜绝虚假劳动与被动劳动,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整体质量。

(二)树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3-6岁幼儿具有好玩好动的特征,而具有实践性的劳动教育刚好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实践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对其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劳动计划、实施劳动教育期间应加强对幼儿劳动行为的关注,基于幼儿情绪变化与活动质量灵活调整劳育方式,避免出现前期情绪高涨、后期兴致缺缺的教育问题,以长期性的劳育不断强化幼儿的劳动技能,始终坚守以劳育人、以劳育德的教育立场,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基。

(三)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要求教师通过德、智、体、美、劳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教师要基于劳动教育载体落实“五育”并举理念,不仅要注重幼儿在劳动活动中良好品质的培养,还要将德、智、体、美领域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通过劳动学习掌握更多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通过劳动教育形成良好品質,进而提升综合素养,充分展现劳育独有的教育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贴合教育实际,提高幼儿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结合教育实例对劳育教育展开综合分析。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能促进幼儿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成长。幼儿教师应积极落实时代教育任务,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立足教学实际科学实施劳动教育,用劳动教育强化幼儿的品格意志,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劳育劳动幼儿园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