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2024-05-13 12:13张明上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素养

张明上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启发,进而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和写作奠定基础。而目前学生自身对阅读方式的掌握存在不足之处,并且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导致当下的小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情境性

语文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知识、语文技能和主旨情感,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不足,教师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构建阅读情境的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而且在情境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想,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并让学生与文章主旨以及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外,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性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和思想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文本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文本性的特点。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材结合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对内容进行了编排,包含诗歌、儿歌、故事、散文等各种文本,不同文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形式以及学生特点选择阅读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具备相应的文本阅读能力。

(三)阶段性

阶段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将学生分为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受思维能力、知识体系、学习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能力也会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其中,中低段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启发学生思维,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向高阶阅读思维发展,为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意识到阅读能力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之间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解决阅读问题、展示阅读成果的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论是课上阅读还是课后自主阅读,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可以得到拓展,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途径。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可以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习历史、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助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增长见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存在滞后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优化传统示范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受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学生情况的限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无法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同时,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另外,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关注学生能否顺利阅读教材内容,并从中获得信息,对学生深度思考和探索的引导存在不足,导致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课堂和阅读内容具有好奇心,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并主动思考。但是当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教学局限在教材内容上,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得不到拓展;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把控不足,课堂沉闷、缺乏趣味性,没有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和独立探索的空间。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下降,而且阅读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阻碍。

(三)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思维、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理解活动,实际上只适合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高层次学生无法从中得到提升,低层次学生无法参与到阅读学习中,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不足,阅读能力的培养自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课上和课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思维碰撞和交流中掌握阅读技巧,共同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在培养其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感受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开展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和谐、自主的阅读氛围,创新教学模式,结合阅读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创设阅读情境,借助生动直观的阅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閱读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阅读体验感增强,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观潮》是一篇写景的散文,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雄浑的气势。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想象钱塘江大潮来前、来时、来后的画面。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阅读之前展示钱塘江大潮某一阶段的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下产生阅读文章的好奇心,并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自身具备阅读能力,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提取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从中获得感悟,为身心健康发展汲取“养分”。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阅读教学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虽然也会涉及文章主旨情感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教师讲解,整个过程中学生更像一名“观众”,课堂则成了“剧本”,学生无法参与到“剧本”中,参与动机、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思维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教师进行平等沟通。这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阅读、探究和思考提供方向,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单,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预习认识了哪些生字词,以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并且阅读过程中受自身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影响,会产生新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可以得到有效增强。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汇总、处理和展示,学生在自主阅读、问题处理、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发现自身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成效

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工作,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并在相同主题文本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快速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但是,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篇幅较多,阅读难度更大,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展群文阅读技巧指导,确保学生掌握群文阅读技巧,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问题以及自身阅读习惯选择阅读方法,实现快速阅读的同时,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为学生良好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教师就可以应用单元内群文阅读模式。为了提升阅读效率,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在阅读中勾画关键词句,并对各段落进行总结。其次,引导学生跳读、扫读,再次阅读勾画的内容,强化阅读感受,并对几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和段落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阅读比较,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爱护小动物的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掌握群文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实现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四)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要求,课外阅读也纳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材内容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重视课外阅读,意识到课外阅读能够为课内阅读提供补充。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运用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師要意识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且年龄较小,学习持续性和专注力较低,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和记录,以此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收集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度以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在阅读课外读物《昆虫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制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合理分配各章节的阅读时间,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优美的词句、段落以及自身的阅读感受。同时,教师要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在监督学生课外阅读进度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阅读内容,在教材阅读、群文阅读、课外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