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症结与纾解路径

2024-05-13 16:08白世林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术赋能数字技术

白世林

摘要:从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的耦合视域透视可以归纳出数字技术具有助推科技自立自强良性互动,提供异质性知识与互补性资源和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机理。由于数字技术特性与科技创新实践的部分脱嵌,导致了数字技术赋能存在信息过载与价值偏移、供需错位与主体疏离、人才短缺与转化低质和安全隐患与平台虚化等症结。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明确价值导向,完善供求体系形成举国合力,统筹人才资源推动高质转化,善用创新平台强化安全管理,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

一、前言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强国之基与安全之要,就是将科技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使科技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筹码。当下,数字技术的升级与更迭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科技创新范围的广泛应用和基石作用愈加彰显,为探研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技术赋能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沟通技术、较高的创新效率逐渐弥合了科技自主创新的“数字鸿沟”,推动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

二、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机理

数字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为科技创新高质赋能,依托耦合效应、结构优化和创新动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助力消除信息落差,推进了科技创新的社会化应用。

(一)数字技术的耦合效应,协同科技自立自强的良性互动

第一,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数字技术赋能涵盖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等各个领域,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信息技术融通于助推科技自立自强的延伸过程,带来了更为显著的集成协同效应。第二,科技自立自强拓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技术是科技创新的产物,科技创新助推了数字技术向各领域、各业态的渗透和应用。随着科技创新的纵向深入和科技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应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聚焦强化基础性和原始性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的演进性和安全性得到跨越式发展。第三,数字技术与科技自立自强的良性互动。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日益密切,是共同应对卡脖子困境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依靠数字技术革新,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要代表的数字技术高效嵌入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边际产出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整合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拓展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数字技术的多元应用,以求形成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再次彰显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二)数字技术的结构优化,提供异质性知识和互补性资源

数字技术在提供与整合广泛信息资源的同时,优化了获取、访问、使用异质性知识的渠道,实现了科技创新互补性资源的便捷互通。一是提供异质性知识。随着数字技术的提质增效,获取最新的知识性要素和创新性技巧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环。异质性知识旨在以多样性观点、创新性思维和深层次知识重组构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全新知识体系,既发挥着数字技术获取海量信息的技术优势,又涵盖了科技创新所必备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二是获取互补性资源。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要素,例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技术等具有可代替性和互补性,“创新主体的互补性资源是合作创新绩效的要素”[2]。数字技术创造性运用获取互补性资源,使科技自立自强融汇各领域资源优势成为可能。三是优化创新结构。数字技术打破了科技创新的时空限制,其可沟通性和可生成性的特征拓展了科技创新各要素的参与合作方式,降低了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本,提高了实践科技自立自强的灵活性和精准性。

(三)数字技术的创新动能,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开放式创新

“实现推动迭代周期更短的数字技术创新”[3],從纵向“嵌入整合”到横向“适应调整”,以数字技术引入外部创新势能,拓宽创新渠道,全方位、宽领域运用数字资源推动了科技自立自强开放式创新。基于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逐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实现了由量变积累迈向质变跃升,从取得重点突破迈向科技体制创新,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性拓展。如今,数字技术在应对各场域信息多变和不对称等问题中仍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一是表现在数字化平台共建。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动态过程,数字技术为完善科技创新搭建起多元主体信息互通与创新资源信息共享的平台化载体。融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确保核心数据得以安全共享提供了重要媒介。二是彰显于人力资源优势互通。科技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动能,数字技术实现了人才资源赋能科技创新的优势互通。人才资源逐步走向数字化整合,数字技术使得各领域、各地域人才远程操作降本增效,助推实现各业态间的资源共享,寻求跨领域的全新突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增量改革、改进组织结构、提升治理效能等优势”[4]。三是融通于数字生态优势共享,数字技术推动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新引擎。在此基础上,科技创新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创造性发展和循环利用的有机统一,使得科技自立自强的数字动能更加突出。

三、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症结

数字技术在发挥赋能效应之际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信息过载与价值偏移、供需错位与主体疏离、人才短缺与转化低质和平台虚化与安全隐患等,阻碍着数字技术赋能的降本高质发展。

(一)信息过载与价值偏移

数字技术全领域、多方位应用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在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既提供了海量创新要素,又导致了信息泛滥和信息污染等问题的产生,为科技创新获取有效信息资源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安全隐患,也冲击了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所遵循的价值理念。数字信息技术导致的信息过载会降低获取科技创新有效信息的筛选效率。信息堆积、滞留和难以消化的问题增加了科技创新决策困难,甚至会导致信息决策的判断失误,信息超载无疑也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学习障碍,在信息处理能力无法满足高频信息处理需求时则降低了科技发展的竞争力和创造力。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信息过载的症结模糊了科技创新价值导向的界限。事实上,科技创新具有明确价值导向,遵循把握自然规律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辩证统一。数字技术的滥用,不顾数据隐私安全谋取创新要点、不顾数字鸿沟和公平性封锁创新要素、不顾算法偏见蒙蔽科技创新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等都给科技自立自强带来巨大挑战。

(二)供需错位与主体疏离

当下,数字技术的单方应用并不能确保实现其与科技信息要素的有效结合,由于在总体上尚未建立起对标科技创新信息需求的体制机制,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并没有形成全面协同与统筹推进的合力,数字技术变革速度与科技创新信息支撑存在差距加大、供求失衡的现象。尤其是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单一的数字技术并不能提供核心技术攻关的最新数据,庞大冗杂的基础性信息则增加了核心技术信息筛选的难度。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政府、企业、市场和研究机构等,由于更新迭代的数字信息加剧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信息不对称,各主体推进科技创新的沟通成本和对接难度进一步提升,甚至会导致“数据孤岛”和割裂合作的困境。各主体的创新理念、人才资源、创新环境的疏离无形中提升了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的信息成本,使创新要素难以形成系统合力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三)人才短缺与转化低质

人才资源是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资源短缺问题贯穿数字技术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基础,直接影响了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转化率的高低和优劣。第一,数字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广泛的人才支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人才需求激增,人才短缺匮乏的现象更加显著。第二,由于各领域、各业态对掌握科技创新的能力要求各有差异,人才配备和人才流动中可能存在人才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重复培养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第三,技术经纪人、知识产权律师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样缺乏。另外,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高效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从科技创新实践的整体性出发,数字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转化内容上缺乏针对原始性研究的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可视化分析,转化质量有待提升。在转化方法上缺乏高效的成果转化路径,使科技成果难以被广泛应用。在转化形式上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保障,对于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设和风险控制的应对不足。

(四)平台虚化与安全隐患

数字平台是集精细化数据分析和资源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应用,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网络场域。在破除传统创新信息屏蔽和信息壁垒的弊端之际,随之而来也导致了平台虚化、数据安全。技术缺陷等系列问题。第一,数字平台形式化。数字平台沦为“摆设”,数字留痕导致的数据冗余固化导致平台信息资源不能为科技赋能提供应有助力,“难以在复杂性环境中保持适应性、开放性和敏捷性,形成动态自适应的数字生态治理体系”[5]。第二,数字平台碎片化。尽管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孤岛效应得到优化,但各领域主体间相对独立、协同不畅、互动低效等问题割裂了数字信息的整体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阻碍了科技创新的信息获取。第三,数字平台隐患性。数字平台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应用流程,难以实现“数据—评估—赋能”的精准运用。平台数據常以电子方式存储和传输使得数据泄露的风险提升,增加了科技创新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定期安全监测和克服技术缺陷。

四、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纾解路径

以人工智能为龙头的数字化革命和以数字技术更迭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变革直接影响着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因此,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高质量发展应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完善供求体系、统筹人才资源、善用创新平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战略主动,提升创新实效。

(一)加强党建引领,明确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导向

针对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所面临的新局势、新态势,应对好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对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一方面,要强化过程引领,夯实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全过程、宽领域。在提升有效信息的获取渠道和筛选效率上补短板、弥弱项,推进数字技术精准定位的功能演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增强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的预见能力,对标社会迫切需求,及时纠正科技管理偏差,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反馈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反馈机制,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要强化目标引领,凝聚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智慧。既明晰以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的规律叙事,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基础性和原始性研究的效用,又要把握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对标人民需求的价值遵循,并主动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与氛围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组织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原始创新的活力。

(二)完善供求体系,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举国合力

针对核心关键技术缺失、基础研究、公共科技事业关注不够等问题,坚持运用数字技术与实现供求平衡同向发力,打通信息赋能和科技转化的通道,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举国合力。第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破现有资源配置的固定模式,以创新型理念为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赢得更加便捷的市场条件。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供应链提升供求适配效率,降低信息匹配成本,增强科技创新的市场竞争力。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数字技术赋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机制保障,在明晰供求规律的前提下,继续把人、财、物更多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加强优质科技资源要素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第三,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数字技术发挥的整合效应能够有效连通各级政府和部门”[6]。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活力,使多元主体和社会各界力量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同向发力。与此同时,释放鼓励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创新动能,遵循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本质属性。

(三)统筹人才资源,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转化

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是谋求科技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将数字技术赋能与科技自主创新有机结合、重点推进,既弥合了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要素与技术要素的相互分离,又适应了当下塑造新动能和新优势的迫切需要。第一,要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方针,以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引擎,应将数字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在谋求科技创新的同时,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第二,要继续加强科教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队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路先锋,要继续毫不动摇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破除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症结。第三,要进一步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能,实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协同攻关,推进关键领域新的突破,将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各部门、各领域、各业态。

(四)善用创新平台,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安全管理

数字平台作为创新型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促进信息的流通、提升沟通的效率、增强传播的安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场域。基于此,要在提升运用数字平台助推科技创新的同时,增强各主体平台高效运作的安全意识,巩固平台安全运用推广。第一,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新数字平台监管模式, 提高数字平台的运用率,以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数字平台应该遵循的标准,保证数字平台使用的规范性和创新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技术手段的革新,例如,高效利用AI监管功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对特定区域的对象化监管,实现监管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第二,搭建跨地区的数据交互平台。跨地区的交互平台既实现了科技创新多方位、全领域安全、可靠、高效交互,又通过软件架构和网络架构实现了对数据的筛选、保存与再利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信息监管的统一。第三,强化系统安全审计和漏洞排查。明确安全审计的流程,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排查,弥补技术缺陷,提高系统安全性,并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模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五、结语

总之,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数字技术的耦合效應、结构优化与创新动能实现了由量变积累迈向质变跃升。但是,仍需重点厘清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应对好信息过载与价值偏移、供需错位与主体疏离、人才短缺与转化低质、安全隐患与平台虚化等问题,进一步以党建引领明确价值导向,形成广泛合力,推动高质转化,强化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动能,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

[2]王丽平,何亚蓉.互补性资源、交互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6,34(01):132-141.

[3]戚聿东,沈天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成就、经验与展望[J].学习与探索,2023(04):76-87+2.

[4]李泽欣.数字技术在区域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3,52(06):190-191.

[5]吴言波,韩炜,邵云飞.数字平台能力、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成长[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3,35(06):71-84.

[6]陈浩,施生旭,曾起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党建引领[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2(06):104-112.

基金项目:1.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赓续科技自立自强红色血脉研究”(项目编号:2022BKY124);2.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课题“习近平知行合一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IE210193)

责任编辑:张津平、尚丹

猜你喜欢
技术赋能数字技术
主旋律宣传的创新与突破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
智慧课堂学习体验:技术赋能身体图式的唤起
短视频发展的七个法则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空间与限度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