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师范生对中学教材中“be美学”的思考

2024-05-13 17:46谢明娟邱心悦张春红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师范生悲剧

谢明娟 邱心悦 张春红

语文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课堂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生活的发展而做出相应改变。从网络热词“be美学”入手,结合《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提出的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be美学”与中学语文教材相联系,探索中学语文教材中的“be美学”。使用问卷调查法探究“be美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呈现方式,以及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现状,以此寻找新思路切入教学,让中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背景及方法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有一个流行的网络热词叫做be(Bad Ending),即悲剧结尾。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这样说道:“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采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各就其位用在剧的各个部分。”与此同时,“be美学”这一说法更为兴起,这其实是“古典悲剧美学”在当代网络世界中的平民化衍生。加之,国内影视剧对悲剧剧情的关注度提升,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be美学”在中学生群体有较大的受众基础。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与分析,遵循开展研究的时效性和必要性原则,着重研究“be美学”这一新兴概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以及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现状,从学生角度为切入点制作调查问卷希冀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以此探寻中学语文教材中含有“be美学”元素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路径。

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共发放450份。其中实际收回423份,回收率为94.1%,实际收集有效问卷406份,有效率为90.2%。本次调查的被访对象是宿城区的中学生和中文师范生,有效参与本次调研的中学生共有178名,占43.8%,中文师范生共有228名,占56.1%。其中女生占比45%,男生占比54.9%,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调查问卷数据共反映出以下四个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被问及了解“be美学”的媒介时,有36.8%的同学借助网络媒体,有29.6%依靠纸质书稿,有32.9%是通过同学和老师的讲述获得一定认识。此外,在被问到对“be美学”的了解程度时,有66.2%的同学认为对于悲剧美学非常了解,并且全部受调查者都表示听说过“be美学”这一名词。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be美学”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作为网络热词的“be美学”在中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这对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教材中的悲剧美学作品,体会其审美价值是有利的。

在被问及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具有悲剧元素的课文时,77.59%的问卷对象表示没有,仅有22.41%的问卷对象有印象深刻的悲剧元素的课文。进而,关于“是否会联系生活中的悲惨故事或只是从欣赏的角度看待”问题,61%的问卷对象表示只会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中学语文教材中的“be美学”篇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6.8%的人表示会联系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课外的“be美学”作品主要为电影和小说,其中言情小说种类最多。同时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相较大团圆式的结尾,更喜欢具有悲剧元素的遗憾式结尾。数据显示,当被问及对“be美学”的喜爱程度时,93.2%的同学表示喜欢,仅有6.7%的同学表示不喜欢,这不仅是因为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性,还因为遗憾式结尾带来的是一种“意难平”的心灵撞击,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回味更加悠长,这就给有悲剧性元素课文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优势。教师应当抓住这一优势,在教学相关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课外书籍,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探究其精神价值。

本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除课本外关于“be美学”作品的阅读中:“记不清”“大话西游”“霸王别姬”“泰坦尼克”等词汇高频率出现,实际文学作品如《活着》的出现频率则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作为中文师范专业学生,大量文学作品阅读应当成为自身所必备的学科素质基础,但实际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中文师范类学生阅读量不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等问题。透过本次结果,中文专业师范生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知识无疑成为当前所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中文师范生的启示

根据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教学:中文师范生要多关注当下流行的网络热词,了解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在教育学生时可以适当导入一些新名词来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使用“be美学”这一名词作为悲剧章节教学的课堂导入,引入美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拓展课堂内容、丰富课堂形式、开拓课堂视野,使课本内容更加多元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中文师范生还需教育学生筛选网络信息、屏蔽不当言论、追求真善美、不把“审丑”当娱乐,将德育融入日常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文师范生在教学含有“be美学”元素的课文时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比如可以细致分析人物形象与悲剧内核,设置疑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非为了应试一笔带过。而当文学本身被进行简单化、扁平化的解读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文字带有的温度,缺失了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中文师范生要注重增加学生发言和自主讨论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除此之外,中文师范生还要注意在讲述课文时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育学生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中文师范生应抓住“be美学”精神内核带领学生在作品中体会人生百态,教育学生以向阳、向善、向上的积极心态面对生活。

中文师范生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树立阅读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更加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作品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之余,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等,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课外阅读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依据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任务,不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负担。中文师范生还应注意学生的阅读偏好,比如学生更加喜欢具有悲剧元素的遗憾式结尾,那么教师在教授相关课文时就可以抓住这一优势更好地开展教学。

中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还需提升。近几年,为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相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为促进师范人才培养、为各地输出高质量教育人才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助力。首先,中文师范生要注重文本阅读,提升对阅读质与量的要求,在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来构筑学科素质基础的同时,培养自身文本精读与细读的能力。教学这份工作对于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有很高要求,所以中文师范生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拥有了丰富的学识与对作品的切身感受,才能引导和教授学生。其次,中文师范生应当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升自身教学设计、图形表达、文字书写、口语表达、课堂组织、课程开发、课堂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增加说课与演课的训练,重视见习与实习的经历,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设备与平台,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提炼教材,灵活地讲述知识,对知识结构进行整体与辩证的分析,做到“知”与“行”能力的平衡。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因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改变,所以中文师范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革新教育模式,让教育更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轉眼当下兴起的“be美学”,人物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尊严与顽强精神,不仅有利于帮助中学生从含有“be美学”元素的课文中汲取直面生活与苦难的勇气,激发出年轻生命的蓬勃与朝气,还有利于中学生以理性的现实世界为观照,为生命所表现的抗争而倍受鼓舞,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师范生悲剧
伟大的悲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