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下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4-05-13 18:21杨帅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新形态二十大文明

杨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追求”一词看似来源于人民共同的愿景,但用愿景一词来解释美好追求的来源,极易使其抽象化,沦为意识形态的产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生活,尤其来源于现实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当今的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古代及近代,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而今处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人民美好生活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文明”来自现实的个人生活,文明由千千万万个人民的现实生活组合而成,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带有独特生活意趣的具体实践产物,而非过去几百年来某些国家或某些文明用以传播“普世价值”的抽象思想,将文明的具体含义抽象化,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也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社会结构与国家产生的观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在于它敢于冲破从奴隶制文明到资本主义文明的封锁,打破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文明冲突和矛盾,赋予阶级斗争时代意义。过去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民受到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文明因闭关锁国而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生活停滞不前,这种状况由早期殖民的资产阶级打破后,中国人民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资产阶级的洪流之中,此时的资产阶级文明与当今资产阶级文明如出一辙,其统治阶级是少数人,且仅为少数人服务,被统治的是作为普通民众的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受限于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生活,因而对美好生活需要和追求常常无法满足,社会矛盾也逐渐激化,孕育着文明的新陈代谢,也正是当今人民新的时代新的美好生活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二十大以来,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又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真正实现了“两不愁”和“三保障”,在过去的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在今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要立足于中国人口基数的基础之上实现共同富裕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更要注重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二十大以来新时代美好需要的特征

全方位和多角度相统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比之原先的“物质文化需要”有着更高、更全、更优、更新的要求,是对“物质文化需要”在内涵层次等各方面的整体提升。人民正是在“物质文化需要”日渐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又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层次水平更高的要求,进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新要求。政治民主化从二十大以后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新时代的人民对民主需要的变化,使我党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服务群众,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了人民能够行使自身的权利,激发了人民创造的活力。新时代人民对法治公平需要的变化,使我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地保障了法治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在这种人民需要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医疗医保政策。对于来自外部的经济及技术安全威胁,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自身发展,坚持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封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新时代人民对于生態环境的需要也呈现新的变化,过去的我们强调快速发展,只注重发展的速率不注重环境的效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十八大以来,我国强调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的行动举措,在经济上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绝不用环境安全换取经济利益。由此,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呈现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特征。

整体化和个性化相统一。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民是个人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幸福”既包含着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幸福,同时也包含着以“人类解放”为内涵的人民整体幸福。党的二十大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至此,人民这一价值主体有了空前的广泛性,这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始终具有整体性,并且这种整体性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整合力越来越强。在这一框架下所追求的“人民幸福”,始终包含“全体中国人民幸福”的意蕴。步入新时代以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在当今时代我国的物质生产水平极大提高的前提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比如在穿衣打扮上,人民群众已经不再将价格的高低看作选购衣物的唯一标准,开始将服饰融入个人风格,人民对服饰的喜好呈现了多样化特点,并通过服饰的搭配彰显出个人的审美品位;在食物的选择上,人民已经打破了食物需求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在季节内对反季节性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本地区对外部地域性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由于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南北方的食物也逐渐开始大量多种类的流通。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各国与各国之间的交往也逐渐频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仅限于简简单单地满足衣食住行,人们的需求也呈现整体性和个性化的变化。但从原理角度来说,人民需求的整体性来源于个性需求,整体需求寓于个性需求之中,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了解好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人民需求在新时代的变化历程。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路径

从使命高度丰富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生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艺术作品,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与人民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事关媒体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壮大主流舆论,事关良好网络生态建设,事关国家文化繁荣文化自信。各市级县级区域融媒体中心逐步建立起来,在当今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文化传播部门要把握好这个现象级的网络舆论平台,积极弘扬正能量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度更好地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新颖、“接地气”的方式更好为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渠道,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能力。如此,不仅限于文化出版方面,更融合了当下网络快速发展的优势,使人民拥有更加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在2021年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正式步入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的“新”,不是因为它超出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相反,它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物质紧缺的状态,但是对于人民需求的多样性来说,我们现阶段的发展仍然需要提升。我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仍然优先考虑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并且尽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强调我们如今所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在于它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位置,十八大以前,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可以注意到两个点,第一点是“物质文化需要”,第二点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从第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十八大以前还是十八大以后再到如今的二十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一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的生产丰富多彩更加多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以下几种途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致力于解决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一概念在二十大报告中得到了更为深刻的阐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由此必须坚持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和任务,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同样重要的是人们对政治和法治的需要,法治的公平和政治权力的监督,必须在阳光下公开和透明。需要更好更有力地完善人民当家作主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全面科学立法,从源头起,立法机构需要切实调查人民的法律需求,2021年出台的《民法典》在充分了解人民对民法条例的需求后加以补充修订,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行使自身的权利。二是严格政府执法,保障政府行使权力公开透明,一方面严格惩治“不想做”“不敢做”“推后做”等政府人员的不作为行为,另一方面确保政府权力行使在合理范围内,杜绝过度执法行为。三是严格公正司法,公平是人民群众心中对法治的最低限度,道德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尺,而法律是保障公平的最后一根红线,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才能守好维护好法律的尊严。四是推进全民守法,加强普法教育,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尤其关注偏远地区的法律教育,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维护法律的权威。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要完成使命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了解好人民对于处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需求,要想创造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完成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所在,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新形态二十大文明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新形态西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