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博物馆玉器文物保护及历史溯源

2024-05-14 09:20郑德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玉器文物保护博物馆

郑德杨

摘 要:古代玉器历经繁荣与衰败的时代变迁,拥有历代文化的印记。五莲县博物馆珍藏了一系列玉器,包括玉钺、玉璜、玉琮和璇玑等,馆藏的玉器文物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形态各异,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文章将深入鉴赏五莲县博物馆的玉器文物,了解博物馆采取的文物保护策略和玉器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玉器;文物保护;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5

1 五莲县博物馆玉器文物保护

五莲县建县至今历经73年,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该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尽管五莲县建县时间短,但它的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繁荣,其中包含了许多华夏文明的瑰宝。博物馆中陈列了五莲县境内出土的夏、商、周三代大量青铜器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丹土遗址的玉器,这些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上乘,在同期出土的玉器中独树一帜①。对于玉璇玑以及玉璋等珍贵的玉器文物,无论它们陈列在何处的博物馆,都能占据显眼的位置,并且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这些玉器不仅在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等重要机构中展示,而且还被许多博物馆借展,充分证明了这些玉器的卓越品质和典藏价值。

1.1 五莲县博物馆藏玉器文物

五莲县博物馆珍藏的玉器种类繁多,出土于各地遗址,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是丹土遗址。在丹土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许多独特的玉器文物,包括玉铲、玉琮、玉钺(单孔与双孔)、玉砭、竹节玉镯、玉瑗、玉臂环、玉璧、镶嵌绿松石的玉钺、玉铲以及玉鸟饰品等。这些文物的种类繁多且制作工艺精湛,在考古学领域极为罕见。五莲县博物馆珍藏了3件备受瞩目的文物,其中2件就是从丹土遗址出土的玉器。下文罗列出五莲县博物馆珍藏的一些玉器文物。

大玉刀:长度为51厘米,宽度为22厘米,厚度仅有0.3厘米,重量超过1180克,在1989年的丹土考古活动中被发现。其作为礼器,颜色呈现浅灰色调,形状扁平,表面布满网纹图案,刀身呈现出梯形的轮廓,直线式的背部设计配有双面的锋利边缘,刀背上设有一个由两个管状圆孔组成的独特设计②。这把大型玉刀的中下部分设计了两个单向钻孔,整体呈现出一种光滑且磨光的外观。从其历史背景、精湛的工艺以及庞大的尺寸来看,此件艺术品在国内实属罕见,因此被尊称为“中国玉刀之首”,如图1所示。

玉璇玑:1989年的丹土村(位于潮河镇)出土,作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是典型的龙山文化代表。玉璇玑的大小相当惊人,其最大直径达到22.5厘米,而内部的直径仅为7.1厘米,如图2所示。它的厚度仅0.5厘米,重量高达454克,是长江以北地区已知最大的玉璇玑,同时也是用于祭祀的礼器。玉璇玑由豆绿色的玉石制成,表面呈现出灰色,整体呈圆形,外部有三个尖锐的牙齿。其中两个牙齿上镶嵌了阑齿,边缘相对较薄,整个表面经过精细的打磨。在原山阳乡驻地,222省道和342国道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北角处展示了一尊大型的圆盘状汉白玉雕塑,外缘设计有锯齿状,该标志性地标建筑,借鉴了五莲县博物馆的文物玉璇玑造型,用以宣传五莲县的悠久历史,弘扬县域文化③。

玉钺(图3):山东五莲丹土遗址出土,红褐色,质地非常轻薄,厚度约2毫米,部分甚至有破损。其形状独特,在顶部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穿孔,在它的斜上方有一个较小的圆形穿孔,因此,有人称之为“侧孔钺”。此外,在钺的上部两侧,还刻有一些排列有序的扉牙图案④。玉钺是龙山文化的产物,继承了大汶口文化传统,主要出现在墓葬中,象征着军事权力,通常由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拥有。关于史前的玉钺,其演变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最初顶部呈现出角状的外观,然后逐渐变得更加明显,最后变成一个平直的边缘。这个过程经历了从厚到薄的变化,在大汶口文化晚期达到了最薄的状态。然而,到了党山文化时期,玉钺的厚度再次增加。在历史推进的过程中,玉钺的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平直的边缘。总的来说,龙山文化早期以后,除了少数厚重且带有微弧形的钺以外,大部分玉钺都采用了平直的边缘设计。

玉璋(图4):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该遗址出土的大量玉璋被认为是最早期的玉璋类型,尺寸相当庞大,经过精细的打磨,呈现出锐利的刃口,玉璋的制作技艺展示了卓越的工艺水平。据东汉时期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描述:“半圭为璋”,这表明了玉璋的外形与玉圭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差异,即玉璋呈扁平的长方体形态,通常可以分为主体和手柄两个部分⑤。玉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能是与王权或军事权力相关的象征。此外,多处遗址玉璋与玉璇玑一同出土,进一步证明了其重要性。根据《周礼》的记载,玉璋的种类包括赤璋、大璋、中璋、边璋和牙璋五种。其中,赤璋指的是由红色玉石制成的璋,但在原始矿区尚未找到红玉,因此,一些专家推测,“赤璋”实际上是由红色的玛瑙制成的。

1.2 五莲县博物馆玉器文物保护措施

1.2.1 馆藏玉器文物常规保护措施

首先,五莲县博物馆尽量避免让玉器文物与坚硬的物体产生接触,以防其遭受撞击。事实上,即便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裂痕,玉器文物内部可能已经产生了微小的裂缝。这种细微的损伤不仅降低了玉器文物的品质,也对其经济价值和外观美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其次,为了维护玉器文物的质量,需要避免让它暴露在灰尘和化学物质的环境下。玉器文物需非常注重清洁,因此,五莲县博物馆定期清理玉器文物表面的灰尘,并尽可能地减少其与化学品的接触。如若發现有化学品附着在玉器文物表面,需立即采取措施清除,以免对玉石造成侵蚀性的影响。如有必要,可将玉器文物送至专门机构进行超声波清洗。

再次,强烈的光照也会对玉器文物造成伤害。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会导致玉器文物分子结构受损,从而影响其品质。同样,高温环境也会导致玉器文物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应避免将其置于过热的环境中。

最后,保持适当的湿度对于玉器文物的保养至关重要,玉器文物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这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加光滑。为了维持玉器文物的水分平衡,应该避免将其存放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

1.2.2 玉器文物的病害与保护

在对古代玉器的研究中,文物保护人员发现了十种主要的病害类型,这些病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裂缝、剥离、破碎和损坏;另一类则是由自然侵蚀造成的,如表面的污渍、表层硬化、孔洞、粉化以及复合材料的脱落。此外,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侵蚀共同导致的。

对于古代玉器的修复,五莲县博物馆采用最小干预的原则,除非玉器受损情况特别严重,否则通常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如果发现有严重的孔洞、粉化或复合材料脱落的玉器,就对其进行加强保护,以保持其原始外观。为了防止玉器受到进一步损害,在保存环境中设定较高的湿度水平,并尽量避免暴露在紫外线下。同时,选择无酸性的包装材料来保护玉器。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将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相结合,从而不仅为玉器文物的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五莲县博物馆玉器的考古研究提供帮助,最终有利于这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

1.2.3 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五莲县博物馆的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对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直接决定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成效和品质,因此,持续提高文物保护队伍的能力至关重要。五莲县博物馆必须加强其文物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组建一个拥有高水平和强烈责任感的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团队。通过不断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并采取定期的培训方式,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从而有效推动五莲县博物馆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进步。

为了增强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政府部门需要与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紧密协作,如公安、消防、城市建设和国土管理等部门,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通过有效的日常对话与互动,有效地推动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各部门在政府的协调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一套长期协作的机制,以增强彼此间的协同效应,从而让每一個部门都能为玉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持⑥。

2 五莲县博物馆玉器文物产生的历史溯源

五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历朝历代,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如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到夏朝、商朝、西周、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都留下了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这些发现揭示了五莲地区的居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开始创造辉煌的文明。大汶口文化的晚期、龙山文化的早期和中期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和遗物,这进一步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此外,汉朝时期的文物,如大量的玉器、青铜器和釉陶等,也为五莲地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些发现表明,即使在汉朝,五莲地区仍然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五莲地区,有两处主要的玉石挖掘地。一处是位于潮河镇的丹土村,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在手工作坊里制造玉器。这些玉器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日照地区提供的,而大部分则来源于辽宁的岫岩玉。这表明,运输和制作玉石已经成为海岱地区众多人从事的一种职业。从观察玉器加工的过程,如打磨、钻孔以及镶嵌绿松石等来看,当时的技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另一处是位于五莲地区的丹土遗址,被认为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高级聚居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个遗址的发现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著名的历史学家王献唐先生回忆,他在童年时期(大约在1900年),他的父亲王廷霖(医学家、金石学家)曾在此地收集了许多石器,并让他从中选择一个作为纪念品。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三十多年后,他鼓励当时的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小组的同事们前往山东东部沿海地区进行考察。最终,他们在1934年成功地确定了五莲丹土遗址的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丹土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属于大汶口龙山文化文物,初步揭示了丹土遗址的城址范围。丹土遗址展示的文物种类繁多,涵盖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汉代等各个历史阶段的遗存。值得一提的是,丹土遗址是同期发掘出的玉器数量最多的一处遗址。目前已经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精致玉器,如玉刀、玉铲、玉钺、玉琮、玉璜、玉璇玑、玉戚、玉环等。这些玉器的形状各异,有的体积庞大,有的扁平,有的轻薄,还有的镶嵌了绿松石并设有双孔,这些都是龙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的巅峰之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丹土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城市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史前的地理环境,为人口迁移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尽管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的文化机构,如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所拥有,然而,绝大多数仍保留在五莲县博物馆。特别是那些出自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器,它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工艺技术的顶峰,并为后续青铜时代玉器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3 总结

玉器文物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见证者,它们以其独特且无法复制的特性,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玉器文物,不仅展示了我们历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为后辈提供了了解和探索历史的机会。因此,为了确保出土的玉器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管理,五莲县博物馆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大玉器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玉器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对玉器文物的日常维护以及对病害的预防与治疗。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丰富,而且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因此,玉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可以被视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任务。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一任务,要求五莲县博物馆必须依赖于全体文物保护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责任感。只有当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并共同分担责任时,才能在多元的环境下成功地提升文物的价值,从而促进五莲县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朱勤文.我国出土玉器材质研究综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2(5):176-189.

②侯懿航.梁带村芮国墓葬金、玉器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2.

③杜杨.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玉器的分析[J].湖南考古辑刊,2020(00):240-251.

④孙全利.五莲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6):222-223.

⑤申翔鹏.玉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全色与雕刻技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64-67.

⑥潘禾玮奕.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代黄河中上游玉器研究:兼论早期玉石之路的形成[D].南京:南京大学,2018.

参考文献

[1]王荣,陈刚.中国出土玉器病害与修复保护综论[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5):118-128.

[2]朱勤文.我国出土玉器材质研究综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2(5):176-189.

[3]侯懿航.梁带村芮国墓葬金、玉器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2.

[4]杜杨.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玉器的分析[J].湖南考古辑刊,2020(00):240-251.

[5]孙全利.五莲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6):222-223.

[6]申翔鹏.玉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全色与雕刻技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64-67.

猜你喜欢
玉器文物保护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