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

2024-05-14 09:21吴晓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历史建筑再生城市更新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历史建筑面临着保护与再生的严峻挑战。以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建筑如何进行保护与再生。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有效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有效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历史建筑的重生实践提供助力。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建筑;保护;再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海老街建筑保护与再生设计研究”(2022KY1796)研究成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很多城市面临着旧城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再生的问题。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历史建筑如何得到充分保护与再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代表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各方利益的冲突,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风险,亟须采取有效的保护与再生措施。

本文以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为例,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是促进人们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通过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可以增强社会对历史建筑的价值认同,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促进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探索适宜的保护与再生策略。通过对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的研究,总结一系列适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再生策略,为其他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三是促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城市更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通过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可以探索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四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可以有效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通过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可以为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

一、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

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城市更宜居、更具活力。具体来讲,包括城市再生、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社区参与和经济转型等方面工作。城市再生是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通过改造建筑、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等途径,重塑城市形象和功能,让老旧城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理念,城市更新强调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文化保护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通过保护历史建筑、修复古迹、挖掘文化资源等措施,使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社区参与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原则,制定合理的城市更新计划,确保更新项目符合公众的利益和期望。经济转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引入新的产业、培育创新企业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手段,推动城市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是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保护建筑遗产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保护历史建筑包括修复和维护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装饰元素,确保其原始风貌和特征得以保留。历史建筑的再生可以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和用途,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能涉及将历史建筑转变为博物馆、艺术画廊、文化中心、商业场所或住宅等。再生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尊重历史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和适应,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需要多方联动,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建筑师、工程师和社区利益相关者等需要共同參与,以确保历史建筑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有价值的再生。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公众是与历史建筑互动和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因此在保护和管理历史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可见,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保护和维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需要多方合作、专业知识和公众的参与,以保障历史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

二、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概况

北海老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老城区,始建于1821年,初建时称为升平街,现在主要指珠海路(图1),是北海市的历史文化名街。北海老街历史建筑以骑楼形式为主,是岭南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融合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多为二层或三层。19世纪末期,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了领事馆,受西方券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建筑均为拱券结构,其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不同形式的浮雕和装饰,线条流畅,造型别致。北海老街的历史建筑是北海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录了北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研究和了解北海历史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广西北海老街的历史建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和老化,有一部分建筑甚至面临倒塌的危险,急需修缮和保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区规模的扩大,老街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业态元素和特色逐渐消失,无序的修复和现代式的改建使得老街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威胁,也影响了文化传承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因此,为了保护北海老街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当地文化,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划定老街保护区范围,颁布实施了《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等,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了北海老街区域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广西北海老街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实践

(一)历史建筑功能的更新和重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历史建筑的功能与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历史建筑功能的现代化重构是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成规模的历史建筑群来说,其改造后的功能通常由街区整体的功能定位决定,一些单体历史建筑受其保护等级影响较大。根据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可通过建筑功能优化、建筑功能转化和建筑功能置换等三种功能重构方式(表1),来满足不同建筑类型的需求,实现新旧空间的共生,使建筑空间更好地适应街区的新需求。

(二)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改造

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改造是指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原有结构和特色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和适应,以满足现代的功能需求。这样的改造可以使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保留其历史价值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在进行历史建筑内部空间适应性改造时,需要考虑功能需求、结构保护、空间布局、环境舒适性等方面。在功能需求方面,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明确改造后的功能及空间布局。可以根据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将其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书店等,使其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在结构保护方面,尽量保护原有的结构和元素,包括梁柱、门窗、地板等。如果需要进行拆除或改建,应尽量避免对原有结构造成破坏,要采取合理的加固和修复措施。在空间布局方面,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需求,通过增加、拆除或移动隔墙等手法,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营造出适合实际使用的空间。在环境舒适性方面,要考虑建筑内部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因素,以打造舒适的使用环境,也可以适当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如空调、照明等来提升空间的功能性和舒适度。对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改造,是在保护原有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然后依据实际需求展开必要和适度的改造设计,既可以实现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又可为当下实际使用需求提供合理的功能空间。

北海老街的丸一药房就是历史建筑内部空间适应性改造的典型案例。丸一药房位于北海市珠海中路104号,是一座历史建筑,共有两层。2006年,丸一药房经过适应性改造成为北海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共分为三个展室,是北海老城改造后开发的第一批人文景观。设计者利用图片、展板、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介绍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海、合浦地区隐蔽斗争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通过对丸一药房的适应性改造,该建筑成功转型为北海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展示了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改造成果。这一改造过程不仅使历史建筑得以保留,还使其被赋予新的功能,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護单位,也是北海市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三)历史建筑外观的合理保护

历史建筑外观的保护是指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和维护历史建筑的外貌,确保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以保留。历史建筑外观的保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建筑外观常见的五种改造手法包括修旧如旧、隐新于旧、新旧并置、新旧交融以及寓旧于新。

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手法的核心原则是在修复历史建筑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色。这种修复手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北海老街的历史建筑主要使用修旧如旧的手法进行合理保护,具体采用了以下保护措施:

第一,原材料保护。尽可能地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建筑材料,包括修复建筑墙体的砖石、木料等,以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

第二,修复和维护。对建筑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和维护,以恢复建筑的原貌,包括修复破损的墙体、屋顶、地板,以及修缮或替换老化的门窗等。

第三,保留历史痕迹。保留历史建筑的痕迹和瑕疵,以展示其历史演变过程,包括保留墙体上的历史标记、修复后的痕迹和损伤痕迹等。

第四,适度更新。在尊重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更新和改进,包括改善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如安装现代化的设备和设施等。

四、结语

对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功能更新重构、内部空间适应性改造和外观保护,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其历史价值,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然而,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实践来说,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历史建筑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王靓.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方法探讨[D].南京:东南大学,2020.

[2]李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北海老街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7.

[3]武雷.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绥德县老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D].拉萨:西藏大学,2020.

[4]张海蓉.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J].现代园艺,2020(2):170-171.

作者简介:

吴晓媚,硕士,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建筑再生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新形势下对加强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谈恩阳古镇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保护构想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