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感知研究

2024-05-14 09:21马佳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综合体句法空间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现代建筑越来越追求视觉冲击与过度功能主义,导致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建筑被忽视并趋于同质化,进而混淆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记忆。关注当代文化建筑缺乏空间感知的问题,引入知觉现象学和空间句法理论,探索文化基因,激发人身体对环境深层次的感知,并营造联动五感的空间体验。通过分析微观感知与宏观空间句法现状,从道路结构、建筑风格、叙事路线设计等方面,总结一套适用于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的空间感知设计实践方法和策略,以延续空间体验中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句法;空间感知;地域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以实用功能为首要原则而快速地设计、建造完成。人们过分追求建筑功能的开发,使得整个城市建筑呈现出一种单调、冷漠的氛围,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镇和旧建筑的怀念之情。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对建筑空间本体的探究与思考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空间研究方面,仅局限于建筑学范畴是远远不够的。空间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空间特征。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地域文化基因的挖掘与传承,让身体感知文化建筑;建筑空间的研究不应仅限于建筑学范畴,而应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有价值、有温度的人文环境。

一、文化建筑综合体概述

(一)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一种将文化中心与建筑群体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其特点在于通过公共场所连接不同属性的文化作品,以实现建筑功能的融合和加强。它旨在推动各种功能的文化元素相互融入,构建一个互补且共存的文化桥梁,并以单个建筑或紧密相关的群体聚落形式展现。

(二)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特征

通过分析“文化建筑综合体”一词的文字排列顺序,可以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特点。“文化”“综合”两个关键词体现出建筑的特殊性、多样性以及该结构的整合性。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文化维度主要涉及展示叙事主题的空间。其多样性影响着功能元素的组织、空间布局以及交通方式,而整合性直接体现在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上。

(三)文化建筑综合体研究文献评述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国外,目前已有的设计实践方案主要集中在探讨建筑空间组织关系和形式意义等方面。然而,对于文化建筑物的文化水平和空间体验心理学尚未有学者进行相关研究,这导致了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傳统文化建筑群是地区文化的重要实体。目前科学家和设计师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从地域文化建筑中发掘文化遗产的深层基因,以使建筑创作具备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这样可以延续地方风格和特征,并实现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融合。

通过对空间句法进行数量分析,研究地域文化建筑群设计中与地域空间体验相关的文化遗传要素,并探讨中国文化建筑群和其空间感知之间存在的新颖而重要的关系。这一观点为城市塑造提供了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强调地区文化特色方面。

二、空间句法理论的量化

(一)空间句法的概念

空间句法是比尔·希列尔在1970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空间,并探讨其与人类的社会关系,其基本思想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分析其复杂的关系。空间句法中所指的空间,不仅仅是欧氏几何所描述的可用数学方法来量测的对象,而且可以描述空间之间的拓扑、几何、实际距离等关系。它不仅关注局部的空间可达性,而且强调整体的空间通达性和关联性。在建筑领域中,我们可以运用空间句法来研究空间构形与人类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个理念,本文将采用量化方法来研究文化建筑综合体中使用者对空间感知的行为层面,并通过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来探讨空间的组织规律,进而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二)空间句法的分析指标

依据空间句法开发的DepthMapX软件,主要利用常见的轴线/线段模型、视域模型和凸空间模型来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图1)。它基于空间中的变量参数解读空间,描述其中的人类自然运动。学术界广泛认可该软件所提供的衡量指标,包括连接度、深度、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和智能体。其在建筑设计领域以及认知行为和社会关系等多个领域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展示了直观逻辑规律。通过结合几何符号语言以及计算和变量分析方法,这款软件将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成具体而详细的信息描述。

三、空间体验的感知方式

(一)表层感知

空间体验反映了直接的身体感觉,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这与五种感官的现象学感知相对应。在这个层面上,需要研究建筑空间的物质特性,包括颜色、光线和阴影、声音、材料和气味。同时,应该关注导致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二是地区和文化方面,三是建筑与人类生活之间的互动。

(二)深层感知

当身体感受到信息后,会对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在空间和时间上增加第四维度。当来自外部环境的感觉与情绪相结合时,会形成一种静态和动态的知觉,并通过知觉过程与经验相连接。

(三)感知分析与句法量化的结合

通过将空间句法和感知心理体验相结合,在研究文化建筑综合体时,可以得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信息。首先,通过对现实空间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状态变化,并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的具有区域特征性质的因素。同时,在抽象空间领域内运用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进一步量化并验证这些观察结果。

其次,该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索人类在不同类型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通过观察个体在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移动、互动以及使用各种设施等情况下产生的行为反应,结合他们对于环境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类如何根据自己对于空间领域能力和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设计者在规划建造文化建筑综合体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建筑功能上的期望。

四、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感知设计策略

(一)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感知

从感知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空间,并基于对感知结构的分析,扩展视、听、嗅、触、味五觉。要想真正实现地区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更新,就需要完全理解其本质,并创造更好的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以提高对场地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敏感性。通过对场地的表层、深层感知的内容,可以在感知文化建设综合体时,识别出五种感觉。最后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用设计伦理空间策略来激活人们在现有空间与历史文化基因相联系时身体的情感力量,并促进人与场所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关系

1.空间构形分割方法

个体对特定特征的需求导致了一个环境的产生,而这个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空间系统和人类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换句话说,对空间句法的定量研究基于空间固有的自组织性质。它借助数学方法如拓扑学进行创新,将城市空间抽象化,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概念。语法分析需要先对所研究的空间进行大规模划分,常用的方法包括轴线模型、视域模型、凸空间模型等。DepthMapX是由伦敦大学学院的Erasmus Turner和Eva Friedrich博士联合开发的专业软件工具。该软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三个模型组进行深入分析的机会,而且其准确度高、能够实现空间量化以及線性回归分析等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选择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并借助于该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操作程序

以某古镇为例,其具体操作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包括:现有道路网络情况的基础数据、通过实地测绘获得的场地尺寸,以及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平面布局设计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可在AutoCAD软件中进行精确的图像绘制,并依据空间连接与配置文件划分方法对空间进行必要且关键性的质量控制。同时,借助已有道路网络信息构建软件可识别的轴线图与视域图。接下来,将这些图导入DepthMapX软件中,生成轴线(线段)模型与视域模型,并计算相应指标,如链接值、深度、集成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等参数数据。最后的结果会以彩色渐变的方式呈现于测试数值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层次(图2),具体会呈现10个等级,并通过颜色亮度的高低来反映其数值的大小差异。

3.读图解析

解读空间格局背后的规律与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通过对空间结构进行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运用句法理论知识解释这些计算结果和分析数据的意义。同时,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校正。在量化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构形方法对改造场地行为场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空间句法中的轴线模型、线段模型和视域模型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场地内部结构及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应用轴线模型,我们可以揭示出场地内主导性路径和核心区域,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而线段模型有助于衡量不同区域之间的距离、连通性以及流动性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视域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改造场地行为场的研究中。通过考察人们在特定位置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和景观特征,我们可以评估不同位置对于整体环境感知和交流活动的影响程度。

五、结语

本文以当代建筑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重新审视了身体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对于促使建筑更符合人性化需求的重要价值。然而,在追求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用户对空间感知和使用需求等方面。为了深入理解文化基因在场地中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历史背景、地域特色以及相关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挖掘这些潜藏在场地内部或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将其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的文化建筑综合体。

除了深入感知场地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外,还需要借助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方法来揭示使用者在背后形成的空间关系和行为规律。通过收集并分析使用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不同区域或设施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并将数据可视化,运用科学模型进行量化补充分析,则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基地现状,从而针对实际情况提供优质改善方案。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得出来的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改造场地现状,并从感知分析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升整体空间品质,在未来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VENTURI R.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M].New York:Museum of ModernArt,1977.

[2]马佳丽.湖湘古镇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感知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3]希利尔,汉森.空间的社会逻辑[M].杨滔,封晨,盛强,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江斌,黄波,陆锋.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和地学视觉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希列尔.空间句法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盛强,译.建筑学报,2014(8):60-65.

[6]巩金蕊.泸溪县浦市镇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马佳丽,硕士,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景观。

猜你喜欢
综合体句法空间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