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与转向:以“人物”撬动小说教学

2024-05-14 14:01谢红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谢红旺

摘要:小说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点。小说教学需要“常教常新”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尤其是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表层的形象分析之上,要以“人物”为切入点撬动小说教学,实现高中小说教学的新转向。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为例,就其中的“人物”教学进行探讨,寻找和构建新的小说教学路径。

关键词:高中小说;人物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小说是文学艺术中的四大体裁之一,历来受到师生们的喜爱与关注,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小说是创作者利用想象构建,用文字讲述出来的故事,通过小说家们的感受细致、深入的描绘出人的生活。[1]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对真实生活的映射与还原,读一本精彩的小说就等于经历一次独特的人生,所以小说中关于“人物”的塑造与展现是核心与关键,因为小说剧情的开展、矛盾冲突的制造以及主题的彰显都要通过人物来实现,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对象与重点。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小说篇目,塑造出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祝福》中的“祥林嫂”;《哦,香雪》中的“香雪”;《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等。新的教学改革中,对人物形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整本阅读与探讨”中明确指出要“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2]由此进一步可知“人物”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从实际的高中小说教学情况来看,尽管人物教学是核心,且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传统小说教学问题依然突出,人物形象分析流于表面、人物教学方法单一等制约着人物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影响人物教学的效果。为此,就其中人物形象教学进行新的尝试,力求突破传统小说人物教学的弊端,寻找新的小说人物教学的“阿基米德点”,实现高中语文小说人物教学的突围与转向。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编选概况

小说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中外经典小说名著16篇,教材中的小说囊括了古今中外,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采用人物主题及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模式,其中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单元主题,引领教学的开展。选编的小说篇目单元主题相契合,如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青春激昂”,选编了《百合花》及《哦,香雪》两篇当代青春小说,展现青春的美好与激情。此外,上册选编的小说类型也十分的全面,涉及到古今中外的经典,短篇、中篇以及长篇小说均有,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及国家的文化内蕴,全面感知人性与社会。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七单元引入“整本书阅读”,挑选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更好响应课改精神。

其次从选择性必修教材来看,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共3册,每一册4个单元,共收录了9篇小说文本,分布在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同样按照双线选编了中外经典的小说名著,所选小说内容及主题与单元主题相吻合,比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多样的文化”,选编了《大卫·科波菲尔》等四篇外国经典名著,涉及到英国、俄国、美国和哥伦比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帮助学生感受和了解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文化及信仰等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和眼界。相较于必修中的小说,选择性必修主要以中长篇为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人物形象概述

統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内容丰富,类型众多,塑造的人物形象也立体丰满,性格多样,具有典型性和符号化的整体特征。总的来看,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丰富且均衡,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政治色彩浓厚。透视这些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人生百态,感知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最终在奇妙的小说世界中灵魂得到润养,境界获得提升。

从教材文本内容来看,选编的人物形象类型众多,性格各异,具有个性化与符号化的特点,且中外小说人物形象同中有异,呈现出民族性及时代性特征。比如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深受封建制度或思想毒害的底层人形象。小说具有很强的斗争性与批判性,往往会利用人物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其中很多小说展现出封建制度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剧,指向对时代与制度的批判,这类人物形象类型众多,且性格各异,比如《促织》中的“成名”,胆小拘谨,不善言辞,在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下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一个传统的旧社会女性形象,淳朴善良,热情坚强,但是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影响下,周围的人对其嘲讽、疏离,对她的悲剧视而不见,自身也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悲剧;《阿Q正传》中的“阿Q”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尽压迫与凌辱,精神与肉体不断被摧残,最终倒在了封建残余思想的迫害之下;《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勤勤恳恳的工作却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最终受到社会和家人的遗弃,悲哀地走向死亡……总之,这类形象层出不穷,展现出制度与时代的悲哀和人性的冷漠。

相较于以上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人物呈现出一种反抗者的姿态,对这种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制度进行抗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以后奋起反抗,手刃了自己的仇敌,并最终逼上梁山,形象和性格获得巨大的翻转;《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敢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桎梏,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虽然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这种反抗精神值得赞美与咏叹;《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迪亚哥”,不畏艰难与挑战,最终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斗志,击败了鲨鱼,安全回到岸上,其本质是对当时扭曲社会与黑暗统治的对抗。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说中也塑造了很多心灵和人性美好的人物形象。此类人物身上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或纯善、或天真,表达了小说家对人性的赞美与弘扬。《哦,香雪》中的“香雪”与“凤娇”,两个小女孩的性格虽然相反,但是都善良、纯真,展现出小山村女孩的淳朴与美好;《边城》中的“翠翠”,是“美”的化身,她孝敬长辈,对待爱情至死不渝,展现出传统女性的美好与纯善,其性格及形象具有独特的湘西特征;《百合花》中的“新媳妇”与“小通讯员”,为了革命的胜利,一位献出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位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样展现出人性的崇高与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勇敢善良,不畏强权,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总之,此类人物形象在高中语文小说选篇中大量存在,与那些冷漠自私的反派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性的美好与纯真,具有积极的影响及教学价值。

在文学领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明显存在不同,西方小说中人物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及个体的发展,常常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像桑迪亚哥等,意志力坚强,积极进取,相信人定胜天;而中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悲剧的色彩,不论是林冲、祥林嫂还是翠翠,都具有悲剧的意蕴,这也是中西方小说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人物教学路径

从文本世界来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及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人物”为切入点开展小说教学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但是纵观当前的高中小说人物教学,往往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表层梳理之上,缺乏更加深入的挖掘,并且教学方法传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创新的教学模式及路径亟待出现,要以“人物”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打造生命课堂,用人物撬动整个小说教学的创新。

(一)巧用资源或材料,创设真实情境

在新的多媒体环境下,技术赋能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和主流,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或者制作成短视频,让教学有了更多的素材和资源。毫无疑问,影视作品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相较于文字的描述,影视利用视听画面以及剪辑手段,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见可视的画面,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内容,比如《祝福》《边城》《老人与海》等,笔者在讲授这些小说内容的时候,都巧妙地应用影视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们陶醉在小说的世界之中。以《祝福》为例,笔者在课堂安排学生观看“祥林嫂改嫁以后”的片段,然后设置问题情境“电影中安排祥林嫂的丈夫与儿子一同死去,与原著存在较大出入,请讨论导演为什么这么安排?”然后分组组织课堂研讨。这种“材料+”的阅读模式聚焦于“人物”差异性的比较鉴赏,抓住电影与原著不同的点进行课堂设计,加深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同时利用电影中大雪的环境刻画,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增加学生的同情心。

另外,笔者围绕统编教材下册第六单元,重构单元学习资源,设置主任务为“我帮套中人解套”,设计了“祥林嫂、林冲、成名、格里高尔是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会如何帮他们解套呢?”两个主问题,“材料+”和“人物+”的互文阅读,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立体化比较鉴赏,深刻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和思想;这种互文阅读,也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提供可贵的实践经验。

(二)抓住人物特征,改编话剧演绎

话剧艺术与小说艺术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话剧以台词为主,台词是人物的灵魂,因此借助小说进行话剧改编与演绎,需要学生掌握两种文体的不同,并深入了解和把握角色的性格及心理特征,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话剧改编及演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退居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参与感提升,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祝福》为例,选择了“祥林嫂灵魂拷问”这个场景进行话剧改编演绎。我首先讲授了话剧改编的特点及技巧,然后带领学生欣赏了影视片段,感受视听艺术与文字艺术的不同;在影视赏析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话剧台词编写,然后分小组进行不断的讨论和修改;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进行演绎,教师进行点评与完善,整个教学活动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话剧改编考验学生对原著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学生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会将自身带入到小说的环境或情景之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与情感,与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三)利用读写结合,落实核心素养

读写结合是当前教学环境下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融合提升,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与实践。高中小说人物教学中,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强化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样以小说《祝福》为例,小说中交代了“祥林嫂”的死亡,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考。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续写教学,让学生通过小说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人性的基础上续写“祥林嫂死亡以后”,尤其是重点描写围绕在祥林嫂周边的人的真实反映,深刻感受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当然,除了续写以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改写,适当的调整原著中的情节,继续完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形象,强化学生的理解及印象,实现读写能力的双向提升。

通过实践与总结,在高中学段,针对小说体裁的教学,可以探索革新的方式方法很多,在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学生、文本、时代,做到依体而教、依生而教,真正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达成教育的最佳效果。

注释:

[1]方莉.巧妙分析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教学[J].语文世界,2023(06):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12.

猜你喜欢
人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