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 赋予文物新活力

2024-05-14 08:37袁传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智慧管理传播文物

袁传申

摘 要:诸城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是为实现馆藏文物的有效保护、深化研究、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有必要及时对其开展全息记录及建档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采用适宜的文物数字化技术,对这批珍贵文物的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留存,尽可能满足推进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等工作的需要,从而突破馆舍局限,为活化文物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智慧管理;传播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2

诸城市博物馆里现有609件计划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文物,这些文物占馆内珍贵藏品总量的32.56%。其中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54件,三级文物233件,以及其他重要的文物284件。按类别大致有七大类:①雕塑、造像,时代从北朝到隋唐、北宋,以北魏、东魏、北齐为主。②青铜器,以春秋、战国居多。③石刻,分布在战国、东汉、明、清四个时期。其中凉台汉墓、都吉台汉墓等墓葬出土的一批画像石尤为珍贵。④字画,时代从明代到民国,主要集中清代。⑤文具、玺印,时代涵盖西汉、西晋、宋元、明清、民国等。⑥陶瓷器,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陶器,多数是呈子、前寨以及石河头等遗址出土,及汉代到清代瓷器。⑦玉石器,时代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汉、宋元、明清。当中84件北朝佛教造像,是1990年诸城建体育中心时出土窖藏佛教造像中的精品,分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时代特色显著,发展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且雕造精细,为中国美术史和佛教考古所罕见。亦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平,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重要代表。总之,这批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史、工艺史以及当地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物证资料,具备极高的学术及艺术价值。

1 文物现状

诸城市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保护的609件文物,总体保存情况良好。按保存情况大致程度,其中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共334件,占54.69%;有残缺的计275件,占45.31%(表1)。

2 博物馆珍贵文物实施数字化的意义

诸城市博物馆对于2018年4月国家文物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表现出了积极态度,并致力于改善馆藏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环境,确保文物的安全。积极推行珍贵文物数字化,这一工作是保证利用科学方法管理和推广文物及信息资源,推进文物的活跃流通,藏品保护更被看作是现阶段和未来行动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利用最前沿、可靠的技术和方法全面记录文物原始信息,这被认为是最佳保护方式之一。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主要包括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展示、数字化摄影和三维重建等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博物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藏品,提升博物馆的质量和声誉。博物馆文物实施数字化保护管理具有非凡意义:第一,数字化保护和管理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更多途径和方法,提高社会地位和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观众,展示和推广文物。数字化成果利用还可以让博物馆藏品查询更快,大大节省了查找藏品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方便性。第二,数字化保护和管理能够保障博物馆的安全。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视频监控中,提升监控技术智能化,能对博物馆进行实时监控和防盗。第三,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文物的线上和线下双重展示,让参观者在网络上身临其境,感官上达到震撼。尤其是特殊环境下,数字化线上展览的优势更为明显,从而大大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第四,数字多媒体技术能够协助博物馆处理文物失传与复原难题,使用全息成像、场景复原等数字化方式活化博物馆文物展示,复原文物、古迹,以创新交互性强的展示技术让消失的文物得以还原,解决失传文物带来的传承遗憾。

3 数字化实施依据及达到效果

3.1 项目实施依据

诸城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遵循习近平关于“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策略,全方位规划了对博物馆内珍贵文物属性及数字化保护实际需求和资源长期有效运用需求的考量。主旨在于实施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保管和信息化运用,应用了先进的3D扫描、高清摄影、QTVR全景等技术,全息数字化记录了诸城市博物馆收藏的609件(套)稀有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和后期处置(表2)。根据“四有档案”的标准,我们对数字化成果进行了转化、处理、输出和存档,并持续推进相关文物的保护管理、展示研究和传播利用,为此提供了坚实支撑。

3.2 达到效果

根据每件(套)馆藏文物的特性,用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对本项目中包含的609件(套)文物实施二维或三维数字化采集及相应后期数据加工处理,从而实现文物信息全面、科学、准确的数字化记录及留存。

通过采用适宜的文物数字化技术,对这批珍贵文物的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留存。一方面尽可能满足推进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等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也为突破馆舍局限、活化文物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博物馆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物的智慧管理、创意开发和展示传播。

4 数字化设计的原则

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设计遵循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规范性等原则。①科学性。将全面准确的科学理念与实施的科学技术相结合。②先进性。整体技术方案的设计利用先进前沿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技术,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充分考虑可扩展性,今后对所采集的相关数据资源综合利用可能不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以及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可能对本次作业所采集的数据后期效果带来提升。③适用性。数字化成果应服务于保护和管理的要求。数字化工作中对技术手段的应用以适用为准则,尤其注意充分借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不盲目滥用新技术新设备,杜绝脱离项目实际需求、過分追求高指标。④安全性。相关的作业不论是技术方案的选择还是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一切均以文物的安全为前提。⑤规范性。凡已有国家相应标准与规范,应严格遵守。对于尚未形成规范的,更应严格要求自身,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来规范自身,并为形成行业规范做准备。

猜你喜欢
智慧管理传播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智慧管理浅谈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述略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