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建构与教学实践

2024-05-14 08:46洪梅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实践策略

洪梅

【摘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不同。依据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可以结合现行教材,建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单元,并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习得有效的读书方法、开展多样的成果展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路径,实现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单元建构;实践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有何特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化,是当前一线教师最为关切的话题。

一、“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显要特征

1.“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的异同

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一般是学生自由地、随意地阅读,而新课标中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不同于满足日常生活的整本书阅读,而是强调要通过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做到有规划、有方法、讲效率、会迁移,从而不断丰富、积淀精神文化底蕴。

2.“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异同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与其他学习任务群是兼容的,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更为系统化,更有目的性,关注对一本书的整体理解和学生阅读的全过程,重在实践性,强调综合性,突出活动性,彰显主体性。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建构

1.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功能

统编版教材设计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非常吻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特征,因此可以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作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学习任务情境。如:二年级推荐阅读童话故事和儿童故事,就可以构建“儿童剧·大展演”的情境任务;四年级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和科普读物,就可以以“设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长廊”为主线,设计任务。

2.创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務群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和现行教材,将教材单元变成任务群学习单元”,因此,对于没有编排“快乐读书吧”的单元,同样可以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出发,聚焦文体特征、主题内容、读写结合、“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方面,建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1)从“文体”“主题”入手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编排了许多童话故事,教师就可以结合童话类作品的特征,让学生“猜一猜故事内容”“说一说有趣情节”“画一画童话人物”“演一演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深度阅读,获得情感启发。

(2)从“读写结合”深入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等写人课文,习作主题是“形形色色的人”。这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如何表现人物特点”这一主题,构建“整本书阅读”的任务情境,如推荐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从“赏析语言风格”“品鉴写作方法”“交流阅读心得”“仿写人物特点”等方面展开“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实践。

(3)从“阅读链接”延展

课后的“阅读链接”具有链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功能,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其“阅读链接”节选了斯妤《除夕》片段,展现南方的过节习俗。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中国民俗故事大全》推荐给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中国民俗知识,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三、“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以“阅读任务”为主线,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主阅读”状态,既要注重情境的设置,又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重难点,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道理深刻,犹如充满魔力的“魔袋”,与小学生的天性相契合。本单元的《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叶公好龙》都是中国古代寓言,教学时,笔者立足于寓言的阅读逻辑,确立“寻智慧宝典,悟生活启示”的核心任务,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的驱动下,有目的地开展阅读。以“寻找智慧和宝藏”“故事大王讲故事”“解忧生活杂货铺”三大活动栏目为主线,构建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下设系列阅读活动,形成多样化的阅读成果。

在这个系列阅读任务的设计中,“寻找智慧和宝藏”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依据事实和细节,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思辨性阅读。“寓言故事大讲堂”重在提升学生的故事复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寓言启示录》是基于前两项任务的综合运用,将多种能力整合,从“浅表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2.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

三年级正是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制订阅读计划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有效方式。

[阅读时间 阅读内容 阅读任务 阅读疑问 例:3月4日-       3月6日 完成阅读,并填写对应的阅读记录单 …… ]

教师在引导学生制订计划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制订出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好自主阅读,要求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按计划进行,通过制订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习得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期,因此,教师在进行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可以以单篇内容为例,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读寓言故事,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二是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继而鼓励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读整本书,更大程度地提高阅读效率。

(1)聚焦重点,深入研读,寻找寓言智慧

阅读寓言就是要在学、思、践、悟中解开寓言的智慧密码,进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基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寻宝图”,借助阶梯式图示降低学生的完成难度,又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学生以“争夺金币”的方式完成任务挑战。

(2)前后关联,融会贯通,强化方法运用

教学时,还可以结合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等閱读策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例如,在《南郭先生》的阅读指导中,可融合提问策略,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边读边想:“混在队伍里,却对吹竽一窍不通的南郭先生,难道不怕被发现吗?”通过提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

(3)比较阅读,把握关键,探索寓言文化

“快乐读书吧”推荐了《伊索寓言》一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借助上述表格,看到中外寓言的异同,产生主动阅读中外寓言书籍的兴趣,深切感受到寓言的精神指引,去探寻生活中的智慧,并学会担当责任。

4.开展多样的成果展示

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供丰富多样的舞台。

(1)寓言故事大讲堂

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通过“寓言故事大讲堂”进行充分交流,打造“寓言故事擂台赛”,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在讲演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如有学生想讲《疑人窃斧》这一故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邻居的行为和丢斧者的看法两个方面圈画关键词,将寓言故事的脉络进行梳理,进一步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准确提炼寓意。

(2)寓言智慧展示区

如,阅读《愚公移山》时,可以开展“微型辩论赛”,以“愚公真的‘愚吗”为辩题展开讨论,展示学生在阅读寓言中习得的智慧。寓言智慧的展示也可以是多样化的,鼓励学生写一张“解忧纸条”,送给好朋友;录一段“解忧语音”,记录阅读感悟;当一回“小小调解员”,尝试运用从寓言学习中掌握的智慧来劝说或调解现实中的矛盾。

(3)创编《寓言故事集》

生活中也有许多有特点的人物,不妨鼓励学生以生活中的人为故事的主人公,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创编现代寓言故事,强调以具体的事例作支撑,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内心想法。比如,教师可提出核心问题,为学生续编寓言故事搭建支架:《掩耳盗铃》中的盗铃人被别人发现时,会有怎样的反应?《鹬蚌相争》中的渔翁捉住鹬和蚌后,鹬和蚌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关于阅读的共识,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价值,组织与实施寓教于乐、学用结合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习惯、能力与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实践策略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