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写作分层作业实践研究

2024-05-14 10:30冯素梅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分层作文

冯素梅

初中写作分层作业是为了落实新课标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针,依照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特点安排学习任务。通过分层作业,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之间的协作也能提高写作效率,符合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基于教材内容,设置分层写作作业

基于教材内容,可将写作教学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即句子层面和段落层面,进而设置不一样的作业,这其实是充分考虑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和课堂阅读时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写作质量。

1.基于句子层面的分层写作

主要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语法,以及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基于教材的文本设定不同难度的句子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在这一层面上进行系统训练。

首先是词语的选择,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识别并掌握其中的高频词汇和常用词汇,并进行分类整理,尝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创作。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分类整理出这篇文章中的高频词汇,并设置写作任务。教师列举出来的与主题相关的高频词汇有:孔乙己、酒、醉、骂、人情、心情、乞丐、餐廳、伙计、忘年交、场面、嗓门、喝、醒、醉倒、生气、难过、傍晚、破烂、穷困、感慨、满足、关心、友谊等。学生可根据这些词汇进行各种创作,比如描写孔乙己的饮酒过程和感受;以孔乙己的视角描述他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当乞丐的艰难和无奈;写一篇小故事,讲述一个人因为酒后失态而失去了重要的工作;阐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珍贵友谊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孔乙己》的理解,还能增加词汇量和提升作文水平。

2.基于段落层面的分层写作

主要包括段落概述、主题句的提炼、归纳与总结等方面。教师可从教材文本中选取不同篇幅的文章让学生概括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提高他们在段落层面上的作文水平。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而进行有关写人的训练。鲁迅通过细节揭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学生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写出自己对孔乙己的理解。例如,可以从下面这些细节中选择几个描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学生可展开想象,加入心理描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学生可在这段描写中增加对话频次,丰满孔乙己的性格。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细节,描写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从而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技巧。

还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学会如何描述景物。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先呈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先让学生说出这段文字好在哪里,有学生觉得:这样描写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环境氛围,而且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状态和感受。同时,对于熟悉的环境,描写可以更加细致入微,把读者带入这个环境之中,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也身临其境,更容易感同身受。在描写中加入个人情感,不仅能加深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且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这样的描写对于作品的情感抒发有很大的好处。接着,教师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环境描写,写一写自己熟悉的环境。有学生这样写:刚过中秋,初冬将至,一股凉意袭上人们的心头。我坐在柴火边,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店里空无一人,我静静地坐着,闭着眼睛,享受着燃烧的木柴带来的温暖,感受着这个熟悉的环境。也有学生这样写:窗外的树叶渐渐黄了,随风轻摆。远处的山林也逐渐变成了深黛色,阳光虽然依旧照在地面上,却已经不再像夏天一样热烈,反而有些黯淡。屋内的小火炉已经添了很多柴火,柴烟缓缓升起。还有学生这样写:在这个深秋时节,已经下午,却没有一个顾客光顾。店里安安静静,只有炉火剧烈跳跃的声音。我坐在店里,凝神倾听,只有那嘎嘎作响的声音,和那微弱的心跳声相伴。还有学生这样写:这是我熟悉的环境,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我对它的感情。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这里的景色山清水秀,这里的食物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在这个黄昏时分,我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宁静与美好,这里浸润着我的灵魂,也成为我永远的家。

二、基于教学方式的革新,设置分层写作作业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学生合作等,促进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写作实践和交流,提高写作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1.基于小组合作的分层写作

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要按照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他们分成低、中、高三个层级,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支持和帮助不同层级的学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将全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大约在3-5人之间,将分层进行到底,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处于相同的水平线上,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接着,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认知状况,确定适合他们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对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产生写作兴趣,增强创新意识。然后,让一名学生负责提出主题,一名学生负责安排文章结构,一名学生负责收集材料,一名学生负责初稿,最后一同修改、润色文章。完成作品之后,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展览等形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展示结束,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评价和反馈彼此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

以“激起心中的那股劲”为题写作,教师先提供一篇相关的范文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和讨论范文写得好的地方。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是否有过被别人的努力而震撼进而产生动力的经历?你是怎样激发自己内心的动力的?之后,让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工协作,共同编写写作计划,包括主题选择、中心思想、文体和写作要点,等等。最后学生根据写作提纲,撰写文章的初稿,并在组内对初稿进行修改润色。修改好之后,可以在小组间互相交换评改作品。

2.基于视频展现的分层写作

基于视频展现的分层写作是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教师确定语文分层写作的主题,再寻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视频素材,例如电影片段、动画、纪录片,等等。这些视频素材既可以选取已有的资源,也可以由教师制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并讲解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感性素材转换为对应的语言符号,记录自己观看视频之后的体验和思考。每个小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进行组内讨论,交换意见。最后,要求学生将写作成果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从语言表现力、内容质量和组内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可以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感想分享和互动交流。

以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的视频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介绍徐梦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她的事迹和精神内涵。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交流对这一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徐梦桃的勇气与智慧是怎样形成的?徐梦桃的精神和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文章、演讲、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并鼓励其他学生点评和讨论。

三、基于多元的评价方式,设置分层写作作业

1.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的弊端

以教师为主开展的作文评价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评价标准比较主观,一些教师仅凭主观印象、个人喜好、教学经验来评价作文,而不是根据具体、客观的评价标准,或者参考的标准过于单一,导致评价结果可能因人而异,缺乏公正性、可信度、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是评价结果过分依赖分数,评价角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有的教师只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而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无疑不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也不能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还有的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过于关注语言、结构等形式方面,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点评,这可能导致学生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深度和创新。

再次是评价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只采用书面评价的方式,而没有利用课堂讨论、口头反馈等方式来丰富评价手段,这使得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和客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互动性。

最后,有的教师在评价作文时写的评语千篇一律,没有针对不同的作文情况给出个性化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针对这些缺陷和弊端,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更加侧重评价的多元化、综合性和全面性,以便更好地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设置以学生为主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分层评价自己的作文

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设置分层评价,让学生更多地介入写作评价过程中。首先是自我评价,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作文。接着,互换作文并进行互评,共同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互评,利用小组评价的方法进行对比,形成梯度式评价。当然,可以进行班级评价,也可以有组织地进行班级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条件下,班级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效果更好。还可引导学生运用微信语音评价或抄写板评价,使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加强语言交流和视觉交流,丰富作文评价的手段。通过以上分层评价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地自我调整,有利于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

“七月的晴空一片瓦蓝,似平静的海面。洁白的云朵,有大团的,有扯碎了的,似棉絮,缓缓流淌在大海般的天幕。在那天幕之间迎来七月最纯粹的阳光。阳光如此明亮,连水波都变得温柔。仲夏之初,百花鲜艳,枝叶葱翠。七月的风,踏着流云,捎来很多夏的讯息 蝉鸣,就在此时乍然响起,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先是一声,随后又是一声,像试嗓子似的。你正迷惑间,一支乐队突然奏响夏日的歌谣,气势恢宏,吓你一跳。”这是学生写的片段,教师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点评。有学生认为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七月的天空、阳光、蝉鸣等,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季的热烈。有学生认为作者通过描写树木上蝉的居所,展现了生命的力量。通过分层评价,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用心和审美,从而对优美的文字产生更深的理解,提高作文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孔乙己分层作文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有趣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