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14 11:50崔淑霞
关键词:写作能力教学法小学生

崔淑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积累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积累素材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虽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写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对于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很有帮助,然而还是有很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写作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情境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历。因为小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经验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学生写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积累。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情境的写作要点,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三,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的情感體验比较少,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索,激发表达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认知,让他们表达出真实的想法。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且缺少创新

小学写作教学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侧重于写作知识的灌输和作文题目的讲解,这种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即便教师采用了全新的写作指导策略,但由于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和知识储备的局限性,写作教学的质量仍然难以得到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写作教学的预期目标,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认知。

2.学生写的兴趣不足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兴趣激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实践中。鉴于学生词汇积累不足,阅读能力和实践经验相对有限,他们往往难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这不仅降低了写作兴趣,还可能增加写作压力,进而影响写作效果。此外,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写作的规范性,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模式写作,不能真实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探究。通过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教师可以实施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写作方法,并在日常写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进行仿写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眉头紧锁,无从下笔。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日常学习的知识还不能准确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将真实具体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以学习《少年闰土》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鲁迅先生笔下少年闰土的形象特征。尽管描述寥寥几笔,却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想象出少年闰土的形象。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新面孔时,若能够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便可将其生动地描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会更有感染力。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有趣的任务,让学生观察并描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新面孔。为了增强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物作为描写对象。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使他们更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明白在写作中如何避免常见的问题。学生由于写作能力不同,写出来的内容存在差异。对此,教师要耐心阅读每位学生写的文章,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通过感悟情境进行文章续写

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发现作者总会有意或无意留下一些引人深思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阅读文本,并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以及留白部分,让学生结合文本通过想象试着补充留白,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能提升表达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若不采取恰当的指导方法,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穷人》这篇文章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与当下许多学生所享有的优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生活的艰辛,难以深刻领会文本主题。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而美好的时代,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深入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在续写时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主人公的艰辛生活、崇高的品质等。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通过续写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仍在发展中,但他们的创造力却是无限的。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优美语言的积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设置情境,可以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地运用日常积累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3.通过活动创新写作指导模式

写作本应是一项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但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且阅读量少等因素,大多数学生常常在写作时感到困惑,无從下手。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降低。此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阅读文章时也会感到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来降低阅读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桂林并不了解,没有亲身体验过桂林的风光,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桂林山水的奇妙之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播放桂林风光的动态影像。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桂林的美好风光,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自然美景,还能使其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意境。此外,学生还能学习到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通过思维情境进行扩写

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写作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创新的基石,更是写作的灵魂。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当巧妙设置思维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由的遐想中汲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扩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想象文章中所展现的生动景象。教师精心设计的思维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其后期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昆虫相关的动画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思维延伸到更广阔的大自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学生可以按照课文的思路或根据自己的创意来扩写文本,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扩写文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尽管小学生的思维相对灵活,但教师在引导和指导的过程中仍需认真分析学生的扩写情况。特别是当借助类似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扩写,锻炼写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5.通过科学实验让写作更有趣味性

科学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更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激发探索热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系统性的活动,它依靠感官来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实。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特别是要制定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并注重创新,将科学实验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的方式来感知生活,并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优化实验步骤,将写作练习与实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仙人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仙人掌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细致观察仙人掌的刺与花。通过计算棱角数、触摸和感受仙人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仙人掌的特点。这种实验观察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写作练习,还可以将科学原理融入语文学习中,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将科学实验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以观察为基础,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教学法小学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我是小学生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