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论的“数列”单元教学设计

2024-05-14 14:01李晓宇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数列

李晓宇

摘要:文章基于UbD理论的基本思想,制定了理论下的逆向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即要素分析、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四个阶段.以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单元为例,进行单元设计,致力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把握数列的本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UbD理论;数列;单元教学设计

UbD理论是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由格兰特和杰伊提出,“逆向”体现在将教学评价置于教学活动之前.同时,理论提供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阶段一,强调提炼单元的大概念以及基本问题;阶段二,强调评估证据来源于真实性任务中学生的表现;阶段三,强调教学要基于目标,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及迁移运用.基于此,以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单元为例进行逆向设计.

1 阶段一:要素分析

要素分析是数列单元逆向设计的基础,在其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炼大概念、基本问题等.阶段一基于课标、教材对数列单元进行学情、教材、重难点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数列单元要素分析

学情分析:

(1)小学、初中均涉及数列问题.例如,小学根据数字找规律题,通过对相邻数字进行运算(如作差)寻找规律,涉及了简单的等差数列;初中对一组数找规律并要求用含n的式子表示,涉及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2)必修第一册在函数研究中,从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到函数性质的研究,再到基本初等函数的研究,都为数列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方法基础.

(3)以往学生学习该单元存在的问题:课堂授课相关数学史知识涉及较少;学生学完后,对数列单元的知识没有形成脉络主线,处于碎片化状态;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以刷题、代入公式计算等为主,学生思维能力没有获得提升,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以及迁移應用.

教材分析:

(1)章引言:更注重数列的函数本质,解释了将其看作函数的原因;展示了学什么、怎样学(抽象数学对象-研究性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

(2)节引言:新教材较旧教材,每一节前都有节引言,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介绍要学习内容的研究思路或者思想方法,体现认知过程的连贯性.

(3)新教材中思考与探究栏目数量增多,更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同时问题的设置更注重对思想方法的引导而获得,在栏目后也提供了问题的解答,更有利于学生自学.

(续表)

(4)章末小结的知识结构:核心知识的展现更完整,研究的逻辑线索更清晰,突出了数列与函数的联系.

(5)部分知识顺序发生了改变(如将递增、递减、常数列归在数列的性质即单调性中研究,这样的改变使得数列的学习与函数研究路径一致),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6)选择数学史素材,数列单元无论是概念的引入、求和方法的获得,还是阅读栏目以及习题等,都有中外数列故事的影子,文化内涵丰富;数列单元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等.

课标及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性质与应用.

(2)难点: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列的定义(由于排列好的一列数与数列定义有差距,学生需要具备较高抽象能力);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需要通过运算发现代数规律);推导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途径);用等差、等比数列刻画数学或现实中具有递推规律的事物(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HY]

2 阶段二:确定预期结果

基于对要素的分析以及参考课程标准等,提炼出大概念即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同时利用基本问题来架构目标,即思考成套相互关联的问题,激发对问题的持续探究,同时与已有经验建立有意义的联系[1].如表2所示.

表2 确定预期结果

基本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数列?

(2)数列和函数有什么联系?

(3)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有什么联系?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什么联系?

(5)数列单元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什么?

学生将会理解:

(1)数列学习的研究价值;(2)数列和函数的共性与差异;

(3)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联系;(4)思想方法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将会知道:

(1)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递推公式;(2)数列的起源、发展及完善,了解蕴含的数学文化;(3)通过运算发现数列的规律,归纳共性;

(4)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5)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以及应用.

(续表)

学生将能够:

(1)类比函数的研究路径研究数列;

(2)类比等差数列的研究思路研究等比数列;

(3)根据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通过运算、代数变换等一般性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4)感悟数学模型的现实意义与应用.[HY]

3 阶段三: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阶段三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表现能表明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什么样的证据表明学生思考了基本问题?”如表3所示.

表3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什么能够证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表现性任务:

(1)分3个小组查阅资料,从数列的起源(远古社会的计数、毕达哥拉斯形数、著名古代数列问题)、发展(历史上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数列与函数、古代数列求和方法)、拓展(斐波那契数列、汉诺塔游戏)三个视角整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元素,最终形成小论文,由学生讲解并进行展示.

(2)绘制思维导图,每节学习后,学生基于自身对数列知识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并在其中标示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同时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并对模糊知识进行讨论讲解;单元学习完成后,学生概括单元学习大概念,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提炼学习中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并进行举例说明.

(3)单元复习阶段,分小组设计数列单元专题教案(如数列与函数的联系、求数列通项的方法和技巧、数列求和),学生主讲,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4)现实情境中数列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运算求解、创新等关键能力.

其他证据:

(1)教师课上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小组讨论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下及时与学生进行对话,学生自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问题.

(2)随堂检测与单元测试: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单元整体知识的掌握,对大概念、基本问题的掌握与回答情况.

(3)对理解的非正式检查,如检查学生的错题集、日常作业、基于自身整理的难点合集等.

(4)学生自评或互评错题集的利用率、思维导图的完整性以及对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性.[HY]

4 阶段四:设计学习体验

阶段四(如表4所示)中,需要吸引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活动和教学,唤起和产生预期的理解,激發学习兴趣,使表现性行为成为可能.同时利用UbD理论中的WHERETO要素(其中W为学习方向、H为吸引、E为体验和探索、R为反思、E-2为评价、T为量身定制、O为组织)[1]优化我们的设计,将其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UbD理论中的“逆向”“理解”“大概念”“基本问题”等思想为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指导与参考,同时理论也适用于单元下的课时教学,这样的教学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在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注重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样性,强调真实情境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多维度地搜集学生达到预期理解的证据,这些与课标的要求一致;在设计学习体验环节,更关注学习者,关注他们的兴趣,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葛丽婷,施梦媛,于国文.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平面解析几何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5):25-31.

[2]宋莉莉.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列——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的教材设计与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4):4-9.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数列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开发历程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数列的几种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分析
数列求和与数列极限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数列概念教学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