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育与中华美育精神

2024-05-14 19:38高陆孟甜李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博物馆

高陆 孟甜 李骏

摘 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博物馆美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着互为依托、互相成就的辩证关系。当前应从美育空间设计、创意内容生产、数字媒体形式创设、馆校合作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美育功能,不断赓续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美育;中华美育精神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3

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教育、收藏、科研等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机构,是社会公共美育的重要载体,美育是其核心功能之一。我国的博物馆美育以传承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己任,为充分发挥社会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全民素质,赋予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实践。

1 基本概念:博物馆美育与中华美育精神

博物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概念的阐述:“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①。该定义代表了当时国际博物馆学界最广泛的共识。西方博物馆的缘起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博物馆”主要用于收藏、保存和研究古物,仅供少数人观赏,还不具备现代博物馆教育及美育的职能。18世纪末法国政府决定将卢浮宫作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此后,博物馆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教育职能也逐渐发展起来②。此时的博物馆具有现代博物馆的雏形,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教育和美育职能。20世纪后,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和社会美育职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包含了建筑设计之美、空间陈列之美、內容精神之美等,如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为基础,在维持粉墙黛瓦这一江南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化元素,自然光在博物馆内也被巧妙娴熟地利用起来,流动的光影也为参观者带来了全然不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是传统文明和现代科技的交互融合,在塑造城市人文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③。这一回信一经刊出,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究竟何谓中华美育精神?中华美育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概念,既包括传统美育精神也包括现代美育精神和当代美育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中华美育精神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的高远境界,注重“诗教”“传道”作用,看重人格涵养,注重人生智慧的提升和人生境界的养成④;王一川教授认为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在于它更多指向中华民族审美与艺术传统在育人及应用层面的独特建树⑤。这一论述概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创造的独特文化中蕴含的美育精神内涵。冯学勤教授认为“‘中华美育精神的核心内涵可以从个体与社会、道德与审美、身体与心灵、艺术与人生、自然与自由的五个维度的统一来加以认识。‘内圣外王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尽善尽美意味着道德与审美的统一,‘身心一如意味着身体与心灵的统一,‘生生之仁意味着艺术与人生的统一,‘天人合一意味着自然与自由的统一”⑥。从以上几位学者对中华美育精神内涵的阐释中可以探知:中华美育精神包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美的理念、美的态度、美的品格、美的旨趣及美的精神,是关乎美的感性经验的理性提炼。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扩充,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为新时代博物馆美育的内容充实与路径创新打开了崭新的空间。

2 博物馆美育与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发展之辩证关系

博物馆的功能多元,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是对大众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如红色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其独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记录着党和国家的光辉历程,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为例,这一展览讲述了在中国革命征程中,河南人民跟随党的脚步,以坚定的革命信仰、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以血与泪、歌与火铸就出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功绩,彰显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河南情怀和风范。再如始建于1950年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系统地展示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恢宏历史,新时期为了推动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延安革命纪念馆创新陈展形式,引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使这座“老资历”的红色博物馆重新焕发活力和生命力⑦。红色基因是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与底色,红色历史类博物馆和纪念馆正是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实践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增强公众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熠熠生辉。

通过艺术展览传承中华美育精神也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上海博物馆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集收藏、展览、教育、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曾策划“从波提切利到凡·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等特展。“上博围绕大展,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展示的艺术作品被重新理解和解读,艺术的功能也向着‘公共学习的方向转变而更加充实,实践着‘美在博物馆,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⑧。“社会大美育”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举措,上海博物馆依托丰富馆藏资源,设置美育大课堂,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培养青年一代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博物馆传承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当代路径

3.1 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坚守以美育人使命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空间之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提高,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博物馆职能重心逐渐由收藏及藏品研究向利用丰富藏品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的方向转变,博物馆资源和美育也渐趋融合。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藏品蕴藏鲜活生动、各具特色的美育元素,拥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能触发大众心灵底层的文化自觉与情感认同,给予大众以全新的、贴近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因此,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博物馆潜在的美育元素和价值,将美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持续提升博物馆文化内涵,构筑立德树人教育阵地,将博物馆打造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文化场所,通过博物馆因地制宜地开展独特的美育浸润实践,引导大众向美而行,使其成为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扩大,其社会美育的职能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博物馆要勇担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美育的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美育在净化心灵、涵养德性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育需求,推促大众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3.2 增强空间陈列美感,浓郁博物馆美育氛围

作为博物馆公众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传播方式—文物展览,也是博物馆美育的主要渠道。在视觉效果上,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展品陈列能够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满足参观者的审美需求。

首先,博物馆需要结合当下语境来解读文物的历史内涵,并充分运用设计美学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展陈设计工作,设计适宜的文物展示柜,美化博物馆展览空间,提高博物馆的陈列艺术性、实用性,丰富陈展内容。

其次,在空间感知与输出方面,一个好的博物馆所提供的公共空间更易促进知识传播,强化文化输出。故而,在空间总体规划中,要注重博物馆整体的广泛性与联系性,将博物馆展览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并考虑藏品和文物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合理规划展览的空间,策划与大众生活密切关联的展览,使整个博物馆空间层次丰富而鲜明。

最后,通过动画、投影、交互和游戏等智能手段,丰富博物馆整体的形象,增加互动体验项目,为参观者营造更为舒适的观展环境,让其在全方位互动中获得沉浸式体验。以红色文化博物馆为例,其空间设计应充分展示当地历史与文化之美,让参观者通过博物馆的空间展品陈列更加全面了解当地革命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体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增强其爱国情怀。

3.3 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激发审美经济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打卡并参观博物馆,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和纪念品成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因此,博物馆文创产业也逐渐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型经济门类。一方面,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一种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既要依托当地的独特地域文化,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和智慧,同时更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开发既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又契合时代审美、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以满足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故宫博物馆在开发和设计文创产品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藏品内涵、文化信息,在吃透自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研究当代信息消费和生活需求,面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寻找故宫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坚持每年研发300余款文创产品,并确保每件产品都富含故宫元素,”⑨这一做法极大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品牌建设较为滞后,博物馆文创在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质量不过关、宣传营销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致使部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因此新时代博物馆需要开发设计高质量文创产品,着力推进特色文創品牌建设,开发设计高质量文创产品,且开发的文创产品应凸显时代性、创新性、艺术性等特征,彰显文创产品的文化和审美价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激发博物馆的审美经济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4 创新“馆校合作”模式,探索公共美育改革新范式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发展社会美育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馆校合作”是学校和博物馆合作共建,相互配合,充分调动馆校双方的资源,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而学校有着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双方合作,取长补短,成为博物馆教育的必然之路。

首先,可以充分挖掘博物馆馆内资源,以馆藏资源为核心,整合开发与应用建筑、环境、展陈设计等延伸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行走的课堂”,服务、推动学校美育建设。

其次,积极借鉴国外著名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经验,合理引进其现代展览科技,取长补短,着力提升博物馆社会美育的职能。如美国将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机构的同时开发了“博物馆学校”“博物馆学习社区”等新型教育模式,致力于促进教育成为公共产品。艺术类博物馆依托其优势文化资源,建立“博物馆艺术学校”“博物馆艺术社区”等⑩。

最后,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博物馆教育资源库或共享平台,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通过“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教育产品扩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建立构建均等化、覆盖广的博物馆教育网络,促进优质博物馆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3.5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构中国特质博物馆审美文化

博物馆是进行美学熏陶、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重要美育场所,以数字化赋能博物馆美育发展。

首先,要推进数字化策展,围绕“内容+技术”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弥补博物馆的地域限制,推动博物馆开发线上数字化体验平台,如通过“3D文物展示”“VR实境漫游”“直播平台”等打造博物馆线上展示平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博物馆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公众带来全方位、多维度的体验,从而实现跨地域的欣赏,更好地满足观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将高科技融入博物馆设计中,借助当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媒介将实物形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运用全息投影,数字沙盘、VR、AR等数字技术虚拟再现或还原文物、场景等,充分展示文物的历史文化和内涵,让博物馆“活起来”。

最后,要依托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有系统、有目标地整合资源并优化配置,衍生出数字化社会教育系列课程。“互联网+美育”模式的应用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博物馆公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博物馆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专题展览,充分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IP、数字娱乐、数字视听、文博旅游、文创产品等构建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丰富博物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模式与路径,以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4 结语

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重要载体的中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馆藏和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担负着社会美育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发挥公众美育的职能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丰硕成果,但仍任重道远。新时代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博物馆为平台展出丰富的文物馆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以“互联网+美育”模式拓宽美育平台,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教育服务水平,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文化和审美需求,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期由内而外提升公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推进博物馆向智慧化转型。

注释

①国家文物局.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EB/OL].(2015-05-12)[2023-12-18].http://www.ncha.gov.cn/art/2015/5/12/art_2303_42828.html.

②冯伟民.博物馆:学生社会科普教育的大课堂[J].新课程评论,2023(4):40-45.

③习近平給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N].人民日报,2018-08-31(001).

④仲呈祥.以中华美学精神做好美育工作: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有感[J].艺术教育,2018(21):34-36.

⑤王一川.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和特质[N].中国艺术报,2018-09-07(003).

⑥冯学勤.论“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与关系[J].美育学刊,2022(135):13-21.

⑦唐一歌,张哲浩.陕西延安:红色博物馆焕发青春气息[N].光明日报,2018-08-07(001).

⑧吴南瑶.上海博物馆以现象级热展开启“大美育课堂”[N].新民晚报,2023-03-25(1007).

⑨王春美.融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创新: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传媒,2020(8):66-69.

⑩王牧华,付积.美国博物馆学校的办学模式创新及挑战[J].外国教育研究,2020,47(2):35-47.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