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入空明看太湖

2024-05-15 09:56李娟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天街风物游船

李娟

指导老师 李雪松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

向往太湖多年,今朝得行。

汽车在绿荫稀疏的湖滨大道上疾驰,晨风挟着潮润润的空气迎面袭来,使人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凉意。路的一边是暗绿的山,一边是明净的湖。虽也曾听说过“秋尽江南草未凋”的诗句,但没料到已是隆冬时节,这里依然草木葱茏。虽也曾想象过太湖的阔大,但没想到在苏南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竟有一个如此巨大的水世界。

下车后,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迤逦而行。初露的晨曦在朦胧雾气的折射下,形成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的暈圈。就在红红的太阳还没变白的那一段时间内,雾气越来越浓,给这一带山林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微风过处,晨雾荡漾,如同琼浆玉液在缓缓地流动。置身其间,好似漫游于虚无缥缈的仙境一般。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书的“鼋渚春涛”的碑碣之处。这里本是观涛的绝佳胜地,可惜此刻雾气浓重,驻足远眺,水天相接,放眼所见,唯有茫茫一片。

既然不能观涛,那便听涛吧!听涛也别有一番滋味。那声音像雄狮在低吼,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由浊到清,最后演变成风铃似的清脆声响。

听着这样美妙的乐音,我们不由得好奇起来——究竟是怎样的波涛才能谱出这般曲调、发出这般声响?尽管崖陡壁峭,但好在水落石出,于是我们攀着奇岩怪石,下到水边,跟水来个亲密接触。波涛由远而来,打在岸边的礁石上,形成了一串串美丽的浪花,如同“卷起千堆雪”,冰凉的水星泼溅到我们身上,我的思绪也变得潮湿起来。

因为没聘导游,直至离开了鼋头渚,我们也没弄清“鼋头渚”此名得来的缘由。带着这样的疑团,我们又登上了驶向“太湖仙岛”的游船。船起锚离岸时,雾气基本散尽,鼋头渚渐渐远去。蓦然回首,我们这才发觉刚才游览的小岛就像一只青黑色的老鼋漂浮在碧波之中,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鼋”在视野里渐渐模糊以至消失,我们乘坐的游船失去了参照的标志,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徘徊在漫无边际的天宇之中。前后左右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朝任何一个方向竭力望去,望得人眼睛发酸,看到的除了水还是水。天地宇宙之间,仿佛都成了空灵而浩淼的水世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对着这水,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水滴,与整个太湖合而为一。

突然一阵喧哗打破了沉寂,原来“太湖仙岛”出现了。顺着同伴手指的方向,只见几个黑色的小点漂浮在白白亮亮的水面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刘禹锡《望洞庭》中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随着游船的靠近,岛上的风物隐隐约约显露出来,如雾失楼台,又如月迷津渡;像海市蜃楼,又像蓬莱仙境。

弃船登岸,绕过水榭长廊,沿着高高低低的石阶拾级而上,苍松翠柏、茂林修竹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天街。这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但最吸引人的还要数出自岛上的山肴野蔌和来自水中的湖珍美味。饮着太湖水酿造的美酒,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出了天街,沿着羊肠小道,跨越小桥流水,绕过激流飞湍,我们登上了高耸入云的灵霄殿。殿前,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求签拜佛,烧香燃纸,烟缭雾绕,为这座仙岛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置身殿顶,凭栏远眺,一切风物尽收眼底,万般豪气皆纳胸中。顿感六根清净,宠辱偕忘,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流连于此,不觉天色已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责任编辑/袁园)

猜你喜欢
天街风物游船
作品:风物长宜
兴化风物
乘游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
江南风物
马车与游船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幻影游船
过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