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策略探讨

2024-05-15 11:01朱伟志袁舟郑瑜颖张旭徐慧娜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安全策略食品安全

朱伟志 袁舟 郑瑜颖 张旭 徐慧娜

摘 要:食品安全关乎公众身体健康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食品污染、过期食品处理不到位、食品标签信息不透明等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构建全面而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策略,旨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能,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污染;法规和政策;安全策略

Discussion on Food Safety Issu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ZHU Weizhi1, YUAN Zhou1, ZHENG Yuying1, ZHANG Xu2, XU Huina3

(1.Zhejiang Gongzheng Testing Center Co., Ltd., Hangzhou 310000, China;

2.Zhejiang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

3.Shaoxing Shangyu District Quality and Safety Office, Shaoxing 3123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public health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problems such as food contamination, inadequate treatment of expired food, and opaque food labeling information,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dopting advanc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enhancing consumer awareness of food safety and self-protection ability, and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strategies, aiming to reduce food safety risk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for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safety; food contamination; laws and policies; safety strategies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

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发生6亿例食源性疾病,这一数据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暴发,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也对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来控制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1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1.1 食品污染

在当今社会,食品污染已成为一项复杂且多元的全球性挑战。传统的污染因素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关注的重点[1]。尽管现代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残留问题依然严峻。某些农产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量超出安全标准,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随着工业化的加剧,新型食品污染物如塑化剂、抗生素残留等也日益凸显。塑化剂在食品包装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可能迁移至食品中,引起消费者对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此外,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不当使用,导致抗生素残留在肉类和奶制品中,增加了抗药性菌株出现的概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间接威胁。

1.2 過期食品处理不到位

过期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食品营养成分变化,还涉及食品腐败和潜在的健康风险。食品的营养价值在过期后会发生变化,如维生素含量可能会降低,这一点对于婴儿配方奶粉等对营养成分要求严格的食品尤为重要。此外,食品在过期后可能被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污染,导致食品腐败,人们食用后可能患上食源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微生物如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不仅产生可感知的变质迹象,如味道和颜色的改变,也可能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素,如黄曲霉素。因此,妥善理解和管理食品的保质期,是保证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的关键。

1.3 食品标签信息缺乏透明度

食品标签不透明和误导性标识是当下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消费者对食品成分和来源的了解往往依赖于产品标签,但在实践中,一些生产商可能通过模糊的表述或隐瞒关键信息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些产品可能声称“无添加”,而实际上含有其他形式的添加剂。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影响了他们购买食品时的选择倾向。

2 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2.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慢性疾病,甚至癌症。例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受到损害。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的食物,可能会积累在体内,造成慢性中毒。同时,不安全的食品也可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事件中常见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外,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加剧现有的健康问题。对于那些已经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来说,不当的食品选择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群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影响儿童的发育、孕妇和胎儿的健康[2]。

2.2 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行业的影响深远而复杂。①食品安全事件会导致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下降,進而影响食品市场的稳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可能导致某些产品或品牌销量下降,甚至影响整个食品类别的市场表现。②食品安全问题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了保证产品安全,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安全检测,甚至重新设计生产流程。这些改进措施虽然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但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3 食品安全控制策略探讨

3.1 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3.1.1 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的构建和完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石。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新型食品技术的出现,现有的法规体系往往面临着更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审视和修正现行法律,确保其能够应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针对基因编辑食品、纳米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新兴领域,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安全评估和监管标准[3]。此外,法规的完善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执行的可行性。法律条文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法规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确保法律依据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3.1.2 强化法规的执行

法规的严格执行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强化法规执行不仅在于加大执法力度,还在于提升执法效率和公正性,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如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和随机抽检等[4]。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不规范行为,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也是强化法规执行的关键。例如,通过公开执法过程和结果,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可以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另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如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实施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追究,可以有效震慑潜在的违法行为。

3.2 采用先进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

3.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提升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将传感器和追踪设备集成到食品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食品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关键指标,确保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安全状态。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控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防止易腐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3.2.2 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是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率的关键。近年来,生物传感器、PCR技术、光谱分析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食品中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变得更为迅速和准确。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大幅缩短检测时间,还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对预防食品污染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扩散至关重要。例如,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无损地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残留,且无须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

3.2.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分析大量的食品安全数据,比如食品检测结果、消费者反馈、市场调查等,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帮助预测食品安全风险,优化食品安全监管策略。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和模式分析方面的优势也可用于提高食品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例如,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自动检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异物混入问题,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3.1 加强教育和宣传

在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方面,教育和宣传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这包括在学校、社区甚至是工作场所组织关于食品安全的讲座和研讨会,以及通过媒体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例如,教育消费者如何识别食品标签上的信息,了解哪些添加剂是被禁止的,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和存储食品,以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3.3.2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除了教育和宣传外,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投诉和反馈机制,让消费者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报告。例如,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设置易于访问的在线平台和热线电话,接收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和建议。此外,通过组织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讨论和评估活动,可以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感。消费者参与度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能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信任。

3.4 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食品安全领域,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该体系应当涵盖食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和消费[5]。①对原料供应商进行管理,确保供应商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并建立可追溯机制。例如,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追踪食品原料的来源,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②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同样重要。这需要企业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比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通过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并制定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③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不容忽视。需要确保适宜的储存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以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对于冷链物流食品,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以确保食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④销售和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教育和信息透明十分关键。应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如成分、过敏原以及安全使用指南。此外,餐饮业也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和卫生控制,以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无虞。

4 结语

本文通过综合性的分析与讨论,深入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和公众健康的广泛影响。随着技术革新的步伐加快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食品安全管理预计将朝着智能化、系统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未来,预计将在食品安全领域见证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全球合作及信息共享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高爱荣.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现代食品,2022,28(7):125-127.

[2]王同华.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9):189-190.

[3]杨鉴炜.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域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策略: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23):314.

[4]唐亮.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8):133-135.

[5]赵红磊,杨丽蓉,赵红艳,等.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食品与机械,2024,40(1):68-72.

猜你喜欢
安全策略食品安全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叉车安全策略分析
基于飞行疲劳角度探究民航飞行员飞行安全策略
一种防火墙安全策略冲突检测方法*
浅析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2012 R2安全策略经验谈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如何加强农村食盐消费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