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计量控制优化路径研究

2024-05-15 11:42王锦孙继萍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员培训优化路径技术创新

王锦 孙继萍

摘 要:目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面临技术落后、标准不统一、人员技能不到位等诸多难题,致使计量控制准确性与效率受到限制。为此,本文提出诸多优化措施,主要有引入先进计量技术与装备、统一检测标准与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等。通过这些优化措施的落实,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本研究对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提高,维护公众健康权益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计量控制;优化路径;技术创新;人员培训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Metrological Control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WANG Jin, SUN Jiping

(Shandong Standard Test Technology Co., Ltd.,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work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such as backward technology, inconsistent standards and inadequate personnel skills, which results in limited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measurement control.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any optimization measures, mainly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unified testing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 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optimization paths,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and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is study has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level and safeguarding peoples 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word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easurement control; path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隨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正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计量控制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急需优化与完善。为此,本文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优化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1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作为确保食品由农田走向餐桌的核心步骤,还面临一系列严重的挑战与问题。①从计量设备角度看,尽管我国近几年计量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更新都有显著进步,但是仍存在着设备精度不够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在部分基层检测机构中,受经费及技术支持等条件限制,通常很难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在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中,如果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不足,就有可能造成添加剂细微的差别被忽视,继而使得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②计量控制人员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也有很大限制。当前,一些食品检测机构人员选拔与培养不到位,造成计量控制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对计量设备操作与保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方法了解不透彻等问题,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比如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对检测方法的把握不到位,就会造成误判或者漏检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③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受样品来源、保存条件和运输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食品样品复杂,计量控制难度加大。比如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保存条件对农药分解转化有直接影响,如果保存不合适就会造成检测结果偏差。同时不同运输方式会对样本产生不同影响,导致计量结果产生波动。④法规、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也是目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尽管我国已颁布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及标准,但是计量控制还处于模糊地带,使某些不法商家有可乘之机。比如,有的商家为了掩盖食品质量存在的问题,甚至会篡改计量数据、伪造检测报告等,以此规避监督、惩罚。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也在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在计量控制方面加快研究。但当前一些检测机构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存在技术储备不充分,响应迟钝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些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有效的处理,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2 计量控制优化路径

2.1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

就计量控制而言,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计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对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要求。所以技术创新就成了提高计量控制成效的必由之路。①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为计量控制奠定了更准确和稳定的数据基础。比如智能温度传感器利用微纳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在实践中有效地降低温度误差,从而为控制工艺流程提供可靠基础。光纤传感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量领域,它具有高精度和抗干扰等特点,为复杂环境中进行计量控制提供了可能。②设备升级也是提升计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传统计量设备通常精度不高、稳定性不佳,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生产需要。所以,使用新型计量设备就成了促进计量控制精度提高的有效手段。如智能计量仪表采用内置微处理器及算法实现了测量数据实时处理与分析,有效地提高了计量精度与稳定性。另外,采用自动化计量系统还能大大提高计量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使计量控制更精确可靠。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在促进计量控制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比如企业通过对计量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及时发现与解决生产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精准的计量数据还对企业决策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标准统一,流程规范

在计量控制领域,标准统一和流程规范是确保测量数据精确和一致性的关键所在[2]。标准制定与执行的目的是建立业界普遍遵守的规范,以保证计量活动具有可重复性与可比较性。流程规范则对计量操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降低人为误差和增加计量结果可靠性。

标准统一对计量控制起关键作用。以长度计量为例,国际单位制规定了米的定义和测量标准,世界各国都使用同一标准器具及测量方法,使长度计量准确一致。工业生产过程中,计量标准的统一化使不同装置、不同流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对比与换算,从而对质量控制与流程优化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3 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在计量控制领域,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是保证计量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石[3]。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水平日益升高的今天,计量控制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技能水平等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对保证计量控制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行业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人员培训是促进计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经过系统培训后,从业人员可获得最新计量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等。比如在智能计量技术培训方面,从业者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精准控制生产过程。另外,培训也有助于从业者熟悉新型计量设备运行维护情况,提高使用效率与稳定性。②以素质提升为重点保证计量控制工作的质量。计量控制工作对于员工的严谨性、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极高要求[4]。

3 实施优化路径及效果评估

3.1 拟定详细实施方案

执行计量控制优化方案时,建立详细缜密的实施方案是关键。该方案要对现有计量控制系统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①实施方案编制需要认真分析计量控制系统各环节。以电力系统为例,应综合考察电表、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处理中心的关键部件的性能情况,判断有无误差偏大和数据传输不稳的情况。还要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评估,以判断系统是否符合目前运行需求、是否具有扩展性与灵活性。②实施方案要明确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计量控制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可从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系列优化建议。例如,引进先进计量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计量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对数据传输网络进行优化,保证数据实时稳定;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等。③实施方案还应注意合理分配资源、合理安排时间等。针对改进措施具体要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以保证优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制定周密的时间计划、确定各阶段目标与任务、保证优化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

3.2 构建效果评估机制

计量控制优化路径实施中,效果评估机制的建立是保证改进措施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5]。该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建立清晰的评估指标与方法来客观、綜合地评估优化计量控制系统。①建立评估机制需要确定评估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和企业实际需要密切相关,并能体现出计量控制系统优化之后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如可制定降低误差率、改善计量精度和增强系统稳定性的特定目标来定量评估优化成果。②评估机制需要确定适当评估指标。这些指标应该是有代表性、可操作及可衡量的,能综合体现计量控制系统性能。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评估目标,选取适当的误差率、精度和稳定性指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③与此同时,评估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可通过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专家评审等多种手段来比较分析优化前和优化后计量控制系统的效果,揭示出改进措施所取得的实际成效。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可用于计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如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从而获得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数据。在进行效果评估时,要重视资料的采集与处理。保证资料准确、完整,以免资料失真、漏报而影响评估结果。同时应科学地处理与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评估结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3 加强监督和考核

在实施计量控制优化路径时,加强监管和评估是保证各项改进措施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与完善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等措施,能够及时发现与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优化工作顺利开展。①建立监督机制需要明确监督对象与范围。从计量控制优化路径方面看,监管对象应当包括参与优化的各部门、各人员,监管范围应当覆盖整个优化过程,包括从实施方案的拟定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和最后的效果评估。通过成立专门监督机构或者指派专人进行监督,能够保证监督工作全面有效。②监督过程要注意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可以全面掌握优化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以便后续完善。通过随机抽查,能够识别出一些不易察觉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升优化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要强化关键环节监管,保证其工作受到足够重视并切实落实。③考核机制也是加强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制订清晰的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能够调动参与优化的各部门与个人主动履职尽责,努力提高工作成效。考核标准要可操作性强、可衡量性强、能客观地反映优化工作实际成效等。根据考核的成果,应当适时地调整和完善奖惩制度,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 结语

通过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计量控制优化路径,从技术创新、标准统一以及人员培训几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这些举措的落实有利于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准确可靠地开展,对维护公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未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待能看到更先进、更有效、更智能的计量控制技术被运用到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当中去,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克慧.计量测试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性[J].食品界,2021(1):115.

[2]文睿.计量控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3):109-111.

[3]李东升.计量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J].中国食品工业,2023(11):74-75.

[4]张姝.计量控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质量与市场,2020(11):128-130.

[5]宾戈.食品安全监测中计量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20,30(2):120-121.

猜你喜欢
人员培训优化路径技术创新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销售人员培训实践与思考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认证探讨与实践
关于完善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体系的构想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人员培训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