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2024-05-15 19:08王向华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应用方案快速检测食品安全

王向华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耗时且过程复杂,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快速检测技术在检测速度、准确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表现出突出优势,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前景广阔,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用方案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ANG Xianghua

(Yuanbaoshan District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feng C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food safety issu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raditional food safety testing methods are time-consuming and complex,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food safety testing.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detection speed, accuracy and ease of operation.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can provid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ith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s.

Keywords: food safety; rapid detection; application scheme

目前食品供应链不断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且存在检测范围有限、操作烦琐等问题,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酶抑制剂技术、免疫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愈发广泛。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分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1]。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深入研究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案,以期为未来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1 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

1.1 检测速度快

相较于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在检测速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2]。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大幅缩短检测周期。通常情况下,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检测周期多为3~5 d,而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仅需2 h即可得到结果,现场检测更是能在30 min内完成。凭借这一检测速度,监管人员能够及时对食品样品进行初步筛选,在检测样品分散、样本量不均等情况下效用尤为显著。快速筛选出可疑样本,监管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将其送至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确证检测,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

1.2 检测范围广

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检测范围较广,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有害物质或指标,包括化学污染物如添加剂、污染物;微生物污染如细菌、霉菌、病毒等;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等。食品类型不同,食品安全隐患亦有差异,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对各种类型食品进行检测,如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粮食及其制品等。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的检测范围保证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能够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提高了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

1.3 简单易操作

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操作步骤简洁明了,不需要使用过于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于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也并不高。操作者只需按照简单的指引进行操作,即可快速完成检测过程。简易操作的特点使得快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生产现场和实验室检测等各个环节[4],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2 常用快速检测方法及其要点分析

2.1 酶抑制剂技术

酶抑制剂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检测方法,其核心原理在于某些物质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后,引起酶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导致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该技术通过观察或使用技术手段,如检测显色剂颜色、监测pH值、测量吸光度和导电率等指标的变化,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酶抑制剂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测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②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步骤,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够进行操作;③检测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然而在应用酶抑制剂技术进行检测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食品样品的酸碱度。部分食品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检测之前,必须对样品的酸碱度进行考量,以确保酶抑制剂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技术利用抗体与特定目标物质之间的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进行检测,在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者污染物方面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层析法、免疫电化学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检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通过酶标记二抗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毒素、致病菌等。抗体的制备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免疫分析技术中抗体的选择和制备是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目标物质需要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通常通过动物免疫、杂交瘤技术等方法获得。样品的预处理也是免疫分析技术中的关键步驟,食品样品含有复杂的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等,可能干扰到检测结果。在进行免疫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提取、稀释、净化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该技术通过在微型芯片上固定各种蛋白质,实现对食品中蛋白质成分的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手段。蛋白质芯片技术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各类蛋白质,包括过敏原、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添加剂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污染物质,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健康。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性能,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食品成分,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样品处理能力,对于大规模食品样品的检测非常重要,满足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对于快速检测需求。此外,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还可用于鉴别不同品种或批次的食品,通过与数据库比对,准确识别食品中的成分,防止食品伪劣、假冒等问题,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4 化学比色技术

化学比色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广泛,利用特定化学反应产生的显色物质检测目标物质的含量。例如,硫脲、甲醛等试剂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定反应后产生显色物质,可通过比色法或色度计测定其浓度,进而计算确定目标物质含量。化学比色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通过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即可快速获得目标物质的含量信息。例如,对于农产品中的维生素B1残留的检测,可使用硫脲试剂与维生素B1发生反应生成显色物质,再通过比色法确定其含量。

3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3.1 重金属污染检测

食品安全监管中,重金属污染检测是重要内容。重金属如铅、镉、汞等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在重金属污染检测方面,常用的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等。其中ICP-MS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多元素分析的优势[5],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重金属污染检测中的具体方案如下。①样品采集与前处理。样品的采集应当具有代表性,可以从市场购买或者采样。然后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清洗、挤压、过滤等步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②样品制备与检测。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转化为适合ICP-MS检测的形式,如酸溶解或者氧化处理。然后设置ICP-MS的检测参数,如离子源温度、气体流速等,对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定量分析。③结果解释与处理。比较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与食品安全标准的限量要求,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若发现超标即可认定为不合格产品,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食品安全措施,如召回、销毁等。

3.2 生物毒素检测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生物毒素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则是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监管部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各类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等。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有效区分和定量目标毒素,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3 农药残留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也体现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农作物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农药超过安全标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农产品检测范围包括水稻、蔬菜等常见农作物,还包括水果、肉类、禽蛋等各类食品[6]。不同食品类型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因此检测技术需要针对不同农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快速检测仪器,如农兽药残留量快速检测仪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仪器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能够在生产现场或进口口岸快速检測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例如,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农药残留的高灵敏检测,同时具备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4 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实践,促进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科技化与现代化。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快速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拓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发展空间,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静,王坤,周传林,等.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4(2):84-86.

[2]陈雅敏.浅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J].现代食品,2023,29(18):136-138.

[3]刘兴.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3(18):66-67.

[4]商春锋,张辰辰,相丽新,等.济宁市食品及农产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1(24):154-157.

[5]谢莹,王成梅.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3):126-127.

[6]梁艳花.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践[J].食品界,2021(3):116.

猜你喜欢
应用方案快速检测食品安全
虚拟化技术应用方案及在金融业的应用探讨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藜麦脂肪含量快速检测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
浅议风电机组的振动监测技术应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