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成教授运用虫类药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2024-05-16 20:26张富城黄桂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5期
关键词:黄教授虫类土鳖虫

张富城,黄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1]。本病的发病率为2%~3%[2],且近年来逐年增高,患病人群基数庞大。研究发现,未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髓核有回缩或重吸收现象,多数病人经保守治疗可完全康复[3]。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重要一环,目前西医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肌肉松弛药、营养神经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有一定副作用[4]。中医药治病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副作用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优势。黄桂成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科学》等教材主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十年来致力于中医骨伤科医、教、研工作,学识及临床经验颇丰,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杂病。黄教授中医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屡起沉疴 ,对虫类药的使用体会颇深,现总结经验如下。

1 病机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中“腰痛”“痹证”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5]记载:“腰痛,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指出肾虚是腰痛的内在因素,外受风、寒、湿、热邪气,或为痰饮所伤,而跌扑闪挫为致病的外在因素。清代叶天士认为“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并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在络”的观点,认为痹证“久病必瘀闭”,甚或“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黄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人体的筋骨由络脉滋养,腰背及下肢的络脉因病瘀滞而不通,不通则痛是病机本质,认为“痰”“瘀”“虚”“寒”“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不通”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应秉持“以通为用”的观点,提倡通络蠲痹的治疗之法。顽痹日久,邪气瘀闭,深入于经络、血脉、骨骼,只有投以钻剔透邪、单刀直入之品,方能搜剔通络、化瘀止痛,而虫类药正是专攻这类顽痹的良药[6]。

2 用药经验

广义的虫类药即指动物药,狭义的虫类药指昆虫类药物。此类药物药源丰富,品种繁多,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虫类药治疗各种顽痹的记载,它是记载虫类药治疗杂病的最早专著。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灵动迅速”“钻透剔邪”[7]等特点,得到了历代医家的青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认为痹证初病多伤气而在经,久病多伤血而入络,需“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5]。吴鞠通曰:“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现代章次公及朱良春更是将虫类药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章朱学派。该学派认为虫类药有攻坚破积、活血化瘀、宣风泻热、搜风解毒、熄风定惊、补益培本、壮阳益肾等十四大功效[7]。正是因虫类药的独特治疗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黄教授临证常用的虫类药有全蝎、蜈蚣、地龙、僵蚕、水蛭、土鳖虫、蜂房等。现代药理学认为[8-9],虫类药如土鳖虫对血液流变学、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率,具有较强的抗突变能力,还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全蝎和蜈蚣可减轻关节疼痛。在治疗行痹时,风为百病之长,而全蝎为治风之要药,配伍蜈蚣,可剔刮全身经络之风。可见,虫类药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有效药物。

2.1 分症论治,药重精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症状有轻重主次之分,或以腰痛为主,或以腿痛为主,或以腿麻为主。黄教授强调当患者症状不同时,要择药而用,用药精准。蜈蚣味辛性温,善走窜,攻毒散结;全蝎味辛性平,善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对于腰部疼痛伴下肢疼痛窜麻,动则加重者,黄教授常二药相须为伍以加强通络止痛之功。土鳖虫味咸性寒,善破血逐瘀、消肿散结,破血力专,对于腰背部疼痛部位固定,见舌暗紫或伴腰部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征象者,常用土鳖虫治之;地龙味咸性寒,可活络定惊,清热之力强,对于腰背疼痛,伴有腿部烧灼样疼痛,平素伴口唇干涩、双目赤痛,舌质偏红,见有内热征象者,常选用地龙治之;僵蚕味辛咸性平,善祛风止痉、化痰散结,黄教授巧用其止痉化痰之功,对于腰背酸沉僵硬、下肢肌力下降,甚或伴下肢抽搐有痉挛表现、内有痰浊征象者,常用僵蚕治之;蜂房味甘性平,通络止痛力强,又以祛风止痛见长,对于腰背痛急性加重,辗转不利,伴下肢蚁爬感、痛痒交替出现等见风痹征象者,首选蜂房治之。

2.2 分型论治,药重配伍

黄教授指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而用药如用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辨证为无寒热偏盛偏衰者,常选用土鳖虫或蜂房治疗;寒湿偏盛证,多以乌梢蛇配附子温化寒湿,晚蚕砂配薏苡仁以散寒祛风渗湿;久病化热者,多以地龙泄热除痹,配伍泽泻、虎杖等相须为用;痰浊痹阻者,多用僵蚕祛痰除痹,配伍白芥子、胆南星相须为用;瘀血内阻证,多用土鳖虫、水蛭配伍桃仁、红花破瘀除痹。由于虫类药的药性峻猛,力大效宏,易伤正气,因此黄教授临证使用虫类药时常配伍他药兼护正气。黄教授在用水蛭破瘀通络时,为免耗血伤正,常与熟地黄、鸡血藤、当归等药为伍补气养血;用全蝎、蜈蚣熄风搜风时,为避免温燥太过,常与生地黄、麦门冬、石斛等药为伍滋阴养血;用地龙、土鳖虫攻坚破积时,因二药性属咸寒,常与当归、桂枝等药为伍辛温养血;痹证日久,阳气不足者,常配伍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和附子,以温阳散寒,助补气血。诸药配伍得当,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伤正气。

2.3 分经论治,药重归经

经络是联络脏腑形体官窍的通道,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循行走向具有一定规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痛麻的部位分布具有内在联系。黄教授认为正确认识这种内在联系,掌握归经和引药,临床用药更能有的放矢,正如徐灵胎言“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柴胡归肝胆经,黄教授指出患者下肢痛麻出现在小腿外侧,则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临证使用虫类药时可以柴胡为引经药;地龙归肝、脾、膀胱经,如下肢痛麻出现在小腿后方,为膀胱经循行部位,治疗首选地龙,可加羌活为引经药;如下肢痛麻出现在小腿内侧,则归属脾经和肝经的循行部位,治疗优选地龙或僵蚕,可加牛膝为引经药;蜂房归肝、胃、肾经,如下肢痛麻出现在足底,则属肾经循行部位,治疗多选蜂房,宜加肉桂、知母为引经药。黄教授指出,临床运用虫类药配伍引经药必须考虑脏腑内在联系,若惟分经而用药,拘泥于见肝治肝、见胆治胆,则反能致害。

2.4 分人论治,药重安全

黄教授指出临床运用虫类药虽能达到治病目的,但需认识虫类药的毒副作用,正如《神农本草经》记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临床要做到量小渐增,严格使用。对于高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虫类药,过敏体质者禁用[10]。同时也要因人制宜,对于腰痛病程较短,体格壮盛之人,使用虫类药一般较安全;对于腰痛病程日久、痰瘀痹阻的患者,非虫类药这类搜剔通络、单刀直入之品不能蠲痹以疗疾。但久病之人素体虚弱,使用虫类药一定要控制在安全剂量内,若超剂量用药,可能导致中毒。黄教授指出临证时只有做到以验配伍、量小渐增、久煎频服方可使虫类药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另外,久服虫类药可耗血伤阴,故此类药物不可久服,临床应用时要因人制宜,掌握邪去而正安、中病即止的用药原则[11]。

3 验案举隅

赵某,男,60 岁,工人,初诊:2022 年12 月7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主诉: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5 年。现病史:患者5 年来腰背部僵硬疼痛反复发作,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严重时易抽搐,劳累及受凉后易加重,卧床休息后稍好转,平素腰膝酸软,夜尿多,喜暖怕寒,喜蜷卧,形寒肢冷,纳可,寐差,大便尚调。查体:脊柱生理曲度变直,向左侧弯,腰部活动受限,腰4/5 棘突右旁压痛,叩击痛(+),放射痛(+),右小腿外侧皮肤感觉浅减退,双侧下肢肌力正常,右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舌暗淡,苔白润,脉紧。腰椎MRI 示:腰4/5 椎间盘右旁中央型突出,硬膜囊受压,继发腰管4/5 椎管狭窄。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痹证(寒湿络阻证)。处方:制川乌3 g(先煎),桂枝10 g,熟地黄30 g,泽泻10 g,土茯苓30 g,川芎10 g,天麻10 g,陈皮10 g,醋延胡索15 g,赤芍12 g,炒没药12 g,威灵仙12 g,牛膝10 g,鸡血藤12 g,酒乌梢蛇10 g,麸炒僵蚕12 g,蜈蚣2 条,全蝎3 g,甘草6 g。共14 剂,每日1 剂,早晚两次分服。

二诊:2022 年12 月22 日,患者自诉腰痛及右下肢疼痛有所减轻,形寒肢冷症状改善,右下肢麻木稍有改善,已能直腰行走,但弯腰负重后腰腿痛症状易反复,予原方14 剂巩固疗效。1 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腰腿疼痛症状显著改善,下肢仅有轻微麻木感,已不影响日常生活。

按:《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平素腰膝酸软,夜尿多,有素体肾虚之象,故见腰背僵硬,反复疼痛;患者素体肾虚,外感风寒湿邪后寒邪客表,故见平素畏寒怕冷,喜暖怕寒,喜蜷卧;结合患者舌暗淡,苔白润,脉紧,四诊合参,证属寒湿络阻证,治以温经通络、散寒蠲痹为法,方用自拟温经通络汤加减。方中以川乌驱寒逐冷、温经止痛,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熟地黄温补肝肾,泽泻、土茯苓祛除寒湿,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患者寒湿偏盛,痹证日久,脉络瘀滞不通,故虫类药选乌梢蛇祛风除湿;患者下肢疼痛麻木较剧,故选蜈蚣、全蝎为药对以发挥最大程度走窜通络之功;患者伴腰背僵硬,肢体易抽搐,故加僵蚕通络止痉,牛膝既可补肝肾强腰膝,又可引药下行,增强虫类药通络之功;因痹证日久,故在散寒除痹的同时配伍陈皮、延胡索、赤芍、鸡血藤、没药加强理气活血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纵观全方,以温里药温阳散寒为主,配伍虫类药搜风通络,阴阳调和,配伍严谨,故能药到病除。

4 小结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疗效颇佳。黄教授认为“痰”“瘀”“虚”“寒”“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不通”是关键,提倡通络蠲痹的治疗之法。虫类药具有搜风通络、推陈致新的作用,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要药。黄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强调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经络归属、个人体质的不同而用药,用药精准,配伍合理,善运用归经理论,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黄桂成教授对使用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见解独到,理解深刻,临床疗效突出,值得同行借鉴。

猜你喜欢
黄教授虫类土鳖虫
土鳖虫的本草考证*
土鳖虫研究概述
黄教授的故乡行
虫类中药不可久服
虫类药在腰痛宁胶囊中的应用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虫类中药不可久服
饲用土鳖虫人工养殖技术
跌打损伤良药土鳖虫
虫类、螨类、线虫类形态特征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