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方法

2024-05-17 00:37林少均林天翔金如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建筑

林少均 林天翔 金如琛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管理技术不够成熟,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现代化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建筑行业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积极寻求改革途径。在创新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发展实况以及建筑建设环境,运用恰当的手段进行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有效性。在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下不仅能够控制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和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筑工程管理背景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要求逐渐提高,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建筑行业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所面临挑战也逐渐增加。另外,由于信息技术以及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是数据表明,近些年建筑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影响着建筑项目的使用质量。为此,建筑企业需要将工程管理落实到项目施工的每一环节,强化施工管理、严守安全红线。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结合施工实际环境,建立质量保障系统,并且随着施工的进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2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1 对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从具体实施来看,建筑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工程管理可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生产力的一种,质量管控离不开工程管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材料、产品以及工艺的更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对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势必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第二,调研可得,近些年建筑项目施工环节愈发复杂,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设备使用不当,影响建筑项目质量的情况,工序衔接不当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项目顺利、完整的实施。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能够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需要将项目管理落实到每一施工环节,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1]。

2.2 对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内容管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成本管理顾名思义,即对施工中涉及到的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管理,包含三方面:预算成本管理、计划成本管理以及实际成本管理。管理成果影响到施工的直接利润,是重要的环节。在成本管理中,主要是通过项目经理对生产工作过程进行合理的统筹,根据部门分工的不同共同实现成本管理。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对项目建设的每一环节进行掌握,做到全面控制[2]。同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各项准则进行执行,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保证现金流的稳定;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质量是检验企业工作态度与专业性的重要指标。不仅与产品质量联系紧密,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把控。质量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成品的质量和施工工序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该需要考虑到建筑环境以及人员操作水平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基于此,为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价值、保证建筑质量,需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通过岗前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需要控制环境,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按照施工标准作业[3]。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才可以在如期竣工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质量;第三,安全管理。就目前而言,我国当前建筑企业人员素质也不一样。数据表明,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且建筑施工往往涉及到室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如果一线施工人员不能良好掌握施工要点,那么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现代化建筑施工中,通过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

3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就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来讲,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核心发展目标,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在具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浪费情况。另外,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导致建筑企业内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各施工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延误施工工期,同时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了企业内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势在必行,需要有关管理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减少安全事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阻碍[4]。

3.2 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项目施工属于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建筑施工实况进行实时掌握。但是经调查,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法,通过选拔一名专业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存在一定弊端,容易出现侵吞财产的情况,还有个别施工场所,建筑企业为了能够顺利交付工程,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贿赂。这类情况的出现影响建筑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除此之外,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顺利衔接施工环节。而决策依据主要依托于实时数据,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对数据管理和实现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化。我国当前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这就使得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出现断层现象,造成了成本的浪费[5]。

3.3 建筑工程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会污染生态环境。当前在一些大型施工场地,在施工中出现粉尘污染以及水污染的几率较大。这种现象与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科学管理理念渗透到施工每一步骤中。使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材料,减少对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损耗。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6]。

4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办法

4.1 创新组织结构

我国建筑企业在现实施工中存在安全施工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建筑公司管理不当造成的。如,内部结构设置较为混乱,各职能分工不明确,影响管理效的同时拖延施工进度,也无法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完善组织结构的设置。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针对当前部门设置冗杂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当前日常管理事务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工作内容进行划分,从而为不同部门设置不一样的任务,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进行人员的分配。及时对冗杂人员进行调岗,使其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完成工作。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项目经理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这种工作任务分配方式不仅会消耗项目经理精力,同时也会降低其工作效率,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针对此,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适当进行权利下放,项目经理负责把控全局,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通过明确的分工,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细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7]。

4.2 创新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建筑工程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前,需要对管理理念就行创新和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对建筑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管理里面的分析,选择恰当的思想融入到自身企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优质理念需要合理甄别和判断,选择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理念进行运用,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需要依据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的经济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手段[8]。

4.3 提高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利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时,首先需要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将调查得到的现场施工信息和数据录入到网络平台中,对相关数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便于随时调取信息,进行后续施工。另外,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和管理安全性,需要运用内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应用。定期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4.4 实行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旋律。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绿色管理需要从能源、材料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规范绿色施工。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同时减少由于建设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积极使用绿色无污染能源,从源头上对绿色施工进行把控。第二,需要注重建立施工材料的管理。在选购材料过程中,需要到资质齐全的材料市场进行选购,尽量选择天然板材及材料。这些生态化材料造价成本较高,需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对材料进行购买[9]。另外,材料选购后,涉及到材料的入场和使用,入场前需要供货商出示此材料的合格证书,监理人员通过对材料的检验,判断其是否能够入场。将材料选购过程中涉及到的文书类材料上传到信息库中,同时对纸质材料进行保存,便于在项目验收环节提交材料。材料入场后,可能会出现存放问题,这是由于建设项目施工材料往往是统一进行购买,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存放环境要求存在差异性。为此,需要按照施工材料的功能及特点进行分别存放,同时需要将存放、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减少材料丢失的可能性。第三,对建筑施工污染进行防治。施工企业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进行实地走访,对环境资源情况进行了解,随后调整施工顺序,运用环保性施工技术,减少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4.5 培养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首先,从人才引进角度来讲,建筑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定向人才的培养,为建筑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行业相关证书,提高自身竞争力。新入职员工虽然具备完备的管理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是纸上谈兵。为此,在员工入职后,建筑企业可以为其安排现场实习,使其参与到现场管理中,从而积累管理经验。对于企业原有的工作人员来讲,现场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但是管理办法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要求。为此,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的设立,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理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其专业性。另外,在建筑企业管理中,需要制定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能力进行总结和检验,对于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制定惩罚措施。通过奖惩并行的形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筑工艺和技术不断进行更迭,企业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工艺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后,通过管理层和施工层的配合和协调,组建高质量现代化管理团队、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效果。

5 结束语

总之,建筑行业近些年发展势头良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建筑企业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需要关注到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国当前建设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行业领导者提高思想站位,结合实际管理情况,制定出全新的管理方案和计划。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和办法,有选择性的应用到我国建筑管理工作中,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