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以A企业为例

2024-05-17 06:40李淑清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

李淑清

(株洲潇影电影城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 412000)

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能够有效克服财务会计的缺陷,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效的信息处理使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变得更加便捷,但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A企业为例,其缺乏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不足等。因此,基于大数据背景进行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概述

有研究认为,大数据是容量巨大、类型多元化、快速变化的数据集合,已经超过了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可承受能力。也有研究认为,大数据是指具备巨大价值潜力,海量、增长速度快、多元化的信息资产。还有研究认为,大数据就是无法在可承受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梳理的数据集合。一般而言,大数据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容量巨大。在大数据产生之前,传统数据多是以MB 和GB 进行衡量,然而大数据的容量却是以TB 和PB 计量,这是大数据最明显的特征。当今互联网无时无刻不产生海量数据,且增长速度较快。

第二,类型多样化。大数据的来源渠道并非单一的,而且类型非常多元化,比如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其中,结构化数据是指按照特定模型进行存储的数据,通常以表格和字段的形式存在。

第三,处理速度快。基于大数据的特点,只有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才能与之匹配。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中,数据需要传输到数据库中才能被处理。在大数据模式下,省略了传输至数据库的过程,凭借大数据技术就能实现对数据的即时处理。

第四,价值密度低。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容量已非传统模式能够比拟。然而,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并不高,需要管理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储存和分析从中找出价值数据。

二、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体系,是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延伸和补充,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有研究认为,管理会计是为决策者开展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会计类型。其职能是为决策者收集、汇总、处理信息等;其目的是协助企业内部管理者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还有研究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入参与企业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的系统,能提供财务控制和决策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协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管理会计工具是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内容,通常而言,管理会计工具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管理类。价值链和成本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类型,主要强调运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管理理念,通过对上下游价值链和成本动因分析,梳理出其中的非增值性环节,进而实施全价值链和成本管理,以实现优化价值链和成本管控的目的。

第二,预算管理类。全面预算管理能运用专业手段实现对预算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能科学分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管控经营管理活动,引导企业战略落实落地。

第三,运营管理类。运营管理类工具主要有责任会计和杠杆管理等,其中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模式下,对企业内部划分出多个责任单位,并对责任单位负责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第四,成本管理类。成本是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成本管理工具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内容。常见的成本管理工具主要有标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等。其中变动成本管理能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变动成本作为可消耗因素进行控制,并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进行管理。

第五,投资决策类。投资决策是指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投资评价的过程,其中贴现现金流量法是常见的投资决策工具,主要利用该方法对各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贴现,进而得出现金净流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

第六,绩效管理类。绩效管理类主要有平衡计分卡和EVA 管理等工具,其中平衡计分卡从客户、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四个维度对业绩进行评价,各评价维度相互平衡制约,得出的结果较为科学合理。

第七,风险管理类。风险矩阵是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强调识别、评估和应对不确定因素,常用于分析潜在项目的风险。

三、大数据技术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会计强调从企业多元化数据中筛选价值信息,并生成管理会计指标。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处理速度较快,能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即时处理,快速生成管理会计指标。其次,能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中,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沟通成本居高不下。大数据技术的引入让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梗阻被打通,加速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为财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最后,管理会计能优化绩效考核模式。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对各部门履职尽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引导各部门落实绩效整改任务。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所收集的数据并不全面。大数据技术则克服了这种缺陷,能较为全面地从数据中收集价值信息,并生成绩效考核指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四、A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一)A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背景

A 企业成立于2009 年,注册地址为广州市,注册资本为3000 万元人民币,在全国多个省份设有分支机构,其主营业务为制造各类厨房电器,比如集成灶、微波炉、微晶灶、电磁灶、电饭锅等。2020 年国内外环境变化较大,疫情和国际形势动荡双重因素叠加导致上游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2020—2022 年间,A 企业的营业收入呈现出较大波动的态势,为了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A企业频繁使用赊销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此外,在成本管理方面,A企业主要采用制造成本法对厨电产品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分配标准为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这种分配方法导致A 企业几类厨电产品的价格不准确,在与同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在信息沟通方面,A 企业当前主要应用ERP 软件对业务和财务工作进行处理,然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属于传统类型的信息系统,在数据挖掘、储存和分析方面还无法满足信息处理的需求。在绩效考核方面,财务指标构成了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内容,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同时,考核方式上采取了上级考核下级的方式,考核主体比较单一,削弱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基于上述情况,A 企业于2020 年初开始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但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一系列弊端和漏洞。

(二)A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会计的意识

A 企业整体上缺乏搭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意识。首先,决策层认为在内外部环境有效性不足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和产品销售层面,认为管理会计体系仅是业务赋能工具,无法为业务增长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中投入的资金量并不充足。其次,财务部门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认为财务会计模式能满足当前运营需求,甚至对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管理会计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可能会重塑财务组织体系,因此,对参与管理会计体系表现得并不积极。最后,A 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文化氛围。企业基层员工普遍认为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身岗位无关,缺乏对管理会计的价值认同。

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是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能促使A 企业的战略决策落实落地,但A 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A 企业财务部门对业务运行缺乏了解,在对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核时,无法针对业务运行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同时,各部门在编制业务预算时采用的编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弹性预算法,灵活性不足,削弱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次,在预算控制和监督方面,缺乏决策层的统筹,财务部门在监督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方面主要局限于事后监督上,无法依靠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督。这就导致业务部门时常出现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期末突击支出预算的情形。最后,预算分析的有效性不足。A 企业在预算分析时主要以季度为周期,分析周期较长,同时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分析报告缺乏统一格式,数据口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削弱了预算分析的有效性。

3.信息系统不完善

在大数据时代,ERP 系统虽然能让各部门对各类工作实施信息化处理,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存在提升空间。一方面,各部门通过系统模块开展工作,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联通。业务部门传递数据时需要从系统模块中导出数据,通过EXCEL进行加工传递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需要进行数据口径的转化,这不仅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量,还加大了数据处理错误的概率。另一方面,系统的安全机制还不完善。A 企业在与供应商联合打造信息系统时,对功能性的考虑多于安全性的考虑,致使信息设备时常遭到外部第三方的攻击和拦截,引发数据丢失和泄露。同时,系统操作权限未能进行有效分离,存在部分员工超越权限登录系统并对数据和程序进行篡改的风险。

4.绩效管理制度不科学

绩效管理能够对各部门履行管理会计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生成绩效整改意见。一方面,A企业设计的绩效考核指标并不全面,主要集中在各种数据指标层面,这种考核方式缺乏长远考虑,容易增加部门短视行为。同时,绩效考核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上级考核下级的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上级部门主观偏好的影响,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结果相匹配的激励制度。A 企业决策层还存在“重考核,轻激励”的心态,在得出考核结果之后,虽然对部门和员工划分了层级,却没有通过书面方式下达绩效整改报告,也未及时开展激励。这不仅导致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还容易滋生员工的不满情绪。

五、大数据时代A 企业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对策

(一)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意识

管理会计意识是搭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先决条件,因此,A企业必须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意识。首先,企业决策层应深入学习关于管理会计的制度文件,比如,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企业决策层要根据政策文件关于管理会计建设的精神和原则,制定企业管理会计战略规划。其次,财务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责任部门,应结合业务和财务运行实际情况,以及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漏洞,在战略规划引导下制定管理会计应用方案,并积极推动应用方案得到落实。最后,企业还应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的管理会计文化氛围。A 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嵌入管理会计的相关因素,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氛围。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在当前预算管理制度运行基础上,A 企业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A 企业可以规划出预算管理的三层组织体系,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并明确各层级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为后续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提升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预算项目特征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对于不经常发生的项目投资预算,A 企业可以应用零基预算法;对于日常业务预算,则可以应用弹性预算法等。最后,要加强对责任部门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企业可以要求各部门以月度为周期出具预算分析报告,并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在线监控,从而杜绝预算执行风险。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A 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财务共享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机械性、重复性会计工作的集中化处理,从而将财务人员从烦琐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首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该中心可以置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心之下,为各单元提供共享服务,比如会计核算、账务处理、费用审批等。其次,应构建财务共享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中间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连接,业务端数据能通过中间数据库实现数据口径的转化,并输入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待数据采集和传输完成之后,还应将生成凭证的业务数据与凭证接口建立关联,形成凭证生成模板。通过该模板业务数据能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凭证。同时,财务共享信息系统还应包括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系统,比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最后,要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企业应选择市场口碑较好的信息供应商开展合作,高度关注功能性和安全性需求,并引入功能更强大的杀毒软件。同时,企业还应对关键岗位系统操作权限进行分离和制衡。

(四)加强绩效管理

A 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绩效管理赋能。一方面,企业应加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例如,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模式,分别从四个维度设计考核指标,实现成果和动因、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的平衡。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之间的权重,确保得出准确的考核结果。另一方面,应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在绩效考核结果的基础上,A企业应对员工分层分类,比如可以分为“A、B、C、D”四个层级,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类型,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应累积为提升待遇档次、岗位晋升的权重系数,对符合晋升条件的应及时调整岗位。同时,要出具绩效整改责任书,明确整改完成时间,促使各部门落实整改责任,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改任务。

六、结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企业应抓住重大机遇主动跟进,积极搭建管理会计体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成本控制、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和绩效管理方面的职能。实际上,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还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和漏洞,比如缺乏管理会计应用意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A 企业为案例,研究梳理了其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期望为其他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