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盖

  • 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泥沙起动流速计算方法初探
    何条件等[2],冰盖或冰塞的形成,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流变成了覆盖流,过水断面湿周和阻力明显增加,断面平均流速大幅减小,导致水沙输移特征发生变化,产生了明显异于明渠流的特有泥沙输移现象。图1 黄河内蒙古段位置Fig.1 Lo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Inner Mongolia reach目前,明渠流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已有很多研究[3],但是,关于冰盖流泥沙输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同明渠相比,冬季河道中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年6期2023-07-02

  • 基于地下水反馈调节作用的沉积盆地降低南极冰川稳定性研究
    南极洲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受气候变暖影响,可能出现冰量损失并导致海平面上升数米。冰盖床通过水热通量、地形作用、底碛变形和基底滑动等之间的反馈调节,对冰盖动态冰量损失的关键调控发挥作用。沉积盆地可使影响冰盖退缩的关键反馈调节作用增强。采用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对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提出了高分辨率的南极洲冰下地质分类法,以揭示沉积盆地分布。水力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冰川退缩期间,沉积盆地处的地下水流量与脱冰率相关。南极洲最活跃的冰川,如瑟沃茨(Thwaites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9期2022-11-25

  • “末日冰川”消亡中
    融。南极洲大陆被冰盖覆盖,地球90%以上的冰盖在南极,绝大多数冰川冰也在南极,它们相当于约52米的海平面当量。一篇刊载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认为,如果全球升温限制在2℃以内,广阔的南极东部冰盖将保持稳定;但如果气温继续升高,导致南极冰盖消融可能会使海平面上升2~5米。

    电脑报 2022年38期2022-10-08

  • 2000—2020年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变化及其对物质平衡的影响
    状态[1]。极地冰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变化对海平面与大洋洋流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2-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研究已经证实格陵兰冰盖发生着显著的融化以及物质损失[5-8],且融化表现出加速的趋势[9-12]。Zwally等[13]对比格陵兰冰盖1992—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时期的物质平衡,结果表明冰盖物质损失显著增加;陈国栋等[14]利用ICESat数据,揭示出2000—2009年期间格陵兰冰盖高程和体

    冰川冻土 2022年3期2022-09-14

  • 中国极地冰盖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4)0 引言极地冰盖(图1)对全球热量平衡和海平面上升具有重要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评估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来自对极地冰盖对未来海平面上升贡献量的估计,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对20世纪全球海平面变化贡献了29%,南极冰盖物质损失区域差异性大,其中西南极冰盖底部由于受到海洋环流影响融化速率相对较快[1-2]。此外,东南极尤其是威尔克斯盆地(Wilkes Basin)也发现潜在的不稳定性[3]。图1 南极冰盖(a);北极的格陵兰冰盖、斯瓦尔巴

    冰川冻土 2022年3期2022-09-14

  • 冰盖前缘冰塞演变动力学试验研究
    坝模型试验研究了冰盖边缘下冰层深度对卷入速度的影响。 Saadé 等[10]在矩形水槽中使用模拟浮冰覆盖物阻止浮冰向下输移形成冰塞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形状、水动力和冰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从冰塞后缘到下游约90%的长度内水位呈线性变化。 Lindenschmidt[11]系统研究了河冰冻结、冰盖增厚、冰盖破裂及冰塞洪水预报方法,使河冰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河冰理论及应用。 Wang 等[12]、吴一帆[13]通过对比不同的水流条件和来冰条件下的试验结果,揭示了冰波

    人民黄河 2022年8期2022-08-09

  • 太阳辐射和地温对冰盖下水温的影响
    cover)、冰盖和水体而言,太阳辐射是一种热能补充。雪盖是指冰盖表面上由各种形式的积雪组成的大范围雪面。在太阳辐射透射穿过雪盖和冰盖进入水体被吸收的过程中,冰温和水温都会增加。由于冰盖力学强度是随冰温的增加而减小的[1],所以太阳辐射的透射将使冰盖力学强度降低,特别是在开河期,随着气温升高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冰温和水温的增加必然加剧冰盖底部的融解和冲蚀,加速冰厚的热衰减[2],使得冰盖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更易于崩溃,形成开河。因此,正确地描述太阳辐射

    水利学报 2022年5期2022-06-28

  • 利用Cryosat-2数据确定格陵兰冰盖高程和体积变化
    生活安全。格陵兰冰盖是世界第二大陆地冰盖,储存了全球十分之一的冰量,完全融化可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6.5 m。进入21世纪以来,格陵兰冰盖消融的速度明显增加,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南极冰盖[1],因此,对格陵兰冰盖冰雪消融状况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冰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殊,一般的地面沉降手段[2]在冰雪覆盖的极地条件下难以实施,因此,极地冰盖高程变化的监测主要通过卫星测高技术实现,Envisat、ICESat等多颗测高卫星的数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31

  • 基于Elmer/Ice对玛丽伯德地西部区域的冰盖数值模拟
    6)提要 西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是极地研究的重点之一。冰盖数值模式的模拟可以在缺乏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获得研究区域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已经成为研究南极的一种重要手段。西南极玛丽伯德地靠近福特山脉和罗斯冰架,本文使用Elmer/Ice 模拟了玛丽伯德地西部区域的冰流速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发现,该区域冰盖底部温度场变化较小,大部分都达到了压力融点,只有小部分区域的冰盖底部仍处于压力融点以下。使用三个不同的地热

    极地研究 2021年3期2021-10-18

  • 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
    河流在冬季常形成冰盖或冰塞,冰盖或冰塞的出现显著改变了水流的水力条件、热力条件及几何边界条件[1-2],过水断面湿周和阻力明显增加,断面平均流速大幅减小[3],产生了明显异于明渠流的特有泥沙输移现象[4]。冰盖流条件下,泥沙浓度及输移强度与明渠流相比很小[5-6]。泥沙输移强度小,并不意味着泥沙颗粒在冰盖流条件下很难。以2014年冰期黄河头道拐断面套绘图(图1)为例[7],该断面在1月4日至2月28日之间,发生强烈的冲淤变化。1月4日深泓点在540 m附近

    水利学报 2021年8期2021-09-09

  • 南极冰盖深部结构、冰下过程及其对冰盖稳定性和海平面的影响
    李霖研究进展南极冰盖深部结构、冰下过程及其对冰盖稳定性和海平面的影响唐学远1孙波1马红梅1赵励耘2乔刚3田一翔3郭井学1崔祥斌1李霖1(1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上海, 200136;2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3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上海, 200092)冰盖结构、冰下过程对冰盖稳定性、气候环境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正成为南极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然而, 目前针对不同时空尺度上

    极地研究 2021年4期2021-03-05

  • 变暖的格陵兰冰川越过了临界点
    界点,即每年补充冰盖的降雪量跟不上冰川流入海洋的冰。俄亥俄州立大学Byrd 极地和气候研究中心一直在观测这些遥感数据以研究冰的积累和排放的变化,他们发现流入海洋的冰远远超过冰盖表面雪的积累。研究人员监测了格陵兰岛200 多个大型冰川。卫星数据显示了冰川分解成冰山或融化到海洋的数量,还显示了每年的降雪量。降雪量是补充冰川的重要来源。他们发现,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降雪量和冰川融化/崩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了冰盖的完整性。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冰盖

    上海节能 2020年10期2020-12-19

  • 松辽冰盖与松辽分水岭翘板迁移间的动力关系探讨
    3]认为属于蒙古冰盖的一部分,是冰川成因。严钦尚先生(1951)[4]曾根据大兴安岭与松辽平原冰碛物的分布情况的研究,认为第四次大冰期时(大理冰期),大兴安岭山区确实存在冰川发生,松辽平原则没有厚冰层的存在。第三次大冰期时(庐山冰期),大兴安岭山区与松辽平原共同受到冰的覆盖而成为大陆冰川。笔者等(2020)[5]对于松辽平原上的巨型沙垄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后,认为属于冰川成因,并首次提出了“松辽冰盖”(Songliao Ice Sheet)的概念。关于冰盖成因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8期2020-08-28

  • 寒区复式输水渠道冰盖厚度变化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输水方面的优势,冰盖输水在寒区渠道输水中得到广泛应用[4]。在我国的北方寒区,经常采用复式断面或由梯形断面改造而成的复式断面渠道进行冰盖输水[5]。由于冬季输水过程中,冰盖的形成会受到辐射、环境温度、初始水温、流速、含砂率以及风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的机理十分复杂[6],很难通过理论层面对冰盖输水问题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本次研究利用模型试验的方式对复式断面渠道冬季输水过程中冰盖厚度的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1 试验设计1.1 试验模型试验模型由水槽、

    陕西水利 2020年7期2020-08-14

  • 吐鲁番市典型灌区输水渠道冬季冰盖多场耦合下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
    形成河冰及较厚的冰盖,对渠道安全输水带来较大影响,因而开展输水渠道冰盖体研究具有重要作用[4-5]。已有许多农业水利工程师针对河冰等流冰体开展过渠道结冰预警等研究,还有一些学者通过现场安装监测设备,研究冰盖在升温过程中内部温度场以及应力变形等变化,探讨各参数变化规律,为渠道稳定性设计提供重要参考[6-9]。针对多物理场条件,以有限元数值软件作为计算手段,研究不同工况下冰盖体力学以及温度场特征,从数值分析角度解释冰盖体对渠道安全运营的威胁[10-12],为渠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0年7期2020-08-01

  • 利用水位变化的黑龙江开河方式和开河日期预报
    用下,北方河流中冰盖厚度变薄,强度减弱,进而开河。开河分为文开河和武开河,文开河是在热力作用下冰盖慢慢消融,无明显大块浮冰的移动和堆积,不会产生冰坝[1]。武开河是在水力和热力共同作用下的机械开河[2],开河前气温升高冰体受热,导致内部结构疏松,强度降低,融化的河道积雪和新增的降水导致冰盖承载负荷增加,当冰盖所受水流力和冰盖上负荷力超过其承载力时冰盖破裂,下游冰盖或者河道阻挡上游来冰,冰块堆积从而形成冰坝。水流的下泄受冰坝阻挡,引发水面快速壅高,严重时造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年3期2020-06-28

  • 海平面仅用四百年上升十多米
    650年前,欧亚冰盖局部发生崩塌所导致。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部分的欧亚冰盖很早就融化了,没有影响到大约14 600年前的海平面快速上升——这又被称为“融水脉冲1A”事件,与一段气候急剧变暖期重合。鉴于此,挪威卑尔根大学研究人员祖·布兰德里恩及其同事根据挪威海沉积物核心的测年时间,分析了这些事件的發生时间。详细的测年分析显示,欧亚冰盖的局部融化体量与现代西南极冰盖相当,与“融水脉冲1A”事件的发生时间有重合,而且欧亚冰盖崩塌速度极快,时间不超过500年。研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5期2020-06-22

  • 寒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冰盖破裂机制分析
    止时的工况不同,冰盖受力情况也有所不同。因为实际工程的需要,国内外学者针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冰情问题进行了研究。Ulrik[2]建立了横向平均流体动力学模型用于评估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和气候变化对水库冰盖的影响,发现抽水蓄能电站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的水库冰盖会因为开敞水域的存在而部分消失。Bakanovichus等[3]通过建立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运行条件下的冰情演变模型,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出水口形成的冰量对电力系统生产的影响,提出用额外水库弥补因结冰造成水量损失这

    工程与建设 2020年6期2020-06-07

  • 如果冰盖不断融化,海洋生物是否会受到影响
    许多动物靠着那些冰盖谋生,冰盖融化使它们的处境变糟。在北冰洋,北极熊需要在冰上捕猎,冰的融化对它们来说是糟糕透顶的事。当然,对那些被它们猎捕的动物来说,这也许是个福音。在南极,那里的帝企鹅长得和一个孩子差不多高。它们既庄重又优雅,还特别有理由自豪——在整个严冬,公企鹅都勇敢地站在冰上,不吃、不动,用身体给蛋保温,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冰川的融化会让这些可爱的家伙的日子变得异常艰难——这真可悲!但我想,最悲惨的是那些小小的磷虾了。它们的繁殖地在冰盖的下方,这使得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0期2020-05-19

  • 冰下爆破预防冰坝的理论探索及实践
    ad等[8]通过冰盖下爆破试验提出了经验公式:式中:d为炸药放置在冰下的最优水深,m;Wopt为最佳装药量,kg;h为冰盖厚度,m;D为爆炸后爆破坑直径,m。Mellor[7]对以前资料进行了整编,给出的最佳装药量和爆破坑直径与冰厚的经验公式:他们的研究表明爆破的效果与炸药的类型无关,炸药筒可以放置在冰上的钻孔中,然后慢慢顺进冰下去,之后把它绑到木制的横挡上,横跨在钻孔上,如图1所示。图1 炸药筒放置示意图在我国黄河开河期,一直采用飞机投弹破除危险性冰坝,

    水利学报 2020年2期2020-05-14

  • 新疆某供水工程冬季结冰盖输水的可行性研究
    ,需对渠道冬季结冰盖输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 冰盖下输水的数值模拟2.1 临界弗劳德数动态冰盖发展的模式一般由第一临界弗劳德数Fr1和第二临界弗劳德数Fr2理论来进行判断。当冰花流速较缓慢、冰花厚度及冰花的抗挤压强度较大时,冰花体运动至冰盖前缘处即停止运动,附着堆积而使得冰盖前缘不断向上游发展。当冰花流速较高,冰花厚度及冰花的抗挤压强度较小时,冰花体运动至冰盖前缘处被挤压破碎,随之下潜。下潜的冰花是出现冰塞、冰坝的诱发物。若水流弗劳德数Fr小于Fr1,冰盖

    广西水利水电 2020年2期2020-05-09

  • 冰盖输水衬砌渠道冰冻破坏统一力学模型
    ·农业水土工程·冰盖输水衬砌渠道冰冻破坏统一力学模型葛建锐1,王正中1,2※,牛永红2,王 羿1,肖 旻3,刘铨鸿1,江浩源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寒区水工程安全研究中心,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凌 71210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 330013)随着城市供水与生态需水要求的提高,寒冷地区输水渠道冬季运行成为常态,目前冬季运行渠道抗冰冻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3

  • 注入海水阻止冰盖崩塌是不可能的
    研究表明南极西部冰盖已开始了不可阻挡的崩塌。尽管这一过程将耗时数百年,但它将使海平面上升到对主要沿海城市造成可怕后果的高度。向南极西部冰盖注入大量的海水可以阻止冰盖的崩塌,但探索这一想法的德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承认,这种极端干预需要“人类对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人类直接干预来阻止冰盖崩溃具有挑战性,修复将极其昂贵、也存在难以置信的困难,并有可能对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在任何可行的条件下都无法实施的计划。也有学

    世界环境 2019年4期2019-09-13

  • 火星有冰盖
    —我们要参观火星冰盖!导游说,火星冰盖是被小行星撞击后几万年才出现的。参观完冰盖,我们转乘摩托雪橇,去位于极点的冰盖基地。极点基地能够提供人们在火星基地的部分日常用水,如果将来研究出能大量开发冰盖淡水的技术,火星将成为地球人的第二家园呢!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9年6期2019-08-27

  • 那颗行星像一只眼睛
    被冻结,形成巨大冰盖;而在两面的交界处,冰盖被恒星照射,原本冻结的水融化,形成流向干燥面的河流。干燥、冰盖和河流,赋予行星奇异的外观,看上去像一个眼球:干燥面是眼珠,冰盖是眼白,河流则是血管。如果这个行星距离恒星较远呢?结果是由于获得的热量少,原本的干燥面被大量水替代,另一面则覆盖着巨大的冰盖和全球性海洋。科学家们相信,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大量的眼球行星,它们一直注视着其他天体。

    科学之谜 2019年3期2019-03-28

  • 如果南极冰都融化,海平面会升高多少
    白水南極洲的冰盖占地球上冰存量的近90%,地球上淡水量的70%就储存在南极冰盖中。如果整个南极冰盖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会上升67米,大约相当于20多层的大楼那么高。值得注意的是,南极的冰确实正在逐渐融化。据一份联合国报告指出,按照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最坏的情况是,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米左右。张甫卿摘自《百科知识》

    意林·少年版 2018年21期2018-12-05

  • 全球融冰和海平面上升 ——2018年更新
    机观测到的千米厚冰盖底部冰层的一些最新数据。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南极和格陵兰岛冰盖正在迅速融化。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关注这件事呢?因为融冰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已经比1993年平均值上升82毫米,并以约3毫米/年的速度继续上升)的主要贡献者。除融冰外,海平面上升也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逐年热膨胀造成的。由于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减弱的迹象,它们对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构成了越来越大的生存威胁。在美国,40%的人口生活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沿海地区,海平面在洪水

    世界环境 2018年5期2018-11-12

  • 火星上的水有多咸?
    火星南北极的巨大冰盖下面,可能隐藏着地下湖泊呢?因为地球南极冰盖下地下湖的发现,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它可以朝地面发射电磁波,电磁波穿透冰盖,到达冰盖的底部,然后反射回来。在地球南极冰盖4000米以下,就发现了不结冰的地下湖。地下水探测计划地底下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应该怎么测呢?这时候,探地雷达就来帮忙啦。如果冰蓋下面是岩石,反射回来的波会比较弱。但如果冰盖下面是水,反射回来的波就会非常强。发现液态水!在扫描了火星南极共计200公里宽的区域后,雷达终于找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8年11期2018-10-25

  • 冰盖对层流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研究
    霞 邓宇摘要:冰盖下的缓慢水流流动可近似为两平行斜板间的层流流动,这为求解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明渠层流及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垂线流速分布均可用统一形式的抛物线型公式表示。其中,明渠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可完全确定,冰下层流的垂线流速分布则会因水流纵向压强梯度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冰下层流同一水深处的流速、垂线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单宽流量、流速梯度的最大值均小于明渠层流对应值。结果表明,冰盖通过影响垂

    人民黄河 2018年7期2018-09-10

  • 冰凌对输水渠道输水能力影响分析
    的过流能力,同时冰盖增大了水流阻力,减小水力半径,增加了输水工程的运行调度难度,渠道的水力响应特性将发生较大的变化[2]。若冰盖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冰凌的堆积、运动将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坝,雍高上游水、降低渠系过流能力,破坏建筑物,严重影响渠道的冰输水能力[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交叉建筑物类型多、冰期输水不可避免,控制流凌期的冰塞是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冰期输水能力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对冰情演变规律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大型渠道的冰凌问题研究较少。孙斌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4期2018-08-29

  • 南极冰盖下的全球最大火山区
    于南极洲西部巨大冰盖的表面以下2千米处。该团队开展的项目揭示了冰层之下有近百座火山。研究人员将上述结果连同卫星与数据库记录,以及来自其他空中调查的地质学信息进行了比对后,宣布发现91座之前不为人知的火山。而人类在过去一个世纪对这个名为“西南极洲裂谷系统”的区域的探索活动中,已发现了47座火山。这些新发现的火山高度在100米至3850米之间。所有火山都覆盖着冰。研究人员说:“如果这些火山中的任何一座再度喷发,都可能让南极洲西部的冰盖进一步失去稳定。”

    科学24小时 2017年11期2017-11-24

  • 水中爆炸冲击波切割冰盖过程的相似律研究
    水中爆炸冲击波对冰盖的切割过程,建立了相关的相似律模型,得到了相应的相似参数。对爆炸冲击波切割冰盖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似律模型提出的相似律在冰盖下水中爆炸冲击波切割冰盖的过程中成立。将相似律模型用于数值仿真计算中,可以在减少实验和计算成本,较快得到数据为冰凌减灾防灾现场爆破作业提供参考。关键词:冰盖;冲击波;数值模拟;相似律黄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热力、水力及河道边界条件,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封及凌汛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8期2017-04-26

  • 基于ANSYS的引水工程冰期冰盖数值模拟研究
    S的引水工程冰期冰盖数值模拟研究蔡玲玲(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万福闸管理所, 江苏 扬州 225200)本文以冰力学的模型为研究课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长距离引水工程,探究如何提高冬季冰期引水的安全性和效率、效益。选取了冰盖稳定性试验过程中模型参数,对模型的网格进行合理的划分,通过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冰厚时的冰盖等效应力情况。长距离; 输水工程; 冰盖; 数值模拟我国北部寒冷地区的水域容易结冰,因此北方地区的各种水中构筑物,在结冰期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年2期2017-03-16

  • 水塘静水冰生消过程及冰盖演变的原型试验
    静水冰生消过程及冰盖演变的原型试验石慧强,冀鸿兰(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为研究静水冰生消过程及冰盖演变规律,于2014年11月中旬至2015年3月中旬对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南湖水塘的冰情变化进行原型试验,研究不同时段气温、不同水深对静水冰生消过程、冰盖演变及水温分布、冰面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静水冰情的主要因素,在冰盖增长期,冰厚与累积日均负气温线性相关;冰盖不稳定变化期和消融后期,冰厚及冰盖增长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6年4期2016-10-18

  • 长距离明渠冰期输水分析与研究
    是一种普遍现象。冰盖和冰塞会导致渠道的水流阻力增加,致使上游水位上涨,影响正常的输水运行。若对冰清、水情控制不当,容易发生冰塞、冰坝等冰害,严重时可能造成水流漫溢、供水中断、建筑物损坏等危害。保证冰期输水安全是渠道输水有待解决的问题。冰期;输水;渠道;长距离;冰盖长距离冬季输水的调度运行要做到“水位稳定,流量均衡,持续不断”,保证冰盖的稳定性是渠道冬季安全输水的前提条件。在渠道的冰期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闸门、曲率半径小的弯道等局部建筑物容易发生冰塞、

    山东水利 2016年9期2016-04-08

  • 格陵兰冰盖研究项目有助于处置库安全研究
    宏 校)格陵兰冰盖研究项目有助于处置库安全研究【世界核新闻网站2016年9月8日报道】 格陵兰冰盖国际研究项目的研发人员近日表示,相关研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这些成果可用于评价乏燃料深层地质处置库在未来长达100万年的时间框架内的安全性。这个项目名为格陵兰模拟项目(GAP),由加拿大核废物管理组织(NWMO)、芬兰波西瓦公司(Posiva)和瑞典核燃料与废物管理公司(SKB)在2008—2013年间合作实施,共有6个国家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

    国外核新闻 2016年9期2016-03-19

  •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地震数据监测冰盖融化*
    利用地震数据监测冰盖融化*刘学※编译(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兰州730000)2016年5月6日, Science Advances刊发文章《利用环境地震噪声监测格陵兰冰盖西南部的融化状况》(Monitoring southwest Greenland’s ice sheet melt with ambient seismic noise),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新技术, 即利用海浪撞击产

    地震科学进展 2016年7期2016-03-16

  • CE-QUAL-W2在输水明渠冰盖计算上的应用
    ,冰块堆积形成的冰盖等河冰问题会导致堤防溃决,造成凌汛等灾害。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原型观测、试验研究以及一维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二维河冰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模拟了宁夏吴忠地区金积供水工程输水明渠的冰盖生消过程,并采用景何仿等的模拟值[2],验证了CE-QUAL-W2模型在输水明渠冰盖模拟分析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流量、入流温度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输水明渠冰期冰盖生消过程的影响。1 CE-QUAL-W2模型冰盖厚度发展

    山西水利科技 2015年2期2015-07-25

  • 冰盖下水流纵向紊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266100)冰盖下水流纵向紊动特性的试验研究*拾 兵, 潘光辉, 于 冬, 阮雪景(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冬季河流封冻后,水体表面出现固体冰盖,使得过水断面的湿周增大,水力半径减小,从而导致了水流结构和紊动水体对河底附加切应力的改变。进行冰盖下水流纵向紊动特性试验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冰盖下的紊流冲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室内模拟试验,对不同流速、水深、冰盖糙率等条件下的冰盖下水流垂线流速及紊动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得出了以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20

  • 基于GRACE的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分析
    11756格陵兰冰盖约占全球冰量的10%[1],其质量变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基于GRACE数据对格陵兰冰盖融化进行研究。Ramillien 等[2]估算2002~2005年格陵兰冰盖融化速率为-109±9Gt/a。Chen 等[3-4]得到格陵兰冰盖在2002~2005年间融化速率为-219±21Gt/a,其中西北部在2002~2005年间融化速率为30.9±8km3/a,2007~2009年间东南区域趋于平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年4期2015-02-15

  • 基于Bedmap2与冰雷达数据的南极局部冰盖三维建模
    00136在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冰芯研究、冰下水文环境探测以及冰盖模式等研究中,冰盖内外部地形数据是不可缺少的特征参数[1]。冰盖三维模型能够将冰表面、冰下基岩地形和冰盖内部结构统一于一体,在南极冰盖变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卫星遥感、冰雷达和深冰钻探技术在南极的成功应用,南极冰盖表面以及冰下地形探测取得很大进展[2]。在冰盖表面地形探测方面,2009年Bamber等[3]利用ICESat数据和ERS-1测高数据构建了空间分辨率为1km 的冰盖表面DEM,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年6期2015-02-15

  • 南极冰盖内部等时层研究进展综述
    ers)探测南极冰盖的冰厚以来,人类使用雷达技术对南极冰盖的直接观测已有50多年的时间。雷达技术得以作用于冰盖的原因是冰盖对兆赫级的电磁波是透明的。雷达技术最早的应用是获得冰盖的冰厚及其副产品——冰下地形,后来经过技术改进,穿越冰盖的长距离冰内分层结构也被清晰地分辨出来[3-4]。截至目前,已在南极冰盖上开展了大量冰雷达观测内部层调查。早期研究的焦点是辨识导致冰内成层现象的原因,后来转向通过内部层蕴含的信息揭示冰盖内部的冰流过程、冰盖表面积累率、冰下融化率

    极地研究 2015年1期2015-01-29

  • 极地冰盖物质平衡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挑战
    136)0 引言冰盖物质平衡是指极地冰盖上的物质收入和物质支出之差,其中物质收入主要来自降雪的积累,物质损失主要来自融水径流、冰架底部融化和冰山崩解。表面物质平衡(Surface Mass Balance,SMB)是冰盖表面的物质收入和支出的净平衡,不包括冰盖边缘地区的排出量:对于南极冰盖,其表面物质损失量很少,因此常用雪积累率来表示SMB;对于北极冰盖,表面融化和径流增加造成的物质损失对SMB的影响较为显著。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分别包含着可使全球海平面上

    极地研究 2015年3期2015-01-27

  • PISM 冰盖模式对Amery 冰架流速场模拟的适用性
    6)0 引言极地冰盖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计算表明:微小的冰量变化(1%)直接控制着海平面的升降(0.7-0.8 m)[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盖的稳定性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2-5]。冰架作为冰盖巨量冰体输出和进入海洋的通道,其触地线的进退以及范围、厚度变化(冰通量的变化)一直是监测、评价冰盖稳定性的重要指标[6-8]。Lambert冰川作为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川[9],其冰流主要汇入Amery冰架然后进入普里兹湾。因此,研究Amery

    极地研究 2015年3期2015-01-27

  • 南极洲冰盖不减反增
    南极洲冰盖不减反增图/新华社尽管此前关于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洲冰盖加速消融的结论时常见诸报端,美国航天局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南极洲冰盖自一万年前起一直处于不断增厚的状态,且增加量超过消融流失量。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卫星数据发现, 1992年至2001年间,南极洲冰盖每年净增1120亿吨冰;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冰盖增加量降至每年820亿吨。领导这一研究的戈达德航天中心冰川学家杰伊·兹沃利说,研究小组认同此前一些研究作出的,关于南极

    发明与创新 2015年45期2015-01-04

  • 南极冰盖地形数据库BEDMAP 2述评
    甜甜0 引言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表面能量、物质交换和海平面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冰厚和冰下地形作为冰盖模型基本的输入参数与边界条件,对于预测冰盖演化和冰流变化意义重大[1],只有获取到准确的冰盖厚度与冰下地形,才能使冰盖研究更加定量化、全面化。然而获取整个南极大陆的冰盖信息并不容易,而且各种探测项目获得的数据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性。因此,获得准确的冰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加以合适的处理成为了南极冰盖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南极冰盖研究,大

    极地研究 2014年2期2014-03-08

  • 南极冰水由低向高流
    帽。在南极寒冷的冰盖高点上,我国南极科考队建立了中国南极昆仑站。昆仑站所在地冰穹A地区所顶的冰帽厚度在1649~3135米之间,冰帽所覆盖的是甘布尔采夫山脉,据说是从冈瓦纳古大陆运动期间的古老山脉演变而来的。作为南极冰盖发育的核心地区,这座山脉最高山峰海拔高达2434米。神奇的事情便发生在甘布尔采夫山脉。在覆盖这座山脉的冰层上方,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选取了一块长20公里、宽10公里的核心区域,然后用探测深度超过3500米的深部冰雷达系统进行了网格状的

    知识窗 2014年1期2014-01-27

  • 济南至引黄济青明渠段冰期输水安全研究
    中,有5年是在有冰盖的情况下完成输水的,有冰期输水经验。明渠段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消化吸收引黄济青工程冰期输水经验,对冰期输水安全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1 冰害成因工程建设区内冬季气温较低,负温持续时间较长。根据长系列气温、气象资料分析,工程所在地区年内极端最低温度达-19.5℃,历年最大冻深60 cm,多年平均冻结指数99~207.6℃·d,每年当日气温转负一般始于11月下旬,终于次年2月下旬,最长达107 d。根据沿线气温系列推算,冰期

    山东水利 2012年9期2012-10-23

  • 河流冰盖热力增长的数值模拟
    生水面流冰堵塞,冰盖开始形成。冰盖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冰盖上表面和底面上的热量交换过程。冰花颗粒在冰盖下面堆积可形成水内冰冰塞,即悬冰坝。冰塞是寒冷地区江河产生的严重冰情现象之一。对河冰过程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原型观测、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2-5]。数值模拟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文献[6]对冰盖下冰塞堆积进行了模拟;文献[7]对河道的冰塞进行了模拟;文献[8]对江河的河冰演变进行了模拟;文献[9]对Lawrence河湾冰厚分布进行了模拟。文献[10]介绍了At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8期2012-03-07

  • 南极将面临融毁
    吴再丰 编译南极冰盖的冰容量大约为3000万立方千米,如果全部融化的话,那么海平面将比现在大约上升65米,这将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最新研究认为,海平面的变化是引发地球历史上物种大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地球上90%的冰集中在南极地球上90%的冰集中在南极科学家发现,南极的冰正在迅速崩溃。他们一直关注着南极的冰,因为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南极大陆的面积为1360平方千米,其中约97%被冰所覆盖。覆盖南极大陆的巨大冰体被称为“冰盖”。南极冰盖

    科学24小时 2010年5期2010-11-08

  • 南极冰穹五十天
    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如果说上一次是为了实现登顶,那么这一次,除了克服同样的登顶困难之外,冰盖考察队还需要在沿途和“冰穹A”展开考察,为中国在南极最高点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选址准备。从海拔200多米的南极冰盖边缘,到海拔4093米的“冰穹A”,再回到200多米的冰盖边缘,17个人在这颗星球环境最为极端的顶点,用了整整50天,走了一个来回。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4期200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