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 秋声赋图》 ——文图合璧中的秋天
    文/宋侃▲《秋声赋图》古往今来,关于秋天的诗文层出不穷。而北宋欧阳修的《秋声赋》无疑为其中的佼佼者,其间名句诸如“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今天,我们读来仍脍炙人口。那么,这样一篇描写秋天的名作,用画作来呈现又是什么样子呢?明代吴中才子唐寅绘制的《秋声赋图》便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秋声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秋天。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生活在明朝中期,诗书画俱绝,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画宗法李唐、刘松年,风格清俊秀逸。

    初中生世界 2023年38期2023-11-07

  • “出位”的音乐与城市:论话剧《秋声赋》的叙事策略
    汉的五幕话剧《秋声赋》是现代以“秋”为意象展现抗战时期思想情感的成功之作之一。此剧创作于1941年,讲述了徐子羽、秦淑瑾(徐子羽妻)、胡蓼红(徐子羽情人)等人在抗战烽火中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最终舍弃小我、肩负起救亡图存使命的故事。田汉在《秋声赋》中“把‘诗意的情境,写实的笔法,政治的认识’三者求得统一的处理和发展”[1],使戏剧呈现独特的叙事效果。在戏剧中加入音乐是其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于其以往作品中音乐仅用于抒情,《秋声赋》中插入的音乐还承担了叙事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2期2023-01-11

  • 论欧阳修《秋声赋》的多重意蕴及艺术新变
    舒雅论欧阳修《秋声赋》的多重意蕴及艺术新变方舒雅(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欧阳修《秋声赋》作为秋赋系列的经典之作,与其丰富的意蕴存有密切关联,且在悲秋情怀、生命感怀、壮志难酬与哲人之思四重内涵的表现上都体现出欧赋的创作新意。同时,《秋声赋》的多重意蕴相互生发、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深广的意涵空间。《秋声赋》;欧阳修;意蕴;新变南宋周必大在编定《欧阳文忠公集》时曾述及:“前辈尝言公作文,揭之壁间,朝夕改定。今观手定《秋声赋》凡数本,《刘原父

    天中学刊 2022年6期2022-12-29

  • 时间就这么飞着(三首)
    么飞着又开始听秋声赋了我早已心怀明河不于纸上吐半句荒凉看啊,秋阳洗亮了每一片叶子银杏树结出沉甸甸的白果那么多,我们爱的不爱的都在飞着我真的,不再说荒凉只说一季过后,你们化为尘埃正如百年之后,我们皆为灰烬过不了几天这些如米粒的木樨花就要谢了听说大雪纷飞之前你要进山来寻我我便想方设法将这漫山遍野的香气留存你来时,什么都不要带一颗赤子心就好包括你于万里云烟中的喜乐悲欢都抖落在山外吧我久居這云深无人处惯看落花逐流水 云去云又回

    诗林 2022年3期2022-05-13

  • 古文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有一篇代表作《秋声赋》,通过改造原有的骈赋、律赋,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去除,创造了一种新的文赋体,使赋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文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使《秋声赋》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秋声赋》是欧阳修在晚年所作,虽然在这个时期他的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官场斗争和屡次遭贬也使他对官场心生厌倦。秋在古代是肃杀的象征,许多生命都在此刻终止。作者造此赋

    考试与招生 2022年4期2022-04-25

  • 广播剧《冒着敌人的炮火 ——田汉抗战在桂林》的创作特色探析
    传体抗战名剧《秋声赋》自励,田汉与我党党员吕复和欧阳予倩一起策划、组织“西南剧展”(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田汉组织抗日宣传队上前线慰问将士等情节。该剧在塑造田汉形象时从其精神状态处于迷茫之时入手,渐次在复杂的家事和国事纠葛中展现他抗战的家国情怀和才华横溢、慷慨激昂、正直、多情、温厚的人格魅力。从精神挣扎到意气风发,再到最后为了抗战救亡,不惜冒着敌人的炮火上前线,这一系列行动弘扬了共产党员在抗战中克服人性的弱点,自我救赎,正气凛然,勇于为民族解放献身的高贵

    视听 2022年4期2022-02-18

  • 秋声赋
    杨春春火炉上酒壶已沸桌上的两个酒杯业已斟满你一如往常,梳洗,画眉而后起身向外深秋的旷野雾霭低垂芦苇撒满了白霜水面再没有起半点波纹只有沙洲上成双的鸟儿時而飞翔,时而停息你深邃的眼眸凝望远方望向那写在纸上的誓言和归期冬去春来,已记不起重复着的是多少个遥遥无期的等待黄昏又至,沙洲上的鸟儿双双飞回你凄然转身,身后的小屋只容得下曾经的晨昏一个女子喜怒哀乐的小情绪以及这些年来滋长的哀伤你瑟缩着身躯回到火炉旁把两杯合而为一一口饮尽像一段遥遥无期凄风苦雨的情缘终于有了结局

    山花 2021年11期2021-11-22

  • 胡为乎来哉
    要的话剧作品《秋声赋》。这部话剧以恋爱生活为镜,现实与艺术互为参照,不仅有代表性地还原了因战争人口流动而形成的抗战桂林文化城,还真诚地书写了一批定居桂林流寓之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渴求在家庭、情感与工作岗位的挣扎中,寻找有效的精神出路,获得重新塑造自我、发现世界、抗战革命的勇气。关键词:田汉;话剧《秋声赋》;桂林文化城“警钟一鸣,抗战发动,桂林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成为时代的宠儿。东南人士大量流徙的结果,无论文人墨客,官绅商贾乃至贩夫走卒,多数被桂林的山水吸引住

    当代文坛 2021年6期2021-11-08

  • 秋声赋(外一首)
    李浔秋风,让树枝记得还有掉叶的日子对一棵树来说,结果只是一个例外结过果的树,也有了负责任的枝杈坚强过头的果实,你看终于开裂出它的另一副面孔。掉光叶子的树上,鸟成了最好的果实在这样的秋,我心甚慰甲虫尽显温柔,秋已无壳。松果你不必好奇,一只松果的去向不用追问松下童子遥指的山坡上是否有读松的人。在这里風是耳边的风,泉是过眼的水松果终会亲近泥土,成为泥土。如果你足够圆滑,顺着风来到想待的地方,长成一棵树,结更多的果后来的人,捡到的、踢到的还是一只松果。(明 河摘自

    读者 2021年19期2021-09-10

  • 秋天是一种病毒(外一首)
    读,尤其远离《秋声赋》忌:早起晚归。睹物思情荒废论一天又要过去,灯火渐稀星辰萎靡。八方四面的风似禅定的河流,终于要万川归海静静地吹拂静静地流淌时间是用来荒废的“万顷黄金都是用来荒废的”关于花开、欣喜、霜降、撕裂、疼痛关于温暖、孤独、离别、爱与生老病死都可以忽略不计一如身边这株芒果树,长在墙角她慢慢地开,到慢慢地垂下光阴的头颅“你还能怎样?谁也无法截住每一条回撤的细流”“我只是让你记住:每一支白发也有自己的声音”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4期2021-06-10

  • 秋色赋(节选)
    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澄澄的

    阅读(中年级) 2021年10期2021-03-09

  • 秋之为状
    发。——选自《秋声赋》①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②惨淡:黯然无色。③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④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⑤日晶:日光明亮。晶,明亮。⑥栗冽:寒冷。⑦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針,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⑧故:所以,因此。大约是那秋天的情形,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号发生

    阅读(中年级) 2020年11期2020-12-28

  • 秋色赋
    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把秋天描写得那么可怕,那么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让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赞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惹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

    快乐语文 2020年29期2020-12-16

  • 以我观文 以情悟秋
    者设计和实施《秋声赋(节选)》一课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凡4段,计505字。本课节选的《秋声赋(节选)》唯1段,计139字。且不论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仅就篇幅来看,节选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信息就不足原文的三分之一。如果,仅就节选文本教学 《秋声赋》,势必存在三大问题:首先,原文由秋声触发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就被完全抽空了,这种抽空是致命的,因为对人生的忧患哲思乃是《秋声赋》的灵魂和精髓;其次,节选文本对秋声一连串文采富丽、声韵铿锵的铺排式描摹,就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10期2020-11-18

  • 宋代文赋文本场景设置方式及其生成意义 ——以《秋声赋》《赤壁赋》为例
    莫不举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为代表,并以此将文赋的文体特征概括为内容的说理精粹与形式的散化平畅,这自然是通允之论。然而当我们超越行文内容与语言形式,重新审视学界所公认欧、苏文赋代表作时,则发现学界似忽略了文赋在文本设置方面区别于其他赋体的独特之处——夜晚文本场景的创新设置。宋代文赋始有意将赋文的言说置于完整的夜晚场景之中,开创出一种崭新的文本场景。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文赋在文本设置策略上的改变,并进一步析理文赋中夜晚文本场景的生成意义及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4期2020-11-18

  • 高中语文特定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探析
    欧阳修所作的《秋声赋》一文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说明,着重指出学生需要从结构、定位、语言、境界几个角度出发,主动探索文章的奥秘。首先,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秋天是中国文人进行描摹的特殊对象,而相关作品中往往展现出悲秋的意味,无论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还是《楚辞》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或者是汉末诗人曹操与曹丕父子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均是悲秋传统的具体体现。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9-03

  • 高中语文特定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探析
    欧阳修所作的《秋声赋》一文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说明,着重指出学生需要从结构、定位、语言、境界几个角度出发,主动探索文章的奥秘。首先,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秋天是中国文人进行描摹的特殊对象,而相关作品中往往展现出悲秋的意味,无论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还是《楚辞》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或者是汉末诗人曹操与曹丕父子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均是悲秋传统的具体体现。到

    语文天地 2020年22期2020-02-22

  • 处暑
    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仇远《处暑后风雨》开渔节,放河灯Main Content Of This Month's Magazine8月精选 August有界·VIEWFilter’s World滤镜人间 059Life can be interesting and absurd sometimes. Some unbearable burden may lie behind the glorious surface while happine

    厦门航空 2019年8期2019-08-20

  • 人何苦与草木争荣
    阳修写过一篇《秋声赋》,不意广为流传,人所共知。清代李調元甚至在《赋话》卷五里将它与苏轼的《前赤壁赋》相提并论,称之为“宋赋之最擅名者”。这一年夏伏将尽时,欧阳修写了《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这首诗是欧阳修闻风有感送给友人刘敞和梅尧臣的。刘敞字原父,梅尧臣字圣俞。其中的“夜半群动息,有风生树端”尤为人叹赏。在这首诗里,欧阳修叹写的也是风声,并借霜露无情感伤人的命运不能长久;认为既然如此,何不及时行乐,能饮美酒则饮美酒,不必执着人生富贵和食药求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4期2019-08-06

  • 话剧《秋声赋》舞美设计刍议
    鸥[摘 要]《秋声赋》是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而推出新西南剧展活动的重要剧目,话剧演出后获得各界的好评。而这其中,舞美设计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统一与对比的运用、舞台空间感的营造、独特的热抽象艺术形式、校园话剧的适度设计等层面,可以探析《秋声赋》的舞美设计。[关键词]《秋声赋》;舞美设计;校园话剧1944年的2月15日到5月19日,在桂林这片土地上曾举行了持续94天的西南剧展,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极为罕见。2014年,为了纪念西

    歌海 2018年3期2018-05-14

  • 浅谈语文美育的过程
    教育。本文以《秋声赋》的教学为例代入语文美育的过程,从美育的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关键词:语文;美育;秋声赋;教学语文美育的过程既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活动的理论结合,又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美育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情境,体验文中语言的深意、段落的逻辑,以及作者蕴含的情感态度,使语文课的内容更具美的享受,在掌握既定知识以外成为一场师生的共同寻美之旅。1 教师与语文美育的过程阶段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靠形象化的手段传达丰富的人文

    卷宗 2017年32期2017-11-28

  • “以秋写哀,以赋为媒”
    剖解欧阳修的《秋声赋》一文,必须自三个互相迥异而又联结的角度来切入,这是源于此篇作品文本本身的多样性,一以“秋”,此维度下又可细分为秋景与秋思;一以“声”,即着眼于此篇作品的拟声、写声、感声特质;一以“赋”,即其文章本身文体特色的显现与建构。前两者较多涉及内容与情感思理,后者则多牵涉文本的外在显现,与文体学诸问题相关涉。而我们又必须注意到,一篇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仅仅具有体与用两方面的位置差别,而在本质的功能涵义上,两者必然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互为滋生,所谓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2017-07-04

  • 秋声赋》中的童子形象品读
    近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深为文中的童子形象所吸引。文中不多着墨,简笔勾描,童子形象已跃然纸上,读之可亲可信,可感可论。欧阳修为秋声作赋,实为人生而放悲歌。其援自然之秋而伤人生之既老,借悲秋之聲而消胸中之块垒,得自然之运理而释老怀之沧桑。文章议论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说理精妙能警愚顽之心。历来,普遍意义上都认为童子这一形象,是作为一个抒情楔体,触发议论,引入说理,并从结构上呼应前后,使文本完整。余以为,这种解析未能尽出奇妙,仔细品读,回味良深。我们可以先从欧阳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2017-06-14

  • 诗词话端午
    《醉翁亭记》《秋声赋》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小贴士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dù)金的盘子里送给家里的女孩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wū)垢(ɡòu)和秽(huì)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的鸣唱声打破家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xīnɡ)忪(sōnɡ)的女孩子的夢。

    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 2017年5期2017-06-07

  • 秋天的况味 ——读欧阳修《秋声赋
    ——读欧阳修《秋声赋》文丨王中翼■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练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3期2017-04-14

  • 尊重历史 融入现代 ——谈话剧《秋声赋》的舞美设计
    ——谈话剧《秋声赋》的舞美设计刘宪标1,李 慧1,刘 鹏2(1.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西 桂林 541006)1944年2月至5月,欧阳予倩、田汉、李文钊等知名文化人士积极奔走,在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座伟大建筑”的广西省立艺术馆,组织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西南剧展”活动。西南8省近1000名戏剧工作者参与,共演出60多个剧目170多场,为桂林历史文化和抗战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1

  • 秋声不“悲” ——《秋声赋》的文学性与戏剧性辩白
    “悲” ——《秋声赋》的文学性与戏剧性辩白温雅红(山东大学,济南 250100)《秋声赋》是田汉在1944年以他真实生活为原型创作的一部五幕剧。作为一部戏剧,《秋声赋》未能与田汉伟大的艺术成就相谐,但就其文学审美性而言,却可以称得上田汉在建国前文学性最高的作品,深切表现了特殊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田汉戏剧实验的代表作,《秋声赋》多方融汇了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追求。在戏剧史上,《秋声赋》历史意义高于其价值裂隙所带来的不足。《秋声赋》;文学性;戏剧性《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09

  • 新《秋声赋
    ◎卢 楠新《秋声赋》◎卢 楠秋夜,欧阳修命童子点上油灯,正准备挑灯夜读。突然,传来了一阵飒飒的风声,欧阳修侧耳倾听了半晌,忽道:“奇怪,今夜这风声有点儿特异。”童子微笑道:“先生,再特异的风声,也让您千年前写的那篇《秋声赋》给写尽了。这篇文章千古流传,人们都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意境优美,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欧阳修笑道:“你几时变得这么伶牙俐齿?看来这一次,我不能再用什么‘童子莫对,垂头而睡’来草草收尾了。”童子道:“论知识,我及不上先生万分之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7年9期2017-02-18

  • 时间与流水:宋代文赋书写方式及其审美观念
    方式,在宋代《秋声赋》《赤壁赋》等经典文赋中变为一种按时间顺序的书写。赋论中的“列锦”之喻让位于“流水”之喻,意味着宋代文赋更注重与时间流动相对应的文脉和意脉,追求叙事、抒情、说理的畅达通透。同时,在强调工艺奇巧的修辞性的传统赋学审美观之外,宋代出现了一种自然无营、随物赋形的更为实用性的赋学审美观。这是北宋古文复兴后其“行文”而非“摛文”的审美观念渗入赋体的必然结果。【关键词】汉赋宋代文赋《秋声赋》《赤壁赋》空间铺排时间顺叙何为文赋?顾名思义,文赋是指一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2-17

  • 秋声赋—溥叔明改写刘禹锡︽秋声赋︾为岔曲
    》 图/忘川)秋声赋—溥叔明改写刘禹锡︽秋声赋︾为岔曲(文选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图/忘川)风振霜凋,警高秋万籁争号。正是那百虫迎序,万叶辞条,声烦促,响萧骚,临水送将归,登楼思远道。浑莫辨夕蛩鸣,秋蝉噪,岭猿啼,江雁叫。但听得凄凄、切切、嘈嘈、杂杂、断断、续续异响繁音参差到,汇成那秋声一派萧寥。(过板)最是这月透疏棂,风满林梢,梦破金闺冷,魂断玉门遥,机杼正繁虫唧唧,悲笳初断马萧萧。更有那忧居怀往事,旅馆度深宵,百感集孤灯,悲风鸣万窍。

    曲艺 2016年10期2016-11-24

  • 秋声赋》中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
    明【摘 要】《秋声赋》是抗战时期田汉在桂林创作的一部话剧,在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的“新西南剧展”中,我们复排了这部名作。本文以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为线索,从话剧原型的基本定位、现实生活的对照思考、对比之中的深入刻画三方面总结复排之思。【关键词】秋声赋;人物原型;现实生活;对比深化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27-011937年至1944年,数以万记的中国文化人于抗日烽火中汇集桂林,成就

    戏剧之家 2016年13期2016-07-07

  • 秋声赋》中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
    1000)《秋声赋》中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刘慧明(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秋声赋》是抗战时期田汉在桂林创作的一部话剧,在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的“新西南剧展”中,我们复排了这部名作。本文以两位女主角的人物分析与角色塑造为线索,从话剧原型的基本定位、现实生活的对照思考、对比之中的深入刻画三方面总结复排之思。【关键词】秋声赋;人物原型;现实生活;对比深化1937年至1944年,数以万记的中国文化人于抗日烽火中汇集桂林,

    戏剧之家 2016年13期2016-07-07

  • 雨之调(节选)
    行渐低的阶梯。秋声赋一夜,在灯下预备第二天要教的课,才念两行,便觉哽咽。那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许多年前,在中学时,我曾狂热地耽于那些旧书,我曾偷偷地背诵它!可笑的是少年无知,何曾了解秋声之悲,一心只想学几个漂亮的句子,拿到作文簿上去自炫!但今夜,雨声从四窗来叩,小楼上一片零落的秋意,灯光如雨,愁亦如雨,纷纷落在《秋声赋》上,文字间便幻起重重波涛,掩盖了那一片熟悉的字句。每年十一月,我总要去买一本Idea杂志,不为那些诗,只为异国那份辉煌而又黯然的秋光。那

    初中生学习·高 2016年7期2016-05-14

  • 谈《秋声赋》的教学取舍
    【教学构想】《秋声赋》是欧阳修著名的抒情小赋,这篇奇文堪称悲秋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之作,是欧阳修精神突围的一次艰难之旅,可谓景、情、人、事、理完美统一。但这篇文章难懂难教,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被一掠而过,没有得到应有的鉴赏。《秋声赋》中欧阳修对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深切感慨是文章的灵魂精要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作者是如何将人事忧劳的感慨与秋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悲秋到底有何独特性?在“异秋声、悲秋心、叹忧思”的行文中,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欧阳修?这些难点不容回避也不

    语文天地 2015年16期2015-08-15

  • 谈《秋声赋》的教学取舍
    【教学构想】《秋声赋》是欧阳修著名的抒情小赋,这篇奇文堪称悲秋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之作,是欧阳修精神突围的一次艰难之旅,可谓景、情、人、事、理完美统一。但这篇文章难懂难教,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被一掠而过,没有得到应有的鉴赏。《秋声赋》中欧阳修对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深切感慨是文章的灵魂精要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作者是如何将人事忧劳的感慨与秋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悲秋到底有何独特性?在“异秋声、悲秋心、叹忧思”的行文中,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欧阳修?这些难点不容回避也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6期2015-06-25

  • 文本形式与教学形式的同态互补 ——以教学欧阳修《秋声赋》一课为例
    以教学欧阳修《秋声赋》一课为例☉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陈礼林郭静娟一、一堂好课,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本形式什么是文本形式呢?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一段话:“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以下我们以欧阳修的《秋声赋》一课的教学为例,去探索这个秘密,去解开这个秘密。《秋声赋》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本的结构。《秋声赋》的文本结构有三重:第一重结构是文本的表层结构,即首先写秋声,然后写秋声从何而来(从表面的秋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2015-02-13

  • 陈洛
    。现客居南宁。秋声赋——致飞廉兼怀野外诸友重阳刚过,独亍青秀山,草虫声瑟,这异乡的慌张之地。中午至八桂坊,我饮下半瓶剑南春,纪念久违半个世纪的芦苇。傍晚,飞廉邀我作陪,再次让我怅望杭州,这江南第一城的湖光与山色。夜深谈诗,刻薄胜溢美之语。他的山水,令我不忍卒读。怀念喜欢砸砖的野外沙龙。秋深,蟹肥,顿生归乡之意。一轮圆月,似姜白石,落在阳台,被我手机深度拾起。题四字:冷月无声。旋回屋,啃久置案头的一部文学史——这灿烂的星河。深夜梦回,漫步五象广场,偶遇欧阳修

    南方文学 2014年11期2014-11-15

  • 秋色赋
    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

    创新作文(3-4年级) 2014年6期2014-08-07

  • 秋声赋》译评
    了李德裕写的《秋声赋》。从文中“况余百龄过半,承明三入;发已皓白,清秋可悲”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悲叹。这对刘禹锡的触动颇深,于是,写了这篇《秋声赋》。这从选文删掉的引言“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道行之余兴,犹有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可以看出,很显然,该文是写给李德裕看的。李德裕曾虽遭排挤,而武宗时期总算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可刘禹锡一生,卒无所遇,衰老多病,闲居洛阳,空怀报国之志。抚今追昔,孤愤难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6期2014-03-21

  • 缘景为情品秋声——《秋声赋》教学实录及点评
    阳修传世之作《秋声赋》的语脉,解读了作品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文脉。古人说:“情者文之经。”在古典作品中,景与情关系紧密,从两者内在联系上看,有情与景正衬,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或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就是以乐景写乐情和以哀景写哀情;也有情与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同学们看,《秋色赋》的情与景属于那种关系?生:以哀景写哀情。师:非常好!本节课,我们将来探究作品的情脉,特别是将《秋声赋》与《秋色赋》古今两篇名作进行比较

    语文知识 2014年6期2014-03-11

  •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摘要:欧阳修《秋声赋》入选《古文观止》,堪称千古美文。本文从情致、学识和思想三方面解读《秋声赋》,涉及“六一风神”、童子形象内涵、赋的文体特征、“天人合一”思想、秋之文化内涵、宋儒品格等内容。关键词:欧阳修 《秋声赋》 秋 美秋天是文人墨客常常表现和描摹的对象,悲秋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久不衰地咏叹调。《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楚辞》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悲哉,秋之为气也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2014-02-17

  • 秋声赋 (外二首)
    ZHENG JI PENG一只人形鹧鸪跑到高阳台 跳伞尖叫 在我眼皮底下消失了就这样吧 甜橙陈列在案头我醒来 开开灯向内 不晓得有没有一个人就真的道出假释 松开了手我落败以后只能在城市树林 叫嚷镜子里湿淋淋的自己和我 笑自己笑话山山水水的迥异在秋风秋雨里剥酸橘反手覆盖墨迹我依然爱你从地心引力到神秘主义,这算不算沦落?我爱诺查丹玛斯胜过我爱你,这算不算二度沦落?秋市开张情人们的视野收买无赖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上台阶,下台阶。一片片海,掀起来,好让海蛇盖在小腿上

    中国诗歌 2013年2期2013-05-13

  • 秋声赋》与《前赤壁赋》的异同比较
    0)欧阳修的《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皆为中国辞赋体上的典型文赋。《秋声赋》是宋代文赋开山始祖,《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发展的集大成之作,两者有何异同?本文从几个方面剖析两篇辞作的异同,以便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两篇名传千古的鸿文杰作。一、欧苏文赋的共同特征(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文赋是散文体文风向辞赋渗透的结果。散体为文,骈散结合是文赋的基本特点,是赋、骈文、古文的交叉融合。文赋的散句主要用来记叙、议理,骈句则主写景抒情。两赋皆如此。比如前者开头的“欧阳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2-15

  • 秋声赋》“一气之余烈”注商
    文赋典范之作《秋声赋》。作者欧阳修在描摹秋声秋状后写道:“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教材对“一气之余烈”的注释为:“一气,天地间混然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一气之余烈,秋气的余威。”笔者发现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迟赵俄等选评的《古文观止》均作此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既然是“余威”,又怎能使草木衰败零落呢?如此注释,有悖情理。从情感上讲,欧阳修意在通过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0期2009-12-01

  • 秋色赋
    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2009年4期200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