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

  • “分宗”与“道统” ——浅议明末清初文人画的传承与影响
    画坛正统地位的“四王”代表了汲取宋元山水画传统并与松江派一脉相承,但又更注重笔墨形式美的文人画审美倾向而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在当时被官方赋予“正统派”地位的“四王”在某种程度又不得不考虑统治者的审美意趣,作品体现出“成教化”“存鉴戒”的封建阶级审美特点,也暗合了儒家“依仁游艺”的思想。如王时敏提出的“画学道统”的论说更是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以此沾溉到近现代书画家对绘画的思考和体认,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明董其昌 《青弁图》轴纸本水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2022-11-28

  • 二十世纪“四王” 画论的发展与演变
    的发展中,清初“四王”的绘画理论对中国画论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四王”的绘画理论历来颇有争议,褒贬不一。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四王”的绘画理论在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消沉。随着海外一些学者对“四王”绘画理论的关注,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开放,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四王”绘画理论的积极影响,认识到了新时代对于绘画思想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画风本身的优劣上,而是用辩证的态度面对它,兼容并包,包容其存在的合理性,把他们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美术史上的

    今古文创 2022年21期2022-06-20

  • 王时敏:集古之长,乃为大成
    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王时敏出身明代官宦之家,爷爷王锡爵曾任宰相之职,父亲王衡是大文学家、戏曲家。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所拥有的學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且王锡爵是老来得孙,更是对王时敏钟爱有加,寄予厚望,曾请著名画家董其昌到家指导他。在董其昌的指导下,王时敏少年时就开始临摹古画,后来又深入研究了传统画法,专门临摹了黄公望的山水画。由于家里收藏的古书、名画很丰富,连少有传世的李成的画都有,因此王时敏常反复观摩古诗、

    学苑创造·B版 2022年4期2022-06-19

  • 清初四王之王翚的绘画复古之风
    李偲毓清初“四王”被称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人。四人中又包含两派,通常以其地域特征划分为以太仓的王时敏、王鉴和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派”,和以常熟的王翚为代表的“虞山派”。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出身于职业画家世家,后师从王鉴、王时敏,并与王原祁于康熙年间同为皇家服务。因绘《南巡图》称旨意,皇帝赐书“山水清晖”,故自称清晖老人。开创清代“虞山派”。王翚博览大江南北收藏秘本,对古人作品下苦工夫临摹,曾经力追董、巨,醉心范宽,对王蒙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Q 四王与四僧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画家组成,合称“四王”,被认为是“正统派”。他们深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深厚,画风崇尚摹古,在清代占画坛主流地位。另一派则是由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残(石溪)四位僧侣画家组成,合称“四僧”,一般被认为是“野逸派”。他们以不拘一格、不守陈规、抒发性灵、奇崛出新而闻名。很多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保守观念合拍,是“文人画中的院体画”;而四僧则是面向自然、面对人生,代表了画坛创新与进步的力量。

    艺术品鉴 2022年7期2022-05-17

  • 何海霞山水画风格探究
    霞; 山水画; 四王;笔墨 一、继承传统(1)继承家学何海霞的分母皆为知识分子热爱艺术诗文,因此从小就饱受熏陶对画画非常有天分。三岁时便能信手涂鸦许多图画,六岁多便进入私塾读书跟随老师学习了很多 的中国经典文化为日后学习绘画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在私塾期间同时也学习书法、国画树石基础临摹《芥子园》等功课。除了绘画类以外还有艺术鉴赏、手工制作等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手工课还是艺术鉴赏课何海霞的成绩都十分优秀,对于何海霞的艺术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何海霞山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8期2022-03-29

  • 日本出版《四王吴恽》中的名家山水
    日本出版的画册《四王吴恽》,内容考究,印刷精美,反映了清代绘画在日本备受瞩目的现象。该册由日本著名的收藏、出版机构博文堂出版,富冈谦藏述,大正八年(1919)印行,高38、宽27厘米。牛皮纸封面上有毛笔楷书题签,题写“四王吴恽”,线装全一册。分为四部分:题字及序文、正文、图版、跋。第一部分包括藏书者识记、绘画、序文。扉页有蒋纬宇识记,记述了阅读此书的感想,吟首钤朱文椭圆印“画痴”,文末钤朱文方印“蒋纬宇印”。全文如下:此册所收虽未尽佳,而于六大家笔法,已可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2022-03-29

  • 试论清四王文人山水画对雍正墨彩瓷器装饰的影响*
    3403)“清初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以山水画为主的“四王”继承发展着宋元前人的文人山水画精神,总体倾向于摹古,绘画风格较统一。他们的山水画得到了一批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喜爱,在当时很受欢迎。一种仿水墨画作装饰纹样的瓷器,后人称为墨彩,是雍正时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由于雍正珐琅墨彩山水瓷画在笔法上与“四王”文人山水画颇为相似,皆挥洒肆意。而“四王”又作为引领清初山水画的主流,对雍正时期新品种珐琅墨彩山水瓷装饰风格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本

    陶瓷 2022年1期2022-03-18

  • “文脉”与“人脉”:清代“四王”绘画源流及“复古”真相探究
    内容提要 清代“四王”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对其艺术成就的评判,有两个极端:一是清代艺坛对“四王”绘画的推崇,及对其正统地位的捍卫;二是民国之后艺术界甚至思想界对“四王”绘画的极力否定和贬斥。在20世纪中叶以来的研究中,关于“四王”绘画“复古”的论断,几乎众口一词。通过相关绘画史的梳理,发现“四王”绘画特殊的思想渊源,究其根本是“文人画”思想经由宋、元的发展和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接力,其间又以其“人脉”的机缘,“无缝对接”地传承给了清

    江苏社会科学 2022年6期2022-03-15

  • 清初“四王”仿古画中的赵孟頫接受问题
    要】 在清初“四王”临古、仿古的创作中,对赵孟頫画作的临仿是一个重要内容。“四王”对赵孟頫的接受,体现在创作实践和艺术理念两个层面,他们在汲取赵孟頫绘画艺术的基础上,以仿意、参合等方式兼取其他名家特色,并将自身风格融入创作之中。同时,“四王”在接受董其昌“三赵”之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矫正了董其昌持论的偏颇,重新肯定了赵孟頫的成就。【关键词】 “四王”;仿古;赵孟頫;“三赵”在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临古和仿古的作品中,对赵孟頫的临仿占有很

    艺术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3-07

  • 力开生面的“四王”绘画观探析
    ■ 张肖萍一、“四王”与正统画脉的演进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在“四王”之誉生成之前,曾有“二王”“三王”之说,这种递进式的称号代表了“王画”在清代占据正统地位的不同时段。据考证,最初的“二王”指顺治、康熙年间的王时敏和王鉴;“三王”是指“二王”及得到“二王”教导提携的王翚;“四王”则指“三王”及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也有按照年龄分为“前二王”和“后二王”的说法。从王时敏至王原祁,跨越105 年,他们传承有序,承接了晚明董其昌所确立的带

    人文天下 2021年5期2021-12-05

  • 林木:我与共和国同龄
    末董其昌,清初“四王”,那几乎可以说是摧毁中国美术的罪人。而且这些结论,在当时是我同行们的公论。最初我也相信他们的结论,但研究文人画之后,我发现明清不仅不衰落,而且繁荣,不仅繁荣,而且极度繁荣。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20世纪的中国画,是从明清起家的,怎么就把自己的基础掏空,空对空地做莫须有的有罪推定呢?况且,我们承认清初有石涛、八大山人等一批优秀画家和画派,清中期有扬州画派,清晚期又有海上画派,都是正面肯定的,三个时期都这么优秀,怎么加在一塊儿整个清代画坛

    现代艺术 2021年10期2021-11-15

  • 略论“四王”缺乏创新的几个原因
    喻国忠“四王”即清代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提到“四王”,首先给人们的印象是因循守旧、拟古、无创新,如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中“笔墨技法上‘四王下过千锤百炼的功夫,但毕竟缺乏对真山水的实际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论如何经营位置,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艺术思想上被古人束缚,不能大胆地跳出宋元人的圈子,所以在创作上守旧的成分多,创新的成分少。”文章不论及“四王”的优劣长短,但他们对学问的虔诚态度、笔墨功夫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而笔者感兴趣的是,“四王”笔墨功

    炎黄地理 2021年7期2021-10-22

  • 家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
    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1-8号展厅2020年9月20日-11月20日该展由南京博物院与何香凝美术馆共同策划,以娄东为线索,分6个单元主题:华亭血脉、集古大成、金针微度、麓台精神、麓台正脉、传古与新风。展出包括“四王”“小四王”“后四王”及近代冯超然、朱屺瞻、吴湖帆、张石园、陆俨少、宋文治等艺术家合计68件珍贵作品。从王时敏到宋文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董其昌至“四王”的画学体系绵延300多年的历史图景。中东铁路:赵刚北京︱长

    画刊 2020年11期2020-12-23

  • 四王”“四僧”两相宜
    有绪的法脉。对“四王”这一派的绘画,过去的批评不外乎因循守旧、一味摹古。王时敏现存的画中,几乎幅幅都能见到“仿董北苑”“仿倪高士”“仿梅道人”“仿黄大痴”之类的题识,而且他的仿古仅限于“文人画系”和“南宗画系”,绝不仿南宋四大家(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院体画代表)。其中,对黄公望的笔法参悟最深,模仿也最精到。王原祁也仿作甚多,比如他的《麓台画跋》,全都是他的“仿”作题跋。在《仿黄子久》的诗跋中,有“刻意临摹且闭关”一句,可见十分用勤。王鉴呢?仿董巨、

    新民周刊 2020年39期2020-11-06

  • 试析“南张北溥”早期山水画的艺术渊源与特征
    “四僧”  清“四王”一、大千篇:化古为我法在传统文化受到空前挑战的时代,大千先生反其道而行,选择投入前清遗老曾熙和李瑞清门下学习书法和学问,毕生钻研传统国画。大千先生早中期的山水画,一方面以清初四僧石涛、八大、渐江、髡残为代表的文人画为师,尤以擅长临摹石涛著称于世,将古人之法与自然山水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他对青绿山水的探索,超越了董其昌“崇南抑北”的偏见,寻找“没骨”山水画的典范张僧繇与杨升。经敦煌的洗礼后,他再学习五代、宋、元山水,画中可见仿王蒙、盛子昭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09-21

  • 浅析清代“四王”正统派成因
    李青焱摘要:“四王”山水,得到清统治阶级的最高推崇,被尊为“正宗”,其外因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原因所造就;其内因是“四王”在历史上起到了整理、总结十世纪以来南宋山水绘画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虽然在笔墨技法上“四王”都下过千锤百炼的功夫,但是他们毕竟缺乏对大自然山水的真实感受,缺乏创新性,这是局限性。关键词:政治文化;经济;古玩市场;画价引言:在清代的绘画史上,“四王” 名声重极一时,在清代以前,历代的封建王朝都视服务于自己或宫廷的专职画家即院体为“正统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8-14

  • 正宗还是糟粕,这是个问题
    了世纪论战的“清四王”。“清四王”是指清初四位姓王的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早先只有“二王”,王时敏和王鉴,后来王翚在王鉴的引荐下拜王时敏为师,很快声名显赫,便有了“三王”之說。再后来,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也长大学画了,而且表现不俗,也就有了“四王”。“四王”的领军人物王时敏是江苏太仓人,出身名门望族。他从小跟随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学画。因为出身显赫,他24岁就做了官。如果世道太平,他可能会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在朝廷有稳定的工作,在业余时间写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5期2020-07-30

  • 四王群岛潜水记 难忘黑鳍鲨争食画面
    ai 洪慧玲1 四王群岛的海底生态非常丰富,加上超清澈的水质,绝对值得一去。 2夜幕降临,一群人到临近的沙丘上载歌载舞直到天黑。 3黑鳍鲨群猎食活动,将带给你视觉上的震撼。 4缤纷绚丽的软硬珊瑚,点缀着四王群岛的海底。 5一团人完成了一次潜水活动,都会待在码头上休息,等待下一次的潜水活动。装备Full gear(包括潜水装装备和水底摄影装备)。潜水衣建议至少3mm,有些潜点水温会骤降。適宜等级一些潜点的海流较强,建议至少具备Advance Open Wat

    畅游行 2020年2期2020-06-27

  • 浅谈王翚《仿巨然楚山欲雨图》
    禄摘 要:清代“四王”是中国清初画坛的正统画派,王翚是“四王”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幅《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是王翚众多精品画作中的一件,尤为珍贵。关键词:“四王”;王翚;虞山画派;天津博物馆;《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清代“四王”是中国清初画坛的正统画派,是中国画坛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宫廷绘画的代表。“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历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影响后世300余年,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天津博物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2019-11-04

  • 贺履之画学思想摭谈 ——兼谈京津画派的四王观念
    佩衡说他“早年从四王入手,中年取法唐宋人笔意,有疏朗简远的趣味,自成一家”[2],又说他“工古文及古风诗画山水人物花卉疏朗有华喦风格”[3],可见他的绘画艺术主要是从四王筑基,又上溯唐宋,兼及华喦等个性派画家风格。在一件传世的贺履之山水画作品上,樊增祥题诗“梅雨京城五月寒,六如画意拟荆关。试回绝代填词手,细写桃花庵外山”,并说“此画仿晋陵几于夺真矣,不胜叹服”。六如、晋陵指明代唐寅,此画学唐寅“几于夺真”,这说明贺履之的绘画艺术对于古代传统实有深厚的功底。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10-18

  • 正统派与个性派山水的共同文化本质
    清初山水画坛上“四王”与“四僧”作品风格的分析研究,从他们的审美观念、笔墨程式、绘画技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和比较,探析正统派和个性派两者在不同创作思想指导下的相通之处,发掘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关键词:四王;集大成;四僧;个性;山水画董其昌集古法之大成的山水号召在画坛引起了众人的呼应,在他身后的清初画坛上随之展开了一场笃诚的研究古法、推行古法的山水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将便是清代山水画坛的主流人物“四王”。“四王”是指王时敏(1592-1680)、王鉴(1598-16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浅谈清代“四王”师古画风及其传承意义
    :本文将从清代“四王”师古画风及其传承意义展开分析,提出师古为先,信而好古;顺古而变,以古为新;师古学古,传承出新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师古画风作为基础内容,并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为画技的全面提升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清代 “四王” 师古画风 传承意义以古为新一、引言在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以古为法、对师古进行临摹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清代“四王”不仅秉承了这种复古的画法,将师古作为基础内

    参花(上) 2019年7期2019-07-16

  • 四王”复古论辩
    以往贬斥、批判“四王”(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各种文章和著作中,最一致、最集中的论点是“四王”只知摹古,所谓“只会用临、摹、仿、抚四大本领复制古画”,认为他们的作品简直可以说没有自家创作。王原祁画跋中“或者子久些子脚汗气,于此稍有发现乎”这句话被反复转引,作为他们甘当古人奴隶的一个重要证据。其实,这句话无非与齐白石“青藤白阳门下走狗”一样意思,是旧时代文人故作姿态的一种谦辞,不过是表示自己对前代大师的尊崇而已,何况王原祁这句话下面紧接着还有

    中国书画 2019年3期2019-06-26

  • 金陵烟霞
    画派;王翚,以“四王”一风统率清初画坛,属虞山画派;笪重光,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属京江画派;董其昌也曾短暂为官南京,半官半隐,成为十七世纪初文人逸士的典型,为许多文人所效仿,所作山水画风在文人画家群体中影响颇大,属松江画派;蓝瑛,脱胎于松江画派,兼取宋元诸家之长,开创武林画派。他们都属于影响金陵画派的重要画家。当然,金陵本地籍的半文人半职业画家也从受益于松江派、武林派、新安派等的画风影响,基本上保存了文人画巅峰期的浸淫痕迹。但从画史上看,金陵画派的成就

    检察风云 2019年6期2019-03-29

  • “王画” ——陈独秀“美术革命”的思想闸门
    秀并没有直接用“四王”一词,反而是确切地讲到了“清朝的三王”“王石谷的画”和“王石谷的山水”等。查阅清代画史著录,可知“四王”是一个晚出的概念,更常见的是“二王”或“两王”“三王”等名目。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比较时兴的是用“两王”或“二王”的名目来称号王时敏和王鉴,这在时人题赠王翚(字石谷)的诗画以及论著中尤为常见;而“三王”之说,是在王石谷与乃师“二王”(王时敏、王鉴)齐名画坛时流传,这于王士禛的诗文中屡见不鲜。据阮璞先生考证,“三王”名目在清代画史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2期2019-01-09

  • 昔日“四王”如今依旧称王
    期,画坛有所谓“四王”“四僧”,分别代表当时的宫廷主流和在野文人。今天,人们更熟知的是“四僧”,对石涛、八大的推崇大概冠于有清一代;但事实上,“四王”虽然一度被诟病一味摹古、缺乏创新甚至乏味无趣,但在当时以至今天的艺术市场,他们却始终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四王”之首,王时敏对清初正统画坛的建立功莫大焉。不仅在当时领袖群伦,在今日的拍卖市场上同样风光无限。2011年,他的一幅《仿黄子久山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495万元成交;同年秋拍,其《仿各家山水册》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1期2018-12-12

  • 由“四王”说开去
    国家画院研究员“四王”是欠了什么人的债,在有清一代红得发紫后,进入民国之初开始“背运”,先是被文化领袖陈独秀骂,随后又被画界群起而攻之,以至于到了“要革王画的命”的地步。几十年间直到新中国建立,“四王”也翻不过身来。他们如“文革”时期被戴上了“地富反坏右”—“黑五类”的帽子一般,成为画界历史上“封建、复古、因袭、守旧”的代表,当然也就是“反动”的了,连他们的祖师爷董其昌一起,为时尚所唾弄。呜呼哀哉!物极而反—真是“易”道之高明。在激进又崇洋的年代,“四王

    中国书画 2018年10期2018-12-03

  • 试论四王国内外对比
    。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关键词:四王;四僧;拉斐尔前派;中国画一、“清初四王”生平及主要成就“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比较相近,主要体现在对笔墨的应用上和对古人的画的模仿上,因此被称为“清初四王”。(一)“四王”中,以王时敏为首他的风格苍润松秀,并且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8期2018-11-23

  • 清初“四王”,山水中悠然而行
    月30日,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在文华殿书画馆举办。“四王”和他们笔下的山水,穿過岁月,向人们悠然行来。文人山水画始于宋,兴于元,盛于明,至清初“四王”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距今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四王”荣宠过、没落过,如今画外的人与事都化为烟云,只有山水不老,丹青依旧。一代更比一代强所谓“四王”,说的是明末清初江南4位姓王的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音同灰)、王原祁。他们彼此之间或师或友,或为亲戚,画风相近,理念相承,形成一个雄踞画坛的派别。这个画派出身

    环球人物 2018年21期2018-11-14

  • 入缵大统
    卢辅圣在四僧和四王之中,直接以成年心态承受甲申之变者,有弘仁、髡残、八大、王时敏、王鉴五人,如果用遗民的尺度衡量,就中无一人不符。而且王时敏和王鉴还是明朝官吏,入清后均守节不仕,与皈依空门并无政治倾向上的区别。作为晚辈的石涛、王翚、王原祁,与经受了剃刀和屠刀之抉择的上述五人不能同日而语。石涛接圣驾,画《海晏河清图》,刻印称自己为“臣僧”,王翚上京绘《南巡图》,以及王原祁供奉内廷,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基于同一个明清易祚、“恭逢盛世”的现实基础。石涛尽管吟诵

    大观(书画家) 2018年4期2018-10-22

  • 山水画与中国现代艺术思潮
    丰富性。关键词:四王;四僧;岭南画派;写实1、复古开新:冲破四王藩篱20世纪山水画的帷幕,是在延续晚清绘画传统的平静氛围中徐徐拉开的。四王的流风余韵,作为绵延数百年的主导风格,不仅左右了绝大多数成名山水画家,同时也吸引着大批山水画的后起之秀。当然,所谓四王风规,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具体到不同时空的画家身上,除了娄东、虞山之类的不同落实点之外,还蕴含着因漫长的演衍过程而不断变异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旁涉兼容其他画理画风的多样性选择。与此同时,沾溉于四僧野逸派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2018-05-14

  • 中国画笔墨学习的方式
    这种看法在清代“四王”身上有明确的体现。基于清代尊古、学古的学术环境,“四王”学习笔墨的过程,多选用临、摹、仿、抚等方式,在其创作中,也多出现这样的字眼。但“四王”对古人笔墨的学习,并非机械的工匠性操作,而是经过“四王”自己的再次审美、再创造的过程。王原祁在《自题仿董北苑笔意山水轴》中说:“画本心学,摹仿古人必须以深遇、以气合,虚机实理,油然而生。”这无疑表明,这种仿作,是借仿作而创作。“四王”这种做法,是受他们美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明确认识到,中国画的根本

    老年教育 2018年2期2018-03-31

  • 赵孟頫“古意论”与“四王”拟古思想的比较
    悟。(二)清代“四王”拟古风气的形成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统治者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对知识分子进行笼络与抚慰。清代绘画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在风格、技法、意境等方面呈现出了集大成的面貌,于是出现了以“四王”为首的拟古绘画风气。“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人。王时敏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首辅之孙、翰林之子。董其昌曾因其祖父的提携,并受邀做王时敏的老师,王时敏因受到董其昌的绘画指导,在画理上也紧追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通过不断对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2018-03-07

  • 四王影响后世百余年
    清初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又称江左四王。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四人画风接近,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之首的王时敏是“四王”绘画的奠基人,使得“四王”绘画延续与发展董其昌画学思想,重文人精神,用笔以阴柔、内向为取向,恰好符合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基调——温柔敦厚、中庸

    艺术品鉴 2018年11期2018-01-30

  • 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
    缋满眼”。二、“四王”的语义“四王”是以董其昌以“南北宗论”命名的中国绘画新战略的实践者和成就者,从“四王”画派盛行之时起,便决定了其中国绘画史不可动摇的地位,由于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决定了“四王”是一个合乎当下的课题。绘画作品一旦完成便脱离并且超越了它自身的创造者,以其客观自主的方式存在历史的行列中,成为展示人类文明演进的成果之一,因此即便是画家本人,也无法改变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绘画作品最重要的语义载体的“四王”的本然语义,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2018-01-27

  • 聊聊维佳兄的画
    体派,梁楷也算,四王不算,因为,那时候他认为四王画得不好,凡是画得好的都算,好像安格尔和塞尚也是立体派。他用他认为的“立体派”方法疯狂地画画,油画、水墨、水彩、铅笔什么都画,布上、纸上、墙上甚至连书的侧面都画,到处画,他的感觉很细腻,却粗犷、直爽、毫不扭捏啰唆,笔下有罕见的自信。后来,我去巴黎流浪,他到南京师范大学去教书了。有几年没在一块儿泡。只是经常在一些刊物、杂志上看到他的画,“派头”一直很大。后来,我回了南京,又在一块儿泡了。离开南京十几年,觉得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年1期2018-01-25

  • 论清初“四王”绘画艺术的当代意义
    术文艺评论者将“四王”的绘画看作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腐朽代表,将“四王”的拟古思想与平庸划为一列,甚至认为他们的绘画理论主张并没有多少价值,将其拿来评述也只是为了给后人做反面教材罢了。这样肆意贬低的言论、偏激的批评,势必影响当代人对“四王”的正确认知,对“四王”留下来的绘画理论自然也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个追求所谓的个性时代,为了让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不被偏激地抹杀和遗弃,我们需要正视“四王”的绘画理论,不过分捧高也不过分贬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地认识

    艺术家 2018年5期2018-01-24

  •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
    坛正统——清初“四王”的艺术世界作为旅顺博物馆建馆百年系列展览的第四展:“画坛正统——清初‘四王的艺术世界”画展在分馆二楼临时展厅展出。所谓“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旅顺博物馆为国内第四个举办“四王”画展的博物馆,此展由旅顺博物馆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荟萃两馆收藏清初“四王”作品80余幅,涵盖他们一生多个阶段的创作作品,为我们集中展现了清初“四王”的艺术世界。在材质上,有纸本和绢本;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巨幅大轴,又兼选镜框、手卷和册

    东方企业家 2017年6期2017-08-22

  • 清初四僧遗民僧人的翰墨情怀
    画坛主流的[清初四王]绘画,[四王]绘画更注重文人画风格的传承、讲求笔墨技巧,情感表达相对含蓄。[四僧]绘画与之相比,在当时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对清代中晚期乃至近现代、当代绘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历史上的 [清初四王]、[金陵诸家]等绘画派别一同成为清初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赏其画、观其书、诵其诗,想见其人。让我们进入武英殿[清初四僧]书画展,与古同游,与[四僧]同游。弘仁倾[来坐墨破渖苔堪衣持第赠几,重恍,惚梦难中名三是十某六峰芙。蓉

    紫禁城 2017年4期2017-04-21

  • 试论清初“四王”之仿古
    要:清初画坛“四王”历来颇有争议,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但“四王”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将笔墨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降至当代,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重新认识、评价、定位“四王”及其仿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从仿古在学画过程中的作用看,初学必以临古为先,这亦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仿古;笔墨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95-01清代画坛的“四王”,一生画了许多

    成才之路 2016年30期2016-10-31

  • 论清初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的异同
    美史中,清初的“四王”在对我国的古典绘画的传承中就有着复古形式的存在;西美史中,法国出现浪漫主义艺术与古典主义针锋相对的现象,学术界的争论直接促成了“拉斐尔前派”的诞生,拉斐尔前派提倡学习拉斐尔之前的艺术,这使得他们对绘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都复古,但却因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清初四王与拉斐尔前派的复古形式,来剖析他们艺术形式上的差异。关键词:四王;拉斐尔前派;复古;传统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今传媒 2016年7期2016-09-07

  • 天津博物馆举办清代“四王”绘画作品特展
    “笔墨真趣—清代四王绘画作品特展”。七十余件“四王”绘画精品与广大观众见面,其中包括多幅从未展出过的作品。 此次特展,以天津博物馆馆藏为展品主体,同时遴选上海博物馆、天津文物公司的多件颇具代表性的“四王”绘画作品,集中且系统地展现了“四王”山水画纯熟、丰富的笔墨艺术,重现经典。为配合展览,天津博物馆将推出多场“天博讲堂”专题讲座。endprint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6期2015-07-06

  • 摹古与创新
    ,山水画方面以“四王”为首的“摹古派”为誉为正统,重在继承和总结,代表了传统的笔墨程式。以“四僧”为首的在野遗民画家重在发扬个性,师法自然,代表了笔墨程式新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摹古;师法造化;创新;四王;四僧我国清初画坛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画家,其中以“四王”“四僧”为“崇古”“创新”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趋向为主。“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人,他们均擅长山水画,因受到皇帝赏识,被誉为“正统派”。以“四王”为首的清朝正统画家由于社会背景等原因,缺乏去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李振伟《南山积翠图》
    ,既有董玄宰和“四王”的造型意识,又取赵孟頫青绿山水之致,并努力向现代山水图示过渡。形体散而不乱,厚重稳实,气息静雅温和。若注意形体与笔墨细节处理,以及整体的气势统一,则更上层楼。——欧阳逸川(《中国书画》杂志编辑)创作感言:我的学画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幼时就爱摹写图画,中学之后对古诗文辞颇感兴趣,并“承庭训,知古之名士文皆重于一时,便欲以文经世”。进入大学以后,我从临摹“元四家”起手——可能是得于地域和老师的缘故,同时也符合自己的气质,因此临习不辍,略有心

    中国书画 2015年9期2015-05-30

  • 当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四王”与石涛的绘画成就比较
    来越显现出来。“四王”的绘画深入挖掘传统,丰富了传统的技法,沿袭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为近代的中国山水画家架起了一座通往元明,追溯古人的桥梁,他们同石涛一样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肩负着发展中国画大业的当代人,重新对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认识,还是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的。关键词:四王 挖掘传统 创新 发展 价值明末清初的“四王”由于注重摹古,一直以来,他们的艺术被人批判,长期形成了“石涛高,四王低”的观念。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问题,再一次将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7期2014-08-28

  • 虞山画派 集古大成
    构成了画史上的“四王”。其中,王鉴倡导融南北二宗,弟子王,后转益多师,形成了“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画学理念,为清廷所推崇,当时便成为饮誉南北的“画圣”,受其画风影响者极众。——陈燮君 上海博物馆馆长早在2011年,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的“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特展,当时古代绘画馆内主要展出了王时敏、王原祁及其传派的作品。转而又是2014年的到来,一场新的古书画饕餮又云集于古代绘画馆内,此次同样在上博丰富的馆藏作品

    检察风云 2014年2期2014-06-26

  • 小议八怪胜四王
    周向东小议八怪胜四王◎周向东谈到清代的画, 人们自然联想到“扬州八怪”。其实当时称霸画坛的是“四王”, 即王时敏、王鉴、 王翚、 王原祁。以后又有“小四王”“后四王”。“四王”的画风延续了好几百年, 被清代统治阶级列为画坛正宗。“四王”以画山水为主。画风古朴典雅, 简淡清秀。他们作画以摹临古画为根本, 偍倡“摹古逼真便是佳”。王翚在《清晖画跋》中说:“以元人笔墨, 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乃为大成。”同样王时敏的一些模拟宋元名画之作, 确实达到了“宛

    参花(上) 2014年11期2014-02-25

  • 王时敏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
    中,对王时敏在“四王”中的地位及影响做了如此精辟的论述:清初被誉为画坛领袖的王时敏,其笔墨特征及师古而形成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后辈,即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其傳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除了作品本身技艺外,个人的地位与贡献也决定了其绘画作品的价值。无论是在古代亦或是当今的艺术市场中,王时敏书画的价格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收藏家们不可多得的珍品。艺术风格与特点王时敏可谓是董其昌最忠实的追随者,绘画受董其

    艺术品鉴 2014年1期2014-02-20

  • 一超直入:王绘画风格的抉择
    祁跨时105年,四王终生从事摹古学习,才能集大家而成。阮璞说:“王一生之绘画活动,上起康熙十年以前,下迄康熙五十六年,正是此‘国初之学大’之运会,其画学之趋向所在,尽人皆知乃为‘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手’,此非所谓‘国初之学大’而何!”刘纲纪认为:“四王”这一艺术流派是清王朝康熙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化趋向的产物,并“成为清朝统治者所嘉许的正宗”[3]。二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其父王衡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王时敏也分别出

    艺术评论 2011年9期2011-11-15

  • 四王”的悲哀
    坛三百年。初识“四王”作品,仿古人者夥,而独创者寡。这种艺术途径渊自董其昌的理论。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土地为师。”受董复古更新、重组文人画的“南北宗论”影响,其山水画更以重临摹、重笔墨、重心象、重真率为里。追随董其昌书法入画的传统,应用虚实、开合等视觉对立因素,内营丘壑,造化心象;以古画中的山水之形程式化为图像,以为自家笔墨之用;弱化画山水对真山水的再现性,化我为物,笔墨写心。谢稚柳曾评价道“:有清一代书画,开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2011-08-15

  • 初中美术课如何欣赏"四王"
    人们常常讲到的"四王"指的是明末清初之际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山水画家。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王鉴(1598-1677)是他的同乡,字圆照,号湘碧。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经常与董其昌、陈眉公在一起研究画法,受董其昌影响很大。入清以后,他们隐居乡里,专门从事绘画活动,起着承明启清的作用。王翚(1632-1717)是王时敏、王鉴的学生。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曾负责组织绘制康熙《南巡图》,是

    素质教育 2010年10期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