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

  • 不同月龄A53T小鼠背根神经节中α-Syn表达变化
    )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6月龄和12月龄野生型(WT)小鼠和A53T小鼠经乌拉坦腹腔麻醉后处死,在体视显微镜下取出胸段、腰段和荐段的DRG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RG中α-Sy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同月龄WT小鼠相比,6月龄及12月龄A53T小鼠DRG中α-Syn表达量显著增加(F=59.164、55.681,P[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小鼠,转基因;神经节,脊[中图分类号]R338.2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3期2023-08-26

  • 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汉丰,徐晓雪奇神经节(也称为Walther神经节)是传出交感神经干的最后一个盆神经节,由两侧椎旁交感神经链会聚形成,在前方终止为单一的中线神经节。奇神经节位于尾骨前间隙,通常在骶尾骨前韧带的前方。奇神经节对盆腔内脏、会阴区、直肠远端、尿道远端、阴道远端三分之一和外阴/阴囊提供交感神经支配[1]。疼痛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疼痛诊疗技术,随着介入技术及器材的飞速发展和日趋完善,更多的医患愿意选择创伤小、见效快的微创治疗方法[2]。奇神经节介入治疗是一种可靠的微创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8期2022-11-26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诊治进展
    王士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是临床上罕见的腹部占位病变,尽管2020 年出台了《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但因其病例少见,相关报道不多,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处理不好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通过对近些年关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文献检索,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系统性回顾,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1 定义及流行病学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起源于副神经节,后者沿颅底部至盆腔中轴两侧分布,一组分布在头颈部,另一组原发于肾上腺髓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7期2022-11-23

  • 膀胱副神经节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CT影像鉴别
    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与膀胱癌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加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9例膀胱癌患者和10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评价肿瘤的影像特征如数量、囊变坏死、钙化以及CT扫描各期的CT值,计算病灶实性部分的绝对增强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膀胱癌更常见囊变坏死及钙化,膀胱副神经节瘤一般密度较均匀。平扫时,膀胱癌实性部分的平均CT值约(3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5期2022-09-21

  •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Y、SP及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1组和电针2组,每组8只。治疗6 d后,腹主动脉采血取各组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神经肽(NPY、SP)含量,并在各组中随机取2只大鼠的背根神经节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 模型组血清NPY、SP含量较空白组、电针1组、电针2组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梨状二穴;腰椎间盘突出症;NPY;SP;神经节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志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5期2022-05-18

  • 神经节干预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
    神经节又名Walther神经节,最早在18世纪20年代由德国解剖学家Augustin Freiderich Walther发现,它是骶尾部交感神经链的汇合点,发出奇神经支配盆腔脏器及生殖器官。国内外研究显示奇神经节阻滞、射频消融、脉冲射频及化学毁损可有效缓解肛门会阴部疼痛。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奇神经节干预具有镇痛效应强、不良反应小、病人满意度高等优势。然而,奇神经节解剖位置多变,穿刺难度较大,临床实践中有多种穿刺入路及干预措施,对肛门会阴部疼痛的治疗效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3-30

  • 例谈基于兴趣和发展需要设计与实施校本实践活动课——以“探究新鲜河蚌足神经节的位置”为例
    探究新鲜河蚌足神经节的位置”为例,介绍基于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校本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1 “探究新鲜河蚌足神经节的位置”一节开发背景学生在学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模块的重要概念“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的过程中,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生物体神经系统组成复杂且较为微观,所以教学中,学生缺乏对于这一概念的探究体验。河蚌是我市周边常见的生物类型,其神经系统组成较为简单,仅由由神经索相连的3对

    中学生物学 2021年6期2021-09-06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报道
    130021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又称异位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1-2]。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约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0%,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而言,其少见且具有更高的转移倾向。我们收治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现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病人:女性,29岁,主因“上腹部不适2 d”于2020年3月31日入院,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睡眠、饮食良

    腹部外科 2021年1期2021-02-25

  •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
    230001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包括特指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以及发生于肾上腺以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为起源于神经嵴源性副神经节细胞,位于自主神经系统中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外非上皮源性肿瘤。目前仍没有统一的组织学标准来评价副神经节瘤的生物学行为,2017版WHO肾上腺肿瘤分类认为所有肿瘤均有转移潜能,因此将原来“良性、恶性”分类取消,并以“转移性”替代“恶性”[1]。本研究收集47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

    安徽医药 2020年12期2020-12-08

  • 肺原发副神经节瘤1例
    (左)肺原发副神经节瘤。图1 肺原发副神经节瘤CT图像 A.平扫; B.增强动脉期; C.增强静脉期讨论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多发生于颈动脉体、颈静脉体等部位,原发于肺内者罕见。肿瘤生长缓慢,倍增时间较长,约4.2年;多为良性,部分具有潜在恶性或呈低度恶性。良性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边缘光滑清晰,无毛刺;恶性者常为多发结节,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本例无临床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左肺上叶舌段单发结节,血供丰富,内见粗大血管,且增强CT呈延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8期2020-09-25

  • 原发性气管副神经节瘤1例并文献复习
    培勇 刘建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按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有嗜铬性和非嗜铬性之分,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副神经节瘤的典型代表。副神经节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以副神经节丰富区域居多,而发生于气管内的副神经节瘤罕见,目前国内外仅有近20例患者报道,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气管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并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气管副神经节瘤的诊疗。临床资料患者,女,45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09-04

  • 一例原发性心脏副神经节瘤多模态显像结果分析
    发生于心脏的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同时描述该疾病MRI及PET/CT影像学表现的文献更为罕见。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一例发生于心脏的副神经节瘤的多模态显像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于2019年3月外院体检超声发现心包内占位。心脏超声示:①左房前上方低回声包块;②左室及左房内径偏大;③二尖瓣口少量反流。无心慌、心悸等不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来本院。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睡眠佳,大小便无特殊,体重无减轻,余无特殊。既往史:15 a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4期2020-08-04

  • MRI与CT检查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分析
    545001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neuroma,GN)多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腹膜后间隙以及肾上腺部位,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不容易与其他病变辨别,CT、MRI均是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CT检查在发现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细微钙化的同时可观察到血管变化、强化等,MRI检查可清晰的扫描到肿瘤组织学、周围组织器官,分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本研究主要对比MRI与CT对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3期2020-07-09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研究进展
    0021)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用以缓解多种临床病症[1,2]。关于阻断星状神经节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至今尚未十分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主要用于疼痛的治疗,通过阻断交感神经缓解头颈部,上肢和上胸腔内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疼痛。也有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可用于心肌电位及心律不齐的调节,也可缓解颈椎病,血管功能紊乱的症状,还可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上肢血管炎等多种疾病[3,4]。1 星状神经节神经节是由神经细胞聚集而形成的结节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1期2020-01-09

  • 纵隔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0900)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öm等[3]1986年报道1958~1981年瑞典国家癌症登记数据,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8例副神经节瘤。由于尸检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相当数量副神经节瘤患者生前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4]。副神经节瘤根据其产生和释放儿茶酚胺的能力分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2期2018-12-26

  • 膀胱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魏洋洋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膀胱壁内的副神经节组织。该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06%,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1]。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7年3月收治的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进行小结。患者,女,51岁,因“体检彩超提示膀胱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否认肉眼血尿,否认尿频、尿急、尿痛,否认排尿困难,否认排尿时头晕、头痛,否认平素头晕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5期2018-11-29

  • 胆囊副神经节瘤1例
    )图1 胆囊副神经节瘤 A.CT平扫; B、C.CT动脉期(B)及静脉期(C)增强扫描; D.病理图(HE,×100)患者女,39岁,上腹部疼痛1月余,门诊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实性斑片状低回声约1.95 cm×1.52 cm,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以“胆囊占位”收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阳性。腹部CT:胆囊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约2.22 cm×1.46 cm,密度均匀,边界规整,平扫CT值约30 HU(图1A);增强扫描呈明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8期2018-08-21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6)星状神经节作用机制 ——对疼痛的调节机制的研究※
    0期)干预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一直是疼痛科研究的方向,从1883年Liverpool和 Alexander手术治疗癌痛时,发生意外将交感神经损伤,可癌痛却奇迹般地减轻。这个发现使得许多学者在临床中采用各种方法切断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来尝试解决人体各类疼痛的问题。漫长的临床实践持续了37年,非手术的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终于于1920年正式运用推广[1]。本文重点将针刺或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解剖研究叙述如下。1 星状神经节的解剖颈部交感神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2018-02-09

  • 神经节苷脂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1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也有研究报道神经节苷脂可能诱发GBS,且此类患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本研究将近5 y内本科收治的神经节苷脂相关的GBS14例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 符合标准的GBS患者共14例,包括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岁(23~74岁)。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情况:3例为腰椎手术后,1例腱鞘炎术后,2例外伤后,2例脑出血及1例脑梗死治疗,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3例颈椎/腰椎病治疗,1例“耳聋”辅助治疗。1例发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2期2018-01-16

  • 神经节苷脂与脑发育
    430068)神经节苷脂与脑发育李玲玲1,尤祥宇2※(1.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神经节苷脂是一类末端被唾液酸修饰的糖鞘脂,大量存在于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胎儿及新生儿的脑中,因此被认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关系。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与神经元的生长、突触的形成、记忆和学习都有密切关系,神经节苷脂合成途径中的微小突变都将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对神经节苷脂与神经发育、学习

    生物化工 2017年5期2017-11-09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心肌组织EPI、NE、NPY及VIP的影响
    茜,陈永权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心肌组织EPI、NE、NPY及VIP的影响刘金涛,陈茜,陈永权*(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1)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心肌组织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肽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24只8~10周龄、体重180~220 g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手术对照组(C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组)、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7-24

  • 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性好的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法测定mNGF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 通过对鸡胚运输温度控制、神经节分离和接种时间限制、培养结果观察时间摸索、活性测定的浓度范围、重复性等试验,建立了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方法。 结果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试结果准确的特点。结论 采用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法可有效测定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鸡胚背根神经节;生物学活性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owth factor,NGF)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5期2017-04-10

  • 巨大原发良性无功能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误诊
    无功能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误诊李嘉家,刘旭红,彭伟生目的 探讨巨大原发良性无功能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巨大原发良性无功能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无意中发现腹膜包块入院。查体:右中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6 cm×15 cm的包块,质韧,活动度差。查癌抗原72-4 9.27 U/ml。腹部CT检查示:右中上腹部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界尚清;增强扫描见右中上腹部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其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3期2017-04-06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活检标本中Calretinin的诊断作用
    读黏膜下层有无神经节细胞,并对 Calretinin的染色特点、分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1例活检标本中,镜下见神经节细胞,同时 Calretinin染色阳性者 8例,排除HD诊断。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同时Calretinin染色阴性者39例,后经手术证实均为HD。剩余4例,其中2例 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但 Calretinin染色阳性,亦排除 HD的诊断;另2例因黏膜下层组织稀少,未见Calretinin染色阳性的神经节细胞,但黏膜固有层内可见 C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3-20

  • 神经节苷脂对脂多糖损伤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保护作用*
    10014)神经节苷脂对脂多糖损伤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保护作用*宋 英△, 许西西, 丁 维, 茅东升(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杭州 310014)目的:研究内源性神经节苷脂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PS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改变、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D(D-PDMP)耗竭内源性神经节苷脂时LPS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改变以及添加外源性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6年4期2016-12-05

  • 大鼠伏核微量注射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镇痛作用的研究*
    天麻甙;疼痛;神经节;伏核;后爪缩爪潜伏期;神经病理性痛;镇痛作用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是慢性疼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超敏为特征[1]。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2011年)将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定义为神经病理性痛。目前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与多种周围神经障碍疾病相关,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障碍,加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缺血性神经病变和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癌痛等

    重庆医学 2016年3期2016-06-15

  • 神经节苷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
    537000)神经节苷脂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杨雪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537000)神经节苷脂;儿童;疾病;治疗;综述神经节苷脂又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人类神经细胞功能损伤有修补作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疾病在变化中不断探讨,本文对近年来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疾病的应用综述如下。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较好。欧海娟等[1]报道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照组1采用苯巴比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0

  • 星状神经节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6000)星状神经节对心房颤动的影响*黄梦颖 综述,曾晓荣 审校(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四川泸州 646000)星状神经节;心房颤动 ;交感神经;神经重构;综述心脏被丰富的神经所支配,自主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心内和心外均有分布。外在和内在的心脏神经系统对于心脏功能和心律失常都非常重要。外在的交感神经来自椎旁神经节,包括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和胸神经节,其中星状神经节是重要的心脏交感神经支配的来源之一[1],其兴奋性变化与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9

  • 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诊断价值郑 欣郭庭开李茂云(景洪市人民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目的 探究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4例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6例位于腹膜后,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不均匀,并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囊变,其中延迟期出现高峰的有4例,门脉期或动脉期出现高峰的有12例;8例位于膀胱,表现为稍长T1等T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0期2015-10-25

  •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世纪30年代,神经节苷脂被发现于大脑灰质细胞的Ganglionzellen中,并因此而得名。随后的各种实验清晰地阐明了神经节苷脂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以及相关作用等。神经节苷脂为存在于神经细胞及其轴突膜上的主要糖脂成分,根据其分子结构上所结合的涎酸分子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涎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1,GM1)和多涎酸神经节苷脂(polysialoganglioside,GP1),譬如:二涎酸神经节苷脂(disialogangli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4-03

  • 意大利蜜蜂3龄幼虫胸神经节的结构和发育
    包括头部的咽下神经节(suboesophageal ganglion,SOG)、胸部(胸神经节thoracic ganglia,TG)和腹部(腹神经节abdominal ganglia,AG)的一系列神经节和神经索。体神经节对应于其相应的体节,前后两端以神经索与相邻的神经节相连,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各体节的神经中枢。胸神经节是足和翅的活动中心,并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调节性[1]106-111。3龄幼虫是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昆虫幼虫的各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5-04

  • 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荟萃分析
    100853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荟萃分析杜 鑫,王玉堂,单兆亮,郭红阳,国建萍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目的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或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和单独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Sinomed以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1968年- 2013年6月),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20

  • 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研究概况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研究概况戴红艳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即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其主要作用成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保护细胞膜, 促进细胞膜酶的活性恢复, 可增强体内营养因子作用, 还能促进神经再生, 并挽救去除营养物质的神经细胞, 本文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不良反应;总结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即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据其说明书提示, 它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2014-01-24

  • 多层螺旋CT评估腹腔神经节的应用价值分析
    神经丛,其腹腔神经节收集腹部脏器的自主神经纤维,支配腹腔各脏器的功能活动,同时与腹部脏器的痛觉有关。腹腔脏器发生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肿瘤往往沿着神经生长,浸润腹腔神经节引起腹部及腰背部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CT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CT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治疗上腹部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越来越受重视[2],但进行导向阻滞术的首要前提是正确认识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CT表现。目前,关于腹腔神经节的CT影像学文献多是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2013-08-21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电图异常S-T段的影响
    8451)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电图异常S-T段的影响侯恒声(中山市南朗医院,广东 中山 528451)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电图异常 S-T 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有心电图 S-T 段异常的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 40 例。两组分别以 1% 利多卡因 8mL 行左、右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对比阻滞前后心电图异常 S-T 段的变化。结果 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均可以使心电图异常 S-T 段有不同程度的回归正常。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特别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6期2013-06-23

  • 腹膜后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断:左右盆腔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后辅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化疗和体内放射治疗,随访2年,患者无不适症状,副神经节瘤无复发及转移。2 讨论副神经节瘤是指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其发生在肾上腺者称为嗜铬细胞瘤,发生在其他部位者称副神经节瘤[1]。副神经节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20%左右,多数为良性,恶性发生率为2.4%~14%[2]。依据肿瘤细胞产生的儿茶酚胺多少及是否有明显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约有半数腹膜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8期2012-05-25

  • 幼儿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由上皮样细胞、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散在分布于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之间,部分区域形成大小不等的腺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呈巢状分布;肿瘤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神经节细胞样细胞的NSE、NF、CD117呈阳性,CgA、Syn、S-100、CD34、SMA、Desmin、CK、EMA呈阴性;梭形细胞的S-100、NF、CD34呈阳性,CgA、Syn、NSE、SMA、CD117、Desmin、CK、EMA呈阴性

    山东医药 2012年38期2012-04-13

  • 侧脑室副神经节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00050)副神经节瘤是发生在副神经节的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少见肿瘤,分布与副神经节分布相当[1]。文献报道[2]中枢神经系统副神经节瘤多起源于颈静脉孔、颈动脉体、迷走神经。颅内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罕见,通常由鼓室球瘤蔓延至颅内,仅见于鞍区、桥小脑脚、松果体区等部位。现报告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的副神经节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改变,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因发作性头痛伴呕吐3个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6-12

  • 骨的副神经节瘤5例临床分析
    00035)副神经节瘤主要位于肾上腺、颈动脉体、颈静脉球以及纵隔、腹膜后等[1]。骨的副神经节瘤罕见,多为个案报道。我科1998~2008年共收治5例骨的副神经节瘤,现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女3例,年龄27~70、平均40岁。2例有副神经节瘤病史,其中1例为女性,27岁,10 a前行肾上腺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术前有内分泌症状(头晕、头疼、心悸、大汗等症状),术后消失。4 a前这些症状又出现,近6个月同时

    山东医药 2011年24期2011-05-23

  • 阿尔茨海默病Aβ大鼠模型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传导和突触可塑性的损伤
    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CG)上的基底突触传递和活动依赖的突触可塑性。大鼠通过微型渗透泵(300 pmol/d)进行为期14 d的慢性脑室内注射Aβ蛋白(Aβ1-40和Aβ1-42的1∶1混合物)。对照组给予Aβ40-1(无效反向肽段,300 pmol/d)。在重复刺激前(基础值)和刺激后,记录神经节复合动作电位。在分离出的颈上交感神经节中,神经节长时程增强(gLTP)是在一系列短促的刺激(20 Hz,20 s)下产生的,并且神经节的长时程抑制(gLTD)

    天津医药 2011年7期2011-03-16

  •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摘取方法的研究*
    000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又称脊神经节,是躯体和内脏感觉的初级中枢,富含感觉神经元[1]。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将背根神经元植入耳蜗后,可以替代受损的感觉上皮并与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成连接,具有初步的传导功能,这为临床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带来了希望。但采用文献报道[3~7]的传统摘取方法,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获取神经节数量相对较少。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快速简便、实用性更强、效果更佳的背根神经节摘取方法,为神经元的体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年6期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