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

  • 《美术学刊》书画名家集锦
    4 年第 5 期画坛名家:陈传席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4 年第 6 期书坛名家:西中文西中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2014 年第 7 期画坛名家:张建伟张建伟,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2014 年第 8 期画坛名家:马国强马国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2014 年第 9 期书坛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4期2023-05-30

  • 古物晨列所:“称霸”清朝画坛的“四王”
    展人“称霸”清朝画坛的“四王”清朝相比唐宋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后劲不足,他们更善于整理前人的功绩,因此清朝画坛也提倡复古画风,并且创立了“正统派”。“正统派”有四位姓王的代表画家,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画风也存在继承关系。有一位神秘人对这四位画家影响颇深,清朝时期“四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是谁的师父?谁又是谁的祖父?扫描二维码,陈晨老师为你揭开谜团!

    艺术启蒙 2022年12期2023-01-03

  • Q 四王与四僧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力都极大的画派我们耳熟能详,他们代表了清初画坛的两种走向。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位互为亲友的王姓画家组成,合称“四王”,被认为是“正统派”。他们深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深厚,画风崇尚摹古,在清代占画坛主流地位。另一派则是由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残(石溪)四位僧侣画家组成,合称“四僧”,一般被认为是“野逸派”。他们以不拘一格、不守陈规、抒发性灵、奇崛出新而闻名。很多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

    艺术品鉴 2022年7期2022-05-17

  • 画坛隐士金光瑜
    在热闹非凡的上海画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仿佛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精神。忆往昔,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伊始,多少丹青高手、画坛大家汇聚一堂,当时,如何传承、发展优秀的民族绘画艺术,就成了一项摆在老先生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岁月荏苒,老一辈大师相继过世,但他们的绘画艺术,却得以在下一代的身上得到延续与发展,而如今,这一批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起来的年轻画人,也已到了古稀之年,他们成了当代海派画坛的中坚力量与中流砥柱,大名响彻海上——陸一飞、唐逸览、杨正新、毛国伦、汪大文、

    新民周刊 2022年10期2022-04-04

  • 陈佩秋:海上画坛的旗帜
    20.06)海上画坛的旗帜陈佩秋先生是声闻中国的书画大家,是海上画坛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标致性人物。她的画作由宋元入手,融合中西,独成一格,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在陈佩秋百年诞辰之际,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于11 月29 日在程十发美术馆对外正式展出。谢稚柳与陈佩秋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著名的艺术伉俪,二位先生以卓越的艺术与学术成就被世人誉为“当代赵管”。此次展出的许多作品是首次在上海公开露面,如吉林省

    艺术品鉴 2022年34期2022-02-14

  •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是何香凝的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展出包括何香凝作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作品,共计约65件(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

    中华书画家 2021年2期2021-12-01

  •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沈岳明 法国画坛巨匠莫奈,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初,他以木炭画为起点,很快就赢得了画坛的关注,从而也认识了著名画家布丹。从此,他便紧紧地跟随着布丹学习油画。 只要布丹一有新作问世,莫奈便会潜心研究,并进行描摹。很多时候,莫奈描摹布丹的画作,甚至比布丹的原作还要完美。由此,莫奈也因为布丹的光环,在画坛中赢得了不小的荣誉。 一天,当莫奈又准备描摹布丹的一幅新作时,被布丹拒绝了。莫奈不解地问:“老师,您难道又收了新的弟子,不愿意再带我了吗?”布丹说:“我没有收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7期2021-10-23

  • 长安画派与当代长安画坛格局动态透视 ——以长安画坛第三代画家阵营格局动态梳理为例
    在当下,长安画坛已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然而,人们在界定长安画坛画家群体并论及陕西美术发展现状时,总会以长安画派的艺术坐标来进行度量。长安画派既是生存于长安这块文化艰生地上的时代艺术之花,也是人们争相仰望并奋力冲刺与之比肩的学术高峰;长安画派诞生至今,其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并且以其纯然的文化生态代有传承;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官方文化复兴战略的倡导,重塑大国自信,确立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倡议,给予了长安画派以新的价值阐释,长安画派再

    国画家 2021年1期2021-04-09

  • 林凡和他的工笔画
    。林凡是当今中国画坛个性鲜明,独具慧眼的画家,以“工中见写”的工笔重彩画蜚声中外。主旨“小格局,低角度,窄视野”的美学思想,追求“妙在渺小”的艺术意境,赋予小花、小草、顽石、山藤不同凡响的独特的美感,被画坛誉为“林一角”,其美学思想理论与方法实践,广博而深入。Линь Фань – основоположник школы китайской живописи в технике ?гунби? и почётный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Ассоци

    伙伴 2020年3期2020-04-14

  • 徐悲鸿改“画价”
    的这一做法遭到了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极力贬低齐白石,认为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齐白石的画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但是,他也只能在这样的一片否定声中,苦苦支撑着。几年后,在一个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齐白石无比失落。展览会第二天,会场来了画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便是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徐悲鸿一眼便看到齐白石的那幅画,立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4期2019-05-09

  • 长安画派 西北风情
    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大家称之为“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李梓盛、康師尧、黄胄、罗铭……他们自上世纪40年代就生活在陕西,并从事艺术创作。他们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风情,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反清末、民国年间中国画坛摹古不化之风,大胆走向生活,大量写生创作,给当时较为死沉的中国画注入了新生,形成陕北风味的特殊画风。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6期2017-06-29

  • 请让我讴歌
    位天之骄子,光耀画坛。我曾评说,王憨山有如苏东坡的豪放;管锄非有如辛稼轩的冷隽。那还是1988年,我帮王憨山在湖南师大艺术系办完个人画展的第二天,王老给我一本册页,请我在上面题字留念。我不假思索,提笔写了下面的话:“长大直圆,气吞山河,读憨山先生的画,有白石再世之感。”一时间颇成画坛热议。管锄非百年之庆,那时我尚客羊城,为赞管老梅花,我有一文,文中说:“管老与梅相交,以梅自况,互为知己,互为扶持,有此庆幸才得以捱过那漫长而艰难的岁月。这是个特别!此番绝唱令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5-11

  • 画坛巨匠伦勃朗
    文 王慧图 费嘉画坛巨匠伦勃朗文 王慧图 费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最重要的位置,挂着一幅描绘士兵巡逻场景的油画。这幅画称得上是荷兰的国宝。但在历史上,它的命运却跌宕起伏——刚一画好就不被订画者认可,接着又为了迁就墙面尺寸而被裁剪了大小,后来连名字都被取错,明明画的是白天的场景,却被人误取了《夜巡》的名字。它的作者就是画坛巨匠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伦勃朗是一位有创造力的画家。在他画《夜巡》时,画家们对这种容纳十几个人的群体画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画

    启蒙(3-7岁) 2017年1期2017-04-13

  • 《东影@纪录》
    的画家当中,堪称画坛奇迹的要数过百岁,依然能挥毫作画的朱屺瞻先生了。后人称朱屺瞻为画坛人瑞,这样的美誉毫无水分,因为他活了1 0 5岁,临终前一天还在作画。他以其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谦逊为怀、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给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1 1月1 9日的《e收藏》将为您呈现《大道存真·朱屺瞻》。《e收藏:何处著我·王个簃》频道:上海东方电影频道首播:11月26日(周六)12∶00重播:11月28日(周一)17∶00在画坛泰斗吴

    电影故事 2016年21期2016-12-03

  • 刘福生
    ,多次入选《当代画坛十大名家》《中国画坛七贤》等数十部国家级大型书画集,其本人多次受聘担任《盛世收藏》《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多部国家级出版物的艺术顾问或编委,曾荣获“中国书画家三六五作品展”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被画界誉为中国画坛新领军人物,2014年又获得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颁发的“一代书画大师”称号。刘福生与他的外国学生合影接受西安日报记者采访《春花秋实颗颗满》

    唐山文学 2016年1期2016-07-18

  • 一场坛城沙画的绘制
    掬细沙,这便是沙画坛城,即是“彩粉之曼陀罗”。坛城大的有五六平方米,小的一米见方,根据坛城的规模,有数名至数十名僧人参与制作,时间也可能持续数日甚至数月。僧人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经过精雕细琢,历经多日制成的完美坛城,仅仅保留几个小时,便被僧人毫不留情地扫掉,美轮美奂的坛城瞬间化为乌有,仿佛一切都是空……被扫掉的沙子被装起来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参与仪式的信徒,另一半则撒入附近的河流。这便是坛城沙画,世界从有到无,世事空妄无常,不管曾经多么繁华,终会回到本初的状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3期2016-06-14

  • 画坛奇才凡·高
    王慧 图/费嘉画坛奇才凡·高文/王慧 图/费嘉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凡·高美术馆。每年都有几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只为亲眼看看凡·高的画作。可在凡·高生活的年代,他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生活拮据的无名画家,一生中只卖出了1幅油画。1853年,凡·高出生在荷兰,跟许多有名的画家不同,凡·高直到27岁才开始自己的画家生涯。他热爱生活,一笔笔描画着春天满树的杏花;为迎接友人的到来,画下自己居住的小屋;在夜晚,静静观察变幻的星空。可他的创作并不顺利,因为作品

    启蒙(3-7岁) 2016年1期2016-04-12

  • 徐悲鸿改“画价”
    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3期2016-03-26

  • 对西画与民初画坛思想演变之关系的反思
    文对西画与民初画坛思想演变之关系的反思徐习文民初画坛思想演变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西方外来语汇如“美术”“写实”等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画论的“图真”“气韵生动”等,与此相关的是“美术革命”“复兴中国画”、现代艺术运动等艺术思潮涌动。这种思想演变植根于中西绘画优劣论,因而也是中西文化矛盾的凸显和文化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西画在竞争中是有备而来的,中国画则逐渐认识到“争辩”之重要性,从而在无意识中堕入西画思维方式,导致中国画失去文化立足点,加上更多层次的心态紧张而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24

  • 前卫画家毕加索
    他的画在20世纪画坛中熠熠发光,他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画坛的“霸主级”人物。  毕加索的作品以画风多变著称,从30岁开始,他便进入了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无所谓什么前后统一、连续或稳定。他似乎根本没有固定的主意,只是随心所欲地创作,或忧郁或狂躁,或诚挚或装假,或稳重或激昂,变化无常又不可捉摸,让每一幅画都体现了他最终极的追求——自由。  可是由于他追求绝对自由的个性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因此有人略带讽刺地称他为“前卫画家”。听到这个评价时,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10期2016-03-18

  • 徐悲鸿改“画价”
    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的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1期2015-09-10

  • 浅谈金石画派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画坛的启示
    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画坛的启示刘蕴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金石画派是清代晚期画坛上受金石研究风尚影响而崛起的一个新画派,其艺术风格对晚清画坛及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金石画派的产生背景及艺术特点,来分析它对晚清画坛的影响及对当代画坛的启示。金石画派 影响 当代画坛 启示金石画派是清代晚期画坛上受金石研究风尚影响而崛起的一个新画派,以吴熙载、赵之谦和吴昌硕为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写意花鸟画方面。金石画派的产生源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2015-03-20

  • 北回归线上的明珠系列作品
    发展创新,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5本专辑。还与著名画家合作,作品在诸多刊物上发表。2010年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孔雀河》获特等奖;2012年应邀参加哈佛大学375周年邀请展,并在波士顿政府展厅举办画展,获议员颁奖、州长颁奖。现为全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人送雅号:画坛三女杰。更多作品请移步 http://www.qiuhaoqiuyue.com

    收藏 2013年12期2014-09-30

  • 元代画坛大师:有成就,更有洁癖
    马军倪云林是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他的画邈远疏旷,水瘦山寒,堪称文人画与山水技法的集大成者。与艺术成就同样突出的是他的洁癖。倪云林好饮茶,还花心思特制了一种“清泉白石茶”,这种茶除了他自己饮用外,就唯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才能享用。有位客人也挺有名,诚心诚意地和他邀约,等了一个月,倪才答应接见。倪猜想此人如此有诚意,必定也是个风雅之人。令他没想到的是,客人一路口渴,见到茶水后,咕咚两口就喝光了。倪见此情景,便不再续茶,而且走进内室一直没出来。有人问原因,他说:“不

    百家讲坛 2014年15期2014-02-11

  • 泉城忆旧开篇语
    别具一格受到当时画坛徐悲鸿、潘天寿等大家激赏。50年代以降,艺坛画苑春天不再,但五位画家凭藉对艺术的热爱,艰难探索,在批斗、抄家等今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在全家混居一间几平方米的灰暗棚屋中,他们用画笔描绘着祖国山河的壮丽,寄托着他们心目中对鸟语花香的自由世界的向往,为古老的齐鲁大地艰难保存着一息文脉。然而,他们有的默默遁迹于“文革”严冬,有的勉力坚持到“文革”坚冰融化之时,但艰苦的岁月磨蚀了他们最有创造力的青春。在新世纪的艺术春天来到之时,人们记忆中曾经

    收藏 2013年1期2013-04-27

  •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论中国画学研究会对北京画坛的影响
    画学研究会对北京画坛的影响陈美珍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学的猛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壁垒遭受着严重的冲击,北京画坛由陈独秀率先发起了“美术革命”的浪潮。然而,整个北京画坛在这样的革命潮流中仍然是以坚守传统为主流,这种局面的出现,不得不说与中国画学研究会“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宗旨有着莫大的关系。中国画学研究会在民国时期活跃了20多年,是北京画坛存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绘画社团,对整个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凝聚有着重大的贡献。首先,中国画学研究会中的

    艺术评论 2011年3期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