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

  • 基于鱼形颗粒群追踪的贯流泵鱼类撞击损伤特性研究
    要性。由此,研究鱼体撞击损伤规律并提高泵站过鱼的存活率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鱼类通过水力机械时造成的损伤和死亡存在多种因素。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造成鱼类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压力波动、流体剪切力和机械损伤[3-5]。文献[6]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鱼种承受压降的能力,有鱼鳔的鱼类存活率较高。文献[7]通过实验得到了鱼类可承受的剪切速率阈值为500 s-1,且受鱼种和鱼体朝向的影响。文献[8-10]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发现压力波动及剪切速率仅在

    农业机械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23

  • 冲击式速冻机中送风孔板对鱼体冻结效率的影响
    、送风孔板孔径和鱼体中心距上下送风孔板的距离对鱼体冻结效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送风孔板结构和参数,为水产品冷冻提供新的工艺指导,为冲击式速冻机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冰鲜小黄鱼,由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每条质量80~100 g,泡沫箱加冰运输至实验室。冲击式速冻机(MJN700-0818,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热线风速仪(TESTO-425,德图仪器);热电偶(T型,精度±0.1 ℃,开普森电子有限公司)。1.2

    渔业现代化 2023年4期2023-08-22

  • 辊道式鱼类分级机的设计与模拟仿真
    过程中通过滚筒对鱼体喷水从而达到提高分选效率的目的,喷水水压可能会对鱼体造成冲击。洪扬等[5-6]设计了一种回转式分级机,该机器分级效果与分级机转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调整转速,可以有效提高机器分选效率和准确率,分选效率约为9 600~14 400尾/h,分选准确率约为90%,但该分级机机械设计较为复杂,控制系统不够精确,同时存在成本过高问题。王志勇等[7]设计了一种可在捕捞船上使用的辊道式分级装置,通过改变辊道间距实现鱼体分级,分级效率能达到2.1 t

    渔业现代化 2023年4期2023-08-22

  • 仿生机器鱼胸尾鳍联动水动力学性能分析
    度以及相位差对于鱼体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Shen Y等[7]设计了一款三自由度胸鳍的机器鱼,可实现拍打前进、浮潜、转弯,胸鳍在接近10°的仰角处于稳态,顺桨运动可将净推力提高到相对于没有主动顺桨的净推力的7 倍;Chen G W 等[8]设计了一款具备螺旋推进器的机器鱼和一款尾鳍摆动推进的机器鱼,采用实验和仿真分析旋转中心位置对机器鱼模型偏航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旋转中心在鱼体中间的机器鱼受水流影响较小,仿生推进器具有更好的偏航稳定性;Ding J 等[9]设

    起重运输机械 2023年13期2023-08-04

  • 斑马鱼C 型机动运动数据重构与性能分析
    类机动运动通常指鱼体在短时间内运动状态发生明显改变[1],如起动、制动、转弯等。为了生存,在鱼体捕获猎物、逃避敌害、迁徙繁衍、沟通交流等行为中包含大量机动运动[2]。以身体和尾鳍做波状驱动的鱼类(如鲹科模式和鳗鲡模式),机动运动以C 型机动运动最为常见[3-4]。C 型机动运动由运动的准备阶段弯曲成“C”形而得名,包括C 型起动(Cstart)和C 型转弯(C-turn)。C 型起动持续时间较短( 100 ms以内[4]),在转弯之后有明显鱼体反向弯曲的特

    实验流体力学 2023年2期2023-05-30

  • 机器鱼多鳍协同推进加速 ——滑行行为数值模拟
    胸鳍的摆动来推动鱼体直游和转弯;刘焕兴等[10]、Wu等[11]对仿生机器鱼的尾鳍柔性变形自主游动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在分析单个胸鳍摆动或尾鳍波动的水动力性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考虑胸尾鳍同时运动时的协同作用。胸尾鳍协同游动即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将胸鳍的摆动和尾鳍的波动相结合,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使鱼体做出相应动作,它相较于单纯的胸鳍或尾鳍推动,在推进性能与效率上有明显优势,通过胸鳍涡与尾鳍涡的融合,机器鱼拥有更好的推进性能与机动性能;在胸尾鳍协同游动的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3年3期2023-04-03

  • 基于机器视觉的鲢鱼头加工装置设计及试验
    行加工,将鱼头从鱼体中切割下来,然后将鱼头剖成两半进行销售。目前,鲢鱼头的加工主要采用人工完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不能对鱼头进行准确切割,容易导致加工后的鱼头大小不一[3-5]。因此,研究一种用于鲢鱼头加工的自动化装备具有重要意义。在鱼头加工装备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较多研究。陈庆余等[6-7]针对典型海水小杂鱼研制了一台鱼体去头试验台,以深水红娘鱼等3种低值海产小杂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刀具构型、切割方式、鱼体放置方式以及刀具旋向对鱼身得率和切断面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1-19

  • 草鱼幼鱼周身压力与曲率相关性数值模拟研究
    Liu等[4]将鱼体的波动用波状函数描述,后续有很多学者对鱼波动方程进行了改进优化。为了实现有效的运动控制,鱼类能够实现身体变形,且由此产生的速度和生物力学相联系,从而实现其高效游泳。鱼在结构复杂的栖息地游泳需要较高的机动性,包括其方向的改变程度和完成动作所需的空间[5]。有研究发现,较小的鱼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这主要得益于较小的鱼具有较高的弯曲程度[6]。沈昊嫣等[7]探究了鱼体曲率波的传播速度,发现主动弯矩的驱动频率高于鱼体结构基频时,曲率波的波速小于驱

    计算力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17

  • 一起人为管理不当引起的种鱼死亡现象
    亡,捞出后解剖,鱼体外表颜色正常、鱼体鳞片完整,鱼体外表无病无伤迹象;鱼鳃颜色鲜红,无脏污、无寄生虫、细菌、真菌等感染迹象,鱼鳃完整正常;解剖腹部,发现鱼鳔膨大,内有大量积水;鱼肝失色,颜色土灰色,正常颜色应该是鲜红色;鱼胆发黑变硬,正常颜色应该是淡绿色柔软;种鱼肠道,变硬,内表面充血,内表面无发炎迹象、无各种黏液。种鱼体表以及鱼鳃正常,鱼体内部鱼鳔膨大并大量积水,导致鱼体运动失去平衡,头下尾上挣扎死亡;鱼体内脏的肠道、肝、胆等器官组织也有严重疾患,最终导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4期2022-11-05

  • 基于线激光扫描的鱼类定量切段方法
    切段的前提是获得鱼体的质量/体积的三维信息。而鱼类属于具有个体差异性的非规则形状物料,为了提升鱼类加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国内外学者在鱼类加工的智能测控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10],如鱼的种类识别[11-12],鱼体尺寸及外观形态测量[13-14],鱼体重量预测[15-16]等。机器视觉可获取鱼的形态、纹理、图像等信息而被广泛用于鱼肉的品质鉴别及质量评估上[17-18]。上述研究均是通过机器视觉方式采集鱼体数据,主要是利用鱼体二维信息开展研究。激光扫描技术是农

    食品与机械 2022年10期2022-11-01

  • 基于水平集和浸入边界方法的鳗鲡科鱼类游动模拟研究
    机理,特别是柔性鱼体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3]。目前,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被广泛应用到鱼类游动的数值模拟中。与实验分析相比,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克服实验操作困难和可重复性差等缺点。同时,鱼游数值模拟结果能够提供鱼体周围流场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以及尾迹涡量信息,为定量研究鱼类游动性能和游动机理提供了条件。鱼类游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属于典型流固耦合问题,基于数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 方程组,

    船舶力学 2022年10期2022-10-29

  • 仿生鲔科机器鱼多机体协同起动性能研究
    ,如何有效地研究鱼体关键设计参数对游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鱼类游动机理的研究,国内外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文献[1-2]以细长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细长体理论”和“大摆幅细长体理论”。文献[3]提出了“二维波动板理论”来描述带有鳍的鱼类游动。在游动机理研究成熟的基础上,人们开展了对机器鱼样机设计与制作的研究。文献[4]等建立了四关节仿鲹科机器鱼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快速起动状态进行了运动规划。文献[5]利用表面镀有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合金薄板模拟鱼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2年9期2022-09-22

  • 鲶鱼自适应去头加工机设计与实现
    机器视觉技术依据鱼体的几何参数将鱼体布置在目标位置,用计算机控制机械手进行去头尾加工,但国外鱼类加工大多为海水鱼,其设备不适应于淡水鱼加工。中国的鱼类去头加工设备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自动化程度较低。陈庆余等[4]搭建了机械去头加工试验平台,运用圆盘刀进行鱼头切割,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张帆[5]研制了利用气动机构去头的试验平台,其采用仿形设计刀具,减小了切割鱼头所需动力。邹伟[6]提出了一种连续式去头尾装置。上述方案实现了机械化去头步骤,但对头部切割位置无

    食品与机械 2022年8期2022-09-15

  •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鱼体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用,以保持合适的鱼体姿态和游泳速度[2-7]。在此过程中鱼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8-9]。研究鱼体的水动力学特性,对了解鱼类与水域环境的适应性、个体行为和集群特性、养殖技术和装备开发以及仿生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鱼体自身的肌肉运动、推进机理、游泳能力等方面开展较为丰富研究。Walters等[10]探究了鲭科鱼类的身体形态和游泳性能;周仕杰等[11]对几种幼鱼曲线游泳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Altringham等[12]

    渔业现代化 2022年3期2022-07-07

  • 基于机器视觉的日本鲭定向装置设计与试验
    的需求十分迫切。鱼体定向整理是前处理加工的重要工序[2],目前此工序主要由人工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鱼体自动化加工的发展。因此,研究鱼体定向整理方法和自动化装备具有重要意义。鱼体定向整理包括鱼体头尾定向整理和鱼体腹背定向整理两部分,其目的是使鱼体在输送过程中通过整理使其头尾和腹背朝向特定的方向,以便利后续去鳞、剖切、去内脏等前处理加工工序的执行。鱼体的机械化头尾定向整理主要依据鱼体头尾厚度、重心位置、鱼鳞排列方向的差异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31

  • 鲜活黄鳝剖切装置设计与试验
    于黄鳝生活习性及鱼体特征,在黄鳝鱼体夹持受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黄鳝鱼体头尾及腹背定向和鱼体夹送剖切方法研究,设计并研制了鲜活黄鳝剖切装置。剖切装置由倾斜料斗、进鱼通道、夹持对辊、剖切刀盘等组成,其中进鱼通道长180 mm,入口处直径28 mm;夹持辊边缘为上宽下窄的锯齿状结构;剖切刀盘直径114 mm。以夹持辊直径、夹持辊初始间隙、夹持辊转速、刀盘露出高度为影响因素,以剖切可接受性评分为评价指标开展相关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各因素对黄鳝剖切效果的

    农业工程学报 2022年22期2022-03-09

  •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化管理水平。三维鱼体作为重要的量化指标,对预测鱼类生长状况[1]、估 计 鱼 群 密 度[2]、分 析 鱼类 种 群 结 构[3]具 有 重 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重建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水下三维建模成为可能。水下三维建模主要分为主动式重建和被动式重建。主动式重建,通过发射激光雷达[4]、结构光[5]等重建水底环境;被动式重建,通过拍摄水底多视角图像重建水底环境[6]。但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实现对游动鱼类的三维重建。在空中虽可利用三维扫描仪[7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2年1期2022-02-21

  • 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的粘连鱼体识别方法
    游动,导致图像中鱼体形状呈现不规则、鱼体之间存在复杂多样粘连的特点[8]。因此,准确识别出图像中的鱼体目标是进行后续图像处理的关键,是实现多种基本水产养殖操作自动化的基础。本研究对粘连鱼体目标进行识别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群计数、养殖密度估算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粘连目标识别研究多采用基于图像特征阈值的方法,即先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割出目标连通区域,再提取出目标连通区域的特征,通过设定特征阈值的方式判定该目标连通区域是否粘连[9]。Duan等[10-11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17期2021-11-25

  • 上吹浮-下射流交替送风冷冻鱼数值分析
    情况,故只对单个鱼体及其周围流体区域进行建模。如图1所示,对隧道式速冻机流场部分进行划分微元,以单个鱼体及其周围流体空间为一个微元,以便于对上下送风交替模式进行研究。假设鱼体的堆积较为宽松,鱼体上表面与顶部送风口距离为128 mm,下表面紧贴底部送风口,鱼头与左侧空间间隔80 mm,鱼尾与右侧空间间隔80 mm,鱼身与前后两侧的间隔均为32 mm。图2为鱼体结构尺寸示意图,通过实物测量,给定鱼头、鱼身、鱼尾等各部位尺寸。图1 单个鱼体及其周围流体区域模型图

    现代食品 2021年11期2021-09-04

  • 基于形状及纹理特征的淡水鱼种类自动识别方法
    水鱼的分级一般以鱼体长、厚及体重为依据,使用滚筒筛、分级槽及组合输送带等方式实现机械分级,该方式会给鱼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2]。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自动测量鱼体尺寸参数,并针对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建立基于体尺测量值的体重估算模型[3]。淡水鱼种类的准确识别是提升这些模型的鱼体重估算精度的前提,而淡水鱼分类是深加工前的必要工序之一。当前,对淡水鱼分类仍然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完成,该方式作业强度大、耗费时间长且分类结果易受主观判断影响。随着机器视觉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4

  •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叶片撞击是造成鱼体受损的主要因素[2]。为了预估鱼体的撞击概率,Van Esch[3]提出一种叶片撞击模型。该模型简单方便,但忽略了鱼体与流场相互作用对损伤评估的影响,且无法反映鱼体在流场中的真实运动行为,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鱼体作为大尺度物体,在流道中的运动本质上是流固耦合问题。ZHU等[4]采用IB-LBM耦合方法分析了鱼体在水轮机流道中受到的压力损伤。总体上,人们对鱼体通过水力机械的运动行为缺乏清晰认识。因此,为了水利水电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亟须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1年2期2021-05-14

  •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52%[1]。鱼体定向是淡水鱼机械化、自动化加工前处理的重要步骤,通过定向使鱼体按照预想的头尾及腹背状态进行输送,便于后续加工装置进行自动喂料[2-3]。传统的鱼体定向大多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淡水鱼自动化加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淡水鱼鱼体定向方法和装备具有重要意义[4-5]。鱼体头尾定向是鱼体定向的主要内容,可使鱼体按一定的头尾顺序依次输送。目前,鱼体的头尾定向原理主要有3种。一是利用鱼体的重心分布特点实现定向。如Webs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4期2021-05-09

  • 基于语义部位分割的条纹斑竹鲨鱼体运动姿态解析
    经济损失。如能对鱼体异常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早期预警,将有效提高养殖养护水平。智能监控和视频行为分析已成为动物行为学研究中观测、记录和量化行为模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劳凤丹等[7]早在2012年已经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单幅蛋鸡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可识别蛋鸡的日常行为活动。高云等[8]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识别群养猪侵略性行为。范良忠等[9]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了运动鱼体的检测算法。宋怀波等[10-12]研究了基于视频分析的奶牛行为监测技术。薛月菊等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3期2021-04-15

  • 鱼加工生产线头尾定向调理上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否准确可靠的进行鱼体定向上料,直接关系到鱼体的后续加工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在鱼体定向方面,陈福礼等[1]研制了鲜鱼加工装置。在其整理部分,输送带倾斜布置,在其输送带上方设有规律排列的插针。当鱼体经过传送带时,插针会插入鱼鳞或者鱼鳃中,带动鱼体向上运动,鱼体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头前尾后向前输送。该装置主要靠插针插入鱼体鳃部或鱼鳞处带动鱼体运动,容易造成鱼体损伤。高星星等[2]利用鱼体体型差异及摩擦特性,将鱼体放置在倾斜的振动台面上,可以实现鱼体头尾定向。但是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年3期2021-04-09

  • 基于机器视觉的淡水鱼鱼体分割装置系统设计
    水鱼肌肉部分仅为鱼体总重量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副产物却占到鱼体总重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而且副产物中鱼头的比例又最高为鱼体总重的百分之二十四到百分之三十四。如果未加工就将其先冷藏,不仅会徒增所需的存货空间而且也会增加储存成本,且鱼的内脏中含有大量细菌,其中包含许多耐低温的细菌,因此很容易变质,细菌会在低温保存过程中增殖,鱼的肉质纤维断裂,易腐烂、发臭从而影响之后的销售和加工。所以,对新鲜的活鱼进行加工和预处理是绝对有必要的。在国内水产品市场中,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2021-02-18

  • 鱼体除鳞技术与除鳞装备研究综述
    之一。该文介绍了鱼体除鳞机的技术原理、装备结构形式,对比了國内外主要除鳞设备的原理特点与技术参数,总结分析了当前鱼类除鳞设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后续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鱼体;除鳞机;装备研究;去鳞率中图分类号 TS25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30-02鱼类产品的前处理工艺复杂,主要包括除鳞、去头、去内脏(即“三去”)和清洗等工序。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鱼类加工业技术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2021-02-07

  • 基于单片机系统和生物阻抗的鱼体贮藏方式检测技术
    15-18],对鱼体贮藏方式(冷冻和冰鲜)的检测尚未见报道。鱼体冻结后,由于冰晶的形成而挤压细胞,造成鱼体部分细胞的破裂,导致解冻后部分液汁流失。而液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如游离氨基酸、肌苷酸等物质),因此导致鱼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显著降低[19-20]。与解冻鱼不同,冰鲜鱼鱼体一直贮藏在0~4℃的条件下,鱼体没有经过冻结,较好地保持了鱼肉的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生物体由大量细胞构成,细胞之间的液体可视为电介质。当直流或低频电流施加于鱼体时,电流主要

    农业机械学报 2021年1期2021-02-01

  • 基于立体视觉的动态鱼体尺寸测量
    于立体视觉的动态鱼体尺寸测量李艳君1,黄康为1,2,项 基3※(1. 浙大城市学院,杭州 310015;2.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 310027;3.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 310027)获取渔业养殖鱼类生长态势的人工测量方法费时费力,且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为了实现水下鱼体信息动态感知和快速无损检测,该研究提出立体视觉下动态鱼体尺寸测量方法。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三维信息,再通过Mask-RCNN(Mask Region Convolut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21期2021-01-14

  • 正确诊断养殖鱼类疾病的方法与程序
    做到通过检测患病鱼体的各项生理与病理指标,而对养殖鱼类的疾病进行诊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肉眼对病鱼的症状或者借助显微镜的检查,获得对养殖鱼类疾病诊断的结果。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可以依照如下几条基本原则,完成对患病养殖鱼类疾病的初步诊断。1.1 判断是否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有些养殖鱼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是由于传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体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溶氧量低导致的鱼体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导致的鱼体中毒等。这些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患病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3期2020-12-20

  • “出血病”难治,根本原因原来在这里
    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上,这样,伤口仍然存在,细菌仍源源不断地通过伤口进入鱼体,诱发细菌性败血,就是大家通常看见的鱼体发红,常说的“出血病”。要杀锚头鳋,最关键还在于了解它的生活史,孢子虫之所以那么难杀,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完全了解孢子虫的生活史。但锚头鳋就不一样了。当我们发现许多鱼体上有红点时,即便没有发现虫体,或是有少部分红点上发现有寄生虫,这个时候,虫不完全都寄生在鱼体上,它在哪里呢?答案是在水里。这个时候,养殖水体里有大量的桡足幼体。锚头鳋自卵中孵化

    当代水产 2020年8期2020-12-19

  •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菌及寄生虫)侵袭鱼体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生物性疾病;因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超出观赏鱼的承受范围、人为操作时的疏忽、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观赏鱼患病,此类疾病称为生理性疾病。无论是哪类疾病都会对观赏鱼产生不利影响,故观赏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一、常见类型1.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观赏鱼的体表、鳃部或鱼鳍被多子小瓜虫侵袭,可导致观赏鱼患病。初发病时,小瓜虫密集分布在病鱼的体表、鳃丝和鳍条上,以上部位可见有白色的点状囊泡出现,病鱼的鱼体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9期2020-12-19

  • 鱼类常见病虫的发生及防控技术问答
    、放养等过程中,鱼体受伤,水霉菌乘虚而入;或在寒冷天气冻伤鱼体时,水霉菌乘虚而入;或鱼体被寄生虫损伤,水霉菌乘虚侵入;或鱼类密度过大时,互相斗争损伤过多,水霉菌乘虚而入。使鱼体黏液不断增多,开始焦躁不安,与水生植物或水中固体物发生摩擦,然后黏液负担越来越重,饮食下降,游动缓慢,渐渐消瘦死亡。②防控技术。捕鱼时,尽量减少鱼类损伤;捕鱼后,用亩亩安100mL/亩·m,水稀释15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1次,防止水霉病发生;冬季枯水月份,要提高池塘水位,增加池底水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9期2020-12-19

  • 自制彩色鱼拓
    试。第一步—擦净鱼体(如图1)。钓上来一尾大鱼后,要注意保护好鱼鳞的完整性。用一块干净的抹布蘸着淡盐水轻轻擦净鱼体上的黏液,然后将鱼平放在一块塑料布上,摆正鱼胸鳍、背鳍和尾鳍的位置,把胸背处舒展开,再根据鱼的大小准备好一张宣纸。第二步—调好颜色(如图2)。一般常用的有黑、白、红、黄、蓝5种颜色。黑白调和后即成灰色。如果需要深灰色,调和时多加一点黑色即可。第三步—鱼体上色(如图3)。调好颜色后,先从鱼的深色部位涂起。鱼的脊背部分一般为深灰色或带微黄,因此一般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8期2020-08-17

  •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工作时,都需要对鱼体进行定向处理,即按照一定的头尾朝向和腹背朝向将鱼体送入设备进行喂料;传统的喂料方式多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淡水鱼前处理加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淡水鱼鱼体定向方法和装备对淡水鱼前处理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鱼体腹背定向是鱼体定向的主要内容,国外相关学者和企业进行了较多研究,并研发出了一些与鱼体工厂化流水线加工相适应的鱼体定向设备。巴德鱼类加工机械制造厂设计制造了“巴德”481型自动加料机[17],采用驱动压轮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6期2020-05-19

  • 柔性机器鱼的动力学建模及其游动性能分析
    能与其外形尺寸、鱼体机械特性以及流体环境等因素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2-4]。生物学研究发现当鱼体尾鳍的摆动频率与其身体的固有频率相接近时,鱼类能够获得较好的游动性能[4-5]。而鱼体本身的固有频率是由其骨骼、肌肉以及皮肤等黏弹性生物组织来决定的。受此启发,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在考虑流体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分析鱼体动力学参数与游动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机器鱼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目前,鱼类仿生学建模主要包括动力学建模和流固耦合建模两类。流固耦合建模主要依赖计算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36期2020-02-04

  •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科鱼死亡后,由于鱼体中还存在水分,从而会容纳很多耐低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借助鱼体的营养进行繁殖,而使鱼肉逐渐腐败变质。特别是鱼的消化器官,最容易藏污纳垢,如鱼的消化道中容纳着食物残渣,含有大量细菌。鱼的肝脏、胰脏则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都容易造成鱼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在冷冻鱼肉之前,一定要将鱼的鰓和内脏去除掉。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6期2019-03-09

  • 苗家风味美食——酸汤鱼
    抓起一条鱼,洗净鱼体表面及鳃内东西,不去鳞、鳃和内脏。左手握住鱼的鳃盖,在鳃盖后约一厘米左右,用刀开一小口(约一厘米),从开口处压紧,取出苦胆,放入锅内煮。待鱼快要煮熟时,加入盐,再放点白菜或豆腐稍煮即成。这样的烹鱼法,既卫生又保持了鱼的营養。鱼体表面一般不带细菌,带细菌的只是鱼体的内脏,因为没有将鱼剖开取出内脏,所以减少了细菌对其它用具及食品的污染。另外,鱼的血液、内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如鱼卵、鱼脂含有维C和维A,鱼的血液含有钙,这些都没有遭受破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3-08

  • 鱼体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涵是保持或者恢复鱼体健康[5], 因此如何评价鱼体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健康鱼体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各器官和组织的各类指标应在正常、合理的范围, 鱼体能够适应所处环境, 并对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自我调节,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死亡等[6]。鱼类能否保持健康的状态, 一方面取决于鱼体自身的免疫力,还可能与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相关。综合起来, 鱼类的健康, 除了无病以外, 主要体现在鱼类机体体质、行为能力和环境适应力3个方面[5]。长期以来, 我国水产养

    水生生物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8

  •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已经死亡,但由于鱼体中还存在水分,从而会容纳很多耐低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借助鱼体的营养进行繁殖,而使鱼肉逐渐腐败变质。特别是鱼的消化器官,最容易藏污纳垢,如鱼的消化道中容納着食物残渣,含有大量细菌。鱼的肝脏、胰脏则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都容易造成鱼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在冷冻鱼肉之前,一定要将鱼的鳃和内脏去除掉。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11期2018-11-26

  • 鱼类标本综合制作方法浅谈
    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鱼体原色,以及它的生活姿态,对于展示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特别是博物馆鱼类生态景观展览最为适合。下面简单介绍鱼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一、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体型大、鱼体新鲜完整、鱼鳍完好无损、鳞片整齐没有伤痕、内脏完好、没有腐烂迹象的。如果选择刚死不久的鱼体,立即用浸湿的厚纱布包裹全身,防止鱼体干燥鳞片脱落,等待标本剥制。如果采集到的鱼类,无法立即制作标本时,可先用多层纱布包裹后冷冻,待制作时,将其浸人盛有水的容器中解冻,解冻后去除纱布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11-12

  • 鱼类标本综合制作方法浅谈
    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鱼体原色,以及它的生活姿态,对于展示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特别是博物馆鱼类生态景观展览最为适合。下面简单介绍鱼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一、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体型大、鱼体新鲜完整、鱼鳍完好无损、鳞片整齐没有伤痕、内脏完好、没有腐烂迹象的。如果选择刚死不久的鱼体,立即用浸湿的厚纱布包裹全身,防止鱼体干燥鳞片脱落,等待标本剥制。如果采集到的鱼类,无法立即制作标本时,可先用多层纱布包裹后冷冻,待制作时,将其浸人盛有水的容器中解冻,解冻后去除纱布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11-12

  • 适用于水质污染判别的鱼体尾频检测模型
    地检测视频中运动鱼体的尾频特征,提出基于鱼体关键特征点的尾频检测模型。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算法得到鱼体的二值图像,根据鱼体形体特征及摆尾特征,鱼体质心、尾点、头点等特征点坐标建立鱼体摆尾角度几何模型。最后通过对连续视频帧内鱼体摆尾角度分析,得到鱼体摆尾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有效地获取单帧图像中鱼体摆尾特征,且在pH=7(水质正常)、pH=5(水质异常)、pH=3(水质恶化)三种水质中的鱼体尾频测试结果与实验观测到的尾频变化规律相符合

    现代电子技术 2018年15期2018-08-06

  •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已经死亡,但由于鱼体中还存在水分,从而会容纳很多耐低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借助鱼体的营养进行繁殖,而使鱼肉逐渐腐败变质。特别是鱼的消化器官,最容易藏污纳垢,如鱼的消化道中容纳着食物残渣,含有大量细菌。鱼的肝脏、胰脏则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都容易造成鱼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在冷冻鱼肉之前,一定要将鱼的鳃和内脏去除掉。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33期2018-07-22

  • 黄顙鱼变成“香蕉鱼”怎么办
    我们来说一下黄顙鱼体色那些事儿。体表严重变黄的黄顙鱼,由于体色酷似香蕉故称之为“香蕉鱼”,因颜色过于艳丽,并不被市场所接受,成为养殖中的“问题鱼”。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等编写的《鱼类营养与饲料配制》(2013年)一书中说到,养殖鱼类体色变化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黑色体色的减退或消失,导致鱼体出现黄色或白色(又称为白化),而鱼体黑色体色的减退或消失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分化受阻导致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二是类胡萝卜素数量不足,导致鱼体黄色、红色的鲜艳体色不

    农家之友 2018年6期2018-06-20

  • 淡水鱼连续式去头尾装置的研制
    nrak[3]的鱼体加工设备能一次性切除多条鱼的头,设备中的刀具类型为平刀且刀刃长度数倍于加工鱼体高度,针对选定鱼类的特定尺寸能高效地进行去鱼头加工。Henning[4]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根据鱼体的几何外形直接将鱼体的姿态按要求安置在目标位置,用计算机控制机械手臂进行去鱼头尾加工,智能化程度高。中国对淡水鱼前处理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现有设备效率低,原材料利用率不高,致使淡水鱼主要以鲜销的方式流入市场,不仅阻碍了中国淡水鱼产业的发展,也没有

    食品与机械 2018年4期2018-06-19

  •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柯长征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虫病防治站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方法人工养殖麦穗鱼获得第二代鱼,用华支睾虫卵感染纹沼螺获得华支睾吸虫尾蚴,并将尾蚴感染第二代鱼,观察华支睾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结果鱼体华支睾囊蚴数目-年后逐渐减少,三年后基本消失。结论华支睾囊蚴在活鱼体第+三个月逐渐减少,四十四个月基本消失。华支睾囊蚴;麦穗鱼;存活时间;实验观察关于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例如华支睾吸虫囊蚴在不同条件下存活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4期2017-05-19

  • 生鱼“钉虫”的处理方法
    此病是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疾病。锚头鳋头部生有背、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所以称为锚头鳋,其钻入鱼肌体,不易拔出。锚头鳋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症状:锚头鳋寄生鱼体时,是以其头部深钻入肌肉或鳞下,而其胸部和腹部露在外面。鱼体少量寄生时,除在鱼体可见有少量锚头鳋之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需要兜鱼上来才能发现有虫;鱼体大量感染时,鱼体表仿佛披着蓑衣,故养殖户称为“蓑衣病”。危害:病鱼最初呈现

    农家之友 2017年3期2017-03-27

  • 白鲢气动式机械去头方法研究
    0070)淡水鱼鱼体去头加工是淡水鱼工业化前处理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鱼体去头加工的效果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后期深加工产品的质量。以白鲢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利用气缸带动仿形去头刀具进行鱼体机械去头加工的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仿形结构刀具以及气动式机械去头机样机,以白鲢鱼体去头加工过程中的采肉率、去头率以及切断面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影响白鲢气动式机械去头机样机性能参数的鱼体头部定位距离、鱼体背部定位距离、刀具仿形结构、工作气压等关键因素进行试验分析,探究各因素的

    食品与机械 2017年1期2017-03-14

  • 一种仿生鱼体自主游动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西安)一种仿生鱼体自主游动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严惠云1,张浩磊2,刘小民2(1.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710072, 西安;2.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10049, 西安)针对金枪鱼结构和自主游动现象建立了仿生鱼体几何模型及鱼体摆动计算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Fluent软件结合动网格技术,编写了控制鱼体摆动的UDF程序,对仿生鱼慢速自主巡游状态和C形快速起动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鱼体摆动频率和摆动方式对仿生鱼周围压力、速度、涡量分布以及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12-21

  • 北方地区越冬期鱼病防治技术
    鱼类肥满度过低,鱼体瘦弱,免疫力下降。三是在拉网操作过程中,引起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放养密度过大。针对上述原因,在预防治疗方面可采取以下有力措施:一、越冬前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专用,每年要清塘消毒并干涸暴晒一段时间后使用。越冬池附近严禁爆破施工,冰面上不允许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行驶。2、越冬池清理淤泥和杂物应在鱼类越冬前进行清理,因为过多淤泥会大量消耗氧气,有时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应除掉池坡上的杂草,因为杂草在越冬期间会腐烂,消耗氧气恶

    黑龙江水产 2015年4期2015-03-22

  • 越冬期鱼病防治技术
    鱼类肥满度过低,鱼体瘦弱,免疫力下降。三是在拉网操作过程中,引起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放养密度过大。针对上述原因,在预防治疗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1 越冬前的准备1.1 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专用,每年要清塘消毒并干涸暴晒一段时间后使用。越冬池附近严禁爆破施工,冰面上不允许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行走。1.2 越冬池清理淤泥和杂物应在鱼类越冬前进行清理,因为过多淤泥会大量消耗氧气,有时还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应除掉池坡上的杂草,因为杂草在越冬期间会腐烂,消耗恶

    黑龙江水产 2014年2期2014-04-04

  • 正交试验优化竹筴鱼去脏加工工艺
    速,两者的转向与鱼体传送方向设置为逆向,去头后的鱼体由传送带从喂料机构中送入剖腹和去脏机构,通过绕传动辊轮的夹紧皮带夹送鱼体,保证鱼体在剖切和去脏时不发生相对滑动,剖切完成后,鱼体通过去脏机构实现去脏加工,剖切去脏后的鱼体在重力和惯性力作用下脱离夹具,滑入卸料器[12-15]。1.3 试验方法1.3.1 竹筴鱼剖切、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测定可接受性评分:5人组成评定小组,根据鱼体剖切面的质量、鱼体剖切去脏后的损伤程度及内脏去除程度综合打分后取平均值。可接受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2-20

  •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淡水鱼品种在线识别装置设计
    淡水鱼品种繁多,鱼体形状大小不一,在对淡水鱼进行“三去”等加工处理之前,对淡水鱼进行的品种分类、大小分级等操作均由手工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机器视觉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检测技术,在农产品的大小分级、形态检测、颜色识别等方面应用比较广泛[3-5],但在水产养殖生产方面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不过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Frank Storbeck等[6]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技术的鱼体品种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鱼体图片

    食品与机械 2012年6期2012-03-20

  • 鱼腔内壁擦黑膜装置研究
    在一定的转速下对鱼体内腔表面进行搓擦擦,并对一定规格范围的鲢鱼进行多因素的正交试验,以寻求其擦黑膜的最佳控制参数值。1 擦黑膜装置结构及工作过程图1为擦黑膜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 擦黑膜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由输送固鱼部分、擦黑膜盘部分、支撑部分等几部分组成。固鱼装置由固鱼齿及输送带组成,具有一定弹性的固鱼齿固连在定制的输送带外表面两侧,用于鱼体的固紧和输送。擦黑膜盘为一锥形盘,盘外包有一定刚度的柔性刷毛,擦黑膜盘通过轴与电机相连,支撑压缩弹簧通过支撑板保证鱼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4期2011-04-13

  • 鱼体中硝基苯类物质的色谱检测方法
    涛本发明涉及一种鱼体中硝基苯类物质的色谱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四个步骤:(1)将鱼肉样品匀浆后置于有机溶剂中提取以获得硝基苯类物质粗提物;(2)用分离柱分离所得的硝基苯类物质粗提物以获得纯提取物;(3)将所得的纯溶液浓缩得到浓缩液;(4)采用色谱检测方式检测所得浓缩液中的硝基苯浓度并计算鱼体中硝基苯类物质的含量,其中所述硝基苯类物质粗提物的提取步骤中采用电磁搅拌提取和超声波超声提取,以在短时间内使用较少的有机溶剂快速获得较好的提取和检测效果。本方法可以快速

    化学分析计量 2010年1期2010-04-10

  • 鱼为什么有鳞?
    成一个防护层,把鱼体跟充满周围水中的微生物隔开,使鱼体不受侵袭和病害感染。鳞的另一个用途是“隐身”。鱼腹上斑烂闪烁的鳞片能反射和折射大量光线,与水底无多大区别,当天敌在水下游过时,眼睛不断向上逡巡,目光偶尔掠过鱼体上面,被鳞片的光线遮掩,从而避免了遭猎食的危险。鳞还可在鱼游动时减少鱼体与水的磨擦力。但有些科学家却认为鳞片太大会使鱼体僵硬,限制它的灵活性。各种鱼的鳞各有特色,生物学家从鱼的天敌肚子里检出来的鳞,能鉴别出被吞食的是什么鱼。鱼鳞上还象树干那样有年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9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