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锈病

  • 周8425B抗叶锈病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解析
    0125)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triticina,Pt)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严重时可蔓延至小麦茎秆与穗部[1]。小麦叶锈病具有流行性广、破坏性强、转型寄生和循环式侵染等特点,因此该病害流行迅速,防治不及时则会导致大面积爆发,减产幅度一般为5%~20%,大流行年份可达50%[2-4]。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共发生了5次叶锈病大流行,分别在2008、2009、2012、2013和2015年,其中2012年的叶锈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4-01-01

  • 甘肃洮河林区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与防治
    肃洮河林区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与防治高晓旭(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甘南747600)云杉是甘肃省的优势乡土树种,云杉叶锈病是云杉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出现在云杉幼林中,甘肃省洮河林区是云杉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对甘肃省洮河林区云杉叶锈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病原特征、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云杉叶锈病提供参考。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洮河林区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所辖林区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合作三县(市)

    广东蚕业 2023年9期2023-12-14

  • 青海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及多种综合治理方法运用研究
    重要的位置。而叶锈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害,在青海云杉的栽培生产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其发病面积较大,防治起来困难。因此,必须要用科学地手段对其进行防治。本文通过对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究出了多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为青海云杉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该病害在生长季节末期发病率高、发病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规律。其次,深入分析了该病害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2023-11-22

  • 青海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及不同时期防治措施探讨
    宜的环境基础。叶锈病作为青海云杉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在青海地区林区特别是云杉纯种林中发生较多,并且发生范围越来越广泛,发病危害周期越来越长,对青海云杉树种造成的影响也随之提升。青海云杉在感染叶锈病后,受害针叶出现脱落,最终整株树体黄化,长期受害植株易枯死,对青海省林业发展阻碍严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旨在科学防控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生,保障青海省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性。一、青海省云杉形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2023-11-22

  • 云杉叶锈病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策略探讨
    发生流行,其中叶锈病是危害云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成灾区感染病株率能够达到90%以上,锈孢子在云杉枝叶上呈现黄色疱疹状排列,破裂之后会散溢出大量的黄色锈孢子粉末,感病植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新梢逐渐枯死,病情加重之后会导致整个植株第2 年不能正常发芽,远远看去整个云杉林成像黄褐色,好像火烧一样。所以为了降低该类病害造成的影响,要明确疾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在云杉林防护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叶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明确该病的发病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0期2023-11-21

  • 咖啡叶锈病菌单管巢式PCR 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x)引起的咖啡叶锈病是小粒种咖啡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1-3]。该病害病原的鉴定主要依赖常规的形态学并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法。该方法需经过病原菌的分离或者直接获得病原菌的孢子,经过形态鉴定,再由科赫氏法则验证,此流程大约需要1 个月时间,同时还要求具备专业的分类学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比较干净的接种环境,否则咖啡叶锈病菌夏孢子很容易被重寄生菌侵染,干扰试验结果[4-6],准确性和可信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快速、高通量鉴定与检测的实

    特产研究 2023年5期2023-10-12

  • 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叶锈病防治技术
    护与培育,云杉叶锈病是阿尔泰山林区危害西伯利亚云杉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云杉叶锈病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发生面积也在增大,蔓延速度不断加剧,使阿尔泰山林区森林资源收到严重威胁。为此,对云杉叶锈病进行有效科学防治,阻断云杉叶锈病的扩散蔓延,提高西伯利亚云杉采种育苗和西伯利亚云杉林的自然更新,确保阿尔泰山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分布及危害叶锈病是阿尔泰山林区西伯利亚云杉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病率较高,据2020 年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显示,云杉叶锈

    新疆农业科技 2023年2期2023-08-10

  • 39份外引小麦种质的抗叶锈病基因检测及其抗性鉴定
    3003)小麦叶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小麦叶锈病菌(Pucciniatriticina)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气传病害,在世界各小麦生产国均有发生,分布比条锈病、秆锈病更广。在中国,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严重时可导致小麦减产5%~15%,甚至绝收[1]。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播种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各麦区叶锈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发掘和利用抗病基因是控制小麦叶锈病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发现100多个小麦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7期2023-07-17

  • 新疆冬小麦品种叶锈病的抗性鉴定*
    点实验室)小麦叶锈病(Leaf rust resistance)是一类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真菌性气传病害,因其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小麦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发生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严重发生时显著降低粒重和穗粒数并造成40%以上产量损失,是影响我国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2]。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未来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能会更加适宜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2期2023-05-12

  • 吡唑醚菌酯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tici引起的叶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具有分布范围广、传播快、危害大等特点,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品质降低及效益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3]。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4],年发生面积约15 万hm2,主要发生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流域南部地区,一般可导致小麦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可达50%以上[1]。长期以来,对叶锈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抗病品种,但化学防治仍是不可或缺的手段[5

    农药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3-14

  • 云杉叶锈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
    次发现青海云杉叶锈病,至2020年病害进一步滋生蔓延,对青海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健康生长构成一定的威胁。青海云杉叶锈病为害青海云杉当年生针叶,染病严重的针叶在8月份开始脱落,生长停滞,年材积损失20%左右,严重威胁到林木生长,种苗生产和森林更新。目前,对青海云杉叶锈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描述和药剂防治等方面[3-4],对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的研究还较少。三唑酮为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

    青海农林科技 2022年4期2023-01-09

  • 青杨叶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析
    极为严重。青杨叶锈病是重要的杨树叶部病害,因其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是落叶松,又称落叶松杨锈病,是杨树锈病中分布较为广泛,同时又是寄主种类最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最大的林木病害。青杨叶锈病对于杨树和落叶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杨树的整体性破坏较大,从幼苗到大树均会发生病害,但是受害较为严重的是小苗和幼树。基于此,本文将青杨叶锈病作为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保护区范围内的青杨叶锈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重点阐述其发病规律及具体的防治措施,旨在能够为同行保护森林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3期2022-11-23

  • 湟源县青杨叶锈病发生调查及药剂试验探讨
    重, 其中青杨叶锈病(Melampsoralarici-populina) 是一种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叶部病害[3-5]。已见报道的国家和地区近 40 个,危害青杨及其杂交种的多种杨树,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可见到它的危害[6-8]。青杨叶锈病在我国可使杨树干重减轻29%-32%,材积损失31%-42%,生长量损失65%,严重影响杨树用材林及防护林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等因素,青杨叶锈病在青海省湟

    青海农林科技 2022年3期2022-09-26

  •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多种病害防治效果研究
    ,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种植抗性品种是一种防治小麦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当前,小麦病害的防治仍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然而长期、单一、重复使用某类特定的杀菌剂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下降[3]。有研究发现,施用多菌灵能刺激小麦赤霉病病菌产生DON毒素,且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产毒能力更强[4];还有研究发现,白粉菌和叶锈病病菌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三唑酮已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5-6]。鉴于此,笔者开展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多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以期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2022-08-15

  • 小麦品种周麦22抗叶锈病的QTL定位
    河北保定)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病菌(Puccinia tirticina)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致病菌属于活体寄生菌,主要侵染小麦叶片,但在发病严重或高度感病的小麦品种中,也可侵染叶鞘和颖壳[1-2],该病害是影响世界小麦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几乎每年小麦主产区均有叶锈病的发生,20世纪中后期墨西哥西北部发生叶锈病害大流行,产量损失高达70%[3],在中国华北冬麦区发生过6次(1969、1973、1975、1979、2012和2015年)叶锈病害流行,其中仅

    作物杂志 2022年2期2022-05-05

  • 冀南地区小麦叶锈病发生现状与主要致病因素分析
    t)引起的小麦叶锈病在世界麦区普遍发生[1],流行年份可造成高达50%的产量损失[2-3]。我国小麦叶锈病在西南、长江流域,华北及东北部分麦区发生较为严重。小麦叶锈病曾在1969、1973、1975、1979、2012、2013和2015 年在华北地区多次大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河北省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在邯郸、邢台等河北省南部(冀南)地区,造成中度以上的流行[5]。2016 年冀南小麦叶锈病发生较为严重, 发生面积41.2 万hm2,产量损失达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06

  • 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研究进展
    1500)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irticina)引起的真菌性气传病害,是世界性广泛发生的病害之一,美国南部、南美洲、加拿大、埃及和我国大部分麦区均为该病重要流行区[1-3]。小麦叶锈病菌主要通过侵染小麦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导致千粒重降低,通常会造成10%~40%的减产,严重年份甚至造成绝产[1-3]。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西北部发生严重叶锈病,造成减产70%[4]。2015年、2016年我国黄淮麦区叶锈病发生比通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12-08

  • 12个主产区历史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基因分析
    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气传性真菌病害,其危害性大、易侵染且传播距离远[1]。叶锈菌秋季侵染幼苗并向临近传播,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片内或以夏孢子越冬,待温度适宜,菌丝体或夏孢子便开始复苏产生新孢子侵染寄主,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2-3]。病害发生年份减产5%~15%,流行年份减产 40%甚至更高[4-6]。据统计,我国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约0.23亿hm2,叶锈病发生面积约0.15亿hm2,特别是西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严重[7]。受气候变化和耕种方式改变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1

  • 小麦叶锈病的综合防治技巧
    李丽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产区发生面积广,危害重的一类病害。发病的小麦像是锈迹斑斑的样子,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对于种植户亏损严重。那么该病害如何防治?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趨向。发病条件该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小麦返

    今日农业 2021年23期2021-08-22

  • 黄花菜叶锈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有效防控黄花菜叶锈病,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借庄村叶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防治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叶锈病的发病及防治情况,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了解发病程度。在显微镜下进行叶片病菌形态观察。叶锈病对黄花菜的种植影响非常大,60 %以上种植面积重度发病。大棚收获前期发病率最高为7.5%,病情指数0.83。收获后期管理粗放的大棚发病率达到100%,病情指数为100。防治建议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与化

    中国瓜菜 2021年5期2021-07-19

  • 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1000)小麦叶锈病(Puccinia triticina)是禾谷类锈病中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叶锈病发生加重[1]。小麦叶锈病作为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的病害,具有危害时间长、产量损失重的特点,能使小麦减产10%~30%,甚至达到40%以上[1,2],个别年份小麦叶锈病的危害程度大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3]。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模式的调整,小麦叶锈病连续多年在河南省严重发生,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06-25

  • 山东滨州沾化区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措施
    一,近年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一、小麦叶锈病的症状与发生特点1、症状小麦叶锈病一般发生在叶片到叶梢,很少发生在小麦穗部以及茎秆。发病早期,染病叶片上出现圆形红褐色病斑,随时间推移表面破裂,渗透出黄褐色粉状物。发病后期,叶片背面以及叶梢上会长出黑色椭圆形或是长椭圆形孢子[1]。小麦收获后孢子会转移到自生麦苗上度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病会转移到冬小麦中。播种较早的麦苗由于气候等因素利于叶锈病菌生长,导致受害小麦发病严重;若播种较晚,叶锈病菌侵入后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1期2021-06-19

  • 26份辽宁小麦区试品种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表型抗性鉴定
    )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是辽宁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病害的发生与为害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矮秆密植型品种的普及和栽培条件的变化使白粉病和叶锈病对小麦生产的威胁日趋严重[2,3]。目前,辽宁省小麦生产中白粉病、叶锈病发生频繁,面积广,危害也较为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两种病害病原菌的专性寄生能力较强,生理小种变异快,品种的抗病能力逐年下降;二是生产品种中缺乏对病害的有效抗源[4~6]。生产中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4-24

  •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定了大麦对多种叶锈病具有抗性的基因。谷类作物均属于禾本科,但每种谷类作物仅可被某一种锈菌侵染(如小麦叶锈菌仅可侵染小麦)。大麦中的分子因素可阻碍小麦叶锈病菌定植,因此,查明产生这种侵染分子壁垒的基因,或对育种人员来说弥足珍贵。研究人员为大麦接种了小麦叶锈病菌,随后将出现零星叶锈病的品系杂交培育出对小麦叶锈病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品系,之后再与正常大麦品种杂交,分析查明赋予非寄主抗性的遗传变异。通过大量的基因分析,发现编码某个蛋白受体激酶的基因可对大麦中的小麦叶锈

    世界农药 2020年4期2020-12-22

  • 杨树叶锈病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策略
    730117)叶锈病是杨树生长发育期的一种严重病害,对杨树正常生长影响巨大,主要为害杨树的叶片,同时该病具有较快的蔓延速度,对杨树幼苗以及幼树危害性较大,常常造成大范围侵染,如果杨树感染叶锈病比较严重,极易导致杨树出现枯死和大面积死亡。因此,防治杨树叶锈病对其健康生长及繁殖意义重大。1 病原菌杨树叶锈病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栅锈属的马格栅锈菌和杨栅锈菌。夏孢子堆为黄色,散生或聚生。夏孢子呈圆形或是椭圆形,颜色为橙黄色,存在刺状的突起,直径在21~30 μm。冬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0期2020-12-18

  • 40%丙硫·戊唑SC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的防效初探
    霉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对这些药剂的抗性问题突出,并呈加重趋势;同时,小麦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筛选出绿色高效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的新型药剂就显得非常紧迫。鉴于此,笔者于2018年4月—5月开展了40%丙硫·戊唑SC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的防效示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试验药剂为40%丙硫·戊唑SC,由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42%咪鲜·甲硫灵WP,市售。1.2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2020-12-12

  • 碌曲县云杉叶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单一,致使云杉叶锈病害长期存在,严重威胁着碌曲县及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林业建设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碌曲县天然云杉林主要分布在双岔林场的阿拉、双岔、西仓和尕海则岔保护区则岔保护站、石林保护站等区域的阴坡、半阴坡区域,主要分布的海拔区间是2900~3575m的河谷地带。1.2 发病区域情况近年来在大力营造了纯林,尤其是以云杉为主的人工林或者补植的人工林中期长势喜人,但是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云杉叶锈病、或者由云杉叶锈病引起的落针病,严重困扰着林木的正常生长,人工林

    新农民 2020年27期2020-12-09

  • 小麦育种中间材料抗病基因Lr34、Lr26、Yr26的分子标记检测
    变得有利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叶锈病的危害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被公认为是防治小麦病害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检测小麦抗病性状最为经济、高效的手段,它具有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等优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将许多优良的抗病基因聚集起来,克服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张增艳等[2]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的特异PCR标记,对含有Pm4b、Pm13、Pm21的小麦品系复

    种子 2020年9期2020-10-23

  • 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防治研究
    培管理过程中,叶锈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对其健康生长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加强对这些病害的防治成为促进青海云杉健康生长的关键。关键词: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防治青海云杉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我国祁连山、青海以及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海拔1 600~3 800 m的山区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阴坡、山谷等地带,形成单纯林。在青海云杉的生长过程中,常发生叶锈病、立枯病等病害,对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研究青海云杉葉锈病与立枯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

    种子科技 2020年13期2020-08-11

  • 69份国外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鉴定及基因分析
    物病理学系小麦叶锈病研究中心/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1)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triticina)引起的气传真菌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小麦高达40%以上的减产,已成为全世界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1-2]。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叶锈病在我国有加重的趋势,特别是2012和2015年,叶锈病在河南、山东、陕西和甘肃等省大面积发生[3],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小麦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0期2020-03-05

  • 莲花山地区山杨叶锈病防治技术探讨
    程中很容易感染叶锈病。尤其是在山杨树出现落叶的情况下,轻者将影响山杨树的生长,而重者下会导致整株出现枯死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山杨叶锈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茵、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和策略,旨在为山杨树健康生长提供可参考的资料。关键词:山杨;叶锈病;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23-021引言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流域,洮河中上游,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沟谷交错、河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2019-11-26

  •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研究综述
    锈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稳产和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具有破坏性强、循环式侵染、专性寄生等特点,是小麦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选育成株期抗性品种对于减少因叶锈病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状况,对小麦叶锈病病原菌、抗叶锈基因的定位、抗病育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对策和展望,为抗叶锈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抗病育种1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研究的意义小麦是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2019-10-21

  • 不同播种及喷雾方式对冬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效果比较
    对冬小麦成株期叶锈病的控害及增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喷药方式条件下,与常规等行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对叶锈病防效显著(病株率降低70%),增产效果明显(22.77%);常规单层喷雾和无人机均可显著降低叶锈病病株率70%左右,双层喷雾效果不显著,但是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15%以上。关键词 冬小麦;叶锈病;宽幅播种;喷雾方式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4-011-02DOI: 10.19383/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4期2019-09-10

  • 70份国外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
    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郑慧敏1温晓蕾1,2郝晨阳3张培培1GEBREWAHID Takele Weldu1闫晓翠1刘大群1张学勇3,*李在峰1,*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 071001;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本研究用19个不同毒力的叶锈

    作物学报 2019年10期2019-09-10

  •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锈病流行区域,叶锈病也有加大的趋势,连续4 a白粉病成为宁夏小麦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4-5]。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f. sp.tritic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病害发生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34%[6]。自Waterhouse首次报道了小麦Thew中的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以来,科学家们在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属中先后发现了多个抗性基因,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分布在60个位点的84个抗白粉病基因[7-15]。这些抗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9年5期2019-05-21

  • 植物也会“打喷嚏”传播疾病
    受真菌感染发生叶锈病的小麦上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携带真菌孢子的微小水滴从叶片上自动飞起,最远可达5毫米,足以摆脱叶片表面空气层的束缚,在微风作用下飞散到其他植物上。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界面杂志》。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现象是流体力学作用导致的,两个水滴融合时,表面张力减小,一部分表面能转化为动能,将水滴“弹射”出去。该现象只会发生在疏水性非常高的表面上,小麦叶片正是如此。如果叶片受到感染,病原体就可能附着在水滴上传播。此前人们已经知道其他类型的疏水表面

    农家书屋 2019年8期2019-01-29

  • 云杉叶锈病化学防治试验
    来青海云杉深受叶锈病病害侵袭,它严重影响了青海地方的营林效益发展。关键词:叶锈病;青海云杉;病原转主寄主调查接种;化学防治试验;效果中图分类号:S791.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31青海云杉是青海省内的重要优良乡土树种,它目前已经在省内的各个地区种植栽培,成立专门林区。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9期2018-12-18

  • 青海审定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0008)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作为小麦的三大锈病之一,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tirticina)引起的真菌病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具有极大威胁,严重爆发时减产50%[1-4]。研究培育小麦叶锈病抗病品种是小麦生产上最为经济和安全有效的方法。全面了解目前生产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及其所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发掘新的叶锈病抗源已经成为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害的一个重要环节。至今,国际上已发现抗小麦叶锈病基因超过100个,其中

    西北农业学报 2018年8期2018-09-06

  • CIMMYT小麦种质C615抗叶锈病QTL分析
    种质C615抗叶锈病QTL分析李玉玲1蒋正宁2胡文静2李东升2程婧晔3裔 新1程晓明2吴荣林2程顺和1,2,*1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7;3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由引起的叶锈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引进种质C615具有叶锈病成株期抗性, 但其抗病性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抗病亲本C615与高感叶锈病亲本宁麦18构建的F2:7代重组自交

    作物学报 2018年6期2018-06-15

  • 紫外线对小麦叶锈病病菌流行学因素的影响
    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上分布范围较广的病害,一般造成产量损失5%~45%,有时甚至更高[1]。我国曾在1969年、1973年、1975年、1979年、1990年发生流行小麦叶锈病[2]。2015年、2016年,笔者所在研究室的人员在采集小麦叶锈病病菌标样的过程中发现,小麦叶锈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015年的发病率较高,发病面积较广。尤其是在淮河以南地区,小麦叶锈病发病早,严重度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小麦叶锈病在我国的侵染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6期2018-04-13

  • 春小麦品种川育19抗叶锈性遗传分析
    075131)叶锈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因夏孢子堆的出现造成发病部位水分过度散失,最终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小麦叶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和喷洒化学药剂。其中,种植抗病品种经济、有效、简便且对环境安全,更易被种植者采用。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经典遗传分析,可以明确抗病基因的显隐性、对数和相互作用关系等,一直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理论基础,但由于该分析一般需要3~4 a的时间,所以更适宜对重要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关于小麦抗叶锈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4-08

  • 浅析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
    张洁小麦叶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大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趋势。山西省永济市作为省内小麦的重要产区,当地就采用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防治效果展开论述分析。小麦叶锈病属于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为广泛、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病可导致小麦减产最高达到40%左右。就目前来看,拥有抗叶锈病属性的小麦品种相对较少,所以药剂防治小麦叶锈病就成为关键。1 永济市小麦种植情况概述永济市是山西省内小麦重要产区,这里的小麦播种

    新农村 2018年35期2018-04-02

  •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
    吉国四青杨叶锈病也被称作落叶松杨锈病,在杨树栽植区域十分常见,属于青杨病害的一种,会对杨树与落叶松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杨树小苗与幼树的破坏程度最大。基于此,文章将青杨叶锈病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1 青杨叶锈病的发病表现青杨栽培种植过程中,叶柄、幼枝、叶与芽都是发生叶锈病的常见部位,且发病时间为早春放叶开始到秋冬落叶期间。在春季青杨展叶时期,落叶松的针叶会呈现出褪绿色的斑点,随后会转变成黄绿色,同时长出橘黄色的小疱

    新农村 2018年32期2018-04-02

  • 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却一直深受云杉叶锈病、立枯病等病害严重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海云杉的正常生长。1 青海云杉的基本概况与生长习性青海云杉也被称之为“白松”,是存在于我国的特有树种。分布在青海1600~4000m的高海拔地带,一般在山谷及阴坡位置组成单纯林。青海云杉属高达乔木针叶树种,一般成年树木高达45m以上,且拥有至少1m胸径,生长相对缓慢。云杉喜光、耐寒、喜湿但忌水涝,整体来讲适应性较强,属于典型的浅根性树种,抗风能力较差。根据研究,云杉是可拥有-30℃左右的低温

    新农村 2018年35期2018-04-02

  • 六种杀菌剂防治梨叶锈病田间试验
    头站 06)梨叶锈病是梨树春季主要病害,不仅为害梨树叶片,造成叶片畸形、坏死、早落,影响光合作用,还会为害果实,导致幼果生长停滞并落果。为有效防治梨叶锈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梨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上海零珊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田总面积约1 500 m2。供试梨树为6年生,品种为“翠冠”,露地栽培,行株距4 m×3 m,常规管理。试验防治对象为梨叶锈病。1.2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2018-01-15

  • 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效及增产试验
    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试验表明,40%丙硫·戊唑悬浮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6%和81.75%,对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6%和89.17%,分别使小麦增产65.61%和62.99%,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3.17%和59.40%,使小麦增产16.92%,可作为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的补充药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2017-09-22

  • 油松叶锈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6100)油松叶锈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王鼎福1唐保华2(1陕西省洛南县飞播造林管理站 陕西 洛南 726100;2陕西省洛南县景村护林防火站 陕西 洛南 726100)油松叶锈病是油松重要病害之一,多危害2年生针叶,危害较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药剂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油松叶锈病;药剂;防治效果据2016年洛南县景村镇油松林调查,苗木针叶发病率29.5%,枯死率达9.3%。为防治其危害,笔者进行了油松叶锈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后。1 发病症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3期2017-05-02

  • 山西省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及毒性监测
    在山西省小麦抗叶锈病品种选育中为无效基因,如果单独利用则没有价值。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毒性基因小麦是我国北方各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叶锈病又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上普遍发生[1-2]。小麦叶锈病不仅在成株期危害小麦叶片、破坏光合作用,而且在苗期危害更普遍,使分蘖和穗数减少,降低小麦抗旱性。因此,该病是制约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山西省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研究小麦叶锈菌毒性基因及小麦品种的抗锈基因是实施“非农药”控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4-14

  • 小麦抗叶锈病中间材料的 Lr24、Lr3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00)小麦抗叶锈病中间材料的 Lr24、Lr3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王 志1,安 哲1,范学锋1,张徐明2,张立荣1,张英姿1,杨文香1,刘大群1(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 071001;2.河北省沙河市农业局,河北沙河 054100)为加速小麦抗叶锈优质品种的培育,利用 Lr24、 Lr38的分子标记对优质品种豫麦34、中优9507和高抗叶锈品系1R17的杂交F3:4代的优质材料进行了目的基因的鉴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1

  • 5%己唑醇SC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
    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效果李光伟 卢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植物保护站 250300)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考察5%己唑醇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发现在小麦乳熟期使用该药剂每667m2用量20mL~40mL喷施1次,白粉病病指防效达81.76%~97.47%,叶锈病病指防效达82.75%~91.64%;小麦千粒重增加0.7g~1.6g。药后7d~14d药效稳定。济南市长清区每年种植小麦2万hm2左右,年产小麦12万t,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

    湖北植保 2017年1期2017-02-22

  • 小麦叶锈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0031)小麦叶锈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张小辉1,畅志坚2,3,乔麟轶2,郭慧娟2,詹海仙2,李欣2,任永康2,张晓军2(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3.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抗性分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4期2017-01-06

  • 宜阳县高产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早衰现象,高感叶锈病。众麦1号,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一般,株形紧凑,株高75厘米,抗倒性好,穗长方型,高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华育198,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78厘米,穗纺锤型,成熟落黄好。轻感赤霉病。平安3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略松散,株高83厘米,穗纺锤型,重感叶锈病。漯麦18,弱春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株高平均75厘米,株型稍松散,落黄好,穗纺

    新农业 2016年7期2016-09-12

  • 小麦品种潍麦8号2AS染色体上的抗叶锈病QTL定位
    S染色体上的抗叶锈病QTL定位朱 琳,王佳真,师令智,任志宽,李 星,刘大群(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摘要:为了解小麦品种潍麦8号抗叶锈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EST标记对潍麦8号2AS染色体上的抗叶锈病QTL进行检测和分子作图。2011-2013年,对抗病品种潍麦8号×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179个F2:3家系及其亲本进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得到表型数据。前期研究已利用SSR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2期2016-05-27

  • 不同程度的叶锈病对杨树生理代谢的影响
    0)不同程度的叶锈病对杨树生理代谢的影响秦 琼,魏淑芳,杜克云(渠县农林局,四川渠县 635200)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发病程度下,接种叶锈菌对青杨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病程度与杨树生理指标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接种叶锈菌后,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POD活性呈现梯度增长,感病末期达到活性最大值;PPO活性呈规律性增长,分别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始末变化量明显;丙二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03-23

  • 122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 26、Lr 34、Lr 38分子标记检测
    0006)小麦叶锈病(Leaf rust)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irticina)引起的真菌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西南及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如贵州、江西等地发生较重,严重时可造成5%~15%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1]。近年来,华北、西北及东北各地小麦叶锈病也日趋严重。由于育种家的忽视,使得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很少,因此部分地区的叶锈病有加重趋势[2]。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并且随着田间栽培环境的改变、全球性气候变暖,使得小

    种子 2016年5期2016-01-15

  • 周麦11、西农1163—4抗叶锈病基因与周8425B中LrZH84的关系
    1163-4抗叶锈病基因与周8425B中LrZH84的关系,用叶锈菌小种THTT接种周麦11/中国春的145个F2单株,而另一叶锈菌生理小种FHTT分别接种周麦11/中国春的285个F2单株、西农1163-4/Thatcher的232个F2单株;2个与LrZH84紧密连锁的标记gwm582、ω-secalin/Glu-B3用于检测3个群体中是否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ZH84。结果显示:周麦11对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的抗性由2个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经标记检测发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2015-12-23

  • 叶锈病可能致中美洲2013/2014年度咖啡减产9.7%
    中美洲爆发咖啡叶锈病,致使该作物2013/2014年度产量同比下降9.7%,即减少120万袋(60 kg/袋)。由于中美洲咖啡产量锐减,预期总产量将降低为1 120万袋。叶锈病菌暴发阻碍了咖啡收获,这是继2012/2013年度的再次减产,当年由于真菌在空气中传播致使咖啡产量下降约20%。中美洲的咖啡产量约占全球咖啡总产量的10%,主要是优质小粒种咖啡豆。然而,尽管中美洲减产,但全球咖啡产量预期继续走高,这是由于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和其他咖啡生产国的产量大增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4年3期2014-08-12

  • 皖北地区杨树叶锈病病原鉴定与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皖北地区杨树叶锈病病原鉴定与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宋敏1,洪少民2,常广荣1,张明2,李珂1,孙翀1,任德珠1(1.蚌埠市森防站,安徽蚌埠 233000;2.怀远县林业局)本文对杨树叶锈病在皖北地区的发病特点、病原菌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锈病发生与品种、林地管理、降水和湿度等因素的关系,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将病原菌鉴定为落叶松-杨栅锈菌。研究表明,杨树叶锈病在皖北地区一年只有秋季一次高发期;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在无转主寄主的情况下可以连年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6期2014-04-15

  • 叶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红,芮旭耀杨叶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报石秀珍1,刘团会2,师旭艳2,刘继红2,芮旭耀3(1.洛阳市森防站,河南 471000;2.嵩县森防站;3.郾城区森防站)针对杨叶锈病的发生状况、病原菌形态及其侵染能力、危害规律及不同品种间抗性、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地病原菌为白杨栅锈菌(、),无转主寄主,以夏秋季发病最重,防灾控灾时应采用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杨叶锈病;危害规律;防治技术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道绿化、廊道绿化、村庄绿化快速向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20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