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碗

  • 木碗
    妻俩就给他准备了木碗和木水杯,一个装食物一个盛牛奶。从一家人吃饭的大饭桌向老人的方向看去,他独自坐着,弯着腰,眼里除了一点湿润,没有什么灵动的光。不过,当他把叉子、勺子掉在地上或打翻木碗时,这对夫妇对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那种严厉的警告:“慢点!又掉了!”四岁的孙子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一天晚饭前,丈夫注意到儿子在地板上玩木屑,于是他亲切地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小男孩温柔地回答说:“哦,我正在给您和妈妈做小木碗。等我长大了,你们用它吃饭。”四岁的孩子天真无邪地

    家长 2023年10期2023-05-26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以加查木碗为个案
    项)。[1]加查木碗制作技艺属于自治区级的传统工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闫玉认为“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但不限于农业振兴。”[2]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地域的民众,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生计方式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经验总结和劳动成果。[3]传统手工艺与民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一方面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2期2023-01-09

  • 木碗
    陈春华A weak and thin old man lived with his son, his daughter in law, and his four year old grandson.The family would eat together nightly at the dinner table. But the elderly gra ndfather s shaky hands and failing sight made eating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2年7期2022-07-07

  • 藏族木碗,代代相传
    次我都未能留意到木碗,直到这次自驾游,因为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转换,我们开始从日常风景式的旅游转向关注传统手工艺、工業化对在地生活的影响。在藏地旅居大半个月,我们入住到传统藏族同胞的家里,在近距离生活中观察着普通藏族人家的生活日常、生活用具,去到不同的县城、小镇的集市和日用品店。我们发现随着公路建设、经济发展、工业化对于藏区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日常用品被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所代替。在藏区县城或镇上藏民日用品店看到的大部分手工用具,在许多商店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市场上

    海峡旅游 2022年5期2022-06-30

  • 小碗大用 ——藏式木碗的起源、形制及功用研究
    与类型:关于藏式木碗产生的时间及其形制早在新石器时代,西藏先民就开始使用碗。考古学家在拉萨曲贡遗址中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一件泥质黑陶碗(见图1):腹下部圆弧,接矮圈足,器物外表打磨光亮[1],其形状与中原地区的瓷碗类似。西藏先民以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频繁的迁徙,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易碎、不易携带、不易保存和使用的陶碗,而需寻找一种“耐摔、轻便、便于携带”的碗,故造价不贵、就地取材的木碗成为首选。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门巴族的传说似乎诠释了青藏高原

    西藏研究 2021年4期2021-12-06

  • 木碗 ——家的符号
    一只破旧而小巧的木碗,我们却始终舍不得丢弃。这只小木碗是我小时候尝试独自吃饭时妈妈给我买的。妈妈当时说:“小宝贝,你吃饭时已经摔碎了三只碗,给你买一只木碗吧!”于是,我就有了一只心爱的小木碗。从此,我就一直用它吃饭,始终舍不得丢弃。现在,小木碗上坑坑洼洼的,有了一些岁月的痕迹。秋天到了,奶奶院子里的金橘成熟了。我兴奋地站在小椅子上采摘,将摘下的金橘放进小木碗里。每每此时,奶奶总是一边惊叫:“小捣蛋,小心摔下来!”一边慌忙从屋子里跑出来扶我。某次,奶奶向外跑

    小读者 2021年24期2021-11-27

  • 蓝晓的诗
    从奔子栏带回两个木碗在奔子栏在益西老师的木碗展示厅橱窗里那各色各样的木碗洗亮了我们的眼睛沉默的木碗安静地发散着朴素的光晕岁月的光华从一条条自然的纹理流泻每一个木碗里都映现着它的日月和江山每一个木碗里都流淌着它的前世和今生每一个木碗里都装盛着匠人的情感和技艺我挑选了两个杜鹃树瘤做成的木碗从奔子栏开始的每个夜晚我都会把他们从行李箱里取出来仔细端详闻着木质的清香我的眼前晃过一片片森林我看到那些树木,经年累月汲取黑夜和光明的养分一点一点丰硕 坚挺我看到曾经的花朵,

    香格里拉 2021年1期2021-11-12

  • 南疆木器
    被捂住。泡桐木:木碗并非是稀奇之物,三五天就能刨出一个木碗。南疆孩子的第一个碗一定是木碗,朴素的材质里装着祖辈的生活经验。木碗,不烫嘴,不烫手,不变形。它的刨面来自手工,是新娘出嫁蘸满寓意的嫁妆。木碗,平实,坦然,无畏灼痛。每一个木碗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双木筷或一根木勺带着神的歌喉进入——它们自由地歌唱。所有的序曲都来自高温的沸腾。而我们时常在手中托起一个剧场,检阅麦地和稻田最后的芭蕾。我在巴扎上拿起一个木碗,卖碗的人说这是泡桐木的。轻薄如蝉翼,像是蒙上

    散文诗 2021年21期2021-11-12

  • 碗中岁月
    不到当初我和这些木碗、木盘初见时的青葱岁月去了。即便已经长大,结婚并成为母亲,我们依然希望自己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如何永葆一颗孩童般单纯、快乐又昂扬向上的心?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得者毛芦芦娓娓道来……那套木碗、木盘已经陪了我二十几载。木碗中,可谓盛满了我酸甜苦辣的岁月。那是1998年秋天,当了十年棉纺女工的妹妹,突然决定改变她的生活方式。她在新开张的小商品市场里租下一个柜台,卖文具、贺卡、小饰品之类的玩意儿。可妹妹不善言辞、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10期2021-10-20

  • 树瘤成就好木碗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瘤刮去树皮,再车削、打磨成木碗。树瘤其实就是树木的疮疤。在金沙江两岸,百年老树遭受风折雷击、牲畜啃咬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8期2021-09-29

  • 藏式之美
    编和鸡血藤、加查木碗、扎囊虱雕等手工技艺,探索藏族百姓用智慧和虔诚的心打造属于他们的器物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揭示其手工艺术中西藏山南的人文之美。关键词:山南;手工艺术;氆氇;竹编;木碗;虱雕山南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北靠拉萨,东连林芝,西接日喀则,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山南是“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令人神往。其悠久的藏源文化和雅砻民俗等厚重的历史底蕴在雪域高原独具特色。西藏山南当地手工艺术品经典独特

    大观 2021年8期2021-09-26

  • 伤口里长出的韧性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打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樹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瘤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7期2021-09-22

  • 碗的记忆
    忘的就是饭桌上的木碗、木盆、木勺。我现在城里生活,我的书房里一直珍藏着四代人用过的木碗。过去听我的爷爷讲,在那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二三十年代,除了生活用盐要用卖山里土特产品买回外,其他都是自给自足,衣服自己种麻织麻布,制麻布衣,制羊皮领褂,盆、碗、瓢、勺都自己到村后大山中找上好的水冬瓜树回来自己用工具挖成盆形、碗形、勺形后经细心打磨而成。母亲回忆说,木碗沿用到了五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合作社开始办副业,村里一位见多识广的赶马哥,根据村子东边大石桥山上有制土陶

    金沙江文艺 2021年9期2021-09-22

  • 伤口里长出的韧性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打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瘤

    意林 2021年12期2021-09-10

  • 藏碗的发展与装饰纹样探究
    、玉石碗、铜碗、木碗、陶瓷碗、皮碗等,有的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则由两种或以上的材料拼接组合而成。藏族人民对自己的碗十分重视,从早期贵族家庭到普通的农牧民家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碗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藏区有一种说法,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个碗,将木碗比喻成情人,可以随身揣在怀里,传统家庭还在实行夫妻不共碗、父子不共碗、母女不共碗、兄弟不共碗的习俗。为方便携带、保护碗不易受损,有的会使用碗套,实行一碗一套,产生了各种不同材质的碗套,如草麻碗套、皮质碗套、木质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4期2021-07-14

  •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状如半个球,伴人来吃饭。颜色白如雪,一日洗三遍。(學生说出谜语答案:碗)2.教师:碗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有很多材料可以制成。出示多种材料制成的碗的图片。(金属碗、塑料碗、木碗、陶瓷碗)。(学生根据碗的材料回答:金属碗、塑料碗、木碗、陶瓷碗)3.教师: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引出本节课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师板书课题:不同材料的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2021-06-15

  • 树瘤成就好木碗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儿。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

    润·文摘 2021年4期2021-05-10

  • 树瘤成就好木碗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瘤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12期2021-04-16

  • 树瘤成就好木碗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工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要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砍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樹瘤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3期2021-03-30

  • 那一碗腊八粥
    境。接下来开始用木碗盛粥了。一勺勺粥被盛进了木碗中,留在锅中的粥越来越少,不一会儿,就见底了。我捧着一碗粥走出去,刚好碰见了小伙伴。他们朝我喊:“嘿,在背着我们吃什么好吃的呢?”我回应道:“你们可有口福了,我妈妈刚熬了一大锅腊八粥,快来尝尝吧!”小伙伴们听了,两眼发光,直奔过来。于是,我们一同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腊八粥。碗里半透明的粥、各色的豆子晃荡着向我的嘴靠拢,小伙伴们也像粥中的绿豆、豇豆、花生仁……一样向我靠拢。“吧唧吧唧”是我们停不下口的声音。黏黏的粥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2-09

  • 木碗——家的符号
    一只破旧而小巧的木碗,我们却始终舍不得丢弃。这只小木碗是我小时候尝试独自吃饭时妈妈给我买的。妈妈当时说:“小宝贝,你吃饭时已经摔碎了三只碗,给你买一只木碗吧!”于是,我就有了一只心爱的小木碗。从此,我就一直用它吃饭,始终舍不得丢弃。现在,小木碗上坑坑洼洼的,有了一些岁月的痕迹。秋天到了,奶奶院子里的金橘成熟了。我兴奋地站在小椅子上采摘,将摘下的金橘放进小木碗里。每每此时,奶奶总是一边惊叫:“小捣蛋,小心摔下来!”一边慌忙从屋子里跑出来扶我。某次,奶奶向外跑

    小读者·爱读写 2021年12期2021-01-23

  • 树瘤成就好木碗
    上描绘精美的土漆木碗,匠人以细致的手艺将木碗磋磨出柔和的曲线,看上去像一名温柔女子在无限的自由中开怀旋转,旋开她的裙摆。质量上乘的木碗,质地比薄胎瓷器还致密,盛装过的饮料从不串味。盛过牦牛奶,再盛青稞酒,酒中没有奶味;盛过马奶酒,再盛盐水糌粑,糌粑里也没有酒味。有意思的是,这种木碗不是截取大树的枝干掏挖而成,而是木碗匠人穿上牛皮靴,背上干粮,走上数十里山路,到深山中反复寻找而得。他们寻找的是桐树、桑树、桦树的树瘤,用斧子割取碗口大的树瘤后,将沉甸甸的树瘤刮

    意林原创版 2021年12期2021-01-16

  • 古盏流光:藏地木碗、陶器与瓷器
    到八廓街想买一只木碗。她要用自己的木碗,在拉萨街头的甜茶馆喝甜茶。今年拉萨的雨季来得早,云团在远山的山巅一路翻滚至市区。进入萨嘎达瓦月,八廓街上转经的人较往日愈发多了,马璐贝跟同伴随着人流来到八廓商城,被康巴商人卓嘎的铺子吸引。五月,内地已经是炎夏时节,拉萨依然微寒,街头的樱树能寻到未落净的花朵,卓嘎穿着薄羽绒服坐在一堆金灿灿的木碗里,向马璐贝热情地打招呼。马璐贝对着大小、花色繁多的木碗,一时不知该如何挑选,她对这种藏族人常用的餐具一无所知,征求卓嘎的意见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4期2020-11-19

  • 十年之际
    了,他依然怀揣着木碗。走到哪儿便带到哪儿,那是他阿爸留给他的。他至今还可以从碗沿感受到阿爸的咳嗽,以及阿爸毫无来由的叫骂。木碗虽在第一年地震时光滑的表面留下些许的凹坑,可他依然喝着碗里的茶。每到一家做客,他都会咚地一声把木碗放到桌上,木碗散射着红光,好像阿爸看着他。12我所理解的十年是你到了婚龄,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而后,你发誓要单身,你的人生依然是十年第一年的废墟。你学会了抽烟。你算不上美女,但还算有几分姿色。你在抖音直播,没几个粉丝。偶尔我误入

    青海湖 2020年4期2020-09-22

  • 逃跑的小木碗
    流水两只小木碗在小主人的餐桌上见面了,它们背着小主人商量起一件大事。天黑了,两只小木碗悄悄地溜出了家门。它们跑过一条街,来到一家高朋满座的大饭店。走进后厨一看,哇,灶台上的鸡鸭鱼肉让它们直咽口水。“这木碗太小,盛不下东西。”胖子厨师掂着锅,瞥了小木碗一眼。“是啊,这是哪儿来的?碍事!”瘦子厨师顺手把两只小木碗丢到一边。一个清洁工来清理垃圾,两只小木碗赶紧跑出后厨。等没了危险,它们才停下来大口喘气。这都是自己惹的麻烦!现在还能回去吗?“小主人对我们那么好,从

    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 2019年9期2019-11-28

  • 木碗
    。讲究的人,多用木碗盛装酸奶,同时配上木勺,大家极富仪式感地喝完酸奶,饭局遂宣告结束。在南疆和田一带,至今仍盛行木质餐具,人们喝酸奶必用木碗,更有不少人则用木碗吃饭。曾见一老人端一木碗吃揪片子(汤饭),问他为啥不吃拌面,吃揪片子能吃饱吗?他一晃那木碗说,吃拌面就不用木碗了,我于是明白吃拌面用另一种木质盘子,不能混搭使用。细看老人的木碗,其形状美观,颜色鲜艳,花纹精巧,犹如一件艺术品。试想,端着如此完美的碗吃饭,那滋味一定分外不同。与老人闲聊,得知他自小用木

    意林彩版 2019年10期2019-11-22

  • 一只木碗的故事
    着很多沾满灰尘的木碗,拿了一只木碗就走,心想,用木碗来盛饭,比杯子还方便,装开水也不会烫手,掉在地上也不容易摔坏。打饭时,苏力向班长报告:“我的杯子丢了,找了一只木碗。”“木碗从哪里拿来的?”“庙里。”听了苏力的回答,班长的表情立刻变得十分严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战士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你知道吗?”“知道啊,我吃了饭就送过去。”“不可以,现在就放回去!”班长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苏力没有动,还傻傻地站在那里。班长语气缓和了一点:“你知道,

    大江南北 2019年11期2019-11-12

  • 可爱的小狗
    他喂水时,先往小木碗里倒一点儿水,然后端到它的嘴边,它会用舌头舔着喝,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可爱极了!我喜欢在它一边喝水时,一边给它梳理毛发。它通常会眯起眼睛,很是享受的样子,显然它非常喜欢这样。我还和它玩过捡树枝的游戏。我先把树枝用力往远处一扔,然后说:“闪电,捡回来!”闪电便会向远处跑去,不一会儿就叼着树枝回来了。有一次,我把树枝扔到了河里,它居然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把树枝叼了回来,闪电可真厉害!我爱这只可爱的小狗,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用钱买不来的。

    小学时代 2019年9期2019-01-11

  • 木碗(外一篇)
    。讲究的人,多用木碗盛装酸奶,同时配上木勺,大家极富仪式感地喝完酸奶,饭局遂宣告结束。在南疆和田一带,至今仍盛行木质餐具,人们喝酸奶必用木碗,更有不少人则用木碗吃饭。曾见一老人端一木碗吃揪片子(汤饭),问他为啥不吃拌面,吃揪片子能吃饱吗?他一晃那木碗说,吃拌面就不用木碗了,我于是明白吃拌面用另一种木质盘子,不能混搭使用。细看老人的木碗,其形状美观,颜色鲜艳,花纹精巧,犹如一件艺术品。试想,端着如此完美的碗吃饭,那滋味一定分外不同。与老人闲聊,得知他自小用木

    绿洲 2018年1期2018-11-20

  • 高原之树 (外二首)
    不到它孤独的理由木碗被置于山巅木碗被置于谜一样的山巅十万群山和星空围着它旋转十万众生匍匐在下木碗被置于谜一样的山巅一颗干净的心在白云里等我我已无任何眷恋白云放逐,雨落向四方万物归尘,大海收留了深不可测的一切木碗被置于谜一样的山巅它在高处收留了大地的一生一天轻描淡写,自由渺小而多风当我再次看见天空像一口倒扣的大碗米粒一样的星啜饮着寥廓有风吹过天天如此,风总在互相嬉戏追逐小脚丫从不让人看见它走过那么多地方所以对我说在大地或天上行走,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峰永不放弃又

    中国诗歌 2018年3期2018-11-14

  • 南边来的人(组诗)
    着要不要买下那只木碗的时候一个人告诉我宋代的器皿,淌着釉质的水可能像我们生活过的城市,薄薄的结冰的早晨也有可能是你目光里的街道我沿着他们走了很久,知道一座庙宇已经献出彩色的窗子用手指抿一抿地上的阴凉想到很多年前,你也来过这里我的祷念就显得多余,那些无声的昼夜也可以省略我还学会了在摇晃的车上睡眠在嘈杂的人声中分辨一只木碗上古旧的花纹你捧着一只碗坐在我对面,但不是它我们坐在黄昏的院子里,那里的水像釉一样冷洗手的时候,我很少想到自己的性别如果我突然变成母兽,那是

    草堂 2018年11期2018-11-13

  • 沙窝木旋
    旋床,是用来制作木碗的主要设备。它不需要电力,完全是靠双腿和双脚的力量上下蹬踩踏棍,把动力随传送皮带转移到主轴,再通过主轴的旋转使得卡头上的木料旋转。木旋艺人坐在高高的旋床上,木旋时,双脚在车床下部不停地上下踏动,左手握刀柄前面以控制刀具的角度和方向,右手握刀柄尾部加以配合。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难掌握大旋床的操作技艺。解放前,沙窝村几乎家家都有旋床,心灵手巧的沙窝人靠木碗制作这一传统手艺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清朝末年是沙窝木碗发展的鼎盛时期,村里一百多

    国际木业 2018年1期2018-05-30

  • 一只蝈蝈来敲门
    么大。“我想住在木碗里。”蝈蝈在瓷盘里蹦跶了几下,好像有点儿不舒服。阿初又翻箱倒柜找一只木碗,洗了一遍又一遍,才让蝈蝈住了进去。“你要吃点什么吗?”阿初看看碗橱里还有一小块吃剩的面包。“我什么都不用吃,只要闻闻木头的味道就好了。”蝈蝈一边说着,一边深深地呼吸。阿初实在喜欢这只会说话的蝈蝈。从此,蝈蝈就一直和阿初作伴了。阿初在家的时候,蝈蝈就围着他蹦来跳去,快活地说这说那。阿初出门放羊的时候,蝈蝈就趴他的草帽上,欢快地唱着牧羊小曲。阿初睡觉的时候,蝈蝈还会给

    文学少年(低幼版) 2018年8期2018-05-14

  • 三仙归洞
    了一只只精致的“木碗”,还有一粒粒的“莲子”,我猜想是从树上掉落的。抬头向上看去,又发现了很多长在树上的青绿的果子。好奇特啊,这是一种有工匠精神的树!后来翻看资料才知道,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国树——橡树,是壳斗科植物,美国有一棵,树龄已经超过一万三千年了,是真正的活化石。在我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这种树,为什么我现在才发现?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时候太多了。出于好奇,我咬开一只橡果,发现里面是饱满的籽实,就如莲子米,也像花生仁,却苦不堪言,令人满嘴干涩。我

    读者·原创版 2018年1期2018-01-11

  • 泡泡
    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节选自冰心《吹泡泡》,题目为编者加)寫法点拨这段话具体写了“我们”吹泡泡的全过程。作者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吹泡泡的过程写得层次清楚。“和弄和弄”“慢慢”“轻轻”“慢悠悠”“很高很高”这些叠词的运用,让这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7年43期2017-12-05

  • 土漆物语 德钦 奔子栏木碗
    现,叫《情人般的木碗》。诗只有两句——“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如此的情怀动人到让人诧异和心惊。拨动心弦的事物,都有相通的共性,于是跟随藏族开始钟爱木碗的人越来越多了。藏民酷爱饮茶,也酷爱饮茶的茶具——木碗,几乎在所有藏民家中都能看见木碗的存在。木碗具有质地结实,不易破裂,具有光滑、美观、适用、不烫嘴、不变味,携带方便等特点。木碗分男女,男式木碗碗口大而外开,碗身低矮,女式木碗则反之。木碗普遍包银,分全包、半包和边包三种

    云南画报 2017年9期2017-10-10

  • 为了心中的那份牵挂 ——湖北宜昌市援藏干部黄勇的扶贫故事
    知,金追老人有做木碗的手艺,这让黄勇心中一喜:如果能帮老人重拾这门手艺,不也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吗?黄勇(右)在江塘村木碗加工厂参观经过与老人充分沟通,很快激发了老人的兴趣。老人叫来了一个名叫琼达的精干藏族小伙。琼达是老人的徒弟,他提出希望在村里就近开办一家木碗加工合作社,请师傅跟他一起创业。这个想法得到黄勇的大力支持,他当即请来村主任,协调尽快安排一个场地建立合作社,同时建议动员该村有意愿的贫困农牧民一起创业。经过黄勇多方沟通协调,2016年10月底,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2017-09-21

  • 《神鸟》续写
    了,从猎袋里拿出木碗,去接那慢慢滴下的水。突然,‘嗖的一声,阿肯的木碗被打掉了,水全洒在了地上。”成吉思汗聚精会神地听着。“阿肯一看,原来是他最心爱的老鹰打翻了他的木碗。这样连续三次,阿肯终于气急败坏了,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突然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了主人脚下。当阿肯寻找木碗时,发现木碗掉到了两块岩石当中,够不着了。‘无论如何,我都要喝点泉水。他自言自语道。”“说完,阿肯就沿陡峭的石壁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岩石顶,那里的确有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23期2017-01-17

  • 白菜花赛水仙
    个白菜根装进一个木碗里,然后将其端到阳台,隔几天换一次清水。很快,白菜根拱出了绿叶,接着又抽出好几根芽来。那芽越长越高,还生出一簇簇细碎的花。我一点也没注意到,要不是老伴骄傲地把我引到阳台上并自豪地说“瞧,开花了”,我永远不会注意这开花的白菜。它实在太普通了,普通到很多人都不知道白菜还会开花。我惊奇地凝视着放在木碗中的白菜,就像凝视着高贵的蓝宝石一样。白菜很娇嫩,娇嫩得有点儿丑陋,犹如新生的婴儿。它的叶子皱巴巴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美感。若不是老伴的提醒,

    爱你 2016年5期2016-11-26

  • 走近柯坪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续传承下去。”木碗新疆柯坪木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名产。当地盛产杏子、核桃,而在杏树、核桃树年老不易结果之时,每年都要淘汰、更新一些。用淘汰的杏树、核桃树制作木碗、木勺为一举两得:既促进了品种更新,又变废为宝,增加了收入。柯坪木碗为全手工打磨,无任何油漆和涂料,既安全又美观实用。柯坪核桃木木碗是古老工艺的产物,其记载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这种精美的手工技艺是由勤劳的柯坪人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柯坪核桃木木碗与新疆其他地方生产的木碗有明显的区别,然而

    丝绸之路 2016年5期2016-09-13

  • 陶西平讲的教育小故事(三)
    木碗原理与德育观这是个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饭,父母、孩子和爷爷。因为爷爷手指颤抖,经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烦了,就弄来一个小木碗,让老爷爷在旁边小木桌上吃饭。一天,父母回来看到孩子正拿一块木头刻着什么。他们好奇地问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刻木碗,将来给你们老了用。”孩子的话让父母很震动,晚上又重新把老爷爷请到大桌上吃饭了。故事中,父母一句话没说,但孩子从他们的行动上学会了父母的价值观。我们讲教育过程,特别是德育过程,要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现在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8期2016-08-23

  • 白菜花赛水仙
    个白菜根装进一个木碗里,然后将其端到阳台,隔几天换一次清水。很快,白菜根拱出了绿叶,接着又抽出好几根芽来。那芽越长越高,还生出一簇簇细碎的花。我一点也没注意到,要不是老伴骄傲地把我引到阳台上并自豪地说“瞧,开花了”,我永远不会注意这开花的白菜。它实在太普通了,普通到很多人都不知道白菜还会开花。我驚奇地凝视着放在木碗中的白菜,就像凝视着高贵的蓝宝石一样。白菜很娇嫩,娇嫩得有点儿丑陋,犹如新生的婴儿。它的叶子皱巴巴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美感。若不是老伴的提醒,

    爱你·心灵读本 2016年3期2016-05-30

  • 藏族餐具器皿
    见,其中餐具中的木碗更是蕴含了藏族人民长久生活流传下来的工艺技术,是藏族人民对藏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虽然古老的工艺技术正在继续传承,但希望古老的工艺技术能够运用在现代的产品生产中,运用现代成熟的工艺技术,给古老的工艺品带来焕然一新的现代感,同时能够把藏族传统的文化发扬和传承。关键词:木碗;工艺技术;现代感藏族工艺品种的木碗,在藏族地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木碗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藏族手工艺品木碗,它的色泽鲜艳,上面有独特

    北极光 2016年2期2016-04-29

  • 藏族餐具器皿——木碗研究
    藏族餐具器皿——木碗研究文/罗云昊摘 要:在西部藏族地区,那里居住着以畜牧为生的朴素的藏族人民。藏族的工艺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制作工艺、特别的民族风情的产物。藏族的餐具器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餐具中的木碗更是蕴含了藏族人民长久生活流传下来的工艺技术,是藏族人民对藏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虽然古老的工艺技术正在继续传承,但希望古老的工艺技术能够运用在现代的产品生产中,运用现代成熟的工艺技术,给古老的工艺品带来焕然一新的现代感,同时能够

    北极光 2016年2期2016-04-29

  • 一辈子的“情人”:藏式木碗的“终身契约”
    的“情人”:藏式木碗的“终身契约”生活的细节总是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中。例如在东北,家里的女人至少要有一件貂皮大衣,否则会被人耻笑家境贫穷,貂皮大衣是东北人生活品质的象征。在西藏,能体现人们生活特点的是木碗。在迪庆,你时常可以看见一位藏族人从长长的藏袍里拿出一个木碗来喝茶。木碗可以说是藏族人的随身之物。藏式木碗起初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由于他们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劳动,流动性大,不便使用容易破碎的陶瓷碗和又贵又重的金属碗,所以轻巧实用,价廉物美的木碗

    农业知识 2016年4期2016-04-20

  • 不该有的故事 (外一题)
    好,爷爷讲!讲个木碗的故事。”爷爷最喜欢这个聪明活泼的孙子!孙子的智力特别好,爷爷讲的故事有时嫌深,可是强强好像都听得懂。今天这个“木碗的故事”爷爷觉得强强一定不能够懂,可是爷爷却想讲,望着强强那两只黑亮的眼睛,爷爷的思想与感慨一时都像春潮泛上了心头。一晃已经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了。那时,爷爷还是中年,爷爷的独养女儿——强强的妈妈那时还没有上小学,每天也是缠着爸爸讲故事。有一天,买到一本图书,上边有个木碗的故事,是外国的,爷爷拿着图书就给强强的妈妈讲起来。那故

    四川文学 2015年1期2015-12-16

  • 论滇川藏交界地藏族木碗文化的变迁
    滇川藏交界地藏族木碗文化的变迁和 梦,和金保(云南大学 民族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分布于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是统称为“藏族木碗”(简称藏碗)的木制饮食器皿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又因木碗是该区域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因而在承载丰厚的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着建构藏族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其他民族社会网络关系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藏族木碗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的田野调查,探讨该区域木碗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其动因。滇川藏交界地

    学术探索 2015年2期2015-02-26

  • 门巴族的木碗
    我两个做工精巧的木碗,让我爱不释手,仔细询问,这原来是出自门巴族人的手。于是,门巴族引起了我的兴趣,今天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地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人主要信仰本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动人。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14年11期2014-11-13

  • 木碗
    ,教我唱儿歌:小木碗圆悠悠我到姥姥家住一秋姥姥疼俺,妗子瞅俺妗子妗子你别瞅楝子树开花俺就走走到山上变石头走到坑里变泥鳅一百老太太二百个奶头头真是“按下葫芦,瓢起来”。我是被哄得不哭了,可无处撒气的父亲把气撒到我大哥头上。给架子车打气,准备下地要用。父亲打气,大哥按气嘴子,却按不紧,老是漏气。父亲急了,用打气筒向我大哥的头部砸去。生性软弱的大哥躲闪不及,太阳穴被打破,血流不止。母亲气疯似的和父亲厮打,又被父亲用草鞋木底把母亲的后背打破……由于父亲的冲动、暴躁

    散文百家 2011年7期2011-11-21

  • 我爱集邮等
    孔.通向炉火。小木碗中间有一条轴形的铁桶.铁桶的下端放在带有水的小锅里。她把小木碗的孔对准了小铁桶.放了上去.就是靠这个小眼加热,气从碗底冒出来。大约有3分钟的时间.从小木碗的缝隙里冒出一丝丝诱人的香味蒸儿糕熟了。我接过来.捧在手上.只觉得软乎乎的.就像一块块松软无比的豆腐。我闻了闻.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甜!”就像吃了蜜糖一样。听老南京人介绍.过去婴儿吃奶粉的、喝牛奶的少之又少.一般平民总是买两三只蒸儿糕回家.用开水调和,放点糖.用勺子喂给小孩子

    儿童时代 2009年1期2009-02-12

  • 小鸟与犀牛等
    摘自《文汇报》)木碗这是8年前的事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了一个立在墙角的黑木柜。奶奶让我把锁打开,说要取一件东西,却又不给我钥匙。我正纳闷儿,奶奶才伸出干瘦的右手往下一沉,示意我将锁拉开。我握住铁锁轻轻一拽,锁开了——原来这锁簧早锈蚀坏了。不科木柜里竟空空如也。我忙拉开抽屉:一只空着,另一只放着一只木碗,仅此而已。我打算将木柜重新关上,奶奶说:“把那件东西递给我!”奶奶年已8旬,像黑木柜一样苍老了。这个散发羞陈腐气味的黑木柜,还能藏什么宝贝东西吗?是

    现代妇女 2006年10期2006-09-27

  • 揣碗
    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

    中国西藏 2004年1期200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