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

  • 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在口中,路在脚下;吟万卷诗,行万里路。” 2022年12月,我们发布了一则文艺范儿十足的公告,宣告“詩与路”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正式启动。下面你将要读到的,是我们从本次比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部分作品。诗是悠远的遐思,是高妙的理想,是动情的歌唱;路是从容的出发,是坚毅的跨越,是执着的前行。少年的头顶,是璀璨的星光;少年的脚下,是朴实的大地。让我们满怀诗意,共同感悟世间的美好;让我们奔赴远方,一起发现生活的真谛!光阴如水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8期2023-08-30

  • 诗与路 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在口中,路在脚下;吟万卷诗,行万里路。” 2022年12月,我们发布了一则文艺范儿十足的公告,宣告“诗与路”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賽正式启动。下面你将要读到的,是我们从本次比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部分作品。诗是悠远的遐思,是高妙的理想,是动情的歌唱;路是从容的出发,是坚毅的跨越,是执着的前行。少年的头顶,是璀璨的星光;少年的脚下,是朴实的大地。让我们满怀诗意,共同感悟世间的美好;让我们奔赴远方,一起发现生活的真谛!光阴如水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8期2023-08-29

  • 诗与路 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在口中,路在脚下;吟万卷诗,行万里路。” 2022年12月,我们发布了一则文艺范儿十足的公告,宣告“诗与路”第一届浙江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正式启动。下面你将要读到的,是我们从本次比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部分作品。诗是悠远的遐思,是高妙的理想,是动情的歌唱;路是从容的出发,是坚毅的跨越,是执着的前行。少年的头顶,是璀璨的星光;少年的脚下,是朴实的大地。让我们满怀诗意,共同感悟世间的美好;让我们奔赴远方,一起发现生活的真谛!光阴如水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7期2023-08-01

  • 具体描写场景,使人感同身受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齊桓晋文之事》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庖丁解牛》因时代、经历不同,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生活图景也各不相同。请结合以上材料,以“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16期2023-04-16

  • 解读《论语》
    问题。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译文】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逛,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愤怒而不顾自身,甚至不顾自己的双亲,不是糊涂吗?”【评析】孔子认为要

    文化产业 2022年34期2022-12-31

  • 解读《论语》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道:“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没有人用我了。你们平时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了解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2022-11-24

  • 游春
    ,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选自《论语》注释①莫春:莫同“暮”;莫春:春季的末期。②沂(yí):水名,发源于山东省南部。③舞雩(yú):祭天求雨的地方。古文大意(曾皙)說:“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大人、小孩到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选一选恰当地选择下列带点字词的意思,填入句中的括号内。A. 长叹的样子。               

    阅读(中年级) 2022年4期2022-05-31

  • 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一听,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生而平凡,并不是不幸;站在幸福中找幸福,才是真正的不幸。人有多少修养,就能享多大的福,这是一一对应的。即使侥幸得到一笔横财,可能会更加苦恼,因为德不配位,驾驭不了的东西,很快就会再次失去。有一种智慧,叫接纳。接纳现有的一切,接纳平平淡淡的淳朴,才不会满心遗憾,整天叹息。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

    北方人 2021年6期2021-12-01

  • 再谈“吾与点也”:一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关于这一段的理解,历来颇有争议,主要意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的,他设想的是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退隐避世思想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第二种是从积极方面理解,认为曾皙设想的是因实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对这两种矛盾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支持者多,这也是我们教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09-22

  • 重读《论语》,悟道教学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曾晳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位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他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教育景象,师生投身于自然怀抱,天人合一,恬然自适,寓教于乐的美好教育思想自然流露,高洁优雅的教育情趣浑然天成。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赞成曾晳的思想,这意味着孔子的教育梦想跟曾晳说的教育理想一样。正是这样的教育梦想,让孔子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7期2021-08-17

  • 四时读书乐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晝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4期2021-04-23

  • “三浴”以修身,治国平天下
    乎沂;风浴,风乎舞雩;歌浴,咏而归)对这幅郊游图进行分析,帮助大家理解曾点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关键词】 暮春郊游图;三浴;河浴;风浴;歌浴;修身;正心;平天下【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8-0018-0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中孔子问曾点有何志向,曾点没有像子路、冉有、公西赤那样直接回答,而是为老师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今古文创 2020年28期2020-09-10

  • 别太在意友情散淡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现在,虽然很多人感叹“通讯录越来越长,能交心的却越来越少”,但这不是时代的错,只是朋友的形式变了,交友的方式变了。正如木心先生所写,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对于交友,何尝不是如此?见面、交流的机会越少,就越发让人觉得知音難觅,知己难得。如今,人们感慨友情变得散淡,很多情况下其实不过是彼此的生活少了一些交集。但谁又能要求朋友把陪你走到人生尽头变成一种义务呢?所谓冷暖自知,友情从来都不是单以见面、聊天的频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8期2020-08-27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考释
    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归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历来争议颇多。常见的翻译为:暮春三月,换上了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位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太阳晒得热了)跳进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凉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常见的评论为:勾画出一幅春日郊游图,从中感受到春的和熙、歌的嘹亮、诗的馥郁,感受到一种基本的物质满足、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一种生命的活力,描绘了“天下大治”的景象。可谓自古以来,文人儒生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与“性灵写照”。不妨看看学者于丹教授对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7期2020-08-13

  • 别太在意友情散淡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现在,虽然很多人感叹“通讯录越来越长,能交心的却越来越少”,但这不是时代的错,只是朋友的形式变了,交友的方式变了。正如木心先生所写,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对于交友,何尝不是如此? 见面、交流的机会越少,就越发让人觉得知音难觅,知己难得。 如今,人们感慨友情变得散淡,很多情况下其实不过是彼此的生活少了一些交集。 但谁又能要求朋友把陪你走到人生尽头变成一种义务呢?所谓冷暖自知, 友情从来都不是单以见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24期2020-07-21

  • 破解“吾与点也”之谜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何极为赞同曾皙的观点?宋人黎靖德在《朱子语类》中说:“曾点意思,与庄周相似,只不至如此跌宕。”清人方宗诚在《论文章本原》中说:“四人四段事,末节在曾皙口中与夫子一齐会合,补明‘哂由之故与三子之可取,而‘与点之故终未明也……”黎靖德认为曾皙的意思与庄周相似,方宗诚认为文章并没有把为什么赞同曾皙讲清楚。孔子赞同曾皙的原因是如方宗诚所言并不明了,还是如黎靖德所言曾皙有庄周之意趣,抑或是有其他原因?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6-30

  • 读书即幸福
    验“浴乎沂,风乎舞雩”的清爽感觉。也爱先生“时读时新”的阅读体验,切身的感悟在飞扬的阅读中沉淀厚积。我们不乏智慧和天赋,只是少了那么一股书淫、一股钻劲。要想“时读时新”,只有像许先生那样,沉进去,慢慢含英咀华,慢慢品味,方能进入书中洞天,领略书中意趣。还爱先生以书为乐的坚持与执着,即便家境困苦、忙于劳作,读书意志也未消磨,与书为伴,与书为乐,读书始终在路上。现在,我们家庭无忧,生活优裕,物质充实,更应以阅读为乐!许先生通过读书的长征获得未来,获得幸福。他让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11-07

  • 春季小语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往事越千年,那时的人物风度,怎不令人神往。亦,悄悄考虑过,于榕城,是否该是“雨乎舞雩”。月牙湖畔,青石板的拐角处,一些拥吻的蜜蜂,试着将三月唤醒。远处的桃花,微微地笑破那些含苞的心事。水草深处,隐约有一些锦鲤在悠然的摆着尾。学校的空气很干净,特别是雨后。微微的雨会在木桥的掌心奏一曲《雨巷》,邀清风共饮此地三白。细雨拂面,似有几丝轻薄,却无半分眷恋。对于无数的草木,这是一个微凉而即将被温暖的记号。用城市里无数绽放的伞花网住它。春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10-21

  • 究竟有多少个苏东坡?(组章)
    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苏东坡你说食无鱼,我却有东坡肉。你说出无车,我却有木屐。你说无以为家,我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此心安处是吾乡。你说长铗归来乎,我说归来又去兮。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田园将芜胡不归?你说逐客无消息,我说明月几时有?你说冠盖满京华,那算啥呀,比不上我头戴的斗笠。你说“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也有新衣服啊。我的华服是蓑衣。你问我平生功业,我笑着伸出三根指头:“黄州、惠州、儋州。”还不够吗?哪一个都够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1期2018-12-30

  • 发散思维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要求: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你写作的翅膀,写一段200字以上的文字。暮春时节,花儿纷纷换上盛装,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和煦的春风吹过,梳理了柳树的秀发,扶起了小草的细腰,架子上刚完成的春服也随风摇摆,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锦绣。处处充满了生机,一切都那么温柔和舒适。在土地上挥洒了一天的汗水后,人们相约前往沂河游泳。曾皙也拉上五六个成年人有说有笑地朝沂河走去,六七个孩童你追我赶地嬉戏,跟着大人们凑热闹

    求学·素材版 2018年9期2018-12-24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图: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以记言为主,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其中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章。它记录了孔子引导弟子畅谈个人志向,以及孔子对各个弟子的评价。文章开篇孔子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发表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子路直率、粗犷,认为即使外有侵略、内有饥荒的中等国家,只要三年,他就可以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冉有比较谦虚,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8年4期2018-11-08

  •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学生曾点的“风乎舞雩,咏而归”赞叹不止,说:“吾与点也!”他和曾点一样的理想啊———风雨中那点痛算什么,我会在暮春的季节里,穿着崭新的春服,在沂水边洗一把,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这样的人生何其畅快!从小我们就会背诵一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孔子的一生都在为“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6期2018-06-21

  • 《陶渊明集》逯注商酌举凡
    二弟子》:“恂恂舞雩,莫曰匪贤。俱映日月,共餐至言。”“逯注二:恂恂舞雩,恂恂,信实貌。用恂恂代言信实人物,舞雩,指祈雨舞坛。这句是说祈雨坛上的各位信实人。[4]”按:此处所用曾点春日浴沂舞雩之事,见《论语·先进》篇。何晏注:“包曰莫春者,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5]朱熹引程颐语:“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又引:“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4-02

  • “曾点之志”与孔子的天命观
    。一、曾点志在“舞雩”关于曾点之志,历来主要有这几种看法。(一)游乐说——过于简单游乐说是有关曾点之志最主流的说法。以包咸、朱熹等为代表。然而这种解释漏洞是比较大的。具体说来,包咸等将“浴乎沂”解释为在沂水中沐浴,但是暮春时天气尚寒,不宜下水,后来朱熹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推测沂水有温泉。然而,“当时的山东早已成为金人的沦陷区,他无法实地考察”。[1]78这一种说法依然不具有说服力,更何况“风乎舞雩”难以解释,因为即使有温泉可入,起身后“乘凉”还是不合常理。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9

  • 微写作
    归双燕。云飞气暖舞雩风,宿雨初晴,春入翠楼中。新枝自顾将青举,红落无人语。空阶花寂寂空庭,空楼寒阁,空恨昼迟行。(136****4789)【秋兴】秋头偶来兴欲发,驰车向林戈。云白似飘雪,飞黄作落蛾。旨为清秋引,金风弄凌波。天色分昏晓,归去无人和。(188****4587)【忧思】我生怕此生迷惘,肩上担着太多人的期望。我生怕在十字路口迷路,在选择上迷失了自我。我生怕父母对我失望,没能好好照顾他们。我生怕高考失利,没能完成父母对我的期望。(151****478

    意林 2018年2期2018-02-01

  • 筑梦之音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是十分赞赏曾皙的主张的,那应该是他设定的君子修身的至境,个人梦想的终极体现。起码我们知道,在他的看来,梦境是美好的,而且,是有发自内心的美好声音的。“我一直坚信,有梦想的人生是会开花的。”这是章子怡说的话,那是她2011年春天说的。那一次,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内的综艺节目。浙江卫视2011年4月,第一季《中国梦想秀》,章子怡要登台为一位14岁的舞者隋岳彤圆梦。彤彤的父母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家境贫困。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8年11期2018-01-24

  • 微写作
    朵。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华秋月,步步生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181****4123)【濯缨曲】十二余载酿墨香,一朝露真藏。夙兴夜寐度寒窗,今日分短长。正骄阳,桂未黄,一战胜沙场。黄金榜上龙头张,低斟怎比量。(182****2770)【秘密】花的秘密,是在一个幽境散发那无声的芬芳;鸟儿的秘密,是在广阔的天空寻找一个方向;风的秘密,是在那高大树上吟一首特别的婉词;而我的秘密,是希望自己是一条鱼,即使只有七秒的记忆,我也要让七秒的记忆里全是你。(135

    意林原创版 2017年5期2017-06-08

  • 研学旅行 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侍坐》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都一直非常重视的教育形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行。这是让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增进学识、学会生存,拓展视野、感受时代,锤炼意志、培养责任的良好举措,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欢迎。其实早在《意见》出台之前,我国很多地方和

    教育家 2017年5期2017-04-11

  • 微写作
    宝蓝的心。我感受舞雩台吹来的暖风,直到我受到蝉声的四面埋伏。我收集了一整个春天的消息,唯独未见雏菊花开。如满天璀璨的星辰,无法在临别时赠予,愿我为你将它守护,来年春天,可否再聚于花间?(17757552275)微评[月朦胧]望穿秋水,望不穿那弯朦胧月,人在天涯仍未归,守着烛火思念。[闲趣]空气里夹杂着虫鸣鸟叫的声音,蜻蜓点水,红鲤戏弄浮萍,沉醉在自然里,沉醉在思念里。[风雨]你款款而来,我不忍叨扰,风雨都在继续,我的思念也在继续。[添衣]北方有佳人,一顾倾

    意林原创版 2016年8期2016-11-25

  • 陶渊明的春游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身着春衣,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乘凉,一路唱着歌归来——这个在我们看来如此平凡的志向,却赢得了孔子的深深赞许。或许只有饱历忧患的贤者才深解其中所表达的生命自由,由此不难理解何以陶渊明心有戚戚,向往不止。暮春之夕,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其实他的琴只是一张无弦琴,寄意而已,而酒则是真喝。此时的渊明,多么希望与朋友们一起,春酒长饮,春夜长谈。他的饮酒诗前序说:“闲居无欢,兼比夜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醉后即题诗句自娱。”“采

    中国三峡 2016年4期2016-05-26

  • 风乎舞雩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枝在生芽,草在长叶,树在开花,零星的鸟叫声将世界染绿了。残阳中一个纤细的短发女孩背着书包不挂一丝笑意走着,看了看自己微微出汗的手心,回头望望落山的太阳,哦,暖已经到了。拐角有对神情窘迫的父母拉着个神情木讷的少年走过,那位父亲松了口气道:“关老师总算答应了。我们上班的时候,树也算是有了去处。”母亲却抹起泪来:“就是你整天忙工作忙工作,把孩子弄成这样。”父亲似是听惯了这话,竟也不反驳。他们的话被春风送进女孩耳里。

    少年文艺(1953) 2016年1期2016-02-22

  • 孔子为什么赞赏曾晳?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完这话后感叹道:“我完全赞同曾点啊!”于丹的《〈论语〉心得》中将这段话解读为:“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雩台上沐着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时节,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这个仪式完成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人教版教材将这段话解读为:“暮春

    考试周刊 2015年67期2015-09-10

  • 四子侍坐
    ,浴乎沂h,风乎舞雩i,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注释:a 子路:仲由,字子路,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曾皙:曾点,字晳,故称曾皙,春秋末期鲁国人

    月读 2015年8期2015-08-08

  • 期待
    子期望暮春时节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的闲适自在,可是穷其一生都在为缥缈的理想奔波;屈子期望楚国强盛的爱国热情,也只能沦为独醒独清的满腔悲愤;而一路高歌喜奔赴长安的李白,最后也不过是赐金放还的表面风光;陆游与唐婉,也终究成了沈园的《钗头凤》,错错错,莫莫莫;现代人期待生活在山水间,有道是农妇山泉有点田,现实却是环境恶化,举头见霾不见天,诗意不再。但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幸福有点痛,因为失望说明你还有期待还有爱,也因此你才能忍受苦难与失望,并一步一步前行。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少年毛泽东巧对邹塾师
    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之句时,受“浴乎沂”“咏而归”的启发,按捺不住游泳的诱惑,带头邀约同窗学友溜出蒙馆,扎进池塘戏水弄波。邹先生回馆后见到学生落汤鸡的样子,十分气愤,便采取一种特殊的处罚方式:对对子,对不出则打板子。邹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濯足。毛泽东看后略加思索,从容走上讲台,在黑板一侧写下:修身。邹先生读着毛泽东的下联,频频点头捻须称好。“濯足”,其意为“洗脚”,语出《楚辞·渔父》,原文是“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诗句表示避世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5期2015-05-15

  • 从礼乐思想看“吾与点也”
    案。由于对“风乎舞雩,咏而归”各有解释,历代学者对“吾与点也”的理解也就各出机枢。对于此段文字的理解,不能脱开孔子的思想,如以孔子思想中最为核心的“礼乐思想”为参照,似可推定孔子“与点”之原因,现试言一二。一、 历代对《侍坐章》的理解对曾点“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历代注家、学者对文字考订各有不同,但从评论来看,无外乎两个主要意见,一为“春游说”,二为“祭祀说”。(一)春游说持“春游说”者将“浴”释为“洗澡”,“风”释为“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6

  • 古代文言小说与周代的雩祭求雨
    法典形式的对巫者舞雩的职责规定,《春秋》等典籍中也有天子或王公大臣屡次参与舞雩的记载。雩祭的功用,典籍中有记述。《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郑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其它典籍也有解说,《礼记·月令》:“大雩帝,用盛乐。”郑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祀也。”《说文·雨部》:“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雩,羽舞也。”《尔雅·释训》:“舞,号雩也。”郭璞注:“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请雨。”可见,雩的功用很明确,舞号以祈雨。雩祭的具体特征有:一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