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

  • 徐文长:半生困顿,一世铿锵
    得到了闽浙总督胡宗宪的关注。胡宗宪想把这个才子请入自己的幕府当师爷,于是派人去请徐渭来。谁知道徐渭一点面子都不给,说:“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谁叫你来,你叫他来。”这个下属回去哆哆嗦嗦地回复了胡宗宪,没想到胡宗宪并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说:“我去找他。”这次徐渭没有再推辞,乖乖地去当了胡宗宪的师爷。虽然徐渭没有功名,也没有钱财,但是人穷志不穷,你来请我,就得有请我的规矩,这叫讲究。 04胡宗宪是什么人?俞大猷是武功高手,据说年轻时去过少林寺,为的是求取少林寺的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9期2022-05-30

  • 论《绿野仙踪》对嘉靖时期东南沿海抗倭事件的重构
    倭寇,朱文炜、胡宗宪为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一同参赞军务。对于赵文华南下抗倭,《明史》多有记载。如《世宗二》载:“三十四年春正月丁酉朔,倭陷崇德,攻德清。二月丙戌,工部侍郎赵文华祭海,兼区处防倭。”[2]162《赵文华传》载:“东南倭患棘,文华献七事。首以祭海神为言,请遣官望祭于江阴、常熟……兵部尚书聂豹议行其五事,惟增田赋、遣重臣二事不行。帝怒,夺豹官,而用嵩言即遣文华祭告海神,因察贼情。”[2]5304《严嵩传》中也载:“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8

  • 胡宗宪悲剧与明代官场的“集体腐败”
    不同,史书里的胡宗宪轻生死,重然诺,有豪侠之气,但也放浪形骸,恣情妓乐,是一个官场里的非常人物。胡宗宪生前最大的业绩是东南抗倭,他历任浙直总督多年,主持抗倭事业,诱降倭寇首领徐海、王直,遏制住了东南倭乱。然而,由于和严嵩、严世蕃、赵文华、罗龙文等严党成员关系紧密,胡宗宪被朝野视作严党,不被清流所欣赏。胡宗宪贪污的问题历来存在争议,他贪污的数额、用途成为评判其人得失的一个焦点。在关于胡宗宪的种种争论中,“总督银山”问题值得探讨,从这一问题中,我们能看到清流与

    领导文萃 2022年3期2022-02-22

  • 胡宗宪巧借倭寇兵
    己是大明朝总督胡宗宪的部下,名叫李良辰,是特地来送信的。徐海一惊,胡宗宪这家伙智谋出众,能文能武,这会儿派人送信,究竟给谁送啊?那人听罢一笑,当然是给他徐海送的,说完,照实传达胡宗宪的话:“限徐海三天内投降,不然的话,大明军队将一举剿灭。”徐海知道,胡宗宪目前手里兵不多,这明显是拿大话吓人,于是哈哈大笑道:“我徐海是长大的,可不是吓大的。”李良辰摇头,并且断言:“如果不降,三天之内必死无疑,到时别怪我没有提醒你。”徐海一愣,看对方神情如此笃定,不由得问道:

    民间文学 2021年7期2021-11-20

  • 道理最大
    县的时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因不满食宿而把驿站官吏倒吊起来惩罚。海瑞知道后说:“以前胡宗宪公巡察辖区,命令经过的地方不要供设帷帐铺张浪费。如今这个人行装丰盛华美,一定不是胡公子。”从他的行李中搜出一千多两银子,上缴国库,并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胡宗宪胡宗宪没有怪罪海瑞。按理说,胡宗宪是海瑞的顶头上司,海瑞找他儿子的麻烦,他随便给海瑞穿点小鞋,也够海瑞喝一壶的。但胡宗宪懂得敬畏,他知道这世间道理最大,虽然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但若利用手中的职权徇私枉法,那么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8期2021-11-12

  • 这个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为何自杀
    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此时,他却卷进了官场集团的政治斗争,最终断送了性命。他的死,虽然是官场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更是他品行不端埋下的祸根。他26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饱受争议,更令人叹息!家世和起步胡宗宪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他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的规劝下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嘉靖

    新传奇 2021年37期2021-10-27

  • 东海之殇
    国。老乡关系令胡宗宪得以实现“诱捕”王直的“壮举”法场不远处的总督衙门内,作为抗倭前线的最高领导人,总督胡宗宪很清楚,处决王直只能令倭患更为恶化。在王直被监禁的两年内,胡宗宪竭尽全力向朝廷上书,希望能免王直一死,并放宽海禁,从根本上解决那风起云涌的倭患。但在残酷的官场斗争中,他的建议很快被政敌们当作把柄。有关他收受了王直巨额贿赂的传言开始广泛地流传,令胡宗宪这个麾下拥有戚继光、俞大猷等良将的统帅,也望而却步。令总督胡宗宪畏惧于人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与王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0年6期2020-12-28

  • 人有病,天知否
    来了。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外出游玩,一路逛到了淳安。胡公子所到之处,各州县盛情款待,吃饱喝足,还不忘塞点儿土特产,生怕胡公子不能在总督面前替自己美言。到了淳安,大家问海大人,我们是不是也“依样画葫芦”?海大人撇了撇嘴,我们哪里有钱?大家一听就急了,京官得罪就得罪了,山高皇帝远,一年到头也跟他们打不了几回交道。可是胡公子不一样,他的父亲是淳安县的顶头上司,随便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都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海大人一摆手,胡宗宪的儿子,又不是胡宗宪,管他做甚?于是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12-28

  • 绩溪龙川景区
    著名的为胡富和胡宗宪,胡富官至户部尚书,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这座古村落文化底蕴至今还非常深厚。绩溪龙川景区最大的特色是这里的建筑,且分为三类建筑风格,一类为传统古建筑群,二类为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砖木或者砖混结构的建筑,三类为20世纪80年代后修建的砖石混凝土结构建筑,但整体都保持着粉墙黛瓦的风貌,显得古色古香。绩溪龙川景区内有非常多的景点,比如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龙川水街、宣纸作坊等,其中胡氏宗祠素有“江南第一祠”“木雕艺术博物馆”

    老友 2020年10期2020-10-26

  • 徐渭:考举人8 考不中,因发疯9 次自杀的大才子(上)
    了时任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 年),胡宗宪升任了浙闽总督。就想将渭招入其幕中。一开始,渭还因胡系严嵩一党,不太愿意入其幕中,但胡的抗倭决心与胆略,又使他非常钦佩,在经过一番犹豫之后,他还是走进了胡的总督衙署。胡宗宪对于徐渭的到来,显得十分高兴。虽然徐渭是个狂生的脾气,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合规矩之事,但胡因爱其才,从来都不会与他计较。当胡了解到渭家的产业,此前都已被倭寇抢光,渭丧偶多年,也没再娶,仍是孑然一身时,还送给了他一大笔银子,叫

    北广人物 2020年39期2020-10-20

  • 祖先贪赃,后代背锅
    ,勾结监察御史胡宗宪诬告张经谎报军情、冒领军功,以致张经被冤杀。而赵文华占据了张经的军功,胡宗宪也升任浙直总督,成为东南抗倭明军的最高指挥官——幸亏胡宗宪在任上剿倭有功,否则朝廷的损失就更大了。1557年,赵文华负责监督改造正阳门楼,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任用奸人,搞出个“豆腐渣”工程。嘉靖一怒之下将赵文华革职,他忧惧交加,在回乡途中病倒了,一日因抑郁难舒而揉按腹部,结果脏腑爆裂而出,当场横死。按说像赵文华这种级别的高官,即使获罪免职,朝廷也该对其死讯表示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纸间书画馆:旷世孤才:癫狂笔墨影响中国国画400年!
    到当时抗倭名将胡宗宪的赏识,将他奉为上宾,拿他当好友。在抗倭战事上,他给胡宗宪出谋划策,展露出了惊人的軍事天赋。胡宗宪在给皇帝的贡品上,让徐渭题诗作文,结果龙颜大悦,徐渭深受器重,与胡宗宪以朋友相交。他用胡宗宪给他的钱买了座大宅子,二十多间房,两个大池塘。他养鱼,种植荷花,种果树,喝酒唱歌,撒网捕鱼,在他的竹林大院里招呼客人,烧笋煮茶,日子过得好不快活!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了,可惜好景不长,严嵩倒台,胡宗宪作为严嵩党羽被捕,死于狱中。他并不在乎胡宗

    意林彩版 2020年1期2020-09-10

  • 徐渭书画中的艺术情感分期研究
    著名的抗倭名将胡宗宪十分欣赏徐渭的才华,并任命他到幕府掌管文书。在此期间徐渭的才能得以施展,此时徐渭的书画和大多文人画一般,寄托的是作者的闲淡雅趣。此为徐渭书画创作前期。后胡宗宪被杀害,徐渭也因杀妻入狱。生活让徐渭痛苦不堪,他开始借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愤恨与愁苦。此为中期。徐渭出狱后,宦途被断的他创作加倍自由,不受羁绊。此时徐渭画作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少了一丝愤恨不满,多了一丝释怀。此为后期。(一)“悦己、可发一笑”在徐渭年近三十七岁时,好运再一次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2020-07-12

  • 图说书法(169)
    岁时被闽浙总督胡宗宪招为幕僚,助胡擒获倭冦首领徐海、招抚了海盗汪直,立了大功。然好景不长,胡宗宪遭弹劾入狱自杀,徐渭得了精神病,用针刺耳内,用斧劈头,前后九次自杀未遂。四十六岁时狂病复发杀妻入狱,服刑七年时被二位状元出身的高官至交解救出狱,此时徐渭已五十三岁了。此后的十九年,贫病潦倒的徐渭在两间破败的老屋内以鬻诗文书画度日,七十二岁时这位旷世奇才走完了悲剧的一生。徐渭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的绘画开创了中国大写

    视野 2020年11期2020-06-11

  • 徐渭的幕府时光
    总督浙闽军务的胡宗宪幕中,历时五年左右;后三次分别在宣大巡抚吴兑、礼部尚书李春芳与翰林院修撰张元忭幕中,但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吴兑幕中也不过半年左右,因此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而第一次与胡宗宪的交往则颇为相得,是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明代嘉靖年间,江浙、福建一带倭寇猖獗,许多地方都遭到倭寇的袭扰与掳掠,百姓深受其害,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嘉靖三十六年(1556年),胡宗宪调任总督浙闽等处军务,总督府暂驻绍兴。当时由于寇情复杂,督府与朝廷函札往来频繁,亟需一

    幸福·悦读 2020年2期2020-05-09

  • 胡宗宪建军、治军与战略战术思想探赜
    梁 琦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生于正德七年(1512年),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今安徽绩溪县)人。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少时即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聪明颖悟,不仅在科举课业方面超过同窗,而且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对古代的六韬三略等书籍也都有深入研究。嘉靖十三年(1534年)应乡试中举,在经历了嘉靖十四年(1535年)北京会试的失败后,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再赴北京参加会试并中进士。之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见习,熟悉政务。在这期间,他勤于用事,谙于法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1-07

  • 英雄形象嬗变下的《荡寇风云》
    镇定自若,知道胡宗宪已经为保自己尽了全力;打仗时,俞大猷无不冲锋在前,血染征袍也不愿后退。但俞大猷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他长期使用日本人所嘲讽的“定时进攻,定时败退”的战术,固守被敌人看破的成规以致长期难以克敌,这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口实。而在戚继光展现了灵活多变的用兵之道后,俞大猷马上表示佩服与赞许。又如虚构人物陈大成,原本是一个在村里一呼百应的村汉,领导村民保卫村里的金矿。因为将村子的利益看得比民族大义更重,大成一度扬言谁去当兵就是跟他过不去。在戚继光前来招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2019-11-15

  • 徐渭的幕僚生涯研究
    谋略能力引起了胡宗宪的注意。在嘉靖37年(1558年)的冬天,经胡宗宪多次相邀后,徐渭终于答应到总督府担任幕僚,这也标志着其在总督府5年幕僚生涯的开始。在此期间,徐渭不仅帮助胡宗宪完成朝廷来往的文书,还为抗倭的军国大事出谋划策,得到了胡宗宪的赏识和看中。后胡宗宪入狱,自己离开了幕僚队伍开始了中年漂泊的生活,万历五年1577年北上到辽东,经戚继光介绍到辽东李成梁总兵府内,开始了自己的边关幕僚生活,期间传授李成梁长子李如松兵法,为后者“万历三大征”中援朝战争打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2019-07-12

  • 刚正不阿的海瑞
    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就是严嵩的同党之一。有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大批仆从经过淳安县,要在该县的官驿中住上几天。海瑞按照他自己定下的规矩,像招待其他客人一样,拿平时的饭食来招待他。胡公子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一见驿吏给他送上那样的饭菜来,脾气大发,一下把桌子给掀翻了,还把送菜的官吏绑起来倒吊在屋子的大梁上。海瑞原本就痛恨这种仗势欺人的公子哥,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猖狂,便下定决心,要教训教训他。海瑞带着几个官吏赶到了胡公子的住所,大声呵斥道:“是哪个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9年11期2019-06-15

  • 《绿野仙踪》的对话艺术
    富多彩。本文以胡宗宪为例,探讨《绿野仙踪》的对话艺术。胡宗宪一人对话模式有五种:义正辞严式、言语威胁式、自我满足式、自我叹息式、动之以情式。模式多变,有言如其人、言随境转的特点。展现了李百川运用对话语言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关键词:《绿野仙踪》;对话;胡宗宪《绿野仙踪》是李百川于清乾隆年间所写的小说,集神怪、世情、侠义于一体。描绘了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和各式各样神怪者的故事。《绿野仙踪》以主人公冷于冰得罪宰相严嵩以致科举落榜为开端,以其得道成仙、斩妖除魔为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2018-11-19

  • 深藏山间的古村落
    尚书──胡富和胡宗宪。胡富当过户部尚书,在任时为官清正,与扰乱朝纲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一伙顽强抗争。告老还乡后,他仍“居乡清正,多盛德事”,是两袖清风的大清官。胡宗宪是明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总督东南七省军事,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当时东南沿海的百姓屡为倭患所苦,胸怀大志、计谋过人的胡宗宪,任用戚继光、俞大猷等能征善战的武将,又将颇负盛名的文徵明、徐渭等文人招为幕僚,为抗倭事业出谋划策,最终历经艰辛荡平海寇,剿除倭贼,从此东南诸省倭患渐平,百姓安宁。功成名就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9期2018-09-19

  • 徐渭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败,而当他接到胡宗宪的邀请时却并未即刻答应,是第六次的落榜才真正将他推进了胡的阵营。胡宗宪虽知人善用,堪称徐渭的伯乐,可他却与权臣严嵩勾结招来非议,徐渭的姐夫沈錬便是被严所害。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下,徐渭成为了胡宗宪的幕僚。在府期间,为胡作的《进白鹿表》深得嘉靖皇帝欣赏。胡也对他情深意重,见他不甘入幕,还助他科考,可惜终不得愿,令徐渭不堪重负,病倒告归。胡宗宪对他关怀备至,并重金為他建下“酬字堂”娶妻张氏,这是徐渭人生中难得的好光景,幕府的生活虽令他备受恩宠,

    世界家苑 2018年12期2018-01-16

  • 浅谈徐渭的进步思想
    次是入幕之后,胡宗宪介绍的王姓家入赘,这桩婚事最后也无疾而终。人的一生不过就想找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相伴,徐渭没有这个福气遇到那个人,使得原本抑郁的人生显得更凄凉。在他的笔下,女子能骑马打仗,丝毫不逊须眉,能写诗赋文,文采不输男子。他认为“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儿”[4],这无疑使对女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评价。《雌木兰替父从军》是根据魏晋南北朝的《木兰辞》改编而成。在作者的笔下,木兰被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既是孝女也是功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是木兰打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2017-11-24

  • 愤青误国
    导人,直浙总督胡宗宪制定了“剿抚兼用”的计划,而招抚的首要对象,便是他的安徽老乡王直。王直,自号“净海王”及“徽王”,以日本长崎的平户为基地,部众数十万,战船无数,控制三十六岛的“岛夷”,势力遍及日本及东南亚,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及“倭寇”的总后台。“首倭而作乱者,徽人王直也”,擒贼先擒王,只要解决掉王直,“其余皆鼠辈,毋足虑,”胡宗宪的计划无疑是正确的。经过两年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王直同意接受招安。1557年10月,王直率千余名“骁勇之倭”来到了舟山

    中外文摘 2017年21期2017-11-02

  • 明末为何再三错失大航海时代
    皇帝钦点徽州人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负责抗倭斗争。胡宗宪的到任,立即引起了“倭寇”首领王直的警觉,赶紧派人前往浙江打探消息。其实,胡宗宪是王直的徽州同乡,1538年中进士以后,先后出任益都、余姚知县,宣府、大同御史和湖广巡按等职。十几年间,他整军纪、固边防、平定苗民起义,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政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胡宗宪绝非等闲,上任之初,他已派人搜罗了王直的情报,做到“知己知彼”。王直,号五峰,徽州府歙县人,出身商人家庭。早年经商失败,得知走私海

    华声 2017年16期2017-10-25

  • “嘉靖大倭寇”期间历任浙江巡抚生平史事小考
    王忬、李天宠、胡宗宪、阮鹗四人先后继任。阮鹗在职不足一年即调任福建巡抚,此后该职由胡宗宪长期兼理。朱纨、王忬、李天宠、胡宗宪四人在任时,皆为嘉靖年间的平倭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快了“嘉靖大倭寇”的完结。然而,值得唏噓的是,此四人的人生际遇,亦因担任此职而有了不尽相同的走向。关键词:嘉靖大倭寇;浙江巡抚;朱纨;胡宗宪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79-05明代的倭寇问题是明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因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15

  • 墨色里走来,把寂寞采摘
    渭得到直浙总督胡宗宪的青眼,入其幕府执掌文书。徐渭没有辜负胡宗宪的赏识,为报知遇之恩,他代笔而作《进白鹿表》,得到天子赞许,为胡宗宪在政治上扭转格局。后来擒徐海、诱汪直的抗倭谋略,亦有徐渭的功劳。身为幕僚的六年,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日子。他并不仰慕泼天富贵,而是需要一份笃定的认同,胡宗宪恰好给了他不可多得的信任和礼遇。这位杀伐决断的总督,统领边兵威震东南,寻常将吏皆对其匍匐恭谨。唯徐渭葛衣乌巾,拱手一礼便相对而坐,口若悬河纵谈天下之事,于府中亦来去自如。他天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2期2017-03-28

  • 海瑞智惩恶少
    尚书兼闽浙总督胡宗宪,八面威风,对海瑞也要敬畏三分。胡大人的小儿子胡柏奇,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胡公子打着父亲的旗号东游西荡,所到之处,大小官员无不奉迎巴结,让胡柏奇越发不知天高地厚,谁也不放在眼里。这一年秋天,胡柏奇沿新安江游山玩水,一路顺风来到了淳安。胡柏奇也听说过海瑞是个惹不得的人物,可他想,海瑞再狠也狠不过倭寇吧?如狼似虎的倭寇都被我爸收拾得服服帖帖,一个七品县令,能掀起多大风浪呢。官二代的基本特征是无所畏惧,胡柏奇没怎么犹豫,就带着随从刘三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1期2017-01-21

  • 晚风独立落魄翁 ——记大明才子徐渭
    ;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渭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他少年时便喜欢博览群书,讨厌八股文字,加之个性显露,情感张扬,恐怕确实写不出合格的、规行矩步而阴沉死板的八股文来。不过徐渭虽然明知八股文毫无用处,对一些从科举出身而绝无才学的官僚一向嗤之以鼻,但这毕竟是旧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屡试不售,前途无望,对徐渭是沉重的打击。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徐渭通

    唐山文学 2016年12期2016-11-26

  • 愤青误国
    导人,直浙总督胡宗宪制定了“剿抚兼用”的计划,而招抚的首要对象,便是他的安徽老乡王直。王直,自号“净海王”及“徽王”,以日本长崎的平户为基地,部众数十万,战船无数,控制三十六岛的“岛夷”,势力遍及日本及东南亚,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及“倭寇”的总后台。“首倭而作乱者,徽人王直也”,擒贼先擒王,只要解决掉王直,“其余皆鼠辈,毋足虑。”胡宗宪的计划无疑是正确的。经过两年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王直同意接受招安。1557年10月,王直率千余名“骁勇之倭”来到了舟山

    特别文摘 2016年17期2016-09-23

  • 是什么造就了悲剧人物海瑞?
    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年-1565年)听说海瑞家里买了兩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1573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海瑞,但海瑞只杀了一只鸡,用粗米饭招待。海瑞曾经有一个女儿,5岁的时候,吃了男佣人递给她的饼,海瑞认为女儿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忌,于是就逼这个女儿饿死了,所以海瑞没有子女。海瑞死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比穷书生还不如。老百姓说他好,他对皇帝也非常忠诚。这样一个人应

    领导文萃 2016年12期2016-06-24

  • 独立书斋啸晚风——徐渭的个性人格与人生经历
    56年,朝廷命胡宗宪任浙直总督,管理沿海军务,主持抗倭军事并广泛招募人才,徐渭也被招募。徐渭早有抗倭之志,他深读兵法,实地侦查,研究战例,谋划战策,渴望能施展才能。当时,胡宗宪握有御寇大权,是他施展抱负可以依托的人物。但胡宗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攀结严嵩父子,使徐渭也曾犹豫过。但最后,在矛盾的心情中,徐渭在37岁那年还是正式入幕了。入幕后,由于徐渭的文才韬略,胡宗宪礼遇有加,给予徐渭格外的重视和信赖。对徐渭孤傲而不拘礼节的性格,胡宗宪也能充分尊重。胡宗

    老年教育 2016年2期2016-04-21

  • 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研究
    抗倭战争需要,胡宗宪延揽大批文人士子进入幕府,沈明臣则为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沈明臣的了解和认识。[关键词]沈明臣;胡宗宪;幕府[DOI]1013939/jcnkizgsc201608098沈明臣(1518—1596),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栎社人。其父文祯工于书法,自幼受家学熏陶,“少年时才思敏博,能对客挥长句落笔,百韵不止” [1],性格“高朗洞达、廓落大节、风流自命,慕谢安、王猛

    中国市场 2016年8期2016-03-07

  • 罗龙文事迹考
    罗龙文;严嵩;胡宗宪;徐海;王翠翘罗龙文是明代嘉靖年间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但在正史中,主要是作为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的爪牙出现,最终被杀纯属恶贯满盈[1]5302-5303。另一方面,在某些明代文献记载中,罗龙文又是抗倭战争中的功臣,“任侠饶智略,佐胡襄懋平岛寇有功”[2]。处于奸臣与功臣之间,罗龙文的形象本已相当不易描述,而他与一代名妓王翠翘之间的曲折故事,经过明末清初文人雅士的大肆渲染,其传播之广,远远超过了他的政治活动。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罗龙文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6

  • 让每个今天都留在跑道上
    是个清官,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海瑞的辖地,要这要那,海瑞将他抓起来。更绝的是,他派人将胡公子绑了交给胡宗宪,说:“总督您平时教导我们要清正廉洁,这个人说是您的儿子,在我们县里敲诈勒索,我不相信,现在让人将其抓住,交给您查办。”胡宗宪恨得要死,但拿海瑞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海瑞一生不贪,做了官,连老朋友馈赠的少量财物都不要,一家人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被人称为“海笔架”(意思是像笔架一样直立)。他绝不像唐代的元稹,前期清正,后期跟小人搅在一起。所以,海瑞作为清官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期2016-02-03

  • 流年尽,缱绻半世温存
    节节败退。朝中胡宗宪与严嵩正斗得厉害,嘉靖帝便借机支开胡宗宪,将其派遣到江浙剿匪。胡宗宪欲将倭寇之患彻底清扫,便决定先从明朝与倭寇勾结的头子徐海入手,擒贼先擒王。徐海早名普海,年少时曾在杭州出家,过着普通的僧侣生活。之后由叔父徐惟学带领,与友人汪直合作,跟着倭寇干起走私兼海盗的生意。徐海叔父生意一再落败,只能以侄子为抵押。不料徐海竟是名将才,作战彪悍勇猛,为倭寇所用,带领倭寇进犯,进行分红,成为海上一霸。在合作的倭寇和进行劫掠的同伙中,徐海最信任的人,却是

    火花 2015年2期2015-11-22

  • 晚风独立落魄翁 ——记大明才子徐渭
    ;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渭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他少年时便喜欢博览群书,讨厌八股文字,加之个性显露,情感张扬,恐怕确实写不出合格的、规行矩步而阴沉死板的八股文来。不过徐渭虽然明知八股文毫无用处,对一些从科举出身而绝无才学的官僚一向嗤之以鼻,但这毕竟是旧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屡试不售,前途无望,对徐渭是沉重的打击。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徐渭通

    唐山文学 2015年1期2015-11-17

  • 首位将钓鱼岛划归中国版图的抗倭英雄胡宗宪容像画
    划归中国版图的胡宗宪(梅林公),而今在南京创办了‘梅林书画院”。文中阐扬梅林公虽是绩溪龙川胡氏第三十四代世祖,但他的少年成长阶段却是在母亲磻溪方氏家中度过的,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梅林公的历史遗迹和佳话传奇。《歙县志·舆地志·古迹》:胡宗宪读书处:在磻溪前山园,宗宪为磻溪方氏甥,幼尝读书外家,今方祠有宗宪旧题“永思”匾额(是其方氏舅父命他于1560年所撰的“磻溪成性堂记”一文中提到的此事)。绩溪龙川与歙县磻溪仅一山之隔,属一个徽州,徽州的村庄大多聚族而居,各有祠

    东方收藏 2015年4期2015-10-21

  • 痛打肇事衙内
    是当时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党羽,他的儿子胡公子仗着父亲的权势,横行乡里。有一次,胡公子到淳安,因为驿站招待从简,胡公子竟吊殴驿吏,咂坏驿馆。海瑞闻讯,即令捕快将其拿下痛打一顿,并没收敲诈渔利的全部银两。但是,打胡总督的公子不是闹着玩的,海知县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修书一封,连同胡公子一起押解送给胡宗宪治罪。内称:此刁民胆敢冒充总督大人之公子胡作非为,明显违反胡督关于“驿费务从简”、“体恤民瘼“之官箴,败坏总督大人的官名、家风,请求胡大人严惩。胡宗宪看完文

    花卉 2015年8期2015-08-24

  • 《水浒传》三题
    价值判断。三、胡宗宪与都察院本《水浒传》《水浒传》研究者都知道,在明代后期有一部都察院本的《水浒传》,这是当时人周弘祖在他的《古今书刻》中著录着的。这部《古今书刻》虽然是一部书籍目录之作,但它不记所著录的书籍的版本、提要和刊刻书坊的名称等,而是对朝廷,以各部机构为单位,著录它们刻印的书籍;对地方,以各省属府为单位,著录它们各自刻印的和辖区内所刻印的书籍。正是它以政府机构为单位著录的这一特点,使我们意外地知道了《水浒传》还有一个特殊的版本:都察院本。都察院是

    明清小说研究 2015年3期2015-07-18

  • 当海盗碰到官……
    当他的安徽老乡胡宗宪担任浙江抗倭最高长官后,把其母亲妻儿从金华监狱释放出来作为招抚诱饵之际,他马上迎头逢迎,与胡宗宪派出的代表在日本进行了归国接洽,并且向嘉靖皇帝呈上《自明疏》,说自己不但乐意为国家恢复沿海国际贸易竭尽全力,更愿意帮助朝廷实现对日本的“不战而治”。更重要的是,他不但说得情真意切,还立马付诸行动。刚表完态,就立即用实际行动表达心迹,指挥所属的海上武装协助朝廷抗倭,并把自己了解的中国周边海盗世界的相关情报及时告知胡宗宪。一年后,1557年,更亲

    华声 2015年9期2015-07-06

  • 明朝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
    舍弃本业。总督胡宗宪之子从杭州返回徽州,路过淳安,强令驿站提供交通工具,驿站主管因为他不是官员,予以拒绝。此人依仗父亲的权势,把驿站主管倒悬在凉亭里。海瑞闻讯赶来,不温不火地说道:胡大人清廉无二,早就关照过,儿子路过淳安时,地方官不要铺张浪费招待。如今此人所带行李既多又重,必定不是胡大人之子。随即没收了行李中几千两银子等贵重物品,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杭州,把情况一五一十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却也抓不住把柄,只好不了了之。巴结严嵩之子严世蕃而

    凤凰资讯报 2015年42期2015-06-10

  • 笔底明珠闲抛掷
    才名进入了总督胡宗宪的幕府,一封《进白鹿表》使他成了胡宗宪的座上宾,放任自达的性情得到了格外的优容。嗜酒贪杯的他每饮辄醉,深夜未归时,总督府敞门而待。总督府内文吏武将见到胡总督皆俯首而过,独他敢以布衣之姿率性闯门而入,兴起时纵谈天下事,兴尽后则傲然离去。好景不长,几年后胡宗宪因党争受牵连被捕入京。遭此变故,徐渭只好离开总督府。三年后,胡宗宪惨遭杀害,先前的幕僚多半受到牵连。为了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徐渭写下《自为墓志铭》后,起身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中,所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9期2015-05-30

  • 海盗碰到官
    当他的安徽老乡胡宗宪担任浙江抗倭最高长官后,把其母亲妻儿从金华监狱释放出来作为招抚诱饵之际,他马上迎头逢迎,与胡宗宪派出的代表在日本进行了归国接洽,并且向嘉靖皇帝呈上《自明疏》,说自己不但乐意为国家恢复沿海国际贸易竭尽全力,更愿意帮助朝廷实现对日本的“不战而治”。更重要的是,他不但说得情真意切,还立马付诸行动。刚表完态,就立即用实际行动表达心迹,指挥所属的海上武装协助朝廷抗倭,并把自己了解的中国周边海盗世界的相关情报及时告知胡宗宪。一年后,1557年,更亲

    南风窗 2015年9期2015-05-13

  • 出新安
    是在绩溪龙川的胡宗宪尚书府。明嘉靖年间做到兵部尚书的胡宗宪,是一个不易简单评价的人物。一方面,他雄才大略,是平定倭患的第一功臣,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都出其帐下,被徐渭誉为大明王朝的郭子仪;另一方面,他却与严嵩父子眉来眼去纠缠不清,也因此在严氏倒台后被政敌攻击,革职问罪死于狱中。胡宗宪生活相当奢侈,所营造的府宅占地五千平方米,气势雄伟构造复杂,号称“徽州第一家”。尚书府巷弄曲折盘旋,厅阁错落萦回,置身其中时有迷失方向的感觉。惊叹的同时,我还在其中发觉了几处

    江南 2015年1期2015-04-26

  • 笔底明珠闲抛掷
    才名进入了总督胡宗宪的幕府,一封《进白鹿表》使他成了胡宗宪的座上宾,放任自达的性情得到了格外的优容。嗜酒贪杯的他每饮辄醉,深夜未归时,总督府敞门而待。总督府内文吏武将见到胡总督皆俯首而过,独他敢以布衣之姿率性闯门而入,兴起时纵谈天下事,兴尽后则傲然离去。好景不长,几年后胡宗宪因党争受牵连被捕入京。遭此变故,徐渭只好离开总督府。三年后,胡宗宪惨遭杀害,先前的幕僚多半受到牵连。为了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徐渭写下《自为墓志铭》后,起身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中,所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9期2015-01-09

  • 落榜生徐渭
    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此刻他正四处招兵买马,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当胡宗宪听了徐渭的种种传说后,他立即派人去请,但让胡宗宪意想不到的是,徐渭竟然拒绝了(看来牛人都需要三顾茅庐)。大家都以为胡宗宪会火冒三丈,但出人意料的是,胡宗宪不仅没有生气,还亲自带着礼品去拜访。就这样,落榜生徐渭成了胡总督的幕僚。当然,徐渭并非浪得虚名,他不但是一个天才艺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歼灭浙江一带的海盗和倭寇时他运筹帷幄,屡出奇招,化劣势为优势,瓦解徐海,擒获汪直,为东南沿海

    知识窗 2014年9期2014-12-08

  • 不懂政治的明朝三大才子
    是做了福建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却也因此进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胡宗宪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此人在抗倭斗争中,屡创倭寇,诱杀海上大盗徐海、王直;另一方面,与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不同,在政治上,胡宗宪是严嵩一党,迫害正直人士。嘉靖四十年,严嵩父子被弹劾,严嵩子严世蕃被杀,严嵩丢职罢官,家产被抄。严嵩手下的那些同僚自然是兔死狐悲。首当其冲的是胡宗宪。明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胡宗宪自知很难求生,在狱中自杀。胡宗宪被逮捕入狱,自然牵出

    公务员文萃 2014年11期2014-11-25

  • 徐渭:笔底明珠耀古今
    才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在协助胡宗宪抗倭的斗争中屡建奇功,为胡宗宪所器重。后胡被严嵩牵连入狱,徐渭精神异常痛苦。此时胡宗宪的政敌又慕其才华,希望徐渭为之效劳,徐渭既不愿背叛胡宗宪,又不愿得罪此人,内心纠结至深时竟然以铁钉刺耳,击碎阴囊,多次自杀未遂,又怀疑第四任妻子行为不贞将其杀死,因此身陷囹圄,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发达的现代医学对严重的抑郁症也无能为力,但是徐渭却克服了死亡的阴影,在这种精神病和其他疾病的纠缠中奇迹般地活了2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9期2014-09-27

  • 论茅坤抗倭文学创作
    年,茅坤受邀入胡宗宪幕府,亲自参与了抗倭战争。嘉靖四十一年之后,胡宗宪幕府解散,茅坤带着满腔的失望和悲愤,再次回到故里。在这期间,茅坤创作了大量反映抗倭战争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以多重视角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抗倭局势,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目前学界对茅坤的抗倭文学关注不够一些论著及论文虽有涉及,但多将之用作佐证茅坤生平行迹的材料,并未从文学角度对其情感内容做细致的研究。本文依照茅坤与抗倭战争关系,分三个阶段考察茅坤抗倭文学创作。一嘉靖三十二年,茅坤罢职归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0

  • 海瑞传(节选)
    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节选自《二十五史全本·明史2》,(清)张廷玉等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1期2014-03-11

  • 郑舜功生平大要与《日本一鉴》的撰著
    受到了续任总督胡宗宪的迫害,被执下狱,后来虽得平反,但有慨于抱负未展,遂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自况,撰著《日本一鉴》以记录当年出使日本的业绩,以待知者。郑舜功;《日本一鉴》;倭寇;胡宗宪;迫害郑舜功的《日本一鉴》是研究明代倭寇及中日关系的重要史料①,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凡十六卷,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穷河话海》九卷,为全书的重心,内容涉及明嘉靖以前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语言、地理、气候乃至民俗宗教等;《绝岛新编》四卷,记叙日本的地理情况,并附有多种日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1-22

  • 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筹海图编》考略
    面镌“新安少保胡宗宪编辑,茅鹿门先生鉴定,筹海图编,本衙藏板”。书首有归安茅坤嘉靖壬戌(嘉靖四十一年,1562) 刻筹海图编序;另有思伸天启甲子(天启四年,1624)筹海图编序,其中有云:“少保公曾孙维极以是编,原板煅于邻焰,……独捐金重梓。”目录及卷端皆题“明少保新安胡宗宪辑议,曾孙庠生胡维极重校;孙举人胡灯,举人胡鸣冈、胡圯皆庆仝删”。是书题写“孙举人胡灯”五字字样颇异于其他字,墨色较其他字为重,且第二卷卷端下当题此五字处系空白,故笔者疑此五字当系后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2013-12-10

  • 试论《绿野仙踪》对胡宗宪形象的重塑
    文华、鄢懋卿、胡宗宪等。其中胡宗宪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出入最大,他由一位以抗倭功绩彪炳史册的大功臣沦为小说中一个胆怯迂腐的小丑。本文对此作一分析,就教于方家。一、胡宗宪及其在明代小说中的形象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与湖广监察御史、宣府、大同巡按御史等官职。在倭寇之乱爆发后,胡宗宪临危受命,先出任浙江巡按,旋擢升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取得斩徐海、俘陈东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3期2012-12-17

  • 茅坤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考
    。一、入幕过程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又号林龙川人,徽州府绩溪县(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1538)年考中进士,先后出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知县。嘉靖二十八(1549)年,因政绩卓著,胡宗宪被擢升为湖广监察御史。十二月,又出任宣大巡按御史,平定北疆士兵叛乱,为稳定北国边疆做出巨大的社会贡献。嘉靖三十三年(1554),胡宗宪巡按浙江,协同张经、李天宠平定东南倭寇。为了尽快平定东南倭乱,胡宗宪“招致东南士大夫预谋议,名用是起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芗剧《王翠翘》的三个主要角色评述
    明朝嘉靖年间,胡宗宪招降并剿灭徐海一事确有史料依据,但关于徐海的身份定义,以及王翠翘的出身、姓名、在招降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乃至她在招降事件前后的际遇,各种史料、小说等所载内容不尽相同,有些话本甚至加入了艺术创作、有臆想的成分——但正如希罗多德的理性批判史学的那种力求逻辑清晰合理的叙述体例一样,一个故事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历代的作者添枝加叶,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补充细节、扩充情节,提升了戏剧性,在这一过程中,这故事也许渐渐地偏离了真实的事件本身,

    闽台文化研究 2011年3期2011-11-19

  • 抗倭能臣胡宗宪
    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家世和起步胡宗宪(1512-1565),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曾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奕世”指代代相传)。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宪初任山东青州府益都

    文史天地 2009年8期2009-08-21

  • 大明那些人
    的历史图卷,而胡宗宪、严嵩、徐阶、严世蕃、张居正、裕王、李妃等著名人物也纷纷现身剧中,为这一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平添了重重悬念和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然而,文学艺术与历史真实之间毕竟有一定距离。这些人物在史实中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应该获得怎样的评价?《新民周刊》邀请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人)、十年砍柴(专栏作家,《明朝政局的“三角恋”:皇帝、文臣和太监》作者)、李亚平(自由撰稿人,《帝国政界往事》作者)等明史专家来细

    新民周刊 2007年8期2007-06-20

  • 《筹海图编》的版本和作者
    》上都著录为明胡宗宪撰。一般最常见到的明刻本《筹海图编》,殆均为天启刻本,此本亦署:“明少保新安胡宗宪辑议”。胡宗宪曾总督江浙等地抗倭军务,编纂这样一本以防倭为中心的海防图籍,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其实,它的真正的编纂人却不是他,而是在胡幕中的贡生郑若曾。要辨明《筹海图编》的编纂者,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本书的版本情况。就我所知,《筹海图编》在明代凡三刻,即嘉靖、隆庆和天启三版,但万历间曾用嘉靖初刻板重印过一次,至天启版重印次数更多。此书在康熙年间,又重刻刊印了一次

    读书 1983年9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