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

  • “转凡成圣”王石谷
    小即拜其为师的王时敏,则为“四王”之首,尚有王鉴(王时敏族侄)、王原祁(王时敏孙子)、王石谷(王鉴是王石谷老师)为亲传或再传弟子。虽说王石谷隔着行辈,然公认其熔铸南北,技法全面,成就突出。“四王”虽为当时正统,画史地位却远不及八大、石涛那样的革新派在野画家。王石谷受父亲王云客的绘画启蒙,又拜同乡张珂为师,从此浸淫绘事。倘论出身,可谓寒素,更与“三王”相去甚远。比如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曾为明朝首辅,父王衡进士出身,任翰林院编修。王锡爵暮年得此一孙,宝贝得很,故

    新民周刊 2024年1期2024-01-04

  • 幻影的名画 ——王时敏梦中的黄公望
    王翚转述的其师王时敏持董其昌的介绍信前往润州张修羽(觐宸)家寻访黄公望《秋山图》的经过,五十年后,王翚本人再和王时敏及王鉴在家鉴赏《秋山图》,结果却大失所望。这是一个如梦幻般的故事。王翚跟恽南田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个故事这么说:王石谷(王翚)山水画得太好了,恽南田也是画山水的,因为画不过王石谷,所以改画花鸟。其实,恽南田在晚年还是有些山水的,并不是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完全放弃山水画。本页《剩山图》附黄公望像恽南田所写的《秋山图》故事的内容却不是得之于故事里的主

    艺术品鉴 2023年7期2023-05-23

  • 近年所见王时敏信札九通初考
    价值。清初画家王时敏(1592—1680年)在绘画之余亦善书,隶书力追秦汉,为同代第一,日常书写毫无拘束,随性自然,心手两畅,都是情意的自然流露,不仅可读,而且可赏。最近,笔者又发现王时敏信札数通,多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未载,内容涉及人情酬酢、艺文生活等,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老年王时敏的里居生活,能帮助人们重构王时敏在明末清初为官、生活的真实情况、心理变化等,可视为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一、致钱增札致钱增札,页,纸本,行书,共3件,每件纵24.

    艺术探索 2022年3期2022-07-13

  • 王时敏:集古之长,乃为大成
    王时敏(1592-1680),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代表作有《松壑高士图》《仙山阁楼图》等,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王时敏出身明代官宦之家,爷爷王锡爵曾任宰相之职,父亲王衡是大文学家、戏曲家。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所拥有的學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且王锡爵是老来得孙,更是对王时敏钟爱有加,寄予厚望,曾请著名画家董其昌到家指导他。在董其昌的指

    学苑创造·B版 2022年4期2022-06-19

  • Q 四王与四僧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走向。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位互为亲友的王姓画家组成,合称“四王”,被认为是“正统派”。他们深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深厚,画风崇尚摹古,在清代占画坛主流地位。另一派则是由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残(石溪)四位僧侣画家组成,合称“四僧”,一般被认为是“野逸派”。他们以不拘一格、不守陈规、抒发性灵、奇崛出新而闻名。很多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保守观念合拍,是“文人画中的院体画”

    艺术品鉴 2022年7期2022-05-17

  • 日本出版《四王吴恽》中的名家山水
    吴恽及其时代、王时敏及其绘画、王鉴及其绘画、王翚及其绘画、王原祁及其绘画、吴历及其绘画、恽寿平及其绘画、结语(四王吴恽以后的绘画)九章,详细阐述了四王吴恽的绘画成就,体现了日本学界对中国清初绘画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图版,由内藤湖南的学生梅原末治(1893—1983)负责整理。第四部分为跋文,附有《四王吴恽略传映画目录》和《本书所收图版画制作年代目录》。画册中收录的绘画除罗振玉收藏10幅之外,其余41幅均为日本藏家收藏。如今,部分仍在日本,也有少量作品回流中国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2022-03-29

  • “文脉”与“人脉”:清代“四王”绘画源流及“复古”真相探究
    人脉”来说,以王时敏直接师承董其昌为源头。而董其昌以“南北宗论”[1]俞剑华:《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0页。承接宋代“文人画”理论思想之“文脉”,完成了由宋代兴起的“文人画”理论及其思想的传承,经元代黄公望等的实践,由董其昌以“南北宗论”的理论及其规导的画法接力,打开了“文人画”思想传承发展的通道。这一方面成就了“四王”的“复古”画风,另一方面又因“四王”正统画法地位的确立,从而统摄有清一代的画坛,使其后中国画发展“衰

    江苏社会科学 2022年6期2022-03-15

  • 王时敏南园的造园艺术探析
    要:太仓南园为王时敏壮年构建的园林之一,是明末王时敏邀请造园名家张南垣所做的郊野私家园林。文章通过文献解析南园的建园历史,分析南园的选址布局、造园要素的主要特色。通过梳理得出南园增拓是王时敏壮年时为追求重振祖庭,不惜投入而营造,园内景色在追求自然山水画卷效果的同时体现了夸耀式的人工雕琢痕迹。关键词:王时敏;南园;造园艺术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苏州社科规划课题“苏州村落市镇私家园墅的生态旅游模式研究”(Y2015LX124);2019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

    美与时代·上 2022年1期2022-03-05

  • 力开生面的“四王”绘画观探析
    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在“四王”之誉生成之前,曾有“二王”“三王”之说,这种递进式的称号代表了“王画”在清代占据正统地位的不同时段。据考证,最初的“二王”指顺治、康熙年间的王时敏和王鉴;“三王”是指“二王”及得到“二王”教导提携的王翚;“四王”则指“三王”及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也有按照年龄分为“前二王”和“后二王”的说法。从王时敏至王原祁,跨越105 年,他们传承有序,承接了晚明董其昌所确立的带有禅学意味的正统绘画文脉,并对其进行符合

    人文天下 2021年5期2021-12-05

  • 戏墨出丹青
    展至鼎盛。一、王时敏《端阳墨花轴》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的清供图中以端午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在其花鸟画中所占比重较大。例如,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幅王时敏《午瑞图》,苏州博物馆藏有一幅《端阳墨花轴》等。吴湖帆就见过王时敏三幅该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除了表达画家希望禳災祛邪、平安幸福的愿望外,也是画家当时心态和笔力最为直接的体现。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年归隐后自号归村老农、西庐老人,人称西田先生,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与王鉴、王翚、王原

    东方收藏 2021年7期2021-08-06

  •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上)
    —西庐即大画家王时敏,晚号“西庐老人”,清初四王之首,是王原祁的祖父,故王原祁落印“西庐后人”,既表明对先祖的尊奉,也自谓承续西庐真传。王原祁在许多画幅上都留有题跋,或漫题数语,或凑成长款,记述了他作画的缘由、过程、心绪、思语,这就不仅仅留下了珍贵的书迹,而且传下了遗世的文字。在王原祁的水墨山水一侧,那些画跋的离离墨痕也是他的文字山水。1710年,王原祁曾画《红香夹岸图》,自言:“画以达情,诗以言志”,并题诗一首:桃花烂漫入春阑,三月红香夹岸看。不逐渔人寻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6期2021-08-04

  •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上)
    —西庐即大画家王时敏,晚号“西庐老人”,清初四王之首,是王原祁的祖父,故王原祁落印“西庐后人”,既表明对先祖的尊奉,也自谓承续西庐真传。王原祁在许多画幅上都留有题跋,或漫题数语,或凑成长款,记述了他作画的缘由、过程、心绪、思语,这就不仅仅留下了珍贵的书迹,而且传下了遗世的文字。在王原祁的水墨山水一侧,那些画跋的离离墨痕也是他的文字山水。1710年,王原祁曾画《红香夹岸图》,自言:“画以达情,诗以言志”,并题诗一首:桃花烂漫入春阑,三月红香夹岸看。不逐渔人寻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6期2021-07-20

  • 墨花清供之《端午景图》
    万章笔者在(《王时敏花卉画研究》一文中谈到王时敏(1592-1680)的四件水墨花卉,分别为作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的《端阳墨花图》(苏州博物馆藏)、十八年(1661)的《午瑞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康熙十五年(1676)的《端午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无年款的《茄竹图》(天津博物馆藏)。在文中,笔者也谈到庞元济(1864-1949)在其《虚斋名画录》中著录一件《王烟客端午景图轴》,但可惜未见作品行世。近日翻阅田洪编著的《王南屏藏中国古代绘画》时,赫

    收藏·拍卖 2021年2期2021-04-12

  •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画家艺术观念研究 ——以王时敏为例
    的归隐文人。而王时敏却并不属于以上两类,他在明朝时出仕为官,满清入关后,虽归降清廷却并未出仕,此后的言行中亦饱含对故国的思念与归隐山林之愿,迎降的失节行为成了他一生的污点。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王鉴,明朝覆灭后,王鉴并未完全放弃入仕的念头,仍以游历为名实则意谋青云之路,后谋官未成,遂彻底放弃出仕之愿。考察这一类文人群体的代表,他们在政治立场、绘画创作风格、艺术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一、艺术理念之“画家正脉”明末清初,文坛、画坛乱象丛生,出现了种种不良风气,“盖明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2-01

  • 石涛与王时敏绘画理念之迥异
    风,代表人物有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继承董其昌衣钵,追随古人,得前人精神。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的第一人,起着上承先贤绘画美学思想,下启后人正统精髓的作用,因其祖父王锡爵和董其昌是良师益友,故学习绘画的门径是从临摹董其昌的画稿开始,绘画思想受董氏影响较深。另一种是以“四僧”为代表的“创新”风,其代表画家有石涛、髡残、八大山人和弘仁,他们作为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具有强烈的反清意识,作品常流露出傲岸不驯的气概和强烈的个性风采。石涛则因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河北画报 2020年14期2021-01-28

  • 乱世造园: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园林书写
    王锡爵、王衡、王时敏祖孙三代接续营建南园,王时敏更是新拓了东园,成为了可供探究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家族式园林的精致案例。聚焦并细读王时敏在明清易代前后的园林诗歌创作,具有较为明显地从园居宴游之乐到隐居黍离之悲的嬗递过程。通过此视角的选择、考察,则“时代氛围—造园行为—士人心态—园林书写”四者间的错综关系,或可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回望古代士人的日常活动空间,除了周旋于各种具有官方属性的衙署之外,在任之时,尤其致仕以后,往往喜好营建各式的私人园林。这一方园林既是外

    艺术评论 2020年2期2021-01-23

  • “四王”“四僧”两相宜
    喻军王时敏《南山积翠图》。说到清初的山水画,可谓南宗独盛。王时敏年少时被董其昌纳为关门弟子,董其昌谓自己为“传灯”,王时敏乃其亲传,其他“三王”,则纳入王时敏再传体系。于是承上启下,崇南贬北,形成一条清晰有绪的法脉。对“四王”这一派的绘画,过去的批评不外乎因循守旧、一味摹古。王时敏现存的画中,几乎幅幅都能见到“仿董北苑”“仿倪高士”“仿梅道人”“仿黄大痴”之类的题识,而且他的仿古仅限于“文人画系”和“南宗画系”,绝不仿南宋四大家(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新民周刊 2020年39期2020-11-06

  • 正宗还是糟粕,这是个问题
    位姓王的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早先只有“二王”,王时敏和王鉴,后来王翚在王鉴的引荐下拜王时敏为师,很快声名显赫,便有了“三王”之說。再后来,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也长大学画了,而且表现不俗,也就有了“四王”。“四王”的领军人物王时敏是江苏太仓人,出身名门望族。他从小跟随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学画。因为出身显赫,他24岁就做了官。如果世道太平,他可能会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在朝廷有稳定的工作,在业余时间写字、画画。然而,他生活的明代,早已是日薄西山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5期2020-07-30

  • 寄乐于画 清幽淡雅 ——赏王时敏的《端阳墨花图》
    样皆能。清初的王时敏便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今江苏太仓人,系山水画“娄东派”创始人,著有《王烟客集》《西庐画跋》《烟客题跋》等。他的作品追求古人法度,仿古变古是其主要特征。王时敏所作《端阳墨花图》,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画上有其款识曰:“丁酉重五戏墨,西庐老人。” 钤“烟客”和“西庐老人”白文方印各一枚。丁酉,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五,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画幅右下绫边上有吴湖帆收藏题记:“烟

    老年教育 2020年6期2020-06-19

  • 王时敏画像考
    “四王”之首的王时敏(1592—1680)在大众眼中大概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熟悉美术史的人能轻而易举地在脑海里构建起他的年少英姿,但是除此之外,这位画坛巨匠漫长人生中的形影便鲜为人知了。实际上,王时敏一生都热衷为自己造像留影,后世也多有重绘之作。这些媒介、尺寸、技法都不尽相同的王时敏肖像画,不但为今人呈现了一位更为立体丰满的传奇人物,更清晰展现了时人如何借助人物肖像来完成个人情感、社会意识乃至于民族立场的视觉化表达。而当我们将眼光放宽到明清易代的变局

    中国书画 2020年4期2020-06-04

  • 王时敏苍茫浑厚山水画艺术探析
    要】苍劲浑朴是王时敏作品的主要艺术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王时敏的时代背景和师承关系,再结合王时敏的绘画作品,并对他作品中的山水树石单个要素的笔墨、叠加等进行细致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地探析王时敏是如何表现苍茫浑厚的,通过阐述,让更多的人了解王时敏的同时,从他的山水画艺术中汲取精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关键词】王时敏;山水画;苍茫浑厚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2020-04-10

  • 何通《印史》再考论:以未纪年序、跋为契机
    官居尚宝司卿的王时敏的称呼。万历三十八(1610)年腊月,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病逝,《明实录》记载:“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王锡爵卒……荫其孙为尚宝司丞。”〔11〕从此,王时敏走上仕途,并于天启四年(1624)三十三岁之时“以九年奏满,升尚宝司卿〔12〕。由于“明尚宝司,掌宝玺、符牌、印章”〔13〕,故而时人多以“玺卿”“符卿”之名别称尚宝司卿〔14〕,而“尚玺”则同样当是对于该种官职的简称之一。因此,友人以“王尚玺”称谓王时敏,应为王氏升任尚宝司卿之后,时间

    中国书画 2020年1期2020-04-10

  • 明清之际王时敏家族的戏曲活动与江南戏曲生态
    属江苏苏州)的王时敏(1592—1680)家族是江南著姓望族之一(1)参见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第二章第八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9~166页。王时敏生平,见王宝仁《奉常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6册,影印清道光十八年(1838)太仓王氏刻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327~450页。。而王时敏家族的戏曲爱好则有如“绵绵瓜瓞”,一百数十年传承有绪,延续不断,特别是与明清之际盛行于江南的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董其昌集大成说在清代的影响 ——兼谈清代山水画派的划分
    学思想,影响了王时敏、王石谷等清代一批画家。一、 集大成说与王时敏清初画坛领袖王时敏(1592—1680)是董其昌(1555—1636)的直接继承者。张庚《国朝画征录》说王时敏“少时即为董宗伯(其昌)、陈征君(继儒)所深赏,于时宗伯综揽古今,阐发幽奥,一归于正,方之禅室,可备传灯一宗,真源嫡派,烟客实亲得之。”[注]②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上《王时敏王撰》,《续修四库全书》(以下简称“续修”)第1067册,第106页。而吴梅村谓王时敏:“先朝论画

    民族艺术研究 2019年3期2019-07-11

  • 画医相通 ——以《溪山红树图》为例
    《溪山红树》 王时敏题跋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图2 、王翚《溪山红树》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康熙九年(1670)的谷雨后一日(4月21日),王时敏在王翚的《溪山红树》①(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题跋(图1),记载了他展玩此画的经历:“石谷此图,虽仿山樵,而用笔措思全在以右丞为宗,故风骨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春晚过娄,携以见示,余初欲留之,知其意颇自珍,不忍遽夺,每为怅怅然。余时方苦嗽,得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头风,良不虚也。庚戌谷雨后一日。西庐老人王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6-27

  • 书画养生
    啊还有清代画家王时敏,古稀之年曾经患咳嗽之疾,整天咳呛不止,非常难受。他的学生王石谷见老师服用所有的药饵都没有效果,便仿照元代画家王蒙画了一幅《溪山红树图》送给老师。王时敏玩味数日,咳嗽气急的症状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高兴之余,便在这幅画上题了一段话:“余时方苦咳,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文愈头风,良不虚也。”所以,我今天说的书画养生,不仅仅是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美意延年,人们看到这些书画家的优秀作品产生的美感,获得的享受,依然有益于身心健康。

    饮食科学 2019年3期2019-04-01

  • 昔日“四王”如今依旧称王
    “四王”之首,王时敏对清初正统画坛的建立功莫大焉。不仅在当时领袖群伦,在今日的拍卖市场上同样风光无限。2011年,他的一幅《仿黄子久山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495万元成交;同年秋拍,其《仿各家山水册》(十开)在中贸圣佳以1.2亿元的天价拍出;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他的《南山图》以632.5万元成交;2015年,他的一幅《仿子久笔意山水》在北京保十周年利秋拍中竞得1035万元高价;2018年,同样是在北京保利,他的《仿古山水册》(八开)以2645万元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1期2018-12-12

  •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尺牍简述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历来以画闻名于世,他们直接承继董其昌正宗文人画派的衣钵,倡导摹古,讲究笔墨韵致,居当时画坛正统地位。“四王”的绘画对清代画坛影响巨大,正如清方熏《山静居画论》所记:“海内绘事家,不为石谷牢笼,即为麓台械杻。”[1]“四王”的书法虽然没有绘画那样闻名于世,但是也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尤其是他们的尺牍作品,不仅能管窥其书法风格,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到“四王”的交游和生活状况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一、 “四王”尺

    文物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8

  • 尊古以求复兴的王时敏
    王时敏《仿古山水册》 册页 (八开)王时敏是明清美术史的巨擘,是清初画坛正脉的宗主。在20世纪初“革王画的命”的论争中,他的画论因为追求复古而与追求“现代”的时代格格不入,成为守旧的符号。没有人留意到,他的摹古相对于时学而言也是一种新创,他是摹古派建构期的一座高峰,也没有人理解到,“不变”的延续才是王时敏在朝祚变更、天崩地坼时代的意义之所在。晚明的绘画和文学一样受“摹古”与“尚奇”两股风尚所影响,前者如渐修,讲求日进之功;后者如顿悟,直写性灵,但又相渗相参

    艺术品鉴 2018年11期2018-11-23

  • 清初“四王”,山水中悠然而行
    王晶晶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曾任太常寺卿,被称为“王奉常”。王鉴(1598—1677)字元照,号湘碧,江南太仓人。曾任廉州知府,世称“王廉州”。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被称为清初画圣。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深秋的北京,银杏灿烂,枫叶嫣红,正是赏玩山水的好时节。故宫博物院里,一场别样的笔墨山水比真实风景更引人注目。从9月11日到10

    环球人物 2018年21期2018-11-14

  • 王时敏隶书探微
    书中兴”现象。王时敏的隶书书法实践在清初汉隶复兴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关键词:王时敏;隶书;风格;取法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87-01明末清初,擅长隶书的书家逐渐增多,对汉代隶书进行学习与研究,对唐代以后的隶书在技法上进行拨乱反正,书坛一时出现“隶书中兴”之况。王时敏诸体皆善,尤擅隶书,是这批书家中的佼佼者,因其显赫的地位和独特的书法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并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2018-09-28

  • 知君夙有烟霞癖
    端于此,创始人王时敏就是王原祁的祖父。王时敏少年时期在董其昌的教导下参阅大量宋元名迹,从摹古人手學习绘画。所以他始终认为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并力追古法。他的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王原祁。王原祁的早慧与天赋在《国朝画征录》上是如此记载的。“公童时,偶做山水小幅,粘书斋壁,奉常(王时敏)见之讶曰:‘吾何时为此耶?询知乃大奇曰:‘是子业必出我右。王时敏的子孙众多,其中也不乏擅于绘事者,但是天赋都不及王原祁。那幅出自少年的山水,无从想象会有多么的笔精墨妙,让王时

    醒狮国学 2018年7期2018-08-03

  • 瓯江草堂明清红金扇面精品展选集—王时敏《为子羽作山水扇面》赏析
    □ 凤翼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明朝万历年间相国王锡爵之孙,衡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入清不仕。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行楷摹枯树赋,隶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代第一。于画有特慧,师董其昌,所作尤穷黄公望堂奥,晚年益臻神化。为“四王”之首,创“娄东派”。烟客一生醉心子久,此图即取法于此,布局工稳,笔墨苍润,呈现出浓厚的复古主义风格。画中山川浑厚,草木华

    收藏家 2018年7期2018-07-16

  • 瓯江草堂明清红金扇面精品展选集—王原祁《青绿山水扇面》赏析
    。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登第后,专心画学,熟不甜,生不涩,极富书卷之气,王鉴见之谓王时敏曰:“吾二人当让一头地。”王时敏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黄公望),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其昌),得其形者,吾不敢让,若神形俱得,吾孙其庶乎!”康熙时以画供奉内廷,鉴定古今名画,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直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篡辑官。对后世影响极大,一生临写黄公望,是正统派的中坚。麓台一生醉心大痴,但并不追求形迹的相似。较黄氏之苍润秀逸,

    收藏家 2018年7期2018-07-16

  • 瓯江草堂明清红金扇面精品展选集—王鉴《仿范中立山水扇面》赏析
    格,与董其昌、王时敏、邵弥、杨龙友等同为“画中九友”之一,又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复与吴历、恽寿平并称为“清六家”,是清初传统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鉴善临古,功力极深,“六家”中唯弟子石谷可以比肩。范中立是他极为佩服的北宋大家,临仿亦甚多。此图绘长林叠嶂,幽壑飞泉,蹊径屈曲,商旅疾行,构境繁密而气象荒寒。虽皴法布局出自范宽,而淡墨轻岚、郁密苍润之势,已然是其自家面目。据徐邦达先生所言,王氏愈到晚年画笔益尖细严密,与他人愈老愈苍拙简率的常态有别

    收藏家 2018年7期2018-07-16

  • 古代书画—王时敏《秋山红叶图》赏析
    □凤 翼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工诗文、善书画。与董其昌、陈继儒友善。与王鉴、王、王原祁而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家领袖人物。作为清初“四王”画派的奠基人。王时敏的仿古创作理论与艺术实践,不仅主导了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推动了文人新山水画格调的形成,而且也促进了清代宫廷画与文人画的合流,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收藏家 2018年6期2018-06-20

  • 义的代表画家是王时敏王时敏代表的是一个画家群体,也是被清代皇家认可的主流画风之画坛盟主。王时敏,原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生卒年为1592-1680。他出身显赫,祖父是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王锡爵曾任明神宗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而据王氏谱牒记载,王锡爵又为北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的后裔。王时敏的父亲是王衡,一身真才实学。他在王锡爵执政期间,为避官宦出身之嫌不参加科考。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著有《小窗幽记》的陈继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3期2018-04-30

  • 喜、怒、哀、乐皆是药
    山水画的大画家王时敏。在他78岁高龄时,因偶感风寒,整日痰壅气喘,咳嗽不已。一日,正在家中调养,弟子王石谷来看望他,并带来一幅新作《溪山江树图》,请老师指点。当画轴徐徐展开,但見远处是云雾缭绕,苍茫辽远的山峦,接着便是茂林参差,飞瀑直泻,枫林如火,楼台掩映,再下就是满目红树,溪水蜿蜒……王时敏见后情神不觉为之一振,竟爱不释手。王石谷走后,王时敏整日观赏,全身心地投入到溪山红树之中,不知不觉间竟忘却了病痛之苦,咳嗽症状也随之消失。王时敏欣喜之余,提笔在画上写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8年2期2018-04-11

  • 赵孟頫“古意论”与“四王”拟古思想的比较
    “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人。王时敏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首辅之孙、翰林之子。董其昌曾因其祖父的提携,并受邀做王时敏的老师,王时敏因受到董其昌的绘画指导,在画理上也紧追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通过不断对古代画家的追摹,以完善自身的绘画技法。[2]王时敏作为四王之首,对其余三人影响极大:王鉴是他的同乡,一生专注于摹古;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是王时敏最为得意的门生;王原祁,号麓台,是王时敏之孙,自幼受其指教,在绘画上更加注重笔墨中的意蕴。清代“四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2018-03-07

  • 回首春风总萧瑟 ——王时敏与苍雪读彻的交游
    吟咏评述,其论王时敏(1592-1680)一首云:清供松寮奉阿师,闲窗摹古日迟迟。逃名谁似山中乐,世上风波总不知。小注云:王太常赠苍雪山水,作于楞伽山中,款云:“甲申春暮,仿大痴笔奉为苍雪大师山寮清供。”此诗第一句中的“阿师”,显然也就是小注中提到的“苍雪大师”。所咏“王太常赠苍雪山水”,除了可知作于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苏州楞伽山中之外,诗中别无其它信息可供寻绎。检视《王奉常书画题跋》,有《跋自画为苍雪法师寿》一则,注明作于“丁亥初春”,即顺治四年(

    中华书画家 2018年2期2018-03-01

  • 平淡自如 把守正脉 ——王时敏绘画艺术综述
    □ 田艺珉一、王时敏生平及其画苑领袖地位王时敏(1592-1680),初名虞赞,12岁始更名,字逊之,号烟客,别号懦斋、偶谐道人,晚号归村老农、西庐老人,又称西田先生、西田主人,室名扫花庵、农庆堂、稻香庵。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以祖锡爵荫尚宝司丞,官至太常寺少卿。康熙十九年(1680)卒,年八十九。王时敏幼时即颖悟异常,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著有《偶谐旧草》《偶谐续草》《西庐诗草》《西庐诗馀》《奉常公遗训

    中华书画家 2018年2期2018-03-01

  • 清代画家王时敏西田别墅的造园艺术探究
    315100)王时敏是清代著名画家,王氏家族世代为官,名人较多,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王时敏博学多才,擅长诗文和绘画,后来又师从大画家董其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特色,并开创了娄东画派。西田别墅是祖父王锡爵留下的田产,也是王时敏晚年归隐之后的居住地,张南垣是王时敏多年的老友,也多有合作,邀请张南垣为其主持营造西田别墅来自对张南垣的信任。张南垣是当时的造园名家,营造西田别墅时,张南垣已经造园数十年,造园技艺相当成熟,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张南垣造园后期讲究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2期2018-02-11

  • 四王影响后世百余年
    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又称江左四王。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四人画风接近,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之首的王时敏是“四王”绘画的奠基人,使得“四王”绘画延续与发展董其昌画学思想,重文人精神,用笔以阴柔、内向为取向,恰好符合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基调——温柔敦厚、中庸内敛。不仅

    艺术品鉴 2018年11期2018-01-30

  •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画家的丧乱遣怀 ——以王鑑、王时敏等的太仓文人交游圈为例
    量,尤其典型。王时敏与王鑑同声相求,实系两大家族的交好素有渊源,此如王时敏云:琅琊太原同源分派,见之简册者非一。然吾两家至谊实不因此,盖自司寇、奉常两公与先文肃、学宪以同里缔交,欢好宛若同气,一时有“四王”先生之称,自后子孙皆以辈行齿序异世靡斁。[3]在王鑑的交游世界中,早年有董其昌、李流芳、陈继儒等去世于易代之前的前辈友人,与他们的书画往还,尤其是早年追随董其昌鉴藏书画的往昔岁月,成为铭刻于王鑑记忆中的一隅胜境。入清后,王鑑的交游圈遂局限于太仓、常州两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年1期2018-01-25

  • 平生无所爱,唯有丹青不忘情
    大的影响。其中王时敏是当时的画坛领袖,而与王时敏并称的就是王鉴。王鉴的祖父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家学的深厚和丰富的收藏使王鉴自幼就见惯历代名家的精品画作,有着常人难以具备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他出生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那时的琅琊王家还算兴盛,因此幼年的王鉴表现出对绘画情有独钟的天分之后,家中除了为他请来教书先生,还请来绘画先生对他加以指点。可惜王鉴的父亲性好声色,加之子嗣众多,常常挥霍无度,渐渐地,几乎将家产挥霍殆尽。王鉴对父亲的喜好很是反感,却无能为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8期2017-10-20

  • 赏画疗疾
    目的。清代画家王时敏,古稀之年也曾经患过咳嗽之疾,整天咳嗽不止。他的学生王石谷见老师服用所有的药饵都没有效果,便仿照元代画家王蒙画了一幅《溪山红树图》送给老师。王时敏玩味数日,咳嗽气急的症状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高兴之余,便在这幅画上题了一段话:“余时方苦咳,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文愈头风,良不虚也。”唐代绘画家张彦远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功同。”清代著名的养生学家李渔在《芥子园画谱》的序中,也说到自己一病经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10期2017-10-10

  • 学艺有传承,开宗要创新
    荐给了画坛领袖王时敏。有了这样两位名满天下的老师指导,王翚对于绘画创作更加认真勤勉。顺治十年(1653年),王翚21岁,他的画作已颇有大家风范。当时王鉴出门远游,就由王时敏带着王翚开始饱览大江南北的景色,并走访知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和鉴赏家。在这期间,王翚结识了恽南田父子等人。春日的武进(今属江苏常州),杂花馨树竞争相绽放,王翚就在这时前来和好友相聚了。明窗净几的书斋里有茶香轻袅,阳光将一枝花影映于轩窗,此情此景无不让两个丹青高手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好客的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7期2017-09-16

  • 平生无所爱,唯有丹青不忘情
    大的影响。其中王时敏是当时的画坛领袖,而与王时敏并称的就是王鉴。王鉴的祖父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家学的深厚和丰富的收藏使王鉴自幼就见惯历代名家的精品画作,有着常人难以具备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他出生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那时的琅琊王家还算兴盛,因此幼年的王鉴表现出对绘画情有独钟的天分之后,家中除了为他请来教书先生,还请来绘画先生对他加以指点。可惜王鉴的父亲性好声色,加之子嗣众多,常常挥霍无度,渐渐地,几乎将家产挥霍殆尽。王鉴对父亲的喜好很是反感,却无能为

    百家讲坛 2017年15期2017-08-30

  • (秋山图)小传
    接着又对身边的王时敏说:“你一直崇拜黄子久,把他看作是宗法师!所以,这幅画别人看到看不到都可以,你一定得看看。”王时敏,号奉常、烟客,是董其昌的学生,听了老师这话,忽地站了起来,诧异道:“第一次听老师说起,竟还有这事?我一定去瞻仰瞻仰。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它买回来!”而后要了个地址,带着老师的引荐信,背着现金,年轻气盛的奉常直扑镇江张家。风尘仆仆到了镇江这户人家,院子倒是挺大,可满院的鸡鸭狗屎粪、稻草破筐随处扔……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顿时傻了眼,狐疑道:

    中国美术 2017年1期2017-07-04

  • 取“山高水长”如何?
    原祁自幼随祖父王时敏学画,孩提时代已经显露出来的艺术才华更是让祖父对他寄予厚望,以至29岁考中进士后王时敏对他告诫道:“汝幸成进士,宜专心画理,以继我业。” 进士是科举的最高功名,凡进士及第者都以仕进为光明前程,王时敏却不以仕进为勉,而是希望孙子在绘画上“以继我业”,这在古代文人中极少见。王原祁出身仕宦名门,其高祖(祖父的祖父)王锡爵乃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曾祖王衡则是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廷试第二),翰林院编

    中国收藏 2016年11期2016-12-27

  • 王鉴 《仿赵孟頫山水轴》
    宣告结束。他与王时敏相仿,在明清交替之际,由“兼济天下”的官员变为“独善其身”的文人。王鉴一生倾心于绘画,如他自述所言:“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他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并以子侄辈与年长6岁的王时敏相交。因此,他的学画道路就是沿着董其昌、王时敏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的。其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及元四家,运笔出锋,沉着古逸,墨色清润,皴法周密,渲染精心,在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中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语言。在山水画创作上,他间作青绿重彩,亦能秀

    老年教育 2016年10期2016-11-23

  • 探析王时敏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王时敏,“清初四王”之一,在清代画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注重摹古,学习宋元时期绘画的笔墨和意趣,他的绘画师承明代董其昌,也学习元代黄公望的绘画技法。王时敏一生留下许多仿古作品,他的画作临习古人笔墨意趣,表现文人画的意境,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王时敏,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与清初画家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再加上画家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王时敏是“四王”之首,又开创“娄东派”,工诗文,画山水,也作花鸟,是清代著名山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2016-04-14

  • 幽谷苍苍拥烟树 已是人间最高处—娄东画派
    今天。这就是以王时敏、王原祁、王鉴为核心的“娄东画派”。←群峰烟霭图扇面 纸本设色 16.1×50.9cm 1732年 王昱 南京博物院藏此画为具有重彩写意笔法的山水作品,右半部层峦叠嶂占据绝大部分画面,丛林茂密,屋舍沿溪岸排布;左半部空间颇为开阔,溪水流淌、远山重叠。全画以淡墨湿笔勾出轮廓,以大、小披麻皴略作皴擦后,即以赫石、花青、石绿等色混合水墨进行皴染,远山、屋舍、丛树施以花青,以大小浑点、米点点苔,丛树以石绿、翠绿、花青等敷施枝叶,笔法文秀沉实,墨

    读者欣赏 2014年3期2014-07-03

  • 王时敏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
    纪事钞》中,对王时敏在“四王”中的地位及影响做了如此精辟的论述:清初被誉为画坛领袖的王时敏,其笔墨特征及师古而形成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后辈,即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其傳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除了作品本身技艺外,个人的地位与贡献也决定了其绘画作品的价值。无论是在古代亦或是当今的艺术市场中,王时敏书画的价格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收藏家们不可多得的珍品。艺术风格与特点王时敏可谓是董其昌最忠实的追随者,绘

    艺术品鉴 2014年1期2014-02-20

  • 书画延年(十三)卧游山水 神往太虚
    !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1592~1680年)是清初“四王”(另三位是王鉴、王翚、王原祁)之首,爱好书画成癖。家里虽已收藏有不少书画,但遇到名迹,仍不惜重金购买。每得珍品,即闭门对之沉思,瞠目不语。有所赏会。“则绕床大叫,拊掌跳跃,不自知酣狂也!”他不但欣赏古画,对同时代作家乃至后生小辈的佳作也很欣赏。王翚(1632-1720年)比王时敏年轻40岁,但他的《溪山红树图》(图2)上有王时敏的长题:“石谷(王晕)此图虽仿山樵(王蒙),而用笔措思全以右丞(王维)为

    收藏 2013年1期2013-04-27

  • 王时敏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及历史地位
    汪卉摘要:王时敏为四王之首,开创了“娄东派”,与另三王之间关系密切,在绘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他提倡“师古人”,自己一生也勤奋摹习古人的作品,为自己奠定了良好的绘画基础。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清初“四王”之间的关系、王时敏的师承渊源及绘画风格等问题具体展开分析王时敏的画风。并采用文献考证、比较研究、科学辨证、列举实例等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关键词:王时敏;山水艺术;风格特征作者简介:叶枫(1985-)女,江西九江人,助教,学士,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教师。研究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2012-08-30

  • 一超直入:王绘画风格的抉择
    摹古”潮流。从王时敏到王原祁跨时105年,四王终生从事摹古学习,才能集大家而成。阮璞说:“王一生之绘画活动,上起康熙十年以前,下迄康熙五十六年,正是此‘国初之学大’之运会,其画学之趋向所在,尽人皆知乃为‘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手’,此非所谓‘国初之学大’而何!”刘纲纪认为:“四王”这一艺术流派是清王朝康熙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化趋向的产物,并“成为清朝统治者所嘉许的正宗”[3]。二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其父王衡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官至

    艺术评论 2011年9期2011-11-15

  • “四王”的悲哀
    杂志社副主编。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西田主人,太仓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入清不仕,归隐乡村。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行楷摹枯树赋,隶书追秦汉风,榜书八分,为近代第一。于画有特慧,少时即与董其昌、陈继儒纵览古今,阐发幽奥,执辇以游,扬推画理,得真源嫡传。家富收藏,尝择古迹之法备气至者廿四幅,装成巨册,以供模楷。故凡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悉有根底。所作尤穷黄公望机理,晚年益臻入化。所画功力精到,颇得深沉浑穆之趣。“

    名作欣赏 2011年36期2011-08-15

  • 柳诒徵改编《太仓太原王氏宗谱》的问题
    清代画坛领袖的王时敏,其祖孙、父子、叔侄继承关系错综复杂,柳诒徵引用《太仓太原王氏宗谱》,予以简化,产生问题。本文依据第一手资料,恢复历史本来面貌,主要是澄清了王时敏、王原祁在血统上是祖孙、在宗法上是叔祖侄孙的双重关系,治清画史者不可不知。王时敏;王原祁柳诒徵是最早提倡研究家谱者之一,曾撰《族谱研究举例》论文,刊于《国学图书馆第四年刊》(收入《柳诒徵史学论文续集》)。在这篇论文中,他将王祖畬所辑《太仓太原王氏宗谱》(写本),改编为图表(以下简称“柳编《王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