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方

  • 清廷处置阿尔布巴之乱的策略与权威维护析论*
    巴之乱是清代西藏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改变了此后西藏地方政治格局,一直以来都是西藏地方史、我国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清廷处置阿尔布巴之乱的过程与结果,体现出当时西藏地方形势的复杂性及清廷制定、实施治藏政策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因此,考察清廷处置阿尔布巴之乱的策略,既有学术价值,亦有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关于阿尔布巴之乱的研究,集中于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内容,鲜有从清代国家实施治藏方略视角出发分析清廷处置策略。(1)邓锐龄:《关于雍正五年西藏阿尔布巴事件

    西藏研究 2023年4期2023-12-14

  • 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印的使用特点及相关问题探析*
    见,有关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印如何被使用的问题,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一方面,在过去官方实录与文史典籍中缺乏印章如何被使用的精准而系统的记载,即使有用印规制的官方实录,也多是碎片化的简要提及,没能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另一方面,在以往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印章被封授的历史史实与政治意义,印章如何被使用始终是学术关注的薄弱环节。幸运地是,历史上的印章在被执政者使用以后,都会在钤盖载体上留下印文,而这些印文会随同大量的公文档案保存下来。若能通过爬梳大量历史档案

    西藏研究 2023年4期2023-10-18

  • 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权力结构探析*
    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中央—授权—地方”的权力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央—授权—地方”的权力结构简图(6)文章结论部分有完整结构图。图2: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权力结构图受限于统治技术、交通条件等因素,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联系在特定历史时期有被削弱的情况,但始终保持在该权力结构之下。应指出的是“中央—授权—地方”的权力结构,不仅存在于西藏地方,类似的情况也会在国内其他地方显现,这是一个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在“大一统

    西藏研究 2023年3期2023-08-29

  • 和平解放前西藏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
    代政府为发展西藏地方经济,维护地方稳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政府,自此我国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就存在大量的经济往来,但是政府出台法令制度直接管理西藏财政,是在元朝统一西藏之后才开始的。元、明、清、民国时期的西藏是处在“政教合一”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央政府在西藏逐步实行统一法律制度,规范财政制度,轻徭薄赋的同时给予财政补贴支持西藏地区发展,密切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历经几代政府的传承和不懈努力,西藏财政从无到有、从小

    西藏科技 2023年1期2023-04-16

  • 高等教育援藏的历史沿革、成就及其展望
    革开放以来,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特别在党中央教育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西藏地方高等教育迈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援藏历程,总结成功经验,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有助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援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高等教育援藏这一优势转化为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一、高等教育

    西藏发展论坛 2022年3期2022-12-17

  • 《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研究》出版
    新高,巩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根基,而且有力冲击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半个世纪后封建农奴制最终废除做了历史铺垫。同时,张荫棠的经济改革主张与实践,以及劝导的“藏俗改良”,打破了清朝治藏“统驭之意多,而充实之力少”和“因俗而治”的传统,为西藏注入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活力,拉开了西藏地方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帷幕。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7

  • 南京国民政府与西藏民族分裂势力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博弈 ——以1947年热振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势的大变局,西藏地方民族分裂势力借机进行分裂祖国、分裂中华民族的活动,企图挑战南京国民政府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研究南京国民政府遏制西藏地方民族分裂势力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捍卫祖国的统一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反对西藏地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1)参见喜饶尼玛、冯翔:《影响西藏“热振事件”走向的真正原因》,《中国藏学》2019年第2期;郭克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

    安徽史学 2022年5期2022-11-24

  • 升平累洽:论清代西藏地方年班贡品的政治内涵①
    央明确规定了西藏地方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活佛系统的朝觐年班制度及其进贡事宜。自古以来 “贡献出于租入中”②[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33,《朝贡土官》,明海影印明万历刊本。,西藏地方所进之贡物即是赋税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不仅表示西藏地方在经济上向清王朝缴纳赋税,更意味着其在政治上对中央王朝的臣属与认同。清中央对西藏朝觐年班制度细致而繁杂的规定,也是王朝统治者通过朝觐年班制度和频繁的贡赐往来最终实现“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①承德图书馆藏,承德避

    中国藏学 2022年2期2022-06-02

  • 清末川边治理中赵尔丰与清廷互动论析
    威衰落,使得西藏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加,面对西藏地方对川边影响力的增强,清中央和川藏地方大员逐渐意识到经营川边对于保藏固川的重要性,但对具体经营措施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光绪三十一年(1905) 巴塘事变爆发,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被害,使得清中央和川藏大员迅速达成共识,即需出兵川边对挑战中央权威者进行惩治,也使平乱后派大员对川边进行直接治理的政策顺理成章。在此背景下川督锡良举荐由出关平乱的赵尔丰经营川边,得到了清廷的支持。川边局势稳定后,清廷对于川边并未形成清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5期2022-03-24

  • 试论藏文文献中的中国国家认同的主体性、系统性与历史性
    巴等为代表的西藏地方政教精英个体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政治形势变化,萨迦班智达等人清醒地意识到:“若能唯命是从,则汝等地方及各地之部众原有之官员俱可委任官职。”[5]92正是由于萨迦班智达等人对中央政府的认同及由此产生的合作行为,“皇帝的敕令传到哪里,萨迦的势力就发展到那里”[6]194。这些个体认同往往不局限于认同者本人的身体与心理。这种因为认同而迅速崛起的个体示范被更多的西藏地方政教精英所效仿,他们纷纷通过请封而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官员。随着无数个体认同

    民族学刊 2022年10期2022-03-03

  • “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西藏高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在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的同时,开展好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高质量把思政课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一、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

    西藏教育 2022年6期2022-03-03

  • 驻藏官员张威白评述
    此改善中央和西藏地方之间的紧张关系。1934年5月,黄慕松一行20人由成都出发前往西藏,张威白以中央政府交通部无线电台通讯工程师的名义一起随行。虽然作为和中央直接联系唯一工具的无线电台十分重要,但电台工程师张威白在随行人员之中却并不引人注目。黄慕松在《新疆概述·使藏纪程》一书中,介绍自己的随行人员时说“(随行人员)计有总参议刘朴忱,参议陈敬修、林东海,秘书李国霖,副官高长柱,医官王兆奎及无线电台、摄影两组人员,连同卫士20名”[1]。可见,张威白在当时随行

    青藏高原论坛 2021年1期2022-01-01

  • 论西藏和平解放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收回西藏地方非法外交权
    和平解放前,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印代理人的煽动策划下妄图独立,成立了非法的“外交局”,并向周边的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国民党政府电告所谓“外交独立”,对国民政府的制止和谴责全然不顾,蓄意撇开国民党中央政府直接与外国协商事宜,这些都进一步助长了西藏地方政府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且大大损害了中国外交主权的完整性。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在军事领域基本完成了对在藏帝国主义势力的驱逐,但当时西藏地方政府还保留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试论清末“新政”中的西藏地方教育发展 ——以近代边疆教育为视阈
    6.中的我国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以往研究主要以民族教育史为出发点展开思考,着眼于“新政”教育成效等方面的论证,如《中国藏族教育史略》[1]《藏族古代教育史略》[2]《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3]《中国近代边疆教育史论》[4]等专著中的相关章节,但目前学界仍缺乏从边疆教育角度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专文探讨。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立足于边疆教育视阈,梳理清末“新政”中涉及西藏地方近代教育发展的教育政策定位、推进模式及路径等方面内容,以分析这段重要的边疆教育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9

  • 《中国西藏钱币图录》(修订版)出版
    西藏地方货币是中国货币体系的重要分支,可以反映西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2021 年5 月,尹正民编著的《中国西藏钱币图录》(修订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在2004 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订、删改内容,按照金、银、铜、纸币顺序,以时间为主轴,对各类西藏地方货币进行版式划分、数据测量、价格评估,系统、完整地展现了西藏钱币的全貌。全书由西藏金币、西藏银币、西藏铜币、西藏纸币、版别研究、附录六个部分组成,图片精美、内

    中国钱币 2021年4期2021-11-23

  • 论清初西藏的“皇帝恩准红黑双印期”
    的提出在清末西藏地方政府噶仲(བོཀོའི་དྲུངེ་། 即噶厦秘书)诺杰朗巴·旺堆次仁(ནལྗོར་རྒྱསོ་ནངེ་པོ་དེབོངེ་འིདུསོ་ཚཚེ་རའིངེ་།)撰写的 藏 文史书《噶厦 印 谱》(དེསྡེབོ་ ཐསྡེར ་ལལྗོངེ་ བོའིའི་ དེམིའིགོསོ་བུ་དེངེ་ཐམི་ དེསྡེབོ། 又译作《导盲》)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记载:汉译:在其(索南群培,1642-1654年在职)代管政务期间,凡公文用印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3

  • 雪域高原的人间奇迹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人民政府與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藏各族人民,大力推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治藏方略。70年来,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以及西藏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西

    中国报道 2021年5期2021-05-27

  • 洋人入藏与清廷、西藏地方的因应及其对西藏局势的影响(1876—1886年)
    心,并派人与西藏地方接触,遣人非法潜入西藏、获取情报,遭到西藏地方的拒绝和抵制。其后英国不断蚕食鲸吞中国西藏西南边境处的哲孟雄(今锡金)、布鲁克巴(今不丹)等藩属地,渐次逼近西藏。1875年2月英国翻译官马嘉理在云南被戕(史称“滇案”),英国以之为契机大做文章并提出了入藏的申请。清政府为了迅速了结“滇案”,只得同意其进藏要求,并于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1876年9月13日)与英帝签订了《烟台条约》“另议专条”:现因英国酌议,约在明年派员,由中国京师启行前往

    西藏研究 2020年5期2020-12-18

  • 论国家资格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 ——以民国时期西藏为视角*
    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方正式行使管辖权。”(1)朱晓明.关于“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红旗文稿,2012,(4):16-21.但是,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并干涉、阻扰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正常行使国家权力,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1939年8月23日,国民政府司法院字第143号指令就指出:“中华民国之成立已阅19年,政府颁行一切法典,无论行政、司法,举不能适用于蒙藏地方

    时代法学 2020年4期2020-02-22

  • 礼仪的规范与政治秩序的构建 ——以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礼仪关系的变迁为中心
    并付诸实施,西藏地方成为蒙古汗国的领土,进而成为统一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自此以后,历代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使主权的具体措施,或是在西藏地方专设管理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任命西藏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统一部署西藏地方的防务;或是清查西藏人口,征收赋税,修筑道路,全权代理西藏地方涉外事宜,始终将西藏地方置于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在诸多施政举措中,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则试从西藏地方政教首领与中央王朝帝王及驻藏官员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9

  •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地方立法的成就及新时代立法方向探讨
    的发展阶段。西藏地方立法事业蒸蒸日上,立法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西藏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西藏地方立法为依法治藏奠定了法制基础,进一步完善了西藏地方的民族法规体系,为西藏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西藏地方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立法必将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提供立法保障。一、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地方立法 取得的显著成就1984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国家

    西藏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1

  • 蕃物志
    政权为代表的西藏地方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往,藏族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元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印章、法旨等4件文物,解读了西藏归附于中央的历史背景、元朝官印中的西藏文化、受中央政府与帝师保护双重保护“德拉”制度,以见证历史。关键词:元朝;西藏地方;萨迦政权;帝师;玉印;法旨1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17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祖师贡噶坚赞,因精通佛教十明而被尊称为“班智达”,即大学者,史称“萨迦班智达”。1216年,35岁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2018-12-06

  • 西藏往事
    己的脚印。”西藏地方法典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1959年3月10日,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集团为保住政教合一的农奴制永远不改变,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

    齐鲁周刊 2018年13期2018-04-20

  • 《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出版
    程项目《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由藏学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为8册。该书历时5年,内容丰富,精选档案1522件,以原件藏文影印、附汉译文的形式出版。时间为甘丹颇章政权初期至末代时,也即自崇德八年起宣统三年止,涵盖整个清代历史时期。举凡西藏政体政务、法律法规、驿站交通、民生贸易、赋税钱法、边防界务、战争军队以及外交纠纷、议约等具细毕载。书中档案均为首次向社会公布,是一切从事藏学研究工作者、社会研究者和学术单位、各大院校等珍藏必备。endprint

    档案天地 2018年2期2018-03-03

  • 两次中尼战争(1788—1792)原因探析
    的起因归罪于西藏地方。例如,在成书于第一次中尼战争结束后、第二次中尼战争开始之前的《钦定巴勒布纪略》一书中,编纂者将原因归结为:“科尔喀(廓尔喀)……求通上国,噶布伦等恐其控讦,匿不举报,过其向化。又于市盐,关榷未能调剂均平,以致控诉无从,心怀觖望,称兵拒撤,职此之由”[1]。由于此书写于第二次中尼战争爆发之前,相关材料和证据都取自前往西藏地方一线办理相关问题的办事大臣诸如巴忠、鄂辉等人。随着第二次中尼战争的爆发,这种指控西藏地方在“廓尔喀求通上国,匿不举

    西藏研究 2018年6期2018-01-23

  • 论血山之战与固始汗入藏
    ,这成为扭转西藏地方时局的关键。青海作为固始汗入藏的必经通道,固始汗首先与占据青海的却图汗展开了激烈的“血山之战”。此战的胜利打开了固始汗入藏的门户,也奠定了清初西藏地方发展的格局。血山之战;固始汗;却图汗;格鲁派明末清初,中央政府处于更替阶段,在改朝换代的混乱政局下,和硕特部因漠西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而被迫向外迁徙,而格鲁派也因西藏内部的教派纷争急于向固始汗求援,双方所面临的矛盾共同定格在了社会动荡的背景之下。固始汗决定出兵南下,入藏增援格鲁派,这成为扭转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1

  • 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与译仓的关系
    ,根本不符合西藏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译仓的职权范围,实际执行的历史中也无法考证。译仓内设仲译钦波(大秘书)四人,均为僧官,位居四品。而噶厦的主管官员是四名噶伦三俗一僧,均为三品。噶伦没有高低之分,因藏俗尊崇僧人,所以噶伦喇嘛会排列在前,掌握实权的却往往是俗官噶伦。“如遇喇嘛噶伦出缺,照例由仲译钦波中选出一人继任。”[1]四名噶伦当中的喇嘛噶伦一般是由译仓中的仲译钦莫升任来,由此可知,译仓隶属于噶厦。《西藏文史资料选辑》中:“有时,遇有重要政治事务,

    成功 2017年11期2017-03-30

  • 黄慕松入藏致祭达赖喇嘛之探析*
    。当此之时,西藏地方政府也如其他地方政府一般,一度分据西南雪域,同中央政府之关系时远时近。究其原因,其一因中央政府之软弱无能,对外一贯妥协,不能有效保护边疆之安全;其二是由于英俄帝国主义之挑唆,意图分离中国之领土完整。一、黄慕松入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之背景分析时间进入20世纪30年代,适逢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完全执掌西藏地方政府。十三世达赖喇嘛是近代以来西藏地方最有权力之达赖喇嘛,其原因战且不述。经过与英人数十年的接触,及英人在拉萨一系列妄图架空十三世达赖喇嘛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2017-01-30

  • 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经济研究
    )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经济研究周伟洲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经济,因资料的阙乏,过去中外学者研究成果不多。本文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中外资料,试图再现这一时期西藏地方的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包括交通、邮电)以及与英国的贸易的经济概貌。关键词: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经济关于近代西藏地方社会经济的研究,因文献及调查资料的阙乏等原因,中外学界研究的成果不多。特别是民国时期(1911-1949年),西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6-23

  • 西藏地方政府公共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探析
    2082)西藏地方政府公共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探析江 群(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摘 要:本文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公共传播时的要素研究入手,结合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公共传播时的制度因素、互动因素等,具体探讨西藏地方政府在公共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形成“政府—社会”的良好互动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的政府公共传播能力建设,实现路径建设多样化,为西藏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关键词:西藏;地方政府;公共传播;互动机制一、西藏地方政府公共传播发展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2016-02-28

  • 咸丰七年藏军营制变革研究 ——以《整饬藏军营制章程六条》的提出、颁行和基本废止为中心
    藏军的发展和西藏地方的稳定,因此在清代西藏地方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咸丰五年廓尔喀第三次侵藏战争的爆发及之后《中尼条约》的签订暴露出西藏地方军备废弛的客观局面,驻藏办事大臣赫特贺面对这一形势于咸丰七年提出了《整饬藏军营制章程六条》这一变革藏军营制的方案。《整饬藏军营制章程六条》是咸丰年间在治藏政策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是这一整饬主张最终却被基本废止,其废止表明清代后期西藏地方局面之复杂性和咸丰年间在治藏政策上的不稳定性。咸丰七年;《整饬藏军营制章程六条》;治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9

  • 论明朝管理西藏宗教事务的基本经验
    都司武卫行使西藏地方军政的管理;二是打破元代只倚重萨迦一派,采取“多封众建,尚用僧徒”政策,维持藏区政治分散和教派分立与地方权力相对分散的局面,从而为各种势力、各方教派的竞相发展提供了契机;三是在经济上推行“厚赏羁縻”的政策,使各派首领都得到实惠,受到安抚,拥护明朝的统治。从而达到“率修善道,阴助王化”“共尊中国,以故西陲宴然”之目的。关键词明中央政府;西藏地方;宗教事务;经验一、前言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即位,国号大明,自此明朝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8

  • 西藏地方档案基本概念考论
    12082)西藏地方档案基本概念考论侯希文(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082)以索解西藏地方档案管理为旨归,本研究采用考证法与历史分析法,在综论西藏与西藏地方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西藏地方档案、藏族档案、藏语档案的要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源、梳理和辨析。西藏地方;藏族档案;档案史;价值近年笔者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藏地方档案发展史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明朝以前西藏地方档案管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倍感困惑的,就是学界对西藏地方档案的一些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12-08

  • “十七条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基础
    定一份中央与西藏地方和谈的条件,以完整地体现中央政府对和平解放西藏问题的态度和政策。随即,邓小平拟定了驱逐英美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现行各种政治制度不变,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喇嘛寺庙,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等10条政策,既是日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谈判的基础,也是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的最初蓝本。经中共中央批准后,该10条政策,作为对藏宣传的重要内容和解放军进藏政策、纪律教育的根本教材,并以此为

    月读 2015年11期2015-11-04

  • 关于西藏策墨林活佛系统研究综述
    宗教生活,对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本文结合不同时期,不同视角的学术性论文对有关策墨林活佛系统研究的相关成果作一个简洁清晰的综述和梳理。以期借之基础性的史学积累来应对历史人物研究和藏学研究。【关键词 】西藏地方;策墨林活佛;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B94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松,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2012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邮编:712082)A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Tsemonling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09

  • 百年阿沛
    时,他已经被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任命为孜康孜本,官阶四品。1935年,霍康家的这位阿旺晋美公子与阿沛家的女主人才旦卓嘎成亲,入赘阿沛家,改名阿沛·阿旺晋美。反对“西藏独立”,阿沛脱颖而出阿沛人生的转折点在1949年下半年,一场关于如何对待在中国内地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共产党的发言,让阿沛声名鹊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西藏成为实现祖国大陆领土主权完整统一的关键一步,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以摄政达札为核心的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帝国主义分子直接策

    晚晴 2014年7期2014-08-28

  • 民主改革日记(一)
    领导同志,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进行拜年活动,互相祝贺“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吉祥如意)。各处都显得异常热烈和亲切。 1959年2月11日 星期三从9号到今天,我到阿沛·阿旺晋美副司令和桑颇·才旺仁增副司令家拜年。因为是老朋友,所以都很随便。到我们的房东——卸任司伦、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侄子朗顿·贡噶旺秋家拜年,因为常来常往,所以更加自由。到雪康·土登尼玛、夏扎·甘登班久两位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的朋友家拜年,更感到热情亲切。到江中·扎西多吉家拜年,他是我1

    中国西藏 2014年3期2014-07-28

  • 中共涉藏对印政策的历史考察(1949—1951)
    度当局还强迫西藏地方政府遵守所谓的“英藏条约”,承认印度继承的英国的在藏利益。印度还乘中国内战之机,不断侵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领土完整。“1947年印度政府派军侵入色拉以北的‘羌’地区,不准当地百姓到原属于他们的草地上放牧……1948年夏,印军到达旺拉业和达旺寺派驻色拉以南德让、达隆的官员住处,用武力把他们赶到色拉以北。”[1]158印度在保持其在藏利益的同时还支持西藏地方政府进行独立活动。1947年3月,印度临时政府将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邀请其参加第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7期2014-03-25

  • 民国时期西藏与周边构怨及中央政府的调停
    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曾与尼泊尔及川康、青海地区发生纠纷,甚至引发战争,不仅严重影响到藏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而且还给当地民众带来灾难。每当西藏地方与周边地区发生矛盾、纠纷,民国历届政府都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协调,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尼藏构怨及国民政府的调处20世纪30年代初,西藏地方与尼泊尔再次构怨。究其原因,虽然与英帝国主义的挑唆有着密切关系,但其直接的诱因则是商业纠纷。藏文资料显示,20世纪20年代前后,出于实施“东扩”计划的需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4

  • 驻藏大臣奎焕评述
    的妥协政策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间隙越来越深,导致西藏地方僧俗官员对驻藏大臣的办事能力产生怀疑。到奎焕一任,以西藏商上和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西藏地方统治集团与驻藏大臣奎焕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造成奎焕在西藏地方处理各项事务阻碍重重。特别在与英国代表惠德一同勘定中国西藏与哲孟雄边界的过程中,始终遭到西藏僧俗官员的大力反对,使得《中英会议藏印续约》中议定的勘界问题一直没能妥善解决,并且拖延至自己卸任回内地也未能有结果。一、《中英会议藏印续约》签订交涉中的奎焕1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03

  • 哲孟雄、西藏在中英谈判(1889年—1893年)中的话语表达与国家认同
    4],鲜有从西藏地方社会话语表达的角度来对西藏的国家认同作分析与研究,较少看到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社会互动的情况。近年来整理出版的亚东海关资料完整地收录了1889年—1893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赫德之弟赫政以及中方全权谈判代表的电报往来,这些电报详细记录了中英谈判的细节,为我们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来考察哲孟雄和西藏在重大历史事件变故期间有关国家认同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一、哲孟雄在归属问题上的国家认同哲孟雄即今天的锡金,它位于印度与西藏之间。哲孟雄是藏人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03

  • 从政治认同看民国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
    总以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大做文章,提出:“西藏1912年完全脱离中国而独立”“西藏在1950以前是完全独立的”等种种谬论。这种结论不仅歪曲了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而且严重违背了史实。因而本文重点以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发生的相关时间进行论述,通过史实的梳理,还原历史真相,以正视听。对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展开分析。即:十三世达赖时期、热振活佛时期、达扎活佛时期和十四世达赖时期。一、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十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1951,西藏新生
    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上: 1950年10月19日,昌都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英国特务福特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之巅。10世纪以来,西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同时也侵入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西藏。“7·8驱汉”事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3世纪中叶正式归入中央政府行政版图,元、明、清各中央王朝和中华民国各届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管辖与治理

    中国报道 2011年5期2011-10-11

  • 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联合”制度探微
    、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联合”制度探微秦红利(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82)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针对元、明、清时期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争议颇多。总体而言,中国历史学界照搬了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之说。但这一说法没有从西藏地方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真实反映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尽管宗教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仍未达到“合一”的程度。就其政教关系而言,“政教联合”一说更能反映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

    黑龙江史志 2011年5期2011-08-15

  • 从“驻藏大臣”制度看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政策*
    的统一,促进西藏地方的稳定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出发,分析清朝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相继颁行一系列治藏法令的内容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清朝;驻藏大臣;民族政策一、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沿革驻藏大臣的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乃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其初始设置时间为雍正五年(1727)[1],至宣统三年(1911)历经一百八十四年;驻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达赖拥护《十七条协议》电报的来龙去脉
    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西藏的和平解放。协议签订后,十四世达赖于10月24日致电拥护,认为这是“双方代表在友好基础上”签订的,并表示要“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然而,他在1959年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而逃亡印度后,却妄称“《十七条协议》是武力逼迫下强加给西藏的”。2008年4月7日,中国国家档案馆对外公布了中央档案馆所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为拥护协议事致毛泽东

    百年潮 2009年3期2009-04-08

  • 编者按
    3月28日,西藏地方政府被解散,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地方政府权力。至此,在西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今年年初,3月28日被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本报推出8个版的“西藏专刊”,希望能够与广大读者一起对西藏的历史、变革和发展做一次坦诚、客观的回顾。和平解放西藏后,西藏周边开始实施的一些民主改革措施引起了当地贵族、头人和寺庙的不满和恐慌,在西藏地方政府纵容、外国势力渗透和支持下,这些地区局部小规模叛乱逐步向西

    环球时报 2009-03-062009-03-06

  • 1949—1959,西藏这十年
    1959年,西藏地方政府是在不断犹豫和抉择中度过的。他们在支持祖国统一和西藏独立之间犹豫,他们在改革和维持旧制度间抉择。中央政府一直以极大的耐心和尊重争取和等待一个新西藏的诞生。以打促和,西藏和平解放1949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也称噶厦政府,噶厦在藏语中是“发布命令的地方”)突然赶走了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人员。这是因为西藏地方政府听信了印度驻拉萨代表处代表黎吉生的话:“目前正值中国政局大变时期,你们要立即把汉人驱逐出拉萨,如不这样,势必会里应外

    环球时报 2009-03-062009-03-06

  • 十七条协议是如何签订的?
    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这个协议,作为中央政府解决西藏问题的法律文件,永远载入了史册。但是,逃亡国外、寄人篱下几十年的达赖集团不顾事实,编造谎言,歪曲历史,不时地质疑“十七条协议”的合法性,甚至想从根本上否定“十七条协议”,以为他们“西藏独立”的梦想找到一点依据。回顾“十七条协议”签订的过程,可用铁的事实证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赖集团出尔反尔,妄图分裂祖

    党政干部参考 2008年5期2008-06-02

  • 民国治藏要略
    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和施政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论述。第一,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利用政府宣言和立法等形式,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施政的主要方针。民国之初,外国侵略势力妄图乘中国政权更替、局势动荡之机,实现分裂我国西藏的梦想。西藏地方上层僧俗集团中极少数反动分子,也在外国侵华势力的支持下,制造了一连串“独立”闹剧。针对这种情况,民国肇建,就特别强调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时,临时大总统

    中国西藏 2001年2期2001-06-13

  • 民国治藏要略
    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和施政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论述。第一,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利用政府宣言和立法等形式,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施政的主要方针。民国之初,外国侵略势力妄图乘中国政权更替、局势动荡之机,实现分裂我国西藏的梦想。西藏地方上层僧俗集团中极少数反动分子,也在外国侵华势力的支持下,制造了一连串“独立”闹剧。针对这种情况,民国肇建,就特别强调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时,临时大总统

    中国西藏 2001年2期200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