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书

  • 青春语录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秋瑾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你想像的那样糟。—— 莫泊桑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爾基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孟子·离娄章句上》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友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3年8期2023-12-15

  • 不可无书
    有过短暂的生活里无书的日子,那比在炼狱还难受。那次是父亲突然发生意外受伤住院,情况还比较严重,离父亲几千里之遥的我接到堂兄的电话惊得六神无主,来不及多想,更顾不得收拾行装,立马请假奔赴老家。高铁、飞机都太慢,而旅途又太漫长,明知焦急与慌乱于父亲的伤情毫无补益,内心还是如乱麻一般,理不出个头绪。这时,我想到了一针镇静剂,书!它能在特殊的时期以独特的方式抚慰人心,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教人处变不惊,让人学会气定神闲,扩展胸怀,勇于担当,扛起责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可无书
    有过短暂的生活里无书的日子,那比在炼狱还难受。那次是父亲突然发生意外受伤住院,情况还比较严重,离父亲几千里之遥的我接到堂兄的电话惊得六神无主,来不及多想,更顾不得收拾行装,立马请假奔赴老家。高铁、飞机都太慢,而旅途又太漫长,明知焦急与慌乱于父亲的伤情毫无补益,内心还是如乱麻一般,理不出个头绪。这时,我想到了一针镇静剂,书!它能在特殊的时期以独特的方式抚慰人心,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教人处变不惊,让人学会气定神闲,扩展胸怀,勇于担当,扛起责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思维与智慧 2023年3期2023-01-31

  • 别让读书沦为表演
    论有书年月,还是无书年月,萧条异代不同时。世无易事,读书并不轻松,世人只见其灿然硕果,而未见寂寥的过程,这也是许多人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既为雅事,回乡逢人可吹便俗了,沦为一场表演则更俗。读书只是无书可读年代的良药,记得余幼时,读过几本闲书者,言谈举止便与众不同,与人言而终日不忤,耐心排队无骂骂咧咧的怨言,待人和气有慢条斯理之口吻,由改变举止而改变心态,直至改变命运。读书状态及知识传播方式,伴随技术革命,被不断形塑。图书论斤两买卖的当下,风雅道衰,弦歌声渺,获

    杂文选刊 2022年6期2022-06-22

  • 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刊编辑部你會不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不会就去翻书”?那如果书也出错了呢,我们该找谁去?这时候,我们就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求助啦!我不是,我没有,你可别瞎说啊!这题我还真的做不出来!不是因为我的数学太差,而是因为我的语文太好!请你当小编学校里、公园里、小区里、大街上的错别字妖怪神出鬼没,笑花笑草赶紧行动起来,亮出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错别字妖怪,再来个“闪电一拍”将错别字妖怪定格并制服!接下来,你只需要简单介绍发现错别字妖怪的经过,你就有可能成为《找碴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22年6期2022-06-19

  • 不可一日无书
    不释卷,不可一日无书,每天都得读书。读书呢有很多好处。第一,多读书,勤用脑,延缓衰老,不至于老年痴呆,出门走失找不着回家的路。第二,读书好,读好书,要同国内外一切一流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灵魂的对话,活到老要心里明明白白。第三,全世界各个民族,不管是什么国家,最大的幸福是手中有粮心不慌,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呢?手中无书心里发慌。所以说,读书好啊!读书能懂得很多的道理,活,要活个明明白白。”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5期2022-06-11

  • 不可一日无书 ——90岁高龄作家阎纲读书日寄语
    不释卷,不可一日无书,每天都得读书。读书呢有很多好处。第一,多读书,勤用脑,延缓衰老,不至于老年痴呆,出门走失找不着回家的路。第二,读书好,读好书,要同国内外一切一流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灵魂的对话,活到老要心里明明白白。第三,全世界各个民族,不管是什么国家,最大的幸福是手中有粮心不慌,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呢?手中无书心里发慌。所以说,读书好啊!读书能懂得很多的道理,活,要活个明明白白。”

    家教世界 2022年13期2022-06-03

  • 读书让我受益
    书。”设想,他若无书可读,这个理想会成功吗?有一句话说得好啊:“理想的书籍是万能的钥匙,不求知识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鷹。”若无书,我们的生活便支离破碎,变成麻木无知的人,我们便会丧失斗志,萎靡不振。是因为书籍,让我们的生活丰富、有趣,赋予我们智慧。 记得我小学时,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做完作业就什么也不知道做了,百般无聊。这时,舅舅从广东回来,为我带了一套《毛泽东诗词全集》,原本我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的,可是到后来,我就变得离不开这些书了

    小天使·初中版 2021年2期2021-09-10

  • 同题演练——尽信书不如无书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李晋一的文章开门见山,接着从“是什么”的层面解读“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内涵。然后列举孙阳、赵括、楚人、袁隆平、牛顿、潘建伟等人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必要性。最后再次呼吁强调“不能尽信书”。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深度。徐天怡的文章采用假设分析,摆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当带着质疑的态度对待书籍”。接着解读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本质,即批判精神。然后从“怎样做”的层面阐述正确的读书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34期2020-12-11

  •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谆谆教诲便更具现实意义。真正懂得阅读的人在品读他人的智慧时,决不会拘泥于书本,而是敢于批判质疑,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这种批判质疑精神是自我意识的体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思想自然具有百花齐放之势。“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和谐的差异造就了美好。一本水稻專业权威书籍上写着“在自花传粉的情况下,水稻不可能杂交”,可袁隆平不迷信权威,不全信专业经典,而是通过实验科学论证他的怀疑,最终造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30期2020-11-16

  •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谆谆教诲便更具现实意义。真正懂得阅读的人在品读他人的智慧时,决不会拘泥于书本,而是敢于批判质疑,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这种批判质疑精神是自我意识的体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思想自然具有百花齐放之势。“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和谐的差异造就了美好。一本水稻专业权威书籍上写着“在自花传粉的情况下,水稻不可能杂交”,可袁隆平不迷信权威,不全信专业经典,而是通过实验科学论证他的怀疑,最终造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0期2020-11-16

  • 无书的日子
    ,陌生无友,手中无书,面对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吗?嘿,我自有我的办法!道出这办法之前,先要说这办法的由来。我家之前被洗劫一空。藏书千余,付之一炬。在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都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钉,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皮包袱。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人蛮荒远古,时人异国异俗,时看霞光夕照,时尝人间百味。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四周的破门败墙全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0年11期2020-09-10

  • 身教
    。对他来说,一日无书,坐立不安。他的几个孩子,分别是艺术圈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这份爱书的嗜好,是柳北岸先生当年苦心孤诣又不露痕迹地为他们培养成的。他笑眯眯地说:“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铺天盖地,我一声不吭地替他们收拾。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可是,他们见我读得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又触手可及,一个个都成了爱书人。”柳北岸先生不行“言教”而行“身教

    领导文萃 2020年6期2020-04-22

  • 身教
    。对他来说,一日无书,坐立不安。他的几个孩子,分别是艺术圈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这份爱书的嗜好,是柳北岸先生当年苦心孤诣又不露痕迹地为他们培养成的。他笑眯眯地说:“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铺天盖地,我一声不吭地替他们收拾。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可是,他们见我读得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又触手可及,一个个都成了爱书人。”柳北岸先生不行“言教”而行“身教

    读者 2020年3期2020-02-04

  •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晋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关键字不在于“书”而在于“尽”和“信”。“尽”是全然,是程度;“信”是选择,是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书中的知识进行质疑,展现我们的理性判断能力。孙阳按图索骥,竟认为蛤蟆是千里马;赵括纸上谈兵,终被秦军打败;楚人一叶障目,竟认为书中螳螂如此人亦然。他们都是典型的“书呆子”,他们就是尽信书,死读书,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世人嘲笑。正如华罗庚所说“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读死了”,用在他们身上恰到好处。因怀疑而思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6期2020-01-28

  •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晋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关键字不在于“书”而在于“尽”和“信”。“尽”是全然,是程度;“信”是选择,是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书中的知识进行质疑,展现我們的理性判断能力。孙阳按图索骥,竟认为蛤蟆是千里马;赵括纸上谈兵,终被秦军打败;楚人一叶障目,竟认为书中螳螂如此人亦然。他们都是典型的“书呆子”,他们就是尽信书,死读书,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世人嘲笑。正如华罗庚所说“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读死了”,用在他们身上恰到好处。因怀疑而思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36期2020-01-25

  • 我的读书经历
    书的名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哈哈,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纳闷:书的阶梯能让人进步?瞎说吧。要不,我试试。虽然我不爱看书,但妈妈却不停地给我买书,那时候,已经有两大柜子的积蓄了。哈哈,这些书,足够我拼阶梯了。我把书一本本摆在床上,一本本摞起来,终于拼成了一个书的小阶梯。我用小脚踏上去,每走一步,就在心里默念:我进步了!可是,还没登上顶层,扑通——书的阶梯散架了。唉——爱书二年级暑假,我和老妈去苏州

    小学时代 2019年2期2019-10-28

  • 风 度
    选择。尽信书不如无书。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我们更要明白“常识”的重要。只有学问而无常识,與人谈话时,会缺少轻松平易的话题。有你在座,空气立即会紧张严肃。所谓常识包罗万象,一切都该去留神知道,才可使你活泼风趣,谈起话来左右逢源。要想使自己有风度,第一要有“你自己”。有人太注意迎合别人,忽略了自己的主见与个性,成为毫无特色、毫无韵致的人,在风度上也会失败。在举止方面如要自然,须靠你的自信。不必过于注意自己举止如何,太注意了,反而会手足无措。(摘自《广州日报》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1期2019-09-10

  • 爸爸陪我看书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就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孩。我的爸爸也很爱看书,还经常陪我一块看。记得有一次,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西游记》,看到精彩处时,我不禁大喊:“俺老孙可不是好欺负的!”我摆出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招牌架势,好像真的能腾飞十万八千里。这时,我听到“哐当”一声,爸爸生气地拍着桌子说:“什么好欺负啊?你又走火入魔了吧!”我愣了一会儿才发现我又走進故事里了,于是赶紧对爸爸说:“对不起爸爸,以后我一定注意。”爸爸见我道歉很诚恳,就笑道:“这还差不多!”

    放学后 2019年10期2019-09-10

  • 我书故我在
    的我们,概论之,无书而无在。思之,无误。何以为书?于诸君则各有不同。“书”,自古而生,其千古之见证一脉之相承耳,无书,则人无以成人成仁,世无以成世成事。国无相传之证,家无相继之怀,人无书心之契,世之芜乱可知。书,或其怅然而不知所为,或其慨然而无以为开,抑或其人欲使世人明其道,则为书矣。则知书非桎梏于所谓“书”,若愿书,则天地万物人情世故皆可为之书,何来大家必读小资为庸之理?书,可为人亦可为己,非其只谈国政不念其人者方有书之权也。无人不可书,一切皆可为之书,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5期2018-11-29

  • 读是一种幸福
    天上床之后,枕旁无书,我便睡不着,肯定失眠。外出远足,什么都可能忘带,但书是不会忘带的。《读书》《随笔》《读者》《人物》《世界博览》《奥秘》都是我喜欢的刊物,是我的人生之友。通过阅读,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仿佛每天都有新朋友。我敬爱他们,甘愿以他们为人生的榜样。同时也仿佛看清了许多“敌人”,这一点使我经常感到,爱憎分明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的品质。创作之余,我会认真地读一会儿文学期刊。若读的正是一篇佳作,便会一口气读完。不管作者认识与否,都会产生读了一篇佳作的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8年5期2018-11-29

  • 在人生的更高处再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是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一个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辈子受尽苦难,也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这是一个人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人生最需要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永远是质胜过量。真正的高手,并不一定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要在方寸之间,为自己的生命玩出大千世界。人不能让自己变成工具,不能不断地重复自己

    决策探索 2018年13期2018-11-19

  • 我书故我在
    的我们,概论之,无书而无在。思之,无误。何以为书?于诸君则各有不同。“书”,自古而生,其千古之见证一脉之相承耳,无书,则人无以成人成仁,世无以成世成事。国无相传之证,家无相继之怀,人无书心之契,世之芜乱可知。书,或其怅然而不知所为,或其慨然而无以为开,抑或其人欲使世人明其道,则为书矣。则知书非桎梏于所谓“书”,若愿书,则天地万物人情世故皆可为之书,何来大家必读小资为庸之理?书,可为人亦可为己,非其只谈国政不念其人者方有书之权也。无人不可书,一切皆可为之书,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5期2018-09-04

  • 无书不欢
    。我有一位朋友,无书不欢,三十多岁了不找对象不结婚,倒对书痴迷得很,而且他的书不止于书房,从卧室到客厅,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常常打趣他,林逋梅妻鹤子,他是书为妻来又为子。读书真的挺好的,不独人喜欢,动物也“喜欢”,譬如老鼠,书鼠同音,老鼠也爱与书为伍,只是它的读书习惯不太好,以啃食为主,常常将书房弄得满地狼藉;猫也喜欢读书,宋人陆游曾作《赠猫》诗三首,其中有“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之句,甚覺可爱。“喵呼”一声,盗书的鼠贼遁走,书

    中华魂 2018年6期2018-05-14

  • 在人生的更高处再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是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一個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辈子受尽苦难,也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这是一个人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人生最需要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永远是质胜过量。真正的高手,并不一定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要在方寸之间,为自己的生命玩出大千世界。人不能让自己变成工具,不能不断地重复自己

    读者 2018年9期2018-04-13

  • 我和书的故事
    。这可真是“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啊!自从上了三年级,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了好多作文书,让我从书中受到启发。从此我便爱上了看作文书。不久,从《小学生作文宝典》中我懂得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应用。有一次,妈妈对我说:“我出去办点儿事,你在家写作业,如果下雨的话,你记得把晾在窗外的衣服收进来。”说完,妈妈出去了,我便拿起《安妮日记》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我依然在看《安妮日记》。妈妈走到阳台上,看见窗外的衣服已经被淋湿得能拧出水了。“啊!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10期2017-12-29

  • 养生之道无定法
    信,“尽信书不如无书”。除了共性之外还有个性,需因人而异,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见效。如已故著名学者周谷城曾对记者说:“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饮食、睡眠、活动一切听其自然。”“養生之道也是有古训的,荀悦在《申鉴·俗嫌》里说:“夫善养性者无常术,得其和而已。”如果一味迷信,那很可能“走火入魔”。仅中医与西医看法就会有不同,如广东人爱煲老火靓汤补身,而西医则认为食物长时间加热会令大部分营养消失,显然各持一说,观点很不相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11期2017-12-07

  • 小学生质疑人教社的精神值得赞扬
    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不论对于哪一本书,或者是哪一种学问,都可以质疑。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首先得对某个方面的知识十分了解,才有可能看得出书中的错谬之处并提出怀疑。这位小学生的质疑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质疑的一方是一名小学生,而被质疑的一方却是以权威著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时候,这种质疑精神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这位小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之后所得到的种种呵护。不管是她身边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1期2017-07-04

  • 第三只眼看文坛
    好的,坚信他们在无书可读的时期碰到的书才是最好的——这就与相信他们第一次委身的情人才是最美丽的一样。村上春树:最令人心情沉重的,莫过于大家都来安慰我。一旦落选,就有许多人赶来看我,对我说,这次太遗憾啦,不过下次绝对能得奖。下部作品请好好写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弄得心情复杂兮兮的,只好“呃呃,嗯嗯……”地含糊其詞,搪塞了事。——比起作品本身在文学奖的场域里摸爬滚打,更让村上春树痛苦的显然是看客的成见。叶兆言:阅读是自由的,鲁迅从不强迫母亲读《呐喊》。—

    小说月刊 2017年5期2017-05-08

  • 无书的日子
    ,陌生无友,手中无书,面对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嘛,嘿,我自有我的办法!道出这办法之前,先要说这办法的由来。我家之前被洗劫一空。藏书千余,尽被撕之毁之,付之一炬。后来,收拾破破烂烂的家具杂物时,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都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钉,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照,时入人间百味。一时间,自身的烦扰困顿乃至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1期2016-12-23

  • 名言赏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战国]孟 子孟子在阅读《尚书·武成》一篇时,对书中的记录与历史事实不一致的情况曾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记录在《孟子·尽心下》中,它提醒我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客观地去看问题。好的书籍具有巨大的魅力,它可以使我们超越时空的限制,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懂得宇宙间的种种自然科学知识。可书籍也会有出现错误的时候,有些书籍本身编写得不够科学,会有错误发生;有些书籍中的某些观点并不客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6年5期2016-06-18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训练
    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节选自《后汉书》)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无从致书以观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自魏郡元城徙焉      (4)充少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3.两篇选文中宋濂、王充学习方法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25期2015-11-25

  • A House of Treasures
    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jìn xìn shū zé bù rú wú shū), we should rather be short of books than believe all that they say. Lets return to the topic of writing. If your work is impressive, 出版社 (chū bǎn shè), publishing houses, will contact you a

    CHINA TODAY 2015年5期2015-07-09

  •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课本中的问题情境引发的课堂风波
    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说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在新时代,它也可以被我们视为一种创新精神,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懂得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一、题目苏科版七年级下册《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问题情境,小丽早晨7时30分骑自行车上学,要在7时50分至7时55分之间到达离家3400m的学校,小丽骑自行车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二、课堂再现教师:请独立

    新课程研究 2015年28期2015-02-27

  • 王清任——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王氏学医亦然,他并不拘于前人之说。为弄清人体脏腑结构,他不但亲临刑场和义冢观察尸体,而且还解剖鸡、鸭、牛、马等动物并与人体内脏进行对照,画了20多幅脏腑图。他重视瘀血致病,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正是凭着这种实证精神,他写出了《医林改错》这一奇书。是书虽薄,却是王氏亲眼所见,亲治其症,屡验方法的真实记载。比起那些抄书公们人云亦云的等身巨著,这本小书便显得无上珍贵了。至于道听途说者的耳食之学,更是不值一提了。

    中医药通报 2013年5期2013-01-24

  • 人生小札
    人喜欢别人看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读书,从古到今,都是赢的策略。要想不“输”就得读“书”,鉴古知今,不落人后。(麦秸)噩梦令人幸福梦见山洪袭来,浊流连天,狂涛骇浪,汹涌澎湃,自己踩一稻草,正在水的冰凉中快速下沉,心中不胜绝望。醒来发现原来只是身边小儿夜溺——不幸福吗?梦见故去的亲人音容重现。围炉煮茶谈笑,梦里也怀疑这是不是梦,甚至还偷偷数了数父亲脸上的皱纹。醒来虽然伤感,但是再一想,这已是能够与亲人们再次相聚的最亲密的途径——不幸福

    中外文摘 2009年1期2009-01-16

  • 不唯书,不唯上
    这对“尽信书不如无书”岂不是截然相反么?问题在于是否能够批判地吸收。所有书不过是个人或群体研究的成果,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如果认为凡是书中说的都要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就会变成两脚书橱或者书呆子。不从发展的观点出发,不从后来者居上的观点看问题,读书反而会起桎梏作用,把人束缚在狭隘的小天地里。“不唯书”,是从“尽信书不如无书”中衍变过来的吧,其间可能有血缘关系。唯书论,是一种僵死的观点,也是一种懒汉思想。以为书是万能的,只要记

    读书文摘 2008年8期2008-07-30

  • 庋藏记往
    ,四者好学好书而无书,五者“尽信书不如无书”,六者忧天下书无涯生有限,等等。只论因好学而贮书,梁任公足为楷式。任公曾感慨:世间之专爱宋元版者,直是古董家之流。饮冰室藏书因而虽达十余万卷,并不废通行本,中西新旧兼备。其中多史部和子部佛典,前者照应其史学上的成就,后者表明精通佛学。梁氏读书甚痴,虽为活动家,即病中亦不忍释卷:“半生惟骛多闻,今兹灵府尚为此结习所据,乃至病中一离书卷,遽如猢狲失树,自审障深矣。”由好学进而愿与同好切磋,藏书亦少私心。起初任公入万木

    读书 1990年12期1990-07-15

  • 书门偶拾
    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说法各不相同,也各有其偏颇的一面。其实照我看来,这两句话倒是有机地联系,不可偏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何尝不对,因为有些书说真话不多,说假话不少,你倘然完全相信了他,势必上当无疑。五七年那一阵子,有些人就是太相信书上的话,对照古本,言必有据,结果挣来一顶帽子,几乎不得翻身。有的人要烧书,有的人要摔笔,虽不属于“吃一堑,长一智”之列,其心是可原的。不过,如果你读了书真正动动脑筋,把说的和做的对照一下,也许能悟出一点道理,看清人世

    读书 1985年6期198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