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邮包也是干革命

1965-08-20 04:03王维增
中国青年 1965年20期
关键词:邮包读报投递

王维增

一个山区的邮递员,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懂得了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里,没有没出息的工作,只有没出息的人。他时时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炎夏寒冬,刮风下雨,整天背着邮包,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为山区人民服务,把一件件书信、报刊送到群众手里;为一封封‘‘死信”找到了收件人;替一个个不识字的大爷大娘念信、写信;帮助投递段内一百O六个生产队全都成立了读报小组;………他关心群众是那么无微不至,为群众服务是那么认真!

我是一九六○年四月份在淄博市邮电局太河支局参加工作的。那时只有十五岁,不懂得自己是在干革命工作,脑子里想的是挣钱吃饭。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我懂得了自己是在干革命,就爱上了乡邮员的工作,并且越干越有劲,决心要为山区人民服务一辈子。

懂得了干革命的道理

一九六三年三月,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太河支局调到黑旺支局,担任蓼坞一带一百○六个生产队的乡邮投递工作。这一带群山林立,道路崎岖,当地群众有这样一首歌谣:“走进蓼坞地,晴天不见日,羊肠小道挂峭壁,庄稼长在云间里。”在这里搞投递,要翻过大小十八座山岭,过十一道河,不能骑自行车,全靠两条腿。当时我认为跑乡邮没出息,整天背着邮包翻山越岭东跑西巅,是吃了大亏倒了霉,因此不愿干,闹情绪。正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我想,应该象雷锋那样好好读毛主席的书,从此我就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我把《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一连看了几遍,觉得毛主席的话句句说到我心里了。我是个穷孩子,解放前一家整年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是党救了我和我们一家,党培养我长大成人,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党给了我文化,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但我却没有好好为党工作,而是挑挑拣拣,嫌脏怕累,与白求恩同志相比太渺小了。我决心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但是,一接触实际,问题又来了。跑了几天班,总觉得一个青年人整天背着邮包在数不尽的山头、跑不完的山沟里打转转,没黑没白地挨门挨户跑,把自己的青春消磨在山沟里,有什么出息有什么前途呢?因此干起工作来仍然劲头不大。后来我又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反复琢磨这段话,不由扪心自问:难道我不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吗?我究竟是来干革命呢,还是来当雇工、混饭吃呢?许多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我却在这里不安心工作。这样一对照,心里象是开了锅似地上下翻腾,越想越惭愧。这时蓼坞一带老大爷的话又响在我的耳边:“咱这个穷山区,在旧社会送封信要跑几十里路到县城去,如今党和国家在这里开办了邮电,毛主席他老人家把心都操到咱山沟里来了。小伙子,你是毛主席派到咱这里办邮电的呀!”我的心越发受到责备,社员把邮递员当宝贝看待,可是我却“我”字当头,把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丢在一边,这能对得起谁呢!投递工作看起来是背着个邮包跑,可是邮包里珍藏着党的亲切指示,珍藏着多少来自远方亲人的问候!这些如不迅速传递到群众手里,就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我反复学习反复对照,找到了自己工作不起劲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象张思德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我明白了,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里,没有没出息的工作,只有没出息的人。只要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工作,就是有前途的工作。投递工作同样是党和人民所必需的一项革命工作,能做好这项革命工作,一生就比泰山还重。

把党的声音传给群众

思想问题一解决,干劲就来了,工作起来也主动了。在这里送信,山高路远,晴天还好,要是阴雨天或是风雪天,走路都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特别是狂风大雪的冬天,积雪盖住了山路,风雪打得眼睛睁不开,两脚都冻得麻木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想,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分好天气、坏天气,条件越坏越要把工作做好。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就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风雪交加的冬天,都是按时出班。去年七月十三日这天,出发时天气晴朗,没有带雨衣,谁知走在中途忽然刮起了大风,一霎乌云满天,下起了大雨。怎么办呢?送吧,雨很大,山路滑不好走;不送吧,还有四个生产队的邮件又要积压一天。正在矛盾斗争中,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话:“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想,作为一个投递员,就得处处为用户着想,下雨天社员不能上地劳动,正是他们看报学习的好机会,我必须把这些报刊和信件快些送给他们,让他们尽快地接到党的指示,尽快地了解国内外大事。想到这里,我就果断地脱下上衣,把包内的报刊信件裹了又裹,然后又摘下苇笠盖在上面,加快了脚步,把报刊信件送完了。我体会到,越在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任务,就越感到心里愉快。

千方百计叫“瞎信”睁眼

在日常投递工作中,往往碰到投递无着的许多难题。按规定,地址和收信人不明而无处可投的“死信”,是完全可以退回的。但是,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我们正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来工作的。一封信两颗心,出了问题收信人寄信人两头都挂念,若轻易退回,还不知要给群众带来多少麻烦,甚至可能造成损失,这对人民的投递员来说,就是没有尽到责任。将人比已,自己也有亲友,要是收不到信,失掉联系,咱心里是什么滋味!想想这些,我就千方百计地要让“瞎信”睁眼。前年秋天,从山西省襄垣县来了一封信,写的是:“山东省青州府寨里乡土谷堆村张大圣收”。可是我问遍了土谷堆村都说没有这个人,我又到别的村问了一遍,还是打听不出来。后来从一个老大爷那里听说有个社员的小名叫大圣,现在年纪不小了,不可能有人给他来信。我根据这条线索找到了这个社员,果然这封信是他失散了三十多年的母亲寄来的。大圣收到这封信,真是说不出的感激。为一封“死信”找到收件人,我真有说不出来的痛快。两年来,我共投送了“死信”三十六封,投递了十一万七千七百五十五件报刊信件没有发生过差错。

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上

为了真正做到处处方便群众,为人民服务得更好,我一方面按投递段和自然村的投递顺序,画出一张总的平面邮路图,又按自然村画了十六张平面图。另一方面,通过大队管委会和共青团组织,对军工烈属、五保户、贫下中农和回乡知识青年,进行了摸底调查。经过画邮路图和调查研究,不仅对每一个村庄的街道、机关、学校等单位都熟记在心里,而且摸清了全段十六个大队,一百0六个生产队的户数和人口数。还具体地了解了有多少青年、回乡知识青年,有多少户贫下中农、军属、烈属、职工干部家属、五保户,有多少个退休职工和荣军。还摸清了哪些是经常用邮用电的户。这样,我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服务中可以重点照顾。凡是五保户、烈军属的包裹、汇单,我总是想办法送到他们手里,因他们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无劳力,行走很不方便。到了农忙季节,我就尽量多给群众送包送款,让社员省出时间参加生产。这样,两年来就为无劳力取包取款的困难户送包裹三百多个,送汇款一万四千四百余元,都没错过。

我经常以毛主席的教导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次,因为投递一张汇款单,收件人的章子好长时间没用了,盖不出一点颜色来,他挨家挨户去找印色,费了半天的劲才找到。我就想:这都怨自己啊!为了点印色,让群众为了难,跑了路,工作也受到影响。我责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不彻底,工作做得还很不到家。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要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上。我接受了这个教训,回去从门市部买了盒印泥,还买了浆糊、小刷子,每次出班就带着这些东西和信封、信纸、邮票。这样一来,群众感到比过去方便多了,都很满意。这使我体会到,“完全”和“彻底”是为人民服务的高标准。用这个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发现还有差距。比如我在送信送报刊时还没完全达到亲投到户,群众对此也有反映。从此我就是多跑点路,也要把每一邮件亲自送到用户手中。光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还不能算做到“完全”和“彻底”,还要给群众解决具体困难。有一次,我发现南村孙大娘接到儿子来信有十几天没回信,就去问她,她说这几天农活忙,找不到人写信。打这以后,凡是碰到不识字的老大娘、老大爷来了信,我就主动地帮他们念信,问他们要不要回信,什么时候回信。两年来我为群众念信、代笔写信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封。在实际工作中和群众关系一天比一天密切,取得了群众的信赖。西沟村有个退休老工人,原工作单位每月给他寄来生活费,每次我都是拿着汇单到他家让他盖上章,替他取款,有时碰到他在地里劳动,他就把钥匙交给我,让我到他家去取图章盖上。每次出班,群众只要见到我,都是亲热相待,问寒问暖,不是端水就是让饭。冬天,一定要我烤烤火,暖和暖和再走。夏天,有的群众就早早为我准备好凉开水。群众这样如同亲人地关怀我,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听毛主席的话,和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有一次我给蓼坞村的白爱菊送一封信。拿到这封信,我想村名人名都详细,到村里一问就可以马上找到。谁知我满村跑了个遍,问了五个白爱菊,才最后投妥这封信。我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为什么五个人叫一个名字,叫我多跑了这么多冤枉路。可是又一想,还是自已工作做得不细致。象白爱菊这种情况各村都会有。从此我就通过调查了解,把每个村子里姓名相同的和经常通信的都记在小本子上。就拿这些白爱菊来说吧,五个白爱菊中有三个是常通信的,南山的白爱菊从禹城来信,东头白爱菊从栖霞桃村部队来信,十二队的白爱菊从兰州部队来信。这样,每当遇到同名的信,只要看从哪里来的信就知道是哪个人了。

既是投递员又是宣传员

毛主席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教导我们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这使我更加体会到把毛主席著作和党报党刊及时传送给群众的重要作用。为此,在完成每日工作的同时,我还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开展报刊发行的宣传工作。每次出班,背包里都装着各种颜色的粉笔,利用村头闲着的墙报黑板,进行宣传。有时碰到公社、生产队和团支部的一些会议也顺便说几句,并征求大家对发行投递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扭转了过去光图省劲,不愿破季订阅报刊,不考虑方便群众的做法。报刊发行工作开展得怎样,与投递工作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只要我们投递员送得及时、准确,发行工作就能发展和巩固下去,订户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发行与投递工作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明确了这种关系,我就更努力做好投递工作。

报刊的发行量增加了,可是有些群众却没有把报刊充分利用起来。我想,如果每个生产队都组织个读报小组就好了。于是,我就选择了青年较多的七湾三队和蓼坞第十二生产队作试点,帮助他们组织读报组。经过三个多月的试点,效果很好。青年们的热情很高,老年社员也积极拥护,同时这两个生产队的报刊发行量也大幅度地增加了。我就及时总结这两个队成立读报小组的经验,在全段一百0六个生产队推广。有个别的社员说:“送信的把信送到就是了,又要组织读报组,这不是多管闲事吗?”尽管有这样的反映,我还是依靠群众继续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百0六个生产队全都成立了读报小组。为了使读报小组在学习时有重点,每天我投送报纸时,都把重要消息的标题用红笔划上记号。党号召大学毛主席著作,我建议读报小组也要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为他们推荐和购买了六百多册《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和单行本。读报小组的普遍建立,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而且直接推动了报刊的发行工作。我所负责的投递段,由过去的五、六种报刊发展到八十九种,数量也都有增加。如《大众日报》农村版,由九十份增到一百五十份,《农业知识》原来一份没有,现在发展到一百一十多份,《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由过去的四份增到五十六份,《大众日报》等也都有很大增加。

我作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检查起来我的工作离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学好毛主席著作,立志作一个山区群众的好投递员,为党为人民跑一辈子山路,背一辈子邮包。

猜你喜欢
邮包读报投递
智能投递箱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读报
读报
读报
邮包
《读报一得》
花蕾是一个邮包
大迷宫
派发广告分工做得好 人人努力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