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广场

1995-08-22 03:33
中国青年 1995年5期
关键词:牛奶广场

厕以稀为贵

报上说上海又出了一个新行当:专事在厕所蹲坑占窝,以索取急便者的“让位费”,人称为“厕霸”。此前沪上已有与入厕相关的一项新业,即“导厕”——为初来上海的游客有偿导厕。“厕”有了,可有无空位,则要看你的运气了。市场经济造就人才,导厕有偿,让位岂能白让,蹲位成了商品,厕霸自然而然成了职业。厕霸赚钱也着实不易,迎着臭气,顶着臊气,每日下蹲起立,虽乘人之憋勒人一把,但出钱者也换得一泻为快。由此看来,厕霸倒不能与路霸、市霸、村霸等同起来。只是这时该向我们的城建决策者们进一言了:高楼万丈平地起,可公厕却逐渐不见了踪迹,一个城市发展到入厕都成为问题的地步,可不是什么光彩事。

辽宁葫芦岛李长吉

呼唤秩序

去年,辽宁阜新的一场大火,234名舞客葬身火海。舞厅的消防安全受到忽视自然是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的确,84厘米的过道,是过于狭窄了。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不能否认,国人的秩序意识实在是太差了。如果有一点秩序的疏导,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平日里买东西、购票常是一片的“争先恐后”,即便排队也很难抵挡住几个“加塞”者的诱惑。也许大家都记得这样的话:“能在午夜空无一人的路口等候红灯的司机一定是日尔曼人。”不是“言必及希腊”,而是确实要加强培养我们民族的秩序意识,灾难中大家挤死在求生的路口,这也许是悲剧之外的悲剧吧。

江苏《东台报》社周云龙

雷锋难当

精神文明月,校团委组织青年到车站义务劳动,团员青年身着绶带拉车直奔火车站。不料进站要收站台票;停车要缴停车费;口渴了是“三角一杯”;连上趟厕所也是要付费的。几道小费付过,只待火车到站。不料旅客涌出后,却死死不让帮忙,且互递眼色:“谨防上当!”仿若我们是一群伪装了的歹徒。倒是有几个不怀疑我们的身分,可他们的眼神又分明在告诉我们“有毛病”。唉!何苦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徐衍安

下厨

妻不擅厨艺,每下厨房,我都要婆婆妈妈地在一旁指导,妻对此颇为不满。煮汤加水,妻壶一扬,我便在旁教练似的大呼小叫:“再加点,好啦………”但常常为时已晚。一次,壶里的水还未流出,我已喊出一连串的“好了”,妻则见“好”就收,放下水壶,烧干锅以示抗议。无奈,我只好亲自示范,动手下厨,其间锅碗瓢盆乱响,我则边示范边讲解,神采飞扬。及到吃饭,妻子不动筷,我只当她怄气,待菜一入口,才发觉刚才得意忘形,菜里不知加了几遍盐。妻见我面露苦状,抚掌大笑。我只好仍故作镇定:“你尝尝,这样的菜就是盐放多了。”

贵州余庆太平中学刘尧詹

深沉

大一时,班里的女生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上男生,原因是不够成熟、深沉。众兄弟对此颇为不满。新年将近,女生们要邀上两届的男生排练话剧,名为“联谊”,实则另有所图。不料,大哥哥们识破了她们的诡计,未与合作。我们幸灾乐祸之余,却又被女生们更加冷落的表情打得一败涂地。于是,男生们便天天高唱《童年》。新生入学,一日忽闻小妹妹们已公认我班某兄最为深沉,整日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哪知此兄刚刚丢失了全年的生活费,焉能不“深沉”?从此,大家不再提深沉二字。

北京贾良

“人造牛奶法”近日从一农村亲属处学得一“人造牛奶法”,现公之于众:原料:黑心一颗(只作催化剂)、鲜牛奶、尿素、水(干净与否不限)。加工方法:将牛奶、尿素、水按10∶1∶10的比例混合,加工地点不限,最好是牛奶公司门前就地取水(可免运水之苦)。

工艺要求:事先用人民币将检验员的嘴封闭,不可有泄露之处。市场预测:此法可使牛奶色泽不变(含菌量及是否有毒暂且不论),且每日牛奶产量增倍,收益增倍,且人饮此奶后,中毒及患各种肠道疾病机率大增,更能促进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

声明:对读此文后不敢饮鲜牛奶者,概不负责。

北京大兴县教育局 张景浩不明不白我的心

内心愤愤不平地等了两个月后,终于在第三期上看到了《人命不是一粒米》的结局,可害人者受惩却要喊冤,实在令人心难平。

湖北李义明

本期明星记者

请注意,有人已闯入“我们的精神家园”!

闯人者姓名:段跃

性别:女

其他个人资料保密。

闯人动机:追踪、搜寻青年与社会文化间不断变化的交融及割裂点。

此人特点:能以自己的眼光时时监视新生代的大脑,寻找适当的切入点与大家一起心灵共振。

嗜好:逗上帝发笑。1995年1月曾以《我为什么心里没底》为密匙,解破人心痛痒,在杂志上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小档案:段跃,《中国青年》社青年生活部编辑。主管过栏目:《中国青年思想录》《新人·新论·新潮》《青春摇滚》《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期推出:《困扰中国青年的十个伦理问题》《中国人不能稀哩哗啦走向新世纪》

对话

游客:初次来到青年广场,名字叫徐衍安。您作为青年广场的掌门人,能否放我一马,进入广场,旁门也可以。

主持人声明:我只是为大家服务而不是“掌门”,而且“青年广场”并没有围墙,欢迎朋友们常来走走。

亲爱的读者朋友:《人命不是一粒米》一文见刊以来,大家的来信,来电,汇款不断,朋友们对事态的发展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对受害者家属表示同情,并鼓励我能继续为维护青年人的权益呼呈、呐喊。读者们的义举也许仅用同情两字来解释是不够的,不知杨家父母是否能得到一丝宽慰,我这里也仅能代他们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了。作为一名记者能够得到读者如此的回应,能以自己手中的笔,去告慰一个年轻而无辜的灵魂,这应是我最大的满足。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将如你们所希望的那样,“永远为真理、永远为青年”。

本刊编辑 彭建梅

猜你喜欢
牛奶广场
春天的广场
能用牛奶盒煮面吗?
送牛奶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在广场上玩
百姓爱跳广场舞
广场
变绿的牛奶
神奇的牛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