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吃”趣

1998-03-18 02:31
知识窗 1998年10期
关键词:鱼身作料燕窝

居 闲

吃的学问大有讲究。

东方与西方,因为吃的方法与观念、习惯与嗜好,各有不同,不可同日而语,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就非法兰西莫属了。中国人认为,鲍鱼、鱼翅、海参、燕窝等等,都是上等的烹材,非一般人可吃到的。可法国人却不屑地说:“翅也能吃吗?”谈到海参更有趣。黑乎乎,油亮亮,滑溜溜的,不论用筷子还是叉子,都不易征服。中国人吃得津津有味,说是一种口福。可法国人见了,就会大惊失色地叫起来:“这是什么虫子啊?”更谈不上吃了!相反,法国人嗜乳酪为命,可中国则又说:“简直是嚼蜡!”可见,吃的观念南辕北辙,无法对上号。

在中国,越是名菜,用的材料越奇,越令人不解。比如,广东人有吃猫吃鼠的嗜好,已令人侧目,却还要吃活猴脑,更令人不敢问津!更有一道奇菜,材料要用犀牛角。犀牛已快绝种了,所以住在白金汉宫里的英国王储,在保护频临绝种的动物之余,听说中国人炖犀牛角的目的只是取其硬,谓之“以硬补硬”,不禁寓意深长地调侃道:“椅子腿也够硬,为什么不吃椅子腿?”

对于中国人嗜好吃狗吃猫,在西方可以说是“恶名昭著”。然而,这并不能说法国人就很斯文。其实,法国人也是个嗜血的民族,他们有许多菜是血淋淋的,法国牛排很出名,可哪一份不是鲜血如注?还有淌着血的鹿肉,殷红鲜血欲滴的山雉……有趣的是,巴黎五星级的拉榭尔餐厅,招待的对象都是国王、明星、油王与总统之流,它的最有名的一道焗牛肉片,还是当面表演的,依旧是鲜血淋淋!只见推出来的时候,牛肉卷成柱状,有碗口那么粗大。接着,侍者便问客人:

“吃生的还是吃熟的?”

“熟的。”

侍者微微一笑,把肉柱架到火上,这边一转,那边一转,就算大功告成了。前后不过一分钟时间,侍者就取出明晃晃的刀来,把粗大如碗口的牛肉卷切成薄片,端了上来。这种熟的牛肉,只不过表面那一圈微微熟了,肉柱仍是全生的。殷红的鲜血缓缓地渗出来,直到洁白的盘子也为之殷红。

法国人喜欢生食虽属一好,大概也跟法国大厨弄不好熟菜有关。在法国,五星级大厨应该说是名厨了。但他们把龙虾弄熟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一口大锅烧沸一锅开水,把生猛活跳的龙虾放到开水里一煮,龙虾岂有不熟之理?可那鲜味儿也随着开水跑了。其它如螃蟹、对虾、鳟鱼……都依样画葫芦,照这方法处理,便万事大吉!中国人看见了,一定会叹息:“好味都入了锅里!真是暴殄天物!”

由于“吃”法不一,胃口各异,观点习俗相距太远,故而在东方人认为洋洋得意的美食,西方人不一定接受,甚至被否认,变得一文不值!有时候还会因“吃”惹出麻烦来!

有一次,中国派了一个烹饪大师级厨师到西方的法国作烹饪术表演。这本来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件好事,谁也没有想到会因此招来麻烦?

原来,这位大师一上台,就表演了一手精湛的中国绝活。只见他取出一条生猛活鲜的尺长鲤鱼,这边弄一下,那边弄一下,两边的鳞就光了,只剩下光溜溜的鱼身。刀一挥,鱼肠也流了出来。此时,大师抓住鱼头,把大半个鱼身放入沸了的油锅里,瞬息之间,反过来再氽一次。鱼身已两面皆黄,该轮到作料了。大师把事前准备好的作料,放到滚烫的油锅里一转,瞬间就绪,剩下的工作,就是把作料倒在鱼身上了。

这条鱼从刮鳞到上桌,全部过程绝不超过五分钟,可以说是相当快捷的了。每个环节都做得干净利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那鱼的味道真是鲜极了!可见大师的火候功夫非同一般。但是,糟就糟在这里。因为鱼上桌太快,以致鲤鱼仍未死去,它的嘴还在嚅嚅张合。

这道菜名叫“活龙入海”。“活龙”自然指的是那条不肯就死的鲤鱼。“人海”,就是指人的胃了。不过,这一次围着餐桌坐的食客不是中国的美食家,而是法国人。他们不忍心看见这种场面,善心大发,没有敢教它“入海”。所以,那条“活龙”就“入海”未成。

不唯“人海”未成,而且第二天就遭到“虐待动物协会”提出的抗议:说“就是要吃鱼,也不需要这么折磨它啊!”

所以,直到现在法国的中国餐馆里,看不到这道“活龙人海”。中国人一点也不知道,法国是一个人权国家,还兼及“鱼权”。可是,你若问法国人,其他动物是否也有“权”呢?他们不会回答的。因为他们的“权”显然是依法国人的口味而定。

吃法上南辕北辙的事,当然不止这点。不过,东方与西方在某一方面还是有些相同的。比如,在艰难的环境里开创出来的烹调术,就是一例。

中国的燕窝,法国人嗤之以鼻,认为“燕子的窝也能吃?”法国人弄错了,中国人吃的是燕子的口水。据说,它的发明者是一个渔夫。有一次,渔夫因为翻了船,被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由于荒岛上没有东西吃,为了活命,他就采燕窝充饥。后来获救,顺便带了些燕窝回来,作为家用。结果,香闻十里,就传开了,可说是“因祸得福”。

法国人嗜吃蜗牛,据说有一年,法国大旱,农作物颗粒未收,没有东西吃。正当人们饿得发慌之际。忽然,不知从哪里涌出大量的蜗牛,只好请蜗牛慷慨“捐躯”了。

如今,蜗牛是法国的美食。法国高明的师傅都知道该如何把蜗牛完整地拉出壳外,而壳却毫发未伤。可惜!这样的人才太少了。一般人家都是把蜗牛的壳尖对着火一烧,蜗牛就不请自出了,此时趁势一拉,就大功告成了。然而,有些脾气倔强的蜗牛,就是屁股烧得冒烟,也不肯出来。一位华人去人家作客,只听女主人在厨房里大叫:“出来,出来!难道你要我把你的整个房子烧着吗?”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看,原来她要请客人吃蜗牛,正跟不屈的蜗牛较劲呢!

(责任编辑/林超)

猜你喜欢
鱼身作料燕窝
鱼 外一首
时间的作料
时间的作料
作料
燕窝虽好假货多,小小火机辨真伪
观察燕窝记
一图作料 调出满堂彩
这样蒸鱼鲜香味美
燕窝价暴跌六成
裁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