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吉尼斯”证书的百岁夫妇

1999-06-06 13:43周建宏
大众健康 1999年12期
关键词:吉尼斯二老夫妇

周建宏

去年,我国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并获得证书,因为他们均已年逾百岁。那时,丈夫李光海101岁,妻子王芳珍102岁,二老结婚82年,全家五世同堂,有38个小家庭142口人,确实堪称世界之最。两位老人有何养生秘诀,他们的大家庭情况如何呢?读者朋友可跟我们一起到百岁夫妇的家乡看一看。

青龙山下“百寿堂”

从贵州省毕节城驱车沿黔川公路往东行驶,苍翠欲滴、绵延起伏的青龙山活灵活现地迎面奔来。这里就是素称“青龙翘首”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去的海子街镇店子村。在碧绿苍郁的青龙山下,离公路不足50米处,有一幢普通的小平房。其门楣上方悬挂着“百寿堂”、“五世同堂”两块金光闪闪的牌匾,格外夺目。

听说客人来访,李光海、王芳珍两位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边相迎。看得出,二老身板硬朗,精神很好。交谈中得知,王芳珍老人听力稍差些,又因在旧社会裹过小脚,行走不太灵便,进出需借助拐杖,但心境平和,常与小玄孙们逗玩取乐。她记忆力惊人,说起童年的趣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表达得很清楚。

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给李光海老人留下了以往岁月的印迹,但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谈吐自如。他平时闲着无事就领着咿呀学语的小玄孙串门子。外地的儿孙们回来时,他还会给儿孙们讲讲当前农村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老的居所宽敞舒适,清洁卫生。小院坐南朝北,四周有围墙,院内花木葱郁,日照充沛,周围林荫覆盖,鸟语花香,不失为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当地虽然没有江河湖泊,没有原始森林,但植被完好,交通便利,是个山青水秀,适合安居乐业的休养生息之地。据毕节市老龄委调查统计,“老寿星”所在的店子村,“花甲”以上的老人有130多个,“古稀”之上的老人有60多个,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方,堪称长寿之乡。

平平凡凡度一生

李光海、王芳珍两位老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生于贫寒农家,年轻时生活清苦。二老自结婚以来,夫妻恩恩爱爱,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拌过嘴,几十年平安度日。他们一辈子勤劳朴实,仁慈忠厚,对待子女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从不打骂;与邻里相处更是相帮相助,团结和睦。据其长子介绍,二老脾气特别好,不会说话伤人,连牛马畜牲也不骂一句,因此,一辈子未惹过是非,更未吃过官司。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开,想得远,不计名利得失,不争高低输赢,不斗、不暴、不怒,待人宽厚,忍让为先,坦荡为本,给子孙们作出了表率。

村里有一位叫吴幺奶的五保户,生活很困难。有一次,吴幺奶没柴生火,王芳珍就用围裙兜起包谷核去帮她烧火。二老虽然不识字,但性格开朗,热情好客,每当客人临门,他们便格外高兴,认为这是别人瞧得起自己。

王芳珍有二、六、九月吃素的习惯,至今已坚持60多年。每当吃素月份,她就一人一锅一碗一筷,任何人不得动她的,自做自吃,连洗涮也自理。

二老一日三餐、饮食起居极有规律,几十年来茶不断、新鲜蔬菜不断、酸菜豆汤不断。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养成了勤劳动、爱活动的习惯,平时无事也要到田边地角走走看看,直到百岁仍如此。目前二老早餐一顿能吃三四个鸡蛋,中、晚餐能吃一碗米饭。午休是二老必不可少的,每天午睡两个小时。晚上9时睡觉,次日7时起床,倒床便睡,十分香甜。

二老没患过什么大病,他们的健康状况令许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子孙满堂乐其中

李光海、王芳珍夫妇生有4子3女,全家五世同堂共计142人。在笔者采访时,他们的第五代玄孙大的8岁,小的才半岁。大家庭中除长女及长婿去世外,其余均健在。全家族成员中,有24名大学毕业,17名中专毕业,另有10名高中生、48名初中生,堪称人才辈出。子孙后代虽然分布于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均谨守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良好家风。大家庭中的各个小家庭虽然自成一体,但对“老祖宗”十分孝敬,逢年过节都尽量赶回家来拜望,赶不回来的就寄钱寄物以表敬意。平时二老生活在乡下,由曾孙、曾孙媳妇照顾,日子过得十分舒心。曾孙媳妇多年来对老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任劳任怨。

世界上百岁寿星并不鲜见,但夫妻双双逾百岁的则属罕见。毕节市老龄委及时将李光海、王芳珍的家庭情况向世界吉尼斯大全上海办事处申报,引起办事处的重视。经过近一年的严格审查,上海办事处将李光海、王芳珍的家庭情况收编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并于1998年7月30日向二老颁发了“吉尼斯证书”。

当我们结束采访,与二老话别时,二老无论如何要送我们出门。这是二老长期以来待人接物的习惯。当我们离开“百寿堂”很远,再回首望去时,两位老人仍雕塑般久久矗立于门前目送着我们。

(图/景新)

猜你喜欢
吉尼斯二老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给爸妈当“秘书”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的“吉尼斯”是指什么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为爸妈当“秘书”
一封家书
香山二老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
最大炒饭